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200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析.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宝路
  • 文档编号:2436383
  • 上传时间:2017-07-2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5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07 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十一五课题研究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网站管理 | 给我留言 首页>> 资料信息 阅读与写作课题 留守儿童研究课题 课题成果展示 课题名家风采 阅读资料 写作资料 2007年 12 月 27 日 星期四 8:44AM 2007 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 作者:- 2007 年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评析【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 分)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技艺、经验可以传递,思想、感情可以传递…… 请以“ 传递” 为话题写一 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 章标题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所写 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考题透视】一、关于作文题的命题意图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由话题作文逐渐演变为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元并存,呈现出多元化的倾向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在余闻的《2006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分析》于《语文月刊》发表后,其关于新材料作文的高度评价引发了新材料作文训练和考查的热潮但为确保课改顺利平稳过渡,广东省今年的作文题并没有选择考前大热的新材料作文,而仍然命制了已经考了九年的话题作文,既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在写作能力的考查上,广东省今年的作文要求考生以“传递”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这个话题内涵丰富,外延宽广,写作空间大,能有效地区分考生的写作水平同时,导语的设置有助于考生理解题意和拓展思维,从而降低了审题的难度考生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生活积累,从不同角度选材立意,运用记叙、抒情或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完成作文另外,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广东省对错别字扣分的评分细则作了调整,以期促进考生端正书写态度,重视书写规范同为话题作文,但今年的作文更为符合广东考生的实际,很简单的一段提示语,然后就是作文的要求审题并不难,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诉,话题平和传递”的话题没有“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么晦涩, 材料没有 2006 年“ 雕琢心中的天使” 的喻意性故事, 提示语比 2005“纪念”的材料更为简洁明了,既可写具体的传递,也可写抽象的传递,譬如一种精神、一种传统,只要在在传递范围内就可以高考作文评卷组长陈妙云教授在评点今年的高考作文时,认为这个作文的审题难度系数为 0,理由有四:(一)考生对于已经考了九年的话题作文的题型应该是比较熟悉的,这个平稳过渡也太平稳了二)今年的话题只有一个词“传递” ,清晰,简单 ,一目了然,即使水平较低的考生也不需要再从材料中挑选关键词,更不需要琢磨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内在的某种关系等等,就是一个关键词“传递” 。

      三)考生对“ 传递 ”的理解应该都不会有什 么困难,也不会存在什么歧义四)提示语简洁明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分句主要提示了“传递” 的两个作用,一是万物在传递中绵延不已,二是人类在传递中生生不息;第三个分句主要提示了可以传递的内容这种提示考生一般都能理解,不会无话可说出题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体现了评分标准的考查说明,因为在考查说明中没有一个审题难度的考查,在没有任何审题难度的前提下,着重考查考生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考查的点比较集中,考生的竞争完全落在写作能力差距的高下这种没有难度的考题对于考生来说,竞争的考查点也更集中了对评卷老师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几乎所有的考生都能写出二类以上的作文,如果不好好地品读文章而采用跳读的方式评卷的话,很可能给优秀作文也打一个平均分,造成对优秀考生的不公平因此,要避免把优秀卷评为二类卷,要客观地落实作文的 4 个考查点,使优秀考生能脱颖而出二、关于“ 传递” 话 题的理解和把握“传递 ”的意思是由一 方传给另一方,没有必 要要求考生一定要写完一方如何传,一方如何接,诸如此类有很多种变向,如在文章中只写传递一次的,是不是就比不上传多次的?为了解决评卷教师在评卷时的一些疑问,评卷领导小组就“传递”话题的审题解读作了如下归纳:(一)“ 传递” 的本义和 引申义“传递 ”的本义是指 一方交给另一方。

      传递”的引申义是很宽泛的,可以引申为传授、传播、传承、传送、传达、传告等等,只要有“传” 的意思就行陈妙云教授还特别强调,凡在本义或引申义来展开话题,都应判为在话题范围内的作文二)如何把握“ 传 递”从“传递 ”的含义来看 ,考生可以写“传”,也可以写 “递”;从“ 传递”的内容来看,考生可以写传一个具体的物件,如一个苹果、一个茶杯、一张纸、一支笔等等,也可以写抽象的“ 传” ,如思想、情 感、态度、情绪等等, 甚至也可以写介于具体和抽象之间的“ 传” ,如记忆、补 忆、经验等等总之只 要考生是在写“传”,无论写传什么,都行,话题非常开放自由三)从“ 传递” 的次数看考生写一次“ 传递”是可以的,写“传递”多次也是 可以的,“ 传递”次数的多少并无优劣的差别,不能说写“传递” 多次的文章就比写 “传递”一次的文章优秀,关键要从作文的几个考查点看文章本身的水平写“传递” 一次写得好的文章,得分可以比写“传递”多次但又写不 好的文章得分要高四)从“ 传递” 的关系来看可以写“ 传” 和“接”,如把什么东西“传” 给某个人,某人把它接过来;也可以只写“传”,不写“接”,不要苛求考生有“传承” 的意思,也可以,不能说是偏离题意。

      五)从“ 传递” 发生的原 因来看可以写主观性的“ 传 递” ,也可以写客观性的 “传递”什么是主观性的“ 传递”?就是主观上有意识地“ 传递 ”某一种东西,非常主动、明显地 “传递”还有一种是主观上没有传递,但让人客观上感觉到了“传递” 某一种 东西,特别是精神、意志、品质层面的东西六)从“ 传递” 的方向来 看可以写单向的“ 传递 ”,如祖辈—父辈—子辈 —孙辈,或从左面传到右边,或从上面传到下面,总之是一个方向的“传递” ;可以以写双向 或多向互动的“传递”如你传我,我传你,互动式的,或多向交错,展转曲折地传七)从“ 传递” 的话 题角度来看可以写为什么要“ 传递 ”,“传递”有什么好处, “传递”的目的、原因等等;可以写怎样“传 递” ,如前人留传下来 宝贵的东西,我们如何 把它“传递”下来,如最能体现广东特色的粤剧如何使它能够继续“传承” 下来 ,能否引导人们多喝广东的王老吉凉茶;可以写谁在“ 传递 ”,粤剧不能只是老人们消闲娱 乐的方式,还需要培养年轻人传承下去;还可以写“传递” 什么,写“传递”的 具体内容总之,以上所列方方面面都视为在话题范围之内,没有优劣之别,没有必要评价哪一方面的立意更好,评卷时只要内容在话题范围之内,要把注意力放在对“传递”认识的深刻度、丰富性 和创造性方面给予评价 ,同时着重考查考生对话题认识的表达水平、文章结构和语言表达。

      评分细则说明】高考作文是写给评卷老师看的,由他们给考生的作文打分今年参加作文评卷的老师都是全省各地抽调上来的中学骨干或资深教师,其中有不少多年以来一直参与高考评卷,有着非常丰富的评卷经验语文 800 多名评卷员中有 560 多人参加作文的评改工作,共24 个小组,组长全部为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老师在作文评卷中,所有评卷教师必须认真领会作文命题意图,吃透评卷精神,并且严格按照高考语文“等级 评分的标准 ”来评定每一位考生作文成绩和去年相比,2007 年高考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有4 个变化:(一)增加了考查考生能力的说明今年作文考查点的设计是很科学的,实际上是考查一个高中毕业生的人才综合素养的能力,又是培养人才很重要的指标这4 个方面的考查能力,是对选拔条件很好的指引,对评卷以及中学的作文教学很有指导意义,在评卷中每位教师应该自始至终把握好作文题的考查要求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有特别表现的考生,这是值得培养的人才,应予鼓励而 2、3、4 个考查点本身就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高低的一把标尺二)发展等级由 12 个点浓缩为 4个点发展等级的4 个点分别为立意点、材料点、语言点和见解、构思点,这样评卷比过去 12 个点的操作容易多了。

      以前发展等级是没有单独专项设立评分等级的,今年这 4 个点又分成 4个等级凡立意深刻,材料丰富、语言表现力强和见解、构思新颖的就给 10-8 分;凡立意较深刻,材料较丰富、语言表现力较强和见解、构思较新颖的就给7-6 分,依次类推今年发展等级的变化使评卷的可操作性更强了三)对考生作文的整体等级更加清晰过去发展等级是不分等的,评卷时很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而今年发展等级的变化使得作文的等级很容易就呈现出来了评卷领导小组确定,一类卷为60-49分,二类卷为 47-38 分,三类卷为 35-25 分,四类卷为 22-0 分在具体评卷时,根据作文印象,给它一个整体评价,先定等级,确定是一类卷、二类卷、三类卷还是四类卷,然后再分项给分这样容易操作,容易把握,也比较准确四)关于错别字的扣分说明在《200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说明》中,关于作文错别字有明确的规定:每一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但广东省高考评卷时根据实际,做了一点小小的变动,就是作文中出现1-2个错别字不扣分,到第 3 个错别字才扣1 分4 个扣 2 分,5个扣 3 分,6 个以上(含 6 个)扣4 分错别字扣 4 分就已经封顶了。

      作文等级评分细则明确了三个板块:基础等级 50 分,分两个板块——内容25 分和表达 25分内容 4个项目,以内容和题意为主;表达4 个项目,以文体和语言为主发展等级 10分,不求全面,只需一点突出者,即可按等评分,直至满分一类标卷作文】薪尽火传广东考生曾经有个很有名的故事:一名病重的人对画家说,当藤蔓上最后一片叶子落下的时候,我便要离开这个世界于是画家画了一片绿叶绑在藤上暴风雨过后,画家去世了,病人却坚强地活了下来画家,用他的画笔向病人传递了求生的意志,也传递了他生命的火花我想,所谓的薪尽火传,大概便是那么一回事人的骨肉最终必会化为尘土,但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却可以递三世可至万世地传递下去这便是人类伟大之处的体现传递,是生命最热烈的燃烧有位革命者写过一句诗: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这正是精神传递的最好诠释为什么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年代,会有那么多的烈士们前仆后继?那一串数不清的名字,董存瑞、黄继光、丘(邱)少云……这是因为他们在用自己的生命,传递着革命的精魂我们的眼前似乎看到无数的灵魂在闪光,但其实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名字——民族精神,从我们的先辈的生命之薪传递下来的精神之火民族精神之火需要传递,奉献精神之火亦要传递,因为这是中华民族能够千百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

      传递下去,便是我们对它的责任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社会中,还能有多少个丛飞?有多少个焦裕禄?多少个任长霞?是他们传递着这个火把,用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去留住这些星星之火,然后传递予我们以及子孙后代也许传递一个口信,传递一封邮件,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然而,传递一种精神,尤其是人类文明中最为珍贵的精神,却常常需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薪柴薪尽了,火仍可以传,仍不得不传传递是我们生存的印记,是我们的生命在世界上(镌)刻的痕迹而这些火,正是照亮我们个人甚至是整个民族前途的光源,失去了它们,前路便将陷入黑暗传递,是生命流逝的足迹,更是生命流转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标卷解读】专家评分:24+24+10=58即内容24 分,表 达 24 分,发展分 10,总分 58分亮点剖析】这是一篇写得非常成功的考场抒情性散文,有很强的文体特征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歌颂了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烈们用生命之材薪传递民族英魂之火,然后又热情地讴歌了丛飞、焦裕禄、任长霞这些和平年代的英雄用他们的奉献精神作为材薪,留住了英烈们传承下来的英魂之火,然后又传递给了我们以及子孙后代传递,是生命流逝 的足迹,更 是生命流转的证明精神的火炬,需要生命的薪柴。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