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东北方言中动物名何使用的隐喻分析.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杏**
  • 文档编号:283726385
  • 上传时间:2022-04-2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8.91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东北方言中动物名何使用的隐喻分析 陈亮 现代汉语一般分为七大方言区,东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中关于东北方言和北方话的关系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设想,北京话的源头可能在东北,随着满族入侵,居民内迁,东北方言的扩散波涉及到北京及其附近地区,覆盖了原来的北京土话,使其成为底层”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相近,语法结构也最为相近,易于理解,获得很多人的喜爱东北方言在其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坏境、历史和文化等的影响,产生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方言词汇其中的动物名词就颇具特色,东北人对动物的称呼形象生动,对动物名词的使用既幽默诙谐,又不失庄严 一.东北方言中动物名词的特点 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2]东北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不同于普通话的动物名词,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通过搜集该类名词,发现它们具有直观易懂、吸收少数民族语言等特点。

      (一)动物名称直观易懂 有一部分动物名称在东北方言里直接按照它们的体貌特征和秉性习惯来称呼的,简单明了,形象直观比如: 1.瓢虫,它的颜色鲜艳,常见的是黄色、褐色、红色和橙色,身上长有斑点,东北人称它们为“花大姐”,既显出了它们的特点,又让人叫起来感觉很亲切 2.飞蛾,因为它飞的时候翅膀不断煽动,这个动作北方叫做“扑棱”,而且声音上也是“扑棱”“扑棱”的声音,所以被北方百姓俗称为“扑棱蛾子”东北人也把“鸽子”叫做“扑鸽子”,其原因是一样的 这样称呼这些常见的动物,不仅简简单单,让人容易理解把对于农民感到陌生的词语换为自己熟悉的日常词语,不仅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还丰富了语言词汇系统 (二)语法的地域性特色分明 东北方言里,动物名词在语法上具有鲜明的方言烙印 例1:对动物的称呼多加前缀“老”,如老牛、老抱子(孵化小鸡的母鸡)、老鸹(乌鸦)、老黄(黄鼠狼)等 例2:对动物称呼多用后缀“子”,如鸭子、杨喇子(刺蛾)、傻狍子、黑鱼棒子等等 这些语法特征,显示了东北方言的特点人们这样称呼自己熟悉的动物,又表现出了东北人对动物的喜爱。

      (三)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层遗留 由于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里世代生活着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等民族各民族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杂居共处、民族通婚等活动,自然会带来语言的接触,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因此,东北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词汇 三、东北方言中动物名词隐喻的使用 所谓动物名词隐喻,就是把人作为始源域,用来作比喻的动物是目标域,以动物的特点来喻人,实现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民族以狩猎、捕鱼和农耕为主,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接触中,逐渐了解、驯化和使用动物,于是动物词汇便有了很多形象的比喻 (一)动物名词隐喻在口语中的使用 东北方言中具有隐喻功能的动物名词,大多出现在口语中在东北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养一些动物,以牛、羊、驴、猪和狗为主,人们在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当然会首选这些身边熟悉的动物 陈亮 现代汉语一般分为七大方言区,东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中关于东北方言和北方话的关系有这样一段描述:“我们设想,北京话的源头可能在东北,随着满族入侵,居民内迁,东北方言的扩散波涉及到北京及其附近地区,覆盖了原来的北京土话,使其成为底层”。

      东北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相近,语法结构也最为相近,易于理解,获得很多人的喜爱东北方言在其演化发展的过程中,受到其特有的自然地理坏境、历史和文化等的影响,产生了很多具有特色的方言词汇其中的动物名词就颇具特色,东北人对动物的称呼形象生动,对动物名词的使用既幽默诙谐,又不失庄严 一.东北方言中动物名词的特点 每一种语言本身都是一种集体的表达艺术,其中隐藏着一些审美的因素——语言的、节奏的、象征的、形态的——是不能和任何别的语言全部共有的[2]东北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不同于普通话的动物名词,它们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笔者通过搜集该类名词,发现它们具有直观易懂、吸收少数民族语言等特点 (一)动物名称直观易懂 有一部分动物名称在东北方言里直接按照它们的体貌特征和秉性习惯来称呼的,简单明了,形象直观比如: 1.瓢虫,它的颜色鲜艳,常见的是黄色、褐色、红色和橙色,身上长有斑点,东北人称它们为“花大姐”,既显出了它们的特点,又让人叫起来感觉很亲切 2.飞蛾,因为它飞的时候翅膀不断煽动,这个动作北方叫做“扑棱”,而且声音上也是“扑棱”“扑棱”的声音,所以被北方百姓俗称为“扑棱蛾子”。

      东北人也把“鸽子”叫做“扑鸽子”,其原因是一样的 这样称呼这些常见的动物,不仅简简单单,让人容易理解把对于农民感到陌生的词语换为自己熟悉的日常词语,不仅减轻了人们的记忆负担,还丰富了语言词汇系统 (二)语法的地域性特色分明 东北方言里,动物名词在语法上具有鲜明的方言烙印 例1:对动物的称呼多加前缀“老”,如老牛、老抱子(孵化小鸡的母鸡)、老鸹(乌鸦)、老黄(黄鼠狼)等 例2:对动物称呼多用后缀“子”,如鸭子、杨喇子(刺蛾)、傻狍子、黑鱼棒子等等 这些语法特征,显示了东北方言的特点人们这样称呼自己熟悉的动物,又表现出了东北人对动物的喜爱 (三)少数民族语言的底层遗留 由于东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里世代生活着汉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和达斡尔族等民族各民族彼此之间的贸易往来、杂居共处、民族通婚等活动,自然会带来语言的接触,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方言因此,东北方言里存在着大量的少数民族语言词汇 三、东北方言中动物名词隐喻的使用 所谓动物名词隐喻,就是把人作为始源域,用来作比喻的动物是目标域,以动物的特点来喻人,实现始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有着十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各民族以狩猎、捕鱼和农耕为主,人们在长期与动物的接触中,逐渐了解、驯化和使用动物,于是动物词汇便有了很多形象的比喻 (一)动物名词隐喻在口语中的使用 东北方言中具有隐喻功能的动物名词,大多出现在口语中在东北农村,家家户户基本上都会养一些动物,以牛、羊、驴、猪和狗为主,人们在想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当然会首选这些身边熟悉的动物。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