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研究报告.doc
8页关于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研究报告 关于中国公务员职位分类的研究报告 【作 者】宋世明/许丹 【作者简介】宋世明,男,山东人,1968年生,博士,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与行政管理许丹,女,山东人,1974年生,硕士,中国政法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学 【摘 要 题】公务员制度分类制度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也是公务员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国现行公务员制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公务员内部没有按照职位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所有公务员都适应一套职务系列,实行一种管理办法,这难以适应管理的需要因此,总结我国1993年实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以来职位分类的实践经验,适当借鉴国外职位分类制度合理因素,建立我国公务员的职位分类制度,是完善和创新公务员制度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搭建我国的公务员分类管理制度基本框架,既要遵循职位分类的一般规律,又要切合我国人事管理的实际;既要考虑职位分类制度的发展趋势,避免一些国家在职位分类中走过的弯路,又要立足现阶段我国人事管理的特殊需求据此,目前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基本框架是:划分职位类别,明确职务序列,设置级别,规范各职务序列的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
设计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立法思想是,以职位分类为导向,兼顾品位分类的合理因素;以优化管理为目的,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为主线,拓宽公务员的职业发展空间以职位分类为导向,就不能建立以级别为主的分类管理制度,但可以充分发挥级别的功能以优化管理为目的,分类就不是为深化改革设置障碍,而是为各部门结合本部门实际实施职位分类制度留下充分的空间,也为下一步的实践探索和进一步完善留有余地以健全激励保障为主线,就要针对不同的人才成长规律,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同时增强级别晋升的激励功能 一、关于四类职位的划分划分职位类别是分类管理最基本的要求,划分类别的标准不仅依据职位的性质和特点,还要取决于管理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公务员的“分类”实为“分化”分化就是逐步演化从长远看,国家根据公务员管理需要,可以适时调整类别划分,完善公务员的分类管理但最初的职位类别划分,主要取决于实际需要的程度凡是现实中特别需要“剥离”出来的类别,则从公务员队伍中优先分化出来我们之所以把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司法类与综合管理类区别开来,就是管理实践中特别需要将前三类职位分别区分出来,并对在这三类职位上任职的公务员实行有所区别的管理。
(一)设立行政执法类的必要性在公务员队伍中,一线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庞大,地位重要,问题突出仅公安、国税、工商、质检、环保、药监等政府部门的一线行政执法公务员就有约两百万人这支日益壮大的一线公务员队伍是政府形象的“窗口”,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直接履行者,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对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维护和变革产生着重大作用执法不规范,人民不满意,政府作难,是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管理难题而没有建立针对一线行政执法公务员性质、特点的管理办法,造成约束不够,激励不足,是造成执法不规范的主要原因由于没有建立一线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的基本素质标准,录用进口把关失去规范,“近亲繁殖”比较明显;多数部门没有建立行政执法岗位资格与执法能力级别考核认证制度,培训失去针对性,执法的专业水准不高;职务层次低,而执法权限又比较大,造成权责失衡;执法部门存在着决策、执行、监督“一条龙”的运行机制,执法责任难以追究一线行政执法公务员所处的机构规格低,职数少,晋升阶梯不足,职业发展空间不大据统计,科员、办事员占全部一线行政执法公务员的70%绝大多数人在30—40年的职业生涯中只有办事员与科员两个晋升台阶。
为了激励一线公务员的积极性,一些部门违规突破非领导职务职数限制如某市国税基层税务所“弹子所”共有22名公务员,全是科级干部其中,一名所长,21位主任科员有的部门在操作层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如工商行政部门试点“等价管理员制度”、国税系统试点“能级管理制度”等但这些探索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撑,只能是“螺丝壳里作道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设立专业技术类职位的必要性国外主要国家普遍存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如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专业技术类人才在现有国家机关、特别是政府部门中一直客观存在,如公安部门的法医与技侦职位设立专业技术类职位,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执行的准确性,特别是有利于稳定和吸引科技人才,培育一支“少而精”的政府专家队伍,更好地适应我国加入WTO之后的新形势根据国际惯例,只有具备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签署的技术鉴定书才具有法律效力1994年,发生在浙江的千岛湖案件典型暴露了缺乏这类职位设置的尴尬由于我国未设置专业技术职位,公务员又不能参评专业技术资格,我公安机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现场从事鉴定工作后,由不在现场工作而有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在鉴定书上签字加入WTO后,关税壁垒逐步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非关税措施成为保护国家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
行政主管部门能否及时有效地提供技术鉴定结果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实际经济利益如,2002年4月,韩国突然宣布对中国大蒜出口实行惩罚性关税,对超出限额部分征税税率达200%—300%,中国对韩大蒜出口基本陷入瘫痪在外经贸部与韩谈判期间,我质检部门迅速回应,严格了对韩国出口我国的、汽车等物件的技术检查,通过出具权威技术鉴定结果而反制韩国最终两国迅速达成妥协,韩国取消了惩罚性关税并增加了配额数量因此可见,设置专业技术类职位已经迫在眉睫 (三)司法类职位设置的必要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我国国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和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是通过其工作人员履行审判和法律监督职责来实现的其中,法官、检察官分别行使的审判权、检察权是国家权力中相对独立的国家司法权力,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司法强制性同时,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其他审判人员和检察人员是司法辅助人员,他们在审判活动和检察活动中,在法官和检察官指导下,协助法官和检察官工作,是法官和检察官的助手,其所从事的工作是审判与检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司法工作范畴,具有明显的司法属性。
因此,根据法官、检察官及司法辅助职位特殊的工作性质,在公务员职位中设置司法类职位十分必要,而且切实可行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政治学论文网) TAG标签: 职位 中国 分类 公务员 关于 研究报告 二、关于职务设置现行公务员制度只提供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两个职务序列相对单一而狭窄的职业发展阶梯,造成所有公务员都往领导职务上挤公务员职位分类管理要着眼于根据不同人才的成长规律,设计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激励公务员立足本职工作,成为本职工作的专家职务设置的立法思想是,既要设立适应所有类别的领导职务序列,又要设立体现职位性质和特点的职务序列这样,凡是没有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可以有符合自己职位特点的职业发展阶梯职务是职位、职责、职权的统一根据公务员是否承担领导职责,将公务员职务分为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也可称“专业职务”)两大类型领导职务在四类职位中尽可设置,非领导职务分别在四类职务中分别设置由此构成五大职务系列:领导职务系列、行政执法类职务系列、专业技术类职务系列、司法类职务系列、综合管理类非领导职务系列同一职位上的公务员是否可以兼任职务要从严掌握对行政执法类公务员来说,担任一定的执法职务是兼任领导职务的前提条件,但本机关最高的行政执法职务不一定属于机关领导。
对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来说,专业技术类公务员比较集中的部门,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可以兼职领导职务,但县级以下机关的专业技术类公务员,以不兼任领导职务为宜五大职务系列内部划分为若干职务层次,形成从低到高的职业发展阶梯领导职务系列的职务层次的划分,实际上属于机关内部领导权限的划分;其余职务系列的职务层次划分,实际上属于机关内部各类职位在纵向上的岗位职责划分因此,领导职务系列的职务层次划分依据是公务员职权与职责的大小,而各非领导职务系列的职务层次则依据公务员责任大小、业务能力、工作实绩来划分 三、行政执法类 (一)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本质特征有一种观点认为,政府机关都是执法机关,所有行政机关的职位都属于行政执法类这种观点不利于对政府机关内部的职位做出区别,以及有针对性的管理从分类管理的角度,行政执法类职位只存在于部分行政机关,且只存在于这些行政机关中的基层行政机关行政执法类职位是指政府部门中直接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这是行政执法类的本质特征与政府机关的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相比,行政执法类具有下列特点一是纯粹的执行性与综合管理类相比,只有对法律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出现纠纷时不具备裁定权。
二是现场强制性与专业技术类相比,依照法律、法规处于一线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强制和稽查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税务、工商、质检、环保、药监等政府机关,且分布在这些机关在市、县两级处、科规格的政府部门中其中,国税31.44万,占全部职位的84.3%;工商31.44万,占全部职位的68.86%;质检3.9万,占全部职位的61.9%;海关1.99万,占全部职位的50.5%;环保4.55万,占全部职位的58.1%为了平稳推行职位分类制度,可在上述部门首先试点 (二)关于行政执法类职务系列由于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分布在处级以下的机构中,因此,与综合管理类职务系列中调研员以下七个职务层次相对应,将行政执法类职务系列分为七个职务层次,既考虑了现有人员的平稳过渡,又体现了分类管理后与其他公务员的对应关系,是比较合适的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中央和省级政府部门中也设有具有纯粹执行性与现场强制性的一线行政执法职位,而且随着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深入,省级政府层次将出现厅局级规格的综合执法机构因此,应将行政执法职务层次再向上拉伸1—2个层次,与副巡视员或巡视员职务层次相对应这种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考虑到中央和省级部门的一线执法人员所在的机构规格高,人数少,发展空间相对较大,可以将少量司局级行政执法职位划入综合管理类职位管理,我们还是倾向于将行政执法职务系列分为七个职务层次。
按照行政执法职务系列的设计思路,河南省郏县国税局将88名公务员初次定级时的职务层次进行了模拟,发现行政执法职务层次结构呈“宝塔型”一、二级0人,占0%;三级1人,占到1%,四级8人,占9%;五级39人,占43%;六级41人,占47%;七级为0人,占0%可见,行政执法职务层次受到机构规格限制,符合职务管理要求行政执法类职位所在的部门行业特征差异比较大,行政执法类职务名称很难完全统一,不能搞“一刀切”为了避免职务名称的随意性,方便社会认知,又须对行政执法职务名称进行必要的统一规范因此,行政执法职务名称由中央级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中央级公务员综合管理部门批准这样,既可以充分体现不同行政执法部门的特点,又可更好地发挥综合管理部门的作用 四、专业技术类 (一)专业技术类职位的本质特征专业技术类职位的本质特征是指在公务员队伍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职位和其他三类职位比较,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和标志一是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只对专业技术业务本身负责,不直接参与公共管理,不具备行政决策权和行政执法权专业技术类公务员应该具备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但是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公务员不一定是专业技术类公务员。
比如,海关H986大型X光集装箱检查设备,需要计算机应用和图像分析识别等专业毕业的高素质计。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