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柴静:苍穹之下》纪录片有感2100字.docx
21页观《柴静苍穹之下》纪录片有感2100字 观《柴静:苍穹之下》纪录片有感在《苍穹之下》这部纪录片还没有火爆网络的时候,我不知道柴静女士是哪一位,不知道“雾”和“霾”是完全不同的物质,甚至在生活中也直接无视如此“浓厚”的PM2.5在此之前诸不知PM2.5对我们的身体的危害如此之大,我记得我上一次听到PM2.5这个词是在高三复习的时候,那一年是20xx年这一年,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一种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被写入“国标”,大气环境质量广受全国人民瞩目在第一次《毛概》的课上,王老师给我们看了柴静的自制专题纪录片《苍穹之下,我们共呼吸》,当我回寝室在电脑上搜这部纪录片时,我看到了这部片的播放量,已经创下了数千万次的历史之最,与《舌尖上的中国》相比,播放量还要大很多,根本无法估量也许人们也就是从看了柴静的《苍穹之下》这部片以后才对我们的环境有所惧怕,才意识到原来我们生活在环境污染如此严重的国度纪录片《苍穹之下》以柴静从女儿出生时患有良性肿瘤为切入点,向观众们阐述了“雾霾是什么?”“它从哪里来?”“我们怎么办?”我是个南方的孩子,在柴静说出这些事情之前也知道现在空气质量不太好,但是我真的无法想象一个孩子如何在北方生活,一个没有见过星星的孩子,而说到蓝天他也只见过蓝一点。
当雾霾听到这样的回答,可想而知,如果再不重视起身边的环境,未来的中国就会像现在的山西一样烟熏火燎影片中,即使站在阳光底下,还是能看到煤灰的碎屑、远处的楼房都看得不太清楚灰蒙蒙的、吸一口空气还多少会有点呛人的味道以前我认为天气污染是在所难免,在经济如此发达的地步还是有很多方法去解决环境问题的,先污染后治理,忍一忍就过去了!我在看这个纪录片时,从视频下方的评论就不难看出,抱着我这种想法的人绝不是一星半点,我们以往对环境污染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哪个地方又有浓烟滚滚的大烟囱了”、“哪个河里又漂着很多死鱼”,而出了这事基本上也简单粗暴的归结为“当地环保部门不作为,最好把企业责任人和监管部门抓起来”以为这样就能完事大吉,直到一口气看完这部长达100分钟纪录片,我的第一反应已经远超了震撼并且下意识地马上把进度条拉回去再看一遍记得柴静说了句很切实际的话“雾霾不是偶尔发生,也不可能很快过去一个毫无吸烟史的人的肺部淋巴结已经变黑癌变,我就可以知道我们已经呼吸了数十年不断被浑浊所侵蚀的空气20xx年站在四五个焦化厂中间的柴静怎么也没想到十年之后站在国际化的大都市,空气的污染情况居然比那里更加严重,6岁的王慧卿当年之痛成为了全国之怅……还有人在为自己远离供暖区而沾沾自喜,以为这样就能远离污染,可是看着那日益增加的汽车保有量;始终提不上去的油品品质;产能过剩而又不得不连拉带拽往前走的炼钢、焦化产业,我们才知道我们只要生活在这里我们就无处遁形,必须面对这一我们从未认为如此严峻的残酷事实,我们是当事人,是受害者,我们无法选择不呼吸而逃避不是办法也不是大部分人可以拥有的权力。
为什么制度定义如此模糊,以至于环保部门“有义务而没权力”去处理这些问题,为什么油品标准的评价和制定交给了仅有的三家垄断企业?为什么一个家里毫无吸烟史的人会得肺癌?有人简单的认为只要不烧煤多建核电站就能完事大吉,可是随着视频的娓娓道来,我们才发现我们之所以如此污染严重,是因为我们的煤不洗净、油不提纯,大家都忙着省钱,不提纯能省多少钱,不洗净能省多少钱,不加环保设备能省多少钱,不升级能省多少钱可是省下来的钱一吨钢铁利润还不足以购买一只茶叶蛋,当然了按照某台 湾娱乐节目的说法,茶叶蛋挺贵的……当那位环保部的司长说出“你开玩笑,千万吨级的钢厂意味着十万人就业”的时候我的心咯噔一下子就好象什么砸到了心上,上个世纪末国有企业改制大量工人不得不下岗而下岗后的补助微乎其微,如果用强硬的行政手段去关停企业那么最后受害的还是最底层的劳动人民……所以这些其实因为产能过剩已经岌岌可危的企业政府每年不得不进行一定额度的补贴,以保障其不会垮台,而另一边大规模的城市发展仍然把这些企业当作支柱产业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从政府到企业从企业到个人都在这个圈里……在我看来,环保绝对不是负担,而是创新,如果我们国家还保护着落后是无法创新的,政府要做的不是要补贴落后的产业,而是要制定公平的规则,给予新兴行业发展的机会,创新终究能带来惊喜,完成转型——这句美国环保局官员的话应该时刻牢记!很多人都说我什么也做不了,或者这事和我没关系,是因为环境污染至今还没有损害到你自身的切身利益,等到能伤害到了,那毕竟也是太晚了。
我觉得只要你想干就能为别人做点什么,而最后有一天结果也会反馈到你身上和每一个人形成联系,对别人违法喊打喊杀,自己却不知何为建设本身就是对违法的赞扬!特别喜欢纪录片最后一段话,她是这样说的:“每次在夜空中,看到这颗星球孤独旋转,我心中都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依恋和亲切将来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世界但是我的孩子还在其中生活,这个世界就与我有关所以我才凝视它,就像我凝视你;所以我才守护它,就像我守护你第二篇: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解说词(中) 9400字加载中?正文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解说词(中)(2015-03-04 17:42:05)转载▼标签: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 分类: 时尚热点在云南的宣威,有一个叫虎头镇的地方,(散煤燃烧导致它)是全世界肺癌最高发的地区之一这是一个肺癌晚期的病人,他在咳血,但是他已经没有力气去驱赶苍蝇了,所以他就请别人在他的身上放了一张粘苍蝇的纸,这是这个老人和这些年他身边,被肺癌剥夺走生命的人而有的家庭已经空无一人,我们总是听到一种声音说,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跟我们谈环保太奢侈了,但往往受污染最严重的就是最穷的人,他们最容易受到伤害,他们最需要发出声音,他们最需要得到帮助,这些年来,我们的煤消耗大,结果是越来越劣质,还缺乏清洁,排放也缺乏控制,它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
在中国,煤碳消耗量越多的地方,它的PM2.5的浓度几乎也就是越高李俊峰:我就说把煤弄干净最简单的办法,我们要降到20(亿吨)以下,我们的天一定是蓝的,我们做不到这一点我们的煤能不能集中去燃烧去,把散煤将下来集中去发电去,我们即使再退一步,这一步你也做不到,我们把散烧的煤洗干净行不行柴静:如果这个煤能够洗干净的话,现在排放李俊峰:至少减少一半,我们现在的改变就两条,必须把煤给降下来,或者把煤弄干净王跃思:如果我们目前的环保设施(和法律),就目前全100%都到位了,我们的尘排放跟二氧化硫排放,应该比现在低60%,我们的氮氧化物排放应该低35%,咱们中国的污染治理,第一得靠管理,第二还得靠管理,第三还得靠管理,习总说,法律的尊严在于执行柴静:中国用三十年的时间走完别人一百年走过的工业化的道路,所以我们煤的污染之上,还要再附加油的污染,那么我们的油怎么了,我们的油大部分烧在车上,我们的车在十年之间增加了将近一个亿,光北京20xx年一年我们增加的车是多少呢?八十万八十万是什么概念?就是把所有这些车头和尾这样连起来,可以从北京排到深圳,然后再从深圳排回来,这是一年增加,造成的结果就是这样,北京本地的污染源当中,最大的就来自机动车,还有一个城市出乎我的意料,某城市一年的雾霾日达到两百天以上。
你可以猜一下这是哪个城市,哪个?再看一次,青海,青岛,杭州,说实话我跟你一样吃惊,是因为我一直以为这叫山色空蒙雨亦奇,后来我就打问,杭州市环保局,他说是,因为它是全国人均机动车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平均两个人一辆车所以它的机动车污染要占到接近百分之四十,那车多就污染吗?大家经常听到的一个问题是,东京不是比北京车多么?我们怎么没有看到这么严重的污染呢?北京市交通委给我的解释是这样的,东京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在坐轨道交通,他们只有不到百分之六的人在开车,北京有多少呢?北京百分之三十四的人开车,而且是在中心城区,基本这么堵着,一堵的时候一怠速,排放是两倍以上,一刹车重金属的排放会更多,所以在北京每天高峰期的时候,六换以内每个小时的PM2.5排放量是多少?一吨北京人在五公里以内开车的有多少?将近一半,而且我们当中有百分之十二的人是在两公里内开,我们有百分之七的人是在一公里以内开,一公里是什么概念?出门可能去趟超市,去趟菜市场的概念,难道就我们爱开车,也许有一小部分人是这样,但不会这么多人都没有理性吧我们家有辆车,但有宝宝之后我们的约定是,除了老人、小孩、机场、医院,我们基本不开,我先生每天要上班,然后他就骑自行车,骑自行车在我们家楼下是这样骑的,只能这么骑,为什么呢?这是我们的自行车道,它基本上天天就被车这么压着,北京五百多万辆车,只有一半是有停车位的,但没有一辆停在半空中所以它就压在自行车道上,压在人行道上,就这么开。
当然全世界人性都差不多,不管的时候都这样,我们看看伦敦,当年好像也这么停的,后来伦敦就装了这个计时收费器,然后是这么停的,后来伦敦又提高了自己的停车费和拥堵费,然后车是这么停的,前两天听说深圳也这样了,说收了高额的停车费,然后深圳的同志们是这样停的五十年前东京也这样,不是很容易的,所以他们用了很长的时间,才一辆一辆的把它清出去,这是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的一个考验爱车的人还会有另外一个疑问,就是这张照片,北京的夜里没有车对吗?那为什么污染也这么严重呢?它真的是车带来的吗?我也一直有这个困惑,一直到中科院提供给我这张图表,在北京每一天在凌晨的时候,都会出现污染的峰值,而且是每天恒定出现永远比当天下午的时候,有机碳的排放大概要高出两倍,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也想知道这个答案,我们就去了延庆康庄收费站:停下,它不满足四国的一个基本配置柴静:这个车不是国四的?司机:那怎么弄呀,刚买的新车,这是环保标柴静:这是今年的标3.29是什么概念?收费站:超了,这是国一之前的柴静:那就是意味着没有任何排放(设施)收费站:没有,基本上没有排放控制措施司机:(环保标是)国三的柴静:是哪儿核发的,河北省环保厅司机:买的时候他说是国三的,咱又不懂这,对不对,咱只是买车啊。
收费站:他是绿色通道的车,就是蛋、奶、油,这是城市保障系统,而且规定这个车是不处罚李昆生:大面积造假,或者说说得更严重一点,全面造假,这是行业内的秘密,90%基本配置都不在柴静:那是个什么排放?李昆生:如果三万辆车进城,那就相当于几百万辆车夜里还在跑柴静:没有任何排放设施的时候,它的排放会是一个什么结果?只这一辆车,只一项颗粒物的排放,它就是国四车的五百倍,所以柴油车的比例也不算高,它跟散煤差不多,并不多,只占百分之十七,但是它的氮氧化物的排放,要占所有机动车的百分之七十,它的一次性颗粒物的排放,要占到多少呢?百分之九十九 还有更可怕的事情是,柴油车的尾七排放出来的颗粒物,毒性远比一般的大,多环芳烃是致癌物,但是,柴油车排放出来的是它的升级版,叫硝基多环芳烃,它的致癌性要高出一个量级,我在延庆的时候看到这些柴油车司机,他们本人就是这种柴油车尾气最大的受害者,是癌症的高危人群而且去处罚他们显得很不合情理,他花的是真金白银自己的钱,他买的是有国家合法贴了,合格证的车,有什么理由去处罚他呢?如果要问责的话,首先应该问的是造假车企的负责人吧柴静:也是想请您说一下为什么会出现,生产的时候就没有装这个后处理装置呢? 嘉宾:有些出口的车,他还在出口那些非洲啊,其他地方还在装,还在那个国一国二,欧一欧二欧零的都还有,一些非洲的。
柴静:但你这个车贴的是国四的标呀嘉宾:那可能就是他们出口,比如说出口,卖的出口的柴静:你的意思是贴错啦?嘉宾:造成这样一种情况柴静:您的意思是贴错啦?嘉宾:对啊,他有可能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