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合理情绪疗法个案分析.docx
8页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引起严重心理问题的合理情绪疗法个案分析 胡秋英 邢文娟摘 要:本文是一例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引起的严重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本案例通过对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成因探讨,使用ABC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解除情绪困扰,使其投入到正常的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有效地提高其心理自我调控能力关键词:心理咨询 严重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1.一般资料求助者李某,女,20岁,大一学生家中长女,性格内向,自卑,以自我为中心,人际关系恶劣,父母健在,家中经济条件一般征得来访者同意,对其进行了焦虑自评量表(SAS)测查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测查SAS焦虑标准分数为63分,为中度焦虑;SDS分数为58分,为轻度抑郁倾向2.主诉和个人陈述2.1 求助者主诉舍友和同学都不喜欢我,孤立我,近半年来,心情无比压抑,无法学习饮食睡眠不好,身体逐渐消瘦2.2求助者自述我从小性格外向,爱学习,成绩优异,邻居们都很看好我,父母忙于生意,很少有交流从初中开始我的兴趣逐渐减少,主要时间放在学习上,很少和朋友一起玩,慢慢变得内向起来就这样我顺利的通过升中考,我进入了[来自wwW.lw5u.coM]市重点高中。
到了高二,学习成绩慢慢跟不上了,母亲觉得我没有好好学习给弟妹们做好榜样批评了我我很委屈,觉得母亲假惺惺最终,高考没考好,高中班上的同学个个都比我考得好,我觉得很没面子,连班级的毕业聚餐我也没有参加邻居一直以为我能考上名校,现在我失败了,他们也等着看好戏,从此我看见他们就躲父母重男轻女,我在家里没有地位,从小喜欢和双胞胎弟弟争宠,一有不满意的地方我就不吃饭不说话,甚至在地上打滚,妈妈会哄着我才愿意吃饭刚来大学,感觉同学们都不喜欢我,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刚入学和舍友因为床位的事情发生小小争执,从此他们经常看我不顺眼,现在他们三个好像联合起来孤立我每次回宿舍,远远听见他们的欢声笑语,心里很难受,我放下书包就出去,出去走一圈,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才回宿舍我觉得他们故意针对我,觉得自己很孤独,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想回家,想退学回去复读我注意力无法集中学习,睡不好觉,容易发脾气在学校里无比的压抑,很失落,我不知道该怎么办3.咨询师观察情况求助者衣着整洁,面容消瘦,逻辑思维正常,叙述过程中低着头,偶尔和我对视,感觉很拘谨,双手不停地弄衣角4.评估与诊断4.1 评估 严重心理问题4.1.1 评估依据求助者情绪低落,易怒,不良情绪不间断持续半年;食欲不振,身体略显消瘦,入睡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想退学。
与舍友的冲突导致其焦虑和心情低落,心理冲突是常形的4.2鉴别诊断4.2.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一致,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4.2.2与神经症相鉴别根据许又新教授的神经症分法,病程6个月左右,评2分;精神痛苦程度需要别人帮助才能缓解,评2分;社会功能轻微妨碍,评1分评分不足6分,另外,由于该求助者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4.2.3与一般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持续半年,社会功能出现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一般心理问题5.原因分析症状的表层是由人际关系不良而导致的痛苦体验,其背后的实质是求助者一贯的不良认知:以自我为中心,过分概括化,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片面自我否定;被动的人际交往模式,主观推断,认为自己交往能力差,性格不开朗,他人就会疏远自己等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和行为后果父母重男轻女,求助者常以不合理的要求来获得家人的关注,养成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这一特点导致其人际关系恶劣6.咨询目标的制定6.1近期目标减轻求助者人际交往焦虑,改善睡眠睡眠情况,提高注意力水平,增加学习兴趣。
6.2长期目标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改变认知偏差,完善求助者的个性,重新建立一种主动,尊重的人际沟通模式,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7.咨询方法与原理本案例主要使用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是20世纪50年代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艾利斯认为人的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性事件的本身所引起,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在ABC理论模式中,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8.咨询过程8.1 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次)这一阶段目的在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获得信任,确定主要问题,明确咨询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及咨询时间咨询师运用真诚,倾听,尊重,共情和积极关注等来鼓励来访者说出心中的困难8.2 心理咨询阶段——领悟阶段(第2次至第三次)该阶段目的在于和求助者探讨他困扰的根源,初步让求助者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咨询师用开放性的问题来引起求助者对目前困扰的分析,帮助求助者找出使自己产生负性情绪的诱发事件A(与室友吵架),分析挖掘求助者对诱发事件的解释、评价和看法B(一些过分概括化,自我中心的思维模式)从理性的角度去审视这些信念,并探讨这些信念B与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C(孤独、不合群、注意力不集中)之间的关系。
从而认识到不良情绪体验之所以发生,是由于自己存在不合理的信念B8.3心理帮助阶段——修通阶段(第4次至第5次)这一阶段帮助求助者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动摇并最终放弃不合理信念,学会用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经过上次咨询的对话,求助者很好地领悟了自己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负责,并且只有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才能消除情绪困扰经过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建立了合理的信念,不合理信念的消除使紧张情绪开始逐渐少指导求助者学会主动和他人交往,当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有客观评价的时候心理是很放松的,没有太多的顾虑,并鼓励求助者多看到自己和他人的闪光点,真诚地赞美他人,赞美是爱的艺术,用爱去进行沟通交流8.4 结束与巩固阶段——再教育阶段(第6次)让求助者回顾整个咨询情况,肯定其在咨询过程中的积极改变指导求助者在以后学会利用放松训练、合理宣泄、转移情景等科学方法使自己调适不良的情绪体验;并交给求助者一些技能训练,如自信训练以提高求助者的自信心,社交技能训练以提高求助者在人际关系交往中的能力经过双方同意,咨询关系结束9.咨询效果评估9.1 求助者的自评求助者:“我感觉以前自己太关注自我了,总不能顾忌和体谅别人的感受,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别人瞧不起我,其实当我接触他们时,发现他们挺友好的,我会主动关注他人,而不总是关注自己的内心。
9.2 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改变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性格变得开朗了,人际交往向良性转变再次测量抑郁自评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分数42分,抑郁情绪基本消失,焦虑自评分数40分,焦虑情绪基本消失10.咨询总结本次咨询由于建[来自www.lw5U.coM]立良好的咨询关系,得到求助者的信任与真诚合作来访者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较好是咨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础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透彻,选用ABC合理情绪疗法针对性较强,使其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有效提高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促进心理健康进一步发展参考文献:[1] 钱铭怡.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3]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全文完-。

卡西欧5800p使用说明书资料.ppt
锂金属电池界面稳定化-全面剖析.docx
SG3525斩控式单相交流调压电路设计要点.doc
话剧《枕头人》剧本.docx
重视家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治家应成为领导干部必修课PPT模板.pptx
黄渤海区拖网渔具综合调查分析.docx
2024年一级造价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交通运输工程)-公路篇》真题及答案.docx
【课件】Unit+3+Reading+and+Thinking公开课课件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566841551.doc
生命密码PPT课件.ppt
爱与责任-师德之魂.ppt
制冷空调装置自动控制技术讲义.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