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doc
8页《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问题分析与前景--兼论朝鲜在核发展上的思维缘由摘要:由美苏1968年倡导下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现已有186个国家在条约上签字作为核不扩散机制的核心组成,条约发挥了其积极作用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发挥其效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暴露出其自身文本上的缺陷,比如对非核武器成员国的歧视,退出条款的不健全,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权限等;以及面临国际环境的变化的新的挑战本文旨在分析条约缺陷和挑战,并提出实现全面核不扩散的目标国际社会需要的改善的建议关键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文本缺陷 核技术的广泛传播 双重标准 朝鲜核试验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作为核不扩散机制的核心,已经经历40余年,于1970年生效,以有效期为25年1995年5月11日,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审议和延长大会协商一致决定无限期延长该条约这对于核不扩散的国际合作,和平利用核能,和核大国的裁军及最终彻底消除核武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NPT在为核武器国家和非核武器国家设定了巧妙的意义平衡,在当时成立之时赢得了普遍的支持和认可但是文本上存在的缺陷以及执行,使得诸多问题并无法有效的解决处理一《核不扩散条约》主要内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NPT),条约的宗旨是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家合作。
主要内容包括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非核国家,不援助非核武器国家制造核武器;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家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支持《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全文11条款,主要内容规定了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不同的义务 二NPT中的缺陷和问题(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缺乏公平性和权威性它把世界上的国家永久性的分为核国家和无核国家,将有核国家地位合法化的同时又规定了非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等方面义务对无核国家规定的义务明确而具体,但对和国家规定的义务却笼统和模糊机制把防止的对象放在无核国家上,要求无核武器缔约国放弃发展核武器的权利,要将和平核活动之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保障监督之下 1再则,美国奉行的“双重防扩散标准”一直号称民主卫士的美国,并非出于国际的核安全,而是将条约作为自己实现自己国家安全战略,和意识形态的划分工具一方面,美国政府直言不讳的指出,美国与印度进行核能合作就是要帮助印度发展成为世界强国,一边在亚太地区建立有利于美国的力量平衡。
对于其盟国日本建立大型核反应堆和储存大量核材料熟视无睹另一方面,美国却对朝鲜和伊朗等国进行遏制,制裁和封锁,威胁对这些国家进行先发制人打击,并将这些国家列为核打击对象 2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核国家是否能够平等的利用核能也出现了不平等,条约公平性令人质疑此外,五个有核国家又不无巧合的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在任何国家和人民都无法承受“核大战”后果的情况下,有核国家对于无核国家的“核威慑”也深刻的表现在政治威慑上 3它在承认有核国家的“特权”的同时,也表现出对无核国家的歧视因此,条约规定的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的权利义务也存在着极大的不公平性在条约的框架下,核国家在进行核试验和核能的相关研究,同样是主权国,无核国和平使用核能的权利却常常被剥夺在核大国在核裁军,核军控并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无核国家依然不可以越雷池半步二) 核不扩散和和平利用核能的矛盾这里也分为两点,一是在NPT中有核国家和无核国家所达成的基本契约(basic bargain),这就是 :作为不获取核武器的回报,无核武器国家得到了有核武器国家的意向明确承诺—向他们提供使用发展核能工业的核技术并戒除核武器发明创造的垂直攀升 4而实际情况,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有核国家对无核国家和平利用核能的限制非常1 侯红育:《核扩散根源探析》 【J】,国际论坛2007年5月 第9卷 第3期2 同上3 郭洁妮:《论核不扩散机制的缺陷》【J】,法制和社会 2010年8月(上)4 陈须隆:《核不扩散机制透析—国际安全机制的一个案例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第8期苛刻,漠视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何和平利用核能加强技术援助的呼吁,并根据亲疏采取双重标准。
1二,军用和民用技术之间的重叠核技术和关键的核设备具有两用性,为民用的电站生产浓缩铀的离心机,也可以用以为核武器生产浓缩铀,从乏燃料中分离钚的设置,同样可能为核武器进行钚再处理从事浓缩铀活动和拥有核武器只有一步之遥其实早在谈判核不扩散条约之时,美苏已经意识到核技术和核设备的两用性,但并没有意识到核技术的发展和扩散会如此之快,所以当时并没有就防止民用核技术转用以军事来制定限制措施 2现在,随着能源供应的紧张,越来越多的国家要求和平利用核能,据美国“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所”估计,到2003年底全球大约有60个国家拥有铀和钚材料 3即随着拥有和传播核技术基础的扩展,潜在的核国家的数量会增加三)技术监督和执行保障的欠缺国际核不扩散体制对各国,尤其对核大国承担义务的履行缺乏有力的监督机制和强制措施依赖于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监督当事国对条约的遵守,但是,由于IAEA缺乏特别调查权(因为这牵扯到敏感的国家主权),加上内部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利益冲突,实践证明IAEA对这一重任的履行是不完全称职的 4 关于IAEA更有学者认为,制约IAEA更多的是各国对条款的解释和成员国对其施加的压力在朝核危机,朝鲜一度抨击IAEA是受美国旨意行事,指责“原子能机构是美走狗没有资格讨论朝核危机”。
5而国际社会对印度1998年核试爆之前一无所知的事实说明在国际监督方面显然还存在技术上的漏洞 6此外,就执行保障措施来说,无核国家一则没有平等接受到条约中提到的作为交换的和平使用核能技术的支持,而有时还会面临核大国的“核威慑”这使得无核国家不得不为自身的安全来寻求更多的保障可能,当然也就包括自身发展核武器,这是大国地位的重要表现,也是与核大国平等交往的砝码四)对于非缔约国的效力真空及缔约国退约问题《核不扩散条约》对于非缔约国并没有约束力NPT只是规定了成员国应当遵守的核能等的权利和义务,但对于非成员国并没有任何约束,在非国家行为体进行核活动的制约上更显得是心有余力不足1 邱永丰 张妍:《核扩散的逻辑—简论朝鲜核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因素》【J】国际论坛 2003年7月 第5卷 第4期2侯红育:《核扩散根源探析》 【J】,国际论坛2007年5月 第9卷 第3期3 David Albright and Kimberly Kramer ,”Stockpiles still growing”,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 , November/December,2006.4侯红育:《核扩散根源探析》 【J】,国际论坛2007年5月 第9卷 第3期5联合早报汉城综合电2月15日, ,2003年2月15日6邱永丰 张妍:《核扩散的逻辑》【J】,国际论坛 2003年7月 第5卷 第4期在国家违法条约,退出条约也没有相应的制裁措施和强制执行的阐述。
依据NPT中第10条:“每个缔约国如果断定与本条约主题有关的非常事件已危及其国家的最高利益,为行使国家主权,应有权退出本条约该国应在退出前三个月将此事通知所有其他缔约国和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1从中可以看出,任何成员国都可以以“为机器国家最高利益”为借口,退出条约而对于“危机其国家的最高利益”并没有明确的说明怎样是危及,什么又是危及最高利益,都是有成员国自己定义这就使得缔约国可以“自由”的退出条约而在退出后,由于机制的缘由,便不再受任何相关约束五)非国家实体核扩散风险加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发展的加深,人员,物资在全球的流通更多更快的流动核技术核设备,两用技术扩散的渠道越来越多同时,随着人类对核知识的积累,信息技术的发展,用铀和钚制造核武器已经不仅不再是技术秘密,而且在国际互联网上都可以查阅一二有一定科学技术的大国自不必说,即便是小规模的恐怖组织,不需要建立很大规模的核材料生产基地,也不需要大批专业技术人员,只要获得核材料,也能制造粗糙核武器据国际原子能机构评估,2003年-2004年,全球共发生了121与秘密运输或丢失核原料及放射性材料有关的事件,2005年多达103起 2不得不说,国际防扩散机制面临的扩散形势十分严峻。
三 探究无核国家对核武器的追求,以朝鲜为例朝鲜以核计划为武器,在现行的的和不扩散机制中出出进进,与美国为首的西方政治大国中从容周旋朝鲜和日本,美国关系还没有正常化,朝鲜的安全关切也依旧没有解决每次的矛盾紧张或者危机升级,主要是围绕核问题朝鲜于1993年宣布推出NPT.对此,美国尽可能使这个矛盾国际化,朝鲜则强调是美朝之间的问题本部分将就朝鲜这样的“邪恶轴心”的国家发展核武器考虑进行简单梳理 从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金永南接受日本共同社采访来看,这是为了国家安全,1郭洁妮:《论核不扩散机制的缺陷》【J】,法制和社会 2010年8月(上)2 “Trafficing in Nuclear and Radioactive Material in 2005,” IAEA Releases Latest Illicit Traafficing Database Statistics , http://www.Iaea. org / News Center/news/2006/trafficingststs2005.html.为了抵御美国对朝鲜可能发动的和攻击,是对美日等国对朝鲜进行制裁政策所采取的被迫反应。
1首先,在朝还是缔约国之时,在各大国的政治利益错综下,以及美国的“双重政策”一方面,允许或支持着印度,日本的核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对于“邪恶轴心”的国家频频限制,威胁在其就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在伊拉克兵戎相见的时候,同为其限制对象的朝鲜,认识到只有核武器才可以自保,才有与这些大国谈判的底牌意识形态的不同,使得朝鲜一直缺乏安全感,而核武器可以“赋予一个国家的重大利益与巨大的保护力量,核武器使战争的爆发变得极其困难,无论意识形态多么不同的国家,也不敢轻易发动战争” 2其次,现实的防务发展来看,对朝鲜这样的小国和穷国,核武器建设比发展先进的常规军事力量要便宜和有效得多 3朝鲜虽然有220万军队,但装备很差,又缺乏足够的训练,从战斗能力上远远落后于人员规模小得多的韩国, 4再则,朝鲜领导人的个人思想朝鲜领导人的个性及认知是在朝核危机升级,并发展到直接核试验这一系列进程中最重要的原因 5 面对这美日的导弹防御计划研制和部署不断增加朝鲜方面面临的军事压力只要朝鲜“顶住”制裁,就能像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的核试验后的情况那样,最后迫使国际社会承认朝鲜是有核武器国家的事实 6发展“免于”外在军事打击的和能力很大程度上是朝鲜领导人强烈个性,主观认知与情绪的结果。
7领导人的个性,使得这些行为变得顺理成章即核试验能够最大限度符合朝鲜领导人在争取安全过程中的目标:自己是“对外关系”的主人,而不是低眉顺眼的安全“乞求者” 8冷战的结束,各国都不得不寻求自身的保护,而美国对于朝鲜的限制,威慑使得朝鲜更加担心自己国家的生存二战结束后无论是苏联,法国还是英国,在获得和试验成功之后的直接表现,首先不是因为有“终极武器”而赢得安全感,而是有关国家和领导人的“权利感觉”与“荣誉感”的提高和扩大 9这1 参见Korean Central News Agency of DPRK via Korea News Services (KNS):”DPRK Foreign Ministry C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