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实验arm系统环境安装与配置.ppt
74页ARM 基础实验,,目录,1. 安装虚拟机 2. 安装Fedora 3.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 4. Bootloader的配置与编译 5. Linux内核的裁剪和编译 6. Busybox的配置与编译 7. YAFFS根文件系统映像制作 8. 烧写过程,1. 安装虚拟机,2. 安装Fedora,1. 启动虚拟机 2.依次点击菜单栏: File→New→Virtual Machine 创建一个虚拟设备,选择系统安装文件的位置,操作系统类型选择Linux 系统版本选择: Other Linux 2.6.x,设定虚拟机的名字为:Fedora 10 安装位置为: D盘(可任意指定),选择处理器的数量:2个,设定虚拟机的内存为512MB(根据电脑配置选择合适的值),设置网络连接类型为:桥接,此处按照默认设置,选择硬盘: 选择创建一个新的虚拟磁盘,选择硬盘类型: SCSI,设置硬盘大小: 30G,选择磁盘的位置和名称,现在先取消power on虚拟机,待配置好后再power on移除软盘,点击主界面中间位置的:,Edit virtual machine settings,打开设备配置框,添加一个串口,选择主机上的物理串口,选择主机上的哪一个物理串口,启动虚拟机,开始Fedora系统的安装,,选第一项,开始Fedora系统的安装,,选”SKIP”,忽略存储介质的扫描,,设置安装语言为:简体中文,设置键盘类型为:英式,提示初始化硬盘,必须选择“是”,设置主机名:EmbedSky,设置系统时区:上海,,设置密码为:123456,,提示密码太简单,不用理会,直接选“是”,对硬盘进行分区,选择“建立自定义分区结构”,,,,,,,选择预装软件,上面方框中的全部勾上,下面选择“现在定制”。
设置安装软件包,,1、“桌面环境”下的GNOME与KDE全部安装 2、“应用程序”保持默认软件 3、“开发”下面的软件全部选中 4、“服务器”下面新增“DNS服务器”、“FTP服务器”、 “ MySQL服务器” 、“Windows”文件服务器、“网络服务器” 5、“基本系统”下,增加“系统工具”,子选项不变 6、“语言”下,增加“Chinese支持”,,设置: 用户名为:zzu, 全名为:zzu, 密码为:123456,至此 Fedora 安装完成 ,重启之后即可进入系统,Fedora 环境配置,1. 启动Fedora ,以zzu用户登录 Fedora, 密码为:123456 2. 登录后,先打开一个终端,用以下命令切换到root用户 命令是:su root 再按提示输入密码:123456,切换到root用户 3. 实现root用户登录:使用gedit打开系统配置文件:/etc/pam.d/gdm命令是:gedit /etc/pam.d/gdm 使用#号屏蔽掉文件中的第三行: #pam_succeed_if.so user !=root quiet 4. 保存该文件,重新启动即可实现root用户登录。
安装VMware Tools(支持交换目录),1. 重新启动 Fedora 2. 以root用户登录 Fedora,密码为:123456 3. 点击虚拟机的菜单栏 VM→Install VMware Tools,启动VMware Tools 安装,,4. 打开一个终端,使用命令“cd /media/VMware\ Tools”进入media/VMware Tools子目录,注意目录名的大小写 5. 将压缩包文件VMware-7.8.4-12310.tar.gz 解压缩安装到/opt目录下 解压缩命令: tar xvfz VMware-7.8.4-12310.tar.gz -C /opt/ 6. 安装VMware tools 进入/opt/vmware-tools-distrib/目录下,执行VMware tools包安装文件: 命令是:./opt/vmware-tools-distrib/vmware-install.pl 7. 在安装过程中,文件路径取默认选项,Y/N根据实际情况回答对于默认选项为[yes]的,全回答为yes对于默认选项为[no] ,则全回答为no至此 VMware Tools 安装完成,添加交换目录,1. 关闭Fedora,,,,,重复以上步骤,添加第2个交换目录 完成交换目录的设置 将需要的文件复制到交换目录。
3. 建立交叉编译环境,1. 进入交换分区/mnt/hgfs/ cd /mnt/hgfs/Linux 2. 解压文件夹crosstools_3.4.5_softfloat至/opt/EmbedSky/ tar xvfj EABI-4.3.3_EmbedSky_20100610.tar.bz2 -C / 3. 解压完成后,显示,4. 添加编译器的环境变量的设置 gedit /etc/profile 在第26行后添加 (TAB键)pathmunge /opt/EmbedSky/4.3.3/bin,,5.设置环境变量生效 source /etc/profile 6. 查看是否生效 arm-linux-gcc -v 如果显示的有版本号即为成功 7. mkyaffs 按两下tab键 如果显示如下即为成功,编译测试,1、由终端进入: cd /home 在该目录下创建hello.c文件 : gedit hello.c 2、写如下的Hello World程序,保存为 hello.c #include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3.编译:arm-linux-gcc -o hello hello.c 编译通过后,就可以下载到ARM目标板上运行!要注意的是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只能在ARM体系下运行,不能在基于X86的PC机上运行(要在PC下运行请使用gcc编译)。
Bootloader的配置与编译,1. 进入交换目录(u-boot文件存放在该目录) 命令是:cd /mnt/hgfs/Linux 2. 解压文件 命令是:tar xvfj u-boot-1.1.6_20100601.tar.bz2 -C / 3. 解压完成后,进入目录,查看文件安装情况 cd /opt/EmbedSky/u-boot-1.1.6 4. 在该目录下,配置u-boot make EmbedSky_config,,5.生成u-boot 命令是:make 6. 查看u-boot.bin(供烧写u-boot的二进制码文件) 命令是:ls 7. 将生成的文件复制到交换目录 命令是:cp -f u-boot.bin /mnt/hgfs/Images,5. Linux内核的裁剪和编译,1. 进入交换目录(内核源文件在该目录) cd /mnt/hgfs/Linux 2. 解压文件 tar xvfj linux-2.6.30.4_20100531.tar.bz2 -C / 3. 解压完成后,进入内核源码的根目录 cd /opt/EmbedSky/linux-2.6.30.4 4. 进入以上的内核源码的根目录。
本套板子的内核默认配置文件为:config_EmbedSky_W43将该配置菜单复制为系统的内核配置源码菜单,命令如下: cp -f config_EmbedSky_W43 .config,5.配置Linux内核 内核源码根目录命令:make menuconfig,,6. 生成内核文件 make zImage 7. 将生成的文件复制到交换目录 cp -f zImage.bin /mnt/hgfs/Images,6. BusyBox 配置与编译,1. 进入交换目录 cd /mnt/hgfs/Linux 2. 解压文件 tar xvfj busybox-1.16.0.tar.bz2 -C / 3. 解压完成后,进入目录,查看文件安装情况 cd /opt/EmbedSky/busybox-1.16.0 4. gedit修改Makefile, 命令是:gedit Makefile 164行改为: CROSS_COMPILE=arm-linux- 190行修改为: ARCH=arm,5.配置 make menuconfig,,,6. 在配置菜单下,导入配置单文件 config_EmbedSky 7. 编译 make 8. 安装busy box make install 在该目录下可生成:”_install”的目录,此目录下将会生成“bin”、“sbin”、“usr”三个目录,以及“linuxrc”文件 接下来的根文件系统的制作中,只需将以上生成的三个目录及一个文件手动添加根文件系统所需要的其它目录即可完成根文件目录的建立。
7 YAFFS文件系统制作,1. 进入交换分区 cd /mnt/hgfs/Linux 2. 解压文件 tar xvfj root_qt_4.5_2.6.30.4_20100601.tar.bz2 -C / 3. 解压完成后,进入目录,查看文件安装情况 cd /opt/EmbedSky/root_qt_4.5_2.6.30.4 4. 将busybox生成的文件复制进根目录(已经复制) 5. 将自己制作的程序复制到根目录 cp /home/hello /opt/EmbedSky/root_qt_4.5_2.6.30.4/hello,,6. 进入上层目录 cd /opt/EmbedSky 7. 执行生成命令: mkyaffs2image root_qt_4.5_2.6.30.4 root_qt_2.3.60.4.bin 即可生成YAFFS文件系统映像了 8. 将生成的镜像文件复制到交换分区 cp -f root_qt_2.3.60.4.bin /mnt/hgfs/Images,烧写镜像,在Window下烧写方法 1、从window工具目录下,打开串口工具DNW 2、运行DNW按住空格键,再将开发板置于Nand启动方式。
并启动开发板,同时按住PC的空格键,将进入U-boot下载选项注意此时要先连接串口线和USB下载线) 3、按空格启动后,串口软件DNW中会显示启动选项 4、在串口工具DNW的u-boot启动菜单下, 选择1,进入u-boot下载,点击”USB Port” ”Transmit” 选择映像文件,即可完成烧写过程 选择3,进入Linux内核下载,点击”USB Port” ”Transmit” 选择映像文件,即可完成烧写过程 选择6,进入根文件系统下载,点击”USB Port” ”Transmit” 选择映像文件.即可完成烧写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