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8 时间的脚印[152].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hs****ma
  • 文档编号:533701492
  • 上传时间:2022-11-1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9.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8 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本文,体会生动的写法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2.品味本文,体会生动的写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导入视频如视频中所言,通过一撮沙子,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这看起来十分不可思议,岩石真的有如此强大的记录历史的力量吗?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二、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1.勾画生字词,结合注释标注读读写写重点生字读音;2.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提示:在说明文中,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结性作用,把握这些句子,能让我们更加迅速、清晰地把握文章内容请同学们关注本文中这些单句成段的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重点单句引导把握: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引出后文,后三段文字都在记叙如何记录时间的痕迹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提示语,后文则围绕岩石如何被破坏展开第11段与第13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此两段明显是对第7段的进一步阐述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回应第5段内容,同时引起后文岩石形成的具体过程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引出下文的具体举例……结合对上述单句成段句子的综合分析,可将全文31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段) 引出“时间”的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第二部分(5—29段) 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主体部分)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21段) 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第二层(22—29段) 岩石保存了历史的痕迹第三部分(30—31段) 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三、理解课文1.细读5—21自然段,完成以下问题:(1)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明确: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2)岩石这样顽强的东西竟然也被破坏,请同学们说说,导致岩石被破坏的因素有哪些?从被破坏到生成新的岩石,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明确:破坏因素:阳光烘烤,霜雪冷冻,空气与水中的酸类腐蚀,风的吹拂,水流的冲刷,冰河的移动,生物破坏,人为破坏。

      形成过程:岩石→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3)请以沉积岩为例,说说为什么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我们能知晓过去的年月展示沉积岩照片)明确:“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据层与层的顺序,我们就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2.岩石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是它保存了许多的历史痕迹,请阅读第22—29段并分组讨论,说说岩石保存了哪些历史痕迹,它对人类有着怎样的意义,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明确:①记录了地壳的活动;②记录了气候的变化;③记录了古代生物状况;④记录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⑤记录了自然界某些转瞬即逝的活动意义与启示:对岩石的研究,不仅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对自然界与史前历史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也拥有了开发史前资源的可能性,为人类谋取幸福我们要秉承这种辩证主义思想观念,发扬科学探索的精神,在人类前行的历史上,贡献出一份心力四、思考探究1.文章开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间伯伯》的四句诗有何作用? 这四句诗一下子使读者的思绪从现实中激扬起来,感叹时间的魔力,同时产生追寻“时间的脚步”、了解它的踪迹的兴趣,真是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2.找出本文所举实例,结合用实例说明的内容,理解举例子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1)说明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时,举钟表、日历为例,意在以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起笔,引起人们关注大自然记录时间踪迹的方法 (2)说明岩石能够记录时间之前,举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计时装置为例,为下文展开科学知识的说明作铺垫3)说明岩石被破坏的原因时,以我国建筑兰新铁路时几分钟内炸掉一个山头为例,说明人的作用 (4)说明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时,举出长毛象、琥珀等化石 (5)说明化石是历史的见证人,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时,举出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能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象”和“犀牛”都长了长长的毛,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6)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不仅使我们增加知识,而且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则举出“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 本文所举实例均为典型举例,即举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事例来说明事理同时这些实例的列举作者是很注意层次的:先讲侵蚀作用对岩石的破坏,再讲新岩石的生成,最后讲地壳活动在岩石上留下的印记。

      因此虽然列举大量的实例却不显得纷繁杂乱五、品味语言,感受说明文艺术特色1.说明文以向人们传授知识为主,所以,说明文的语言必须准确、严密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明确:“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如果去掉“大约”,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到10000年的时间事实上,人类读懂岩石的年龄,不论方法有多精确,也不论有多科学,都是推测出来的所以,“大约”一词,恰恰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学生根据例子从课文中找例句并作详细分析2.一篇有艺术性的说明文,除了注重语言的准确性与严密性,还会注重语言的艺术性,本文语言十分具有艺术特色,请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明确:文章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1)将“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以及风雨等对岩石的破坏说成是“攻击”,仿佛是有意识的行为这样就强化了它们与岩石的敌对性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无时无刻不经受着磨难”2)三个并列短语构成排比句,生动地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几种自然力的气势冲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表述,增强了“洪水”“冰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3)说“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轻小的沙砾”去“旅行”,也是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动性(沙砾)或被动性(石块),生动有趣4)用“躺”字形容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象地说明了岩石新生的过程小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板书设计 (1-4)提出“时间”的话题 (5-29)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30-31)读懂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