
区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docx
19页一、规划总则(一)规划背景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先导性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十五”期间,江北区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重庆直辖等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 构调整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重庆北部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全面贯彻“商贸拉 动”战略,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商贸流通产业设施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对外开放成 效明显,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建成区域性商贸中心十一五”期间,是江北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成重庆北部地区商贸中心的重要历史 阶段,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根据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 临的基本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持续、规范、有 序发展,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拉动生产,增加就业, 完善城镇功能,保障人民消费安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开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新局面,特编制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二)规划目的 通过本规划的编制,根据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结合江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描 绘江北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总体布局、重大战略举措及实施 保障手段,充分反映政府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商贸流通工作重点,形 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对商贸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和思路,引导市场主 体行为,以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共同努力,使江北商贸流通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提高决策科学性,推动“十一五”期间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与内容界定规划对象:江北区商贸流通产业涉及商贸流通产业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02 )》标准,参照国际商 贸流通产业统计范围,结合江北区实际,本规划中商贸流通产业的范围包括:批发业、零售 业、住宿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服务、中介服务及其他商务服 务)四) 规划依据1. 国务院《关于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2. 国家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国内贸易发展“十一五”规划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的通知》3. 国家商务部《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基本思路》4. 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5. 《中共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的 意见》(渝委办发〔2005〕2 号)6.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和改革的意见》 (渝府发〔2005〕62号)7.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8. 《江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9. 《江北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年-2010 年)》10.《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商贸拉动战略实施力度加快商贸流通产业发展 的意见》(江北府发〔2006〕5 号)。
五) 规划原则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着眼于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 业,把握以下规划原则:1. 指导性原则 强调在时间和空间发展上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主要指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发 展政策,解决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等问题2. 可操作性原则 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内容限定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 的领域3. 创新性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规划编制理念,在规划编制理念、内容、程序、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 和探索4. 前瞻性原则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注重前瞻性,关注发展动态,强调动态调整5. 协调性原则 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努力与江北区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其它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重 要项目发展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提高规划决策的科学性6. 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商贸流通产业重点领域以及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找准制约 因素、“瓶颈”因素、优势因素,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提纲挈领,解决问题六)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6-2010 年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江北区是重庆市主城区之一,将是重庆中央商务区所在地,位于嘉陵江、长江北岸,地形狭 长,幅员面积 221.28 平方公里,全区 9街 3 镇 51个村 69 个社区,下辖石马河、大石坝、 观音桥、华新街、五里店、江北城、寸滩、铁山坪、郭家沱9 个街道和鱼嘴、复盛、五宝3 个镇。
2005 年末户籍人口为 49.57 万(其中非农业人口 40.41 万),常住人口 64.02 万人区 中心距重庆港 7 公里、火车站 3公里,距江北国际机场20 分钟车程区域内航空、铁路、 轻轨、港口、长途客运、市内公交“六路汇聚”,人流、物流、商品流、资金流、信息流“五 流聚集”,发展现代服务业得天独厚,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重庆最具发展潜力和生机活 力的主城区之一江北区工商业发达, 是重庆工商业重镇和重要制造业基地,拥有全国工业重点行业效益十佳企业之一的长安汽 车、西南地区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西南合成制药总厂、西部最大的物流企业——长安 民生物流、重庆市重点创汇企业—重庆茂源实业公司,有重庆五大商圈之一的观音桥商圈、 国内最大的仓储式装饰建材连锁超市之一的东方家园建材连锁超市、全市最大的农产品批发 市场——观农贸农产品物流中心江北区在重庆主城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重庆市规 划的行政、信息、金融、科技文化中心及中央商务区和现代物流中心江北区经济以二、三产业为主2005 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35.97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 算比上年增长13.93%,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GDP总量在全市40个区县(市)中排第5 位。
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1.58 亿元,增长 0.4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74.03 亿元,增长 10.81%,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33%,拉动全区经济增长6.46个百分点;第三产 业发展加快,全年实现增加值 60.36 亿元,增长 19.04%,增幅在全市各区县中排第 1 位, 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3.64%,拉动全区经济增长7.47个百分点2005 年全区人均 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 21239 元,比上年增长 13.68%全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 优化,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17:54.44:44.3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 2.54 个百 分点二) 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情况 江北区是重庆主城内商贸流通业发展非常重要的区域,是未来新重庆商贸中心之一全区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揽江北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都市新区”目标, 大力实施“工业驱动、城建推动、商贸拉动”三大战略,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发展1、商贸流通规模扩大,商贸拉动战略成效显著2005 年全区实现社零总额 63.69 亿元,同比增长20%,比全市平均增幅高6.2个百分点,增 速在都市发达经济圈中排第 2 位;其中观音桥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4 亿元,社零 总额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 50%。
其中,批发零售贸易 业实现销售额 53.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20.41%;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9.78 亿元,比上年增长 18.87%表 1 江北区“十五”期间第三产业及社零总额增幅情况2000年 2001年 2002 年 2003年 2004 年 2005年 第三产业(%)9.8210.2913.9112.1913.119.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09.9712.0113.4018.120.02、观音桥商圈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商圈人气、商气、财气加速集聚自 2003 年 7 月开工建设以来,先后投入 7 亿元,实施了观音桥环道、下穿道和嘉陵公园、 步行街、广场景观改造工程,拆迁旧房 23万平方米,盘活“烂尾楼”5栋 40万平方米,基 础设施建设 3 年建设目标 2 年完成成功引进世纪金源、金融街、红塔、龙湖等开发企业15 家,实施开发项目18 个,总投资超过50 亿元,为广大市民提供了总面积近15 万平方米 的休闲、娱乐、购物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商圈发展呈现出速度快、势头旺、后劲足的态势, 逐步成为“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3、特色专业市场、特色街建设步伐加快(1) 观农贸 2005年8 月 28日成功整体搬迁至石马河地区。
整个市场群区域范围 2平方公里, 占地 671 亩,经营面积33.63万平方米,经营各类农产品1000余种,辐射16 个省市,提供 就业岗位 12000 多个,安置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1000 余名,为进一步做大规模、做强 实力、做优品牌,建成“西部最大,全国一流”的农产品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 年全区两家亿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共实现成交额 76.55 亿元,其中观音桥农贸市场实现成 交额 75.05 亿元,建玛特实现成交额1.50 亿元2) 建成洋河美食街、北城天街名店坊、望海花卉专业街、北滨路动感风情街、五里店美居 建材中心等五条特色专业街4、全区重点零售餐饮业大跨步发展,大企业主导流通的格局初步形成 “十五”期间,重点零售、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稳步增长,大企业主导流通的格局初步形成 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重百江北商场、北京华联、家乐福、国美电器、苏宁电器、商社电器、 商社建材等全区十大重点零售企业占全区社零总额比重近 30%,构成了江北区商贸流通发 展的主导力量,十强之首新世纪百货世纪新都实现零售额占十强总额的 1/3望海天天渔港、 和府饭店、小天鹅、陆莲兴、七十二行、和之吉、秦妈、盘中餐、顺风123 等重点餐饮企业 增势强劲,构成了江北区餐饮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005 年,全区餐饮业实现零售额 9.78 亿 元,比上年增长 18.87%,继续保持了高增长率5、社区商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社区商业服务中心网络初步形成 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大顺、金科、学院、南桥寺、小天鹅、东方港湾、嘉信、金果园、金 砂水岸、明瑜恒康、洋河花园、山水丽都、东方家园、南方上格林、鱼城等 15 个社区商业 服务中心,分布于辖区 6个街道,商业设施总面积近 10 万平方米,从业人员 6000 人,社区 内新型业态如超市、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已达 800 多个,辐射辖区内 16 万人6、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步伐加快,全区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1) 连锁商业发展迅猛十五”期间,全区连锁商业快速发展壮大,连锁经营的业种已发 展到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洗染业、保健淋浴业、家政服务业等领域,连锁业态涉及超市、 大卖场、便利店、折扣店、精品店、专卖店等 13 种2005 年,全区连锁经营销售额实现 25.5 亿元,同比增长 27.5%,占全区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 40.03%2) 寸滩港和石马河两大物流基地建设加快十五”期间,作为全市规划、建设的五大物流 基地之一的寸滩集装箱码头建设成效显著,引进和培育了长安物流园等一批大型物流企业进 驻寸滩港区,对全区乃至全市的流通行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2005 年 8 月观农贸成功整 体搬迁至石马河,市场建设与发展快速推进,经营面积 33.63 万平方米,经营各类农产品 1000 余种,辐射 16 个省市,成交额名列全国三甲。
3) 电子商务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在坚持“市场导向、企业运作、政府推动”的基本原 则下,积极引导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鼓励流通企业与信息技术企业合 作,重点发展B2B以及B2C的交易模式,完成了全区商贸信息数据库和商贸信息网站建设, 区内全部零售十强企业以及餐饮十强企业中的5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