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石及知识..doc
39页各种矿石(矿物晶)图片赏析鱼眼石(Apophyllite)是一种含结晶水的钾钙硅酸盐矿物,四方晶系因其解理面上散射出的光线呈珍珠光泽,酷似鱼眼的反射色,故称“鱼眼石”晶体呈柱状、双锥状、等轴状或板状,晶簇、板状、粒状、叶片状集合体,无色、白色,含杂质的呈玫瑰红、浅绿、蓝、黄等色玻璃光泽至珍珠光泽,透明半透明,硬度4.5~5,比重2.3~2.4,多与沸石、方解石、水晶、直闪石、黄铁矿等共生板状结晶或柱状结晶、有着漂亮颜色和一定厚度的魚眼石,被人称为宝石,是制作各种首饰的珍贵原料鱼眼石是一种不太常见的矿物,鱼眼石因其美丽的外表,艳丽的颜色,以及产量和产地的稀少,是矿物收藏的一个重要品种鱼眼石从其含氟和羟基的多少可以分为氟鱼眼石和羟鱼眼石两个亚种一般多为氟鱼眼石,像印度出产的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印度鱼眼石以其颜色艳丽,品质优良著称,被世界藏家所喜好,据报道印度所出产的鱼眼石晶体最大的有20cm的单晶其他出产地点还有巴西、美国、日本、冰岛、瑞典、挪威、丹麦、意大利、德国等,鱼眼石我国也有出产,产地有青海、江苏、辽宁和湖北橄榄石因其颜色多为橄榄绿色而得名,大约3500年以前已经在古埃及发现橄榄石是一种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化学分子式为(Mg,Fe)2[SiO4],属斜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短柱状,集合体多为不规则粒状;颜色多为橄榄绿、黄绿、金黄绿或祖母绿色;玻璃光泽,透明;硬度6.5-7.0,密度3.27-3.48克/立方厘米;具脆性,韧性较差,易出现裂纹。
透明而色泽鲜艳、无瑕疵的橄榄石晶体可作为宝石优质橄榄石呈透明的橄榄绿色或黄绿色,清澈秀丽的色泽十分赏心悦目,象征着和平、幸福、吉祥等美好意愿古代的一些部族之间发生战争时常以互赠橄榄石表示和平,在耶路撒冷的一些神庙里至今还有几千年前镶嵌的橄榄石优质橄榄石的世界著名产地有埃及圣约翰岛,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挪威的斯纳鲁姆,德国的艾费尔地区,美国的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等另外,中国河北张家口也出产宝石级橄榄石马达加斯加菊石(MadagascarAmmonite)化石菊石最早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初期,中生代达到繁盛,到了白垩纪末跟恐龙一同绝灭马达加斯加菊石的主要产地在马达加斯加西北部马哈赞加省(Mahajanga)的米钦祖(Mitsinjo),地层时代主要是晚侏罗世的牛津期(Oxfordian一亿五千万年前)和早白垩世的阿尔布期(Albian一亿年前)菊石由鹦鹉螺演变而来,属头足动物,即运动器官生长在头部的一类软件动物菊石有一坚硬的外壳,形状跟鹦鹉螺壳极为相似此菊石尺寸较大,表面布满漂亮的花纹,瑰丽多彩,令人爱不释手黝帘石,英文名称Zoisite,属绿帘石(Epidote)矿物家族,是一种结晶构造复杂的矿物。
斜方晶系,常见柱状结晶,晶面上明显可见纵向线状纹路是黝帘石外型之重要特征黝帘石硬度6-6.5,比重3.55,具玻璃光泽,透明或半透明,颜色有无色、白色、灰色、绿色、黄棕色、黄色、蓝色、粉红色等黝帘石具有多个变种,如与红宝石共生的绿色黝帘石变种以及粉红色的锰黝帘石等,这些变种大多以不透明块状形态产出,故不大适合作为宝石饰品;仅有带蓝紫色的黝帘石变种——又称之为坦桑石(tanzanite,亦有人称之为坦桑尼亚石、丹泉石或月泉石)为宝石级矿物坦桑石首先在坦桑尼亚被发现,坦桑尼亚也是主要产区;锰黝帘石产区包括挪威、奥地利、意大利、澳洲西部以及美国卡罗来纳州;黄、绿色的黝帘石则主要分布于坦桑尼亚与肯尼亚.刚玉,名称源于印度,系矿物学名称,主要成分是Al2O3刚玉的同质异像主要有三种变体,分别为α-Al2O3、β-Al2O3、γ-Al2O3刚玉硬度仅次于金刚石,主要用于高级研磨材料,手表和精密机械的轴承材料,色彩绚丽的晶体作为宝石作为激光发射材料的红宝石系人造晶体红宝石和蓝宝石均属刚玉矿物,除星光效应外,半透明-透明且色彩鲜艳的刚玉才可做宝石,红色的称为红宝石,而其他色调的刚玉在商业上统称蓝宝石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柬埔寨是世界上优质红宝石、蓝宝石最重要的供应国。
另外,中国、澳大利亚、美国、坦桑尼亚等地也有出产物理特性晶体形态:板状晶体多产于富硅、贫碱的接触变质岩中柱状、桶状晶体多产于含硅、富碱的碱性橄榄玄武岩中,且多具深色溶蚀壳颜色: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可见光谱中的红、橙、黄、绿、青、蓝、紫的所有颜色纯净的刚玉是无色的,当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时而呈现不同颜色光泽及透明度:透明-不透明,抛光表面具亮玻璃光泽或亚金刚光泽折射率:1.762-1.770(+0.009,-0.005)双折率:0.008-0.010多色性:均具有二色性,一般表现为不同深浅的颜色,红宝石、蓝色蓝宝石二色性较强,其它颜色的蓝宝石稍弱发光性:长短波紫外线下红宝石均可发现红色荧光,且长波下的强度高于短波下,日光也可激发其红色荧光,但含Fe高者荧光较弱蓝宝石一般无荧光,但含Cr的斯里兰卡和美国蒙大拿州蓝宝石有时呈粉色荧光而斯里兰卡产的一些黄色蓝宝石可具杏黄色或橙黄色荧光硬度:刚玉的摩氏硬度为9,是迄今为止自然界中所发现的、硬度仅次于钻石的第二高硬度物质比重:多数宝石级样品的比重变化于3.99-4.00之间Cr、Fe等杂质元素含量影响着比重值的大小,含量越高,比重越大熔点:高达2000℃-2030℃。
红宝石指所有红色调的刚玉宝石,包括粉红色的刚玉蓝宝石指除去红色系列以外的所有颜色的刚玉宝石,包括无色、黄色、红色,橙色、绿色、蓝色、黑褐色、紫色等定名时除了蓝色刚玉直接定名为蓝宝石外,其它各种颜色的刚玉需在蓝宝石名称前冠以颜色形容词,如黄色蓝宝石、绿色蓝宝石部分红、蓝宝石含丰富的金红石包裹体,这些针状体在垂直C轴的平面内呈60度角相交,加工成弧面形宝石后显示六射星线,称为星光红宝石、星光蓝宝石偶尔出现的十二射星线图案是由两组六射星线交叉而成的,两组星光互成30度角交叉少数蓝宝石具有变色效应,它们在日光下呈蓝色、灰蓝色,在白炽灯下呈暗红色、褐红色,变色效应一般不明显,颜色也不太鲜艳,称为变色蓝宝石黄玉,英文名Topaz,国内珠宝界常称之为托帕石,为英文之音译它是由火成岩在结晶过程中排出的蒸气形成,一般产于流纹岩和花岗岩的孔洞中,由于它经常与锡矿石伴生在一起,因此可作为寻找锡矿石的标志黄玉为含水的铝硅酸盐矿物,黄玉一般呈柱状或不规则的粒状或块状,化学分子式为Al2[SiO4](F,OH)2,成分中F和(OH)的比值变化不定晶体属正交(斜方)晶系的岛状结构硅酸盐矿物,形态多呈斜方柱状,柱面常具纵纹,集合体形态为柱状、粒状、块状。
颜色为无色、淡黄、深黄、棕色、天蓝、粉红、红、淡绿和褐色等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折光率1.619-1.627,双折射率0.008-0.010,色散0.014,硬度8,密度3.49-3.57克/立方厘米解理发育,性脆在长、短波紫外线的照射下,各种颜色的托帕石显示不同的荧光依据颜色,一般可分为酒黄色、无色、蓝色、绿色、红色托帕石其中深黄色者最为珍贵,颜色越黄越好,其次是蓝色、绿色和红色者世界各地都有黄玉出产,最重要的宝石级黄玉产地是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州,这里的黄玉有黄色、深雪梨黄色、粉红色、蓝色及无色等;斯里兰卡也是较重要的产地,它的黄玉主要为蓝色、绿色和无色;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产蓝色和黄色的黄玉;中国广东、新疆、云南等地出产无色的黄玉,经中子辐射,电子加速器轰击、Co60照射及加热的方法处理,可变成漂亮的天蓝色值得注意的是,中子辐射改色的黄玉会有一定的放射性,需要放置一定的时间(如半年以上)才能用作饰用宝石,否则对人体有一定的伤害树化玉是玉化的硅化木它属于硅化木,又因其晶莹剔透的外表而区别于普通硅化木在漫长的地史过程中,大片的原始森林被博大的自然力量埋葬于地下在高压、低温并且无氧环境下浸泡于二氧化硅的饱和溶液中,树木中的碳元素逐渐被二氧化硅替代,并部分保留了树木的某些原始特征,并纳入围岩的某些矿物元素,形成缤纷的色彩,这就是硅化木,也叫做木化石。
而后漫长的地质时期,在温压的不断变化中,硅化木木发生了差异的变质作用,重新结晶,主要成分转换为蛋白石玉髓,这就是树化玉,也叫木化玉具体形成的年限,因为硅化木的研究局限,并未有完全发现迄今为止最早的木化石是石炭纪早期的裸蕨植物化石最新的为65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的硅化木但可以确定树化玉的形成期在古生代石炭纪(始于距今3.55亿年)到中生代白垩纪(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之间地质年代太古代(ArcheozoicEra,Archeozoic):最古的地质时代距今46亿年前地球形成到25亿年前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普遍出现这段地质时期元古代(ProterozoicEon):火山活动频繁,生物界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有更多的氧气古生代(Paleozoic,符号PZ):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3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包括寒武纪(5.4亿年前)、奥陶纪(5亿年前)、志留纪(4.35亿年前)、泥盆纪(4.05亿年前)、石炭纪(3.55亿年前)和二叠纪(2.95亿年前)石炭纪和二叠纪昆虫和两栖类繁盛古植物在古生代早期以海生藻类为主,至志留纪末期,原始植物开始登上陆地。
泥盆纪以裸蕨植物为主,两栖类完成了登陆石炭纪和二叠纪时,蕨类植物特别繁盛,形成茂密的森林,是重要的成煤期,树化玉便是此时期开始形成,树化玉的形成期应该推算到距今3.55亿年中生代(MesozoicEra):距今约2.5亿年~距今约6500万年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中生代从二叠纪—三叠纪灭绝事件开始,到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为止自老至新中生代包括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中生代时,爬行类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此时期是树化玉形成期结束,硅化木的形成在6500万年前结束新生代(Cenozoic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从65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蛋白石是天然的硬化的二氧化硅胶凝体,含5-10%的水分蛋白石与多数宝石不同,属于非晶质,会由于宝石中的水分流失,逐渐干裂蛋白石在矿物学中属蛋白石类,是具有变彩效应的宝石蛋白石英文名为Opal,中文音译为欧珀蛋白石是二氧化硅的水合物,成分为SiO2·nH2O,是非晶质结构,主要是二氧化硅的胶体沉淀形成的。
折光率1.37-1.47(折射率与其含水量有关,其折射率随含水量增大而减小);硬度5.5-6.5;密度2.15-2.23g/立方厘米蛋白石无固定外形,常为致密块状、粒状、土状、钟乳状、结核状等底色呈黑色、乳白色、浅黄色、桔红色等,半透明至微透明,玻璃光泽、珍珠光泽、蛋白光泽,具变彩效应性脆,易干裂,贝壳状断口在长波紫外线照射下,不同种类的蛋白石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根据颜色特征和光学效应,天然欧珀分为白蛋白石(白欧珀)、黑蛋白石(黑欧珀)和火蛋白石(火欧珀)三个种类白欧珀作为宝石的历史较长,它的基本颜色有无色、蛋白色、浅灰色、浅黄色及浅紫色等,琢磨成弧面型宝石后,表面会浮现出美丽的变彩以底色为洁白,变彩颜色鲜艳者为最佳黑欧珀在20世纪被澳大利亚人发现后,才被人们所知晓它的颜色为黑、暗绿、深蓝、深灰及褐色等,以黑色为最佳黑欧珀表面浮现出多种颜色变彩,在深黑色背景衬托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火欧珀是欧珀中的特殊品种它呈半透明至全透明,颜色为黄色及橙红色由于构成它的二氧化硅小球直径太小,因而不具有变彩效应锂辉石(sp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