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大纲附全部内容.doc
22页《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题型包括选择、判断简析、案例分析、阅读分析和论述五种类型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一、 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广义上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2、 教育的要素: 1、 学习者 2、 教育者 3、 教育内容 3、 教育的形态: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种基本形态4、 教育的本质:从本质属性来说,教育就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或者说是培养人的过程5、 教育的基本规律: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的规律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与人口控制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的关系6、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1)、原始的教育形态;(2)、古代封建社会教育形态;(3)、现代社会教育形态趋势:越来越关注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原始的教育形态的特点:(1)、无阶级性平等 (2)、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经验。
3)、原始社会的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古代封建社会教育形态:(1)、学校教育被统治阶级所掌控,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学校成为了统治阶级培养人的的场所2)、教育从社会生活中分化出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3).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的人文科学和统治阶级的治人之术轻视生产劳动现代社会教育形态:(1)、教育与各项生产活动紧密相连,为社会培养了各行各业的人才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2)、教育走向大众化,逐渐改变了以往教育被垄断的情况 (3)、教育内容的增加,自然科学大大增加 (4)、班级授课为教学的基本形式7、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民主化 (3)、教育的全民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8、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1、古代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在西方世界,整个古代最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均活跃于古希腊民主政体的雅典其中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家是柏拉图,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雅典的智者们的思想却与柏拉图的观点相反也由此,开启了教育史上持续几个世纪的关于个人主义与国家主义或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观的争论首先,在雅典,倡导民主、自由,反映在教育上,力图是个人的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多方面和谐发展。
而不应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公民,应该培养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人其次,柏拉图:教育首先是国家与社会的教育,教育属于国家所有,为国家培养需要的人,而不是促进个人的发展极力推崇斯巴达政体中的国家教育理想其思想反映在《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强调个人是属于国家的,教育应为国家培养公民;同时,他也主张,教育应使个人得到和谐的发展正如他说的”必须依靠自然,发展儿童天性中的本性-----”遵循自然的教育观点,首先在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著作中多次提到,并从此,为后来西方教育思想所倡导古罗马时,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孔子语录《论语》、战国后期的《学记》、韩愈的《师说》等总之,这个时期,教育思想及教育学还处在萌芽阶段,只停留于经验的描述,缺乏科学的分析,还未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 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 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成书的《大教学论》,是世界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1)提出了教育目的、任务、原则、方法、组织形式、德育及管理等;(2)普及义务教育思想;(3)主张建立适应儿童年龄特征的学校教育制度,即客观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的规律,继承了古希腊时亚里士多德的思想;(4)提倡班级授课制;提出百科全书式教学内容。
5)提出了较为完整的和系统的教育理论体系卢梭,法国人,18世纪的自然主义的教育家 教育思想:教育适应自然观念,主观主义思想,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天性 教育目的:培养天性得到发展的人 教育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学习; 教育内容:实用主义观点,反对夸氏的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内容,要求学习实用的地理、天文,物理,化学,农业等 教育方法:发现法引导儿童去发现知识 其观点,成为后来的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理论基础,可以说现代教育思想的许多教育家的思想大多来源于卢梭的教育思想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学科成态的教育学,这也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有是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之上的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基本概念及范畴教学论:教师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学生围绕教师进行日常学习(指出师生关系);教育内容:教科书和教师的讲授;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即强调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室中心方法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后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广泛引用的复习、引入、讲解、总结和练习五步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人,著名教育家,杜威美国的经济的勃兴,实用人员的需要,现有学科内容及教育方法的陈旧等不适应美国社会生活的变化。
要求变革 1899年,杜威,在其著作《学校与社会》,第一次用“传统教育”,对赫氏教育思想进行了评述,并将自己的理论定性为””现代教育认为赫氏的理论是”非常专门化的、片面的和狭隘的他针对赫氏的 教师中心、教科书中心、教室中心 提出自己的: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其教学过程的方法论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从做中学二、教育的功能1、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与影响 2、教育功能的类型: (1)、从作用的对象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3、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水平,教育又反过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教育的个体功能: 人类个体的发展,既表现为一个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而身心发展方面自然生长、发育、成熟的过程,又是个体逐步承担社会角色,不断增强自我意识,丰富人生世界的过程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增强个体享用意识和能力的功能 4、功能的限制: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一系统和文化活动在作用于社会和人(环境)时对人和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即产生正功能时,它对社会和人(环境)产生的消极作用。
在现实中,它表现为:传递保守的文化传统,造成人们唯科学主义思维模式,强化种族中心主义特定的范围和地区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5、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生产力的发展情况、政治经济制度、三、教育的目的1、教育目的的含义:教育目的就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发展方便得到怎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队教育什么样的人的总要求2、培养目标的含义: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之间是特殊与普遍的关系3、教育目标的含义: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4、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选择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5、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教育目的要反映生产力和科技对人才的需求2)、教育目的要符合政治经济的需要 (3)、教育目的要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6、 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1)人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人的价值高于社会价值上,把人作为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2)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认为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 3)重视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
认为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二者都重要,教育的根本价值是既满足个人需要又满足社会需要7、 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基础:(1)、个人本位论及其观点:确立教育目的依据的是人的本性,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而不是为了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个人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卢梭、夸美纽斯、福禄贝尔、佩斯泰洛奇、以及洛克、孟轲2)、社会本位论及其观点: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是社会要求,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有:涂尔干、孔德、斯宾塞、赫尔巴特和古代中国的孔子3)、无目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是杜威他主张“教育即生活”的无目的教育理论这种目的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8、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1、 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含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两大方面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确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2) 、智育传递知识、技能和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教育,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是传递基本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和认识世界能力的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技巧(阅读、写作、计算及与具体学科相关的特殊技能),发展智力和认识能力(智力通过观察、思维、想象、记忆等心理活动表现出来,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认识能力通过表达能力、组织知识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出来)。
发展双基3)、体育是由目的的传递锻炼身体的知识,影响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4)、美育是传递审美知识、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主要任务是传递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培养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就是指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念和习惯的教育四、教师与学生1、教师的定义:教师就是经过专门的训练,在学校中从事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完善品德结构,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发展的专职人员就是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2、教师的角色:(1)、传道者角色2)、解惑者的角色 (3)、父母朋友的角色 (4)、示范者的角色5)、研究者的角色6)、管理者的角色3、 教师的基本素质:(1)、教师的道德素质2)、教师的知识素质3)、教师的能力素质4、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教师专业化发展一般是指教师专业能力熟练程度由一般化到专业化的持续发展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教师个人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和教师职业能力的专业化的提高过程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一般要经过三个发展阶段:角色适应阶段,主动发展阶段,和最佳创造阶段。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的职前培训、新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等5、学生的定义:学生一般是指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中及受教育、进行学习的人6、学生的本质特点:(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2)、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 (3)、学生是一个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7、 学生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和阶段性 要求教育工作:循序渐进,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同时,要求考虑各阶段教育的衔接. (2)稳定性和可变性 要求教育工作:在一定时期内,教育内容,方法等要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根据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文化特点,不断革新教学内容,方法,以适应社会和人的发展.(3)不均衡性 要求教育工作:教师要把握其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教育措施,使其获得最佳发展. (4)个别差异性 要求教育工作:深入了解每个个体的身心发展状况和水平,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5)整体性 要求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