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公****
  • 文档编号:516243218
  • 上传时间:2023-02-2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0.14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之我见标签:我记录情感空间文学/原创分类:情怀由笔最近一直在读林语堂先生的著作《苏东坡传》,由海南岀版社出版,精装本一连看了两 遍,发现以前对苏轼的了解太片面了看后,感想颇多人家都知道苏轼(1037〜1101)是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 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在书中,林语堂先生对苏轼的评价是: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人的人 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人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 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 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 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 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一一这种混合等于耶稣所谓蛇的智慧加上 鸽子的温文生平北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 20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 深受主考欧阳修赏识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人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英宗治平3年(1066)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

      神宗熙宁二年(1069)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 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 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 谪贬黄州元丰八年神宗病死,哲宗年幼,高太后临朝,次年改元元佑(1086),起用旧党 司马光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元佑四年,出知杭州 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七上封章乞除一郡”(《乞外补回避贾易札子》),先后 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苏轼在杭州,曾减赋赈荒,掘湖修堤;在定州,曾整饬军纪,加 强边备在元佑保守气氛充满朝廷的时代,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闱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诃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又成为这些新贵打击的对彖,被一 贬再贬,由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一直远放到脩州(今海南傭县)尽管当时“饮食不 具,药石无有”,条件极为艰苦,苏轼却能“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并对惠州百姓和黎族 人民流露了深厚的同情直到元符三年(1100)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 七月死于常州苏东坡才华之我见盖世全才无人望其项背高洁人格建树前无古人苏轼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天奇才怪杰。

      他在诗、词、散文、文艺理论、语言文字学、书 法、绘画、品石、饮食等众多艺术领域都堪称宗师巨子他性情放旷高逸,为人豪爽风趣 尽管才高招嫉,仕途坎坷,但始终不变其情、不改其志,而又能做到“进亦乐、退亦乐” 这种人格魅力不知倾倒了历代多少文人骚客可以说,苏轼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杰出的代表才”,成就了无数英雄的功业,也铸就了许多名土的悲剧命运苏轼有云:“人人生儿 盼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虽是调侃之辞,却也在一个方面道出了他命遭坎坷的原因唯 其有才,他才能在词、文、诗、书、画、品石、文论以及参禅、政务等诸多领域都成就斐然, 让时人、后辈难以望其项背:唯其有才,他才有资格恃才傲物,才敢于不阿世俗,生出他那 “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这在那时局动荡、党争激烈的年代,自然不免遭人嫉恨中伤于是 他被一贬再贬,最后一次竟被流放到当时人称''域外”的蛮荒之地一一海南岛,差点儿老死 在那里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 事物的追求苏轼在政治道路上是坎坷的由于他主张改革但不赞成王安石变法,因而既与 变法派发生矛盾,又同维持现状的保守派有所过节苏轼为人表里澄澈,讲究风节操守,这 就使他既不见容于元丰,又不得志于元佑,更受摧折于绍圣。

      然而这正好有利于他加深阅历, 扩人视野,使他在文学上获得很大的成功任性追逐、随缘放旷”是苏轼从年轻时代就追求的人生境界诗人那率真欢乐的天性 和活跃的生命力,既是他的悲剧命运在性格方面的原因,又正是他伟人人格的魅力所在,也 是他艺术创作的不尽源泉和深厚的精神底蕴他一生在众多的艺术领域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 产1)他的散文珍品荟萃,不管是宏篇巨制还是杂文笔记,都充满灵性,含蕴隽永,极具 品味各种文萃中常选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凌虚亭记》、 《放鹤亭记》、《超然台记》等,更是千古名篇,令人百读不厌苏诗保存卞来的有约四T•首 他的诗取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人物事件、风俗景观、喜怒哀乐、议论哲理无不入诗 顺手拈来的口常材料,经他匠心巧缀,无不轻灵深蕴、情调盎然林语堂说苏轼的诗永远清 新,这评价甚得苏诗真髓2) 在词上.苏轼贡献更大在北宋词坛上,苏轼突破词必香软的樊篱,创作了一批风 貌一新的词章,为词体的长足发展开拓了道路从今存三百四、五十首东坡词来看,苏轼对 词体的革新是多方面的苏轼扩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 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人了词境。

      他一改词专 事抒写个人悲欢离合的柔情和缠绵婉转的格调,拓展了词的表现题材,开创了豪边雄奇、音 调铿锵的豪放词风《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开派作品他在《与鲜于子俊三首》中说“近 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成一家……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 颇壮观也看来他自己对开宗立派是颇为自豪的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是《念奴娇•赤壁 怀占》:人江东去,浪淘尽,千占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拍#,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檣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 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首词以豪阔的时空为背景,以故人轰轰烈烈的丰功伟业与自己壮志空怀的遭遇形成对 照,抒发了深沉顿挫的不平之气全词才气涌流,其豪放足为词林典范苏词中也有以婉约见长的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是悼念亡妻王州的作品,感情细 腻真挚,境界深远悠长,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的另一篇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 思念弟弟苏辙时所作,词的境界虚实旷渺、清阔神奇,格调恬淡回旋,娓娓浸润,令人回味 无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 不胜寒。

      起舞弄倩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许多词论家都认为这是一首最好的中秋词3) 在中国书画史上,苏轼也称得上是一代巨子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上,苏轼以“墨竹”闻名他与朋友米芾、李应磷、黄庭坚等经常在一起创作、切磋, 在“文人画”形成中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书画,不同于苦练求工的匠人,而是发自天赋才 气,为书作画一如诗文,随兴所至,精神情趣自然地渲泄挥洒于亳端,从而形成了不拘形迹、 极力写胸臆的风格苏轼以其高绝的才华、旷逸的气度、高洁的人格和前无古人的建树,赢 得了世人广泛的倾慕和景仰在当时就有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无咎)为代表 的一大批文人紧随其后,开一代文风之盛;后代文人也无不从他那里吸取丰富的营养亳不 夸张地说,苏轼和他的创作,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块不朽的丰碑4)苏轼今存诗2700多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同情人民、关心生产是苏诗的一 个突出内容但更多地方则针眨了新法的流弊令人感动之欧阳修的高风亮节苏轼21岁时,就与父亲、弟弟一道,赴京参加科举考试当时任主考官的正是那篇流 传千古的散文《醉翁亭记》的作者、人文学家欧阳修。

      苏轼的试卷《刑赏忠厚之至论》令欧 阳修眼前一亮,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绝他明显地感觉到了这个年轻人的不同寻常,感叹道: “三十年后,没有人会再提起我,人人都会谈论这个叫苏轼的人的欧阳修为苏轼的才气 所震撼,他为大宋朝能出现苏轼这样的才子连呼“可喜、可喜”在欣喜之余,欧阳修感慨 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今天的我们应该为欧阳修900多年前阅卷时的那双慧眼感叹,为苏轼能碰到欧阳修这 样善于识才的伯乐感到庆幸,更要为欧阳修“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的高风亮节击节 叫好令人感动之女性对苏轼的呵护苏轼人才子,名气大,女人喜欢他的也多,但他并不好色,他为歌妓写过动人的诗句, 但没有他与歌妓风流的记载,在他的生命里,有几位重要的女性,正是她们无私的爱与呵护 才铸就了苏轼一生的辉煌古人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一代文豪苏轼也不例外有人把感情分为三种,一种 是情人的、子女的、朋友的、年轻的;第二种是丈夫的、妻子的、中年的;第三种是父母的、 爱人的、知己的、永远的没有那一种更美好,更可贵因为三种都是人所需要的,然而第 三种最傻,这是因为沉默的表达代价最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母爱无言,妻爱无私,知己 知音奉献生命”。

      她们对苏轼的呵护、体贴、挚爱都属于“沉默”的表达1) 母亲关爱,沉默奉献首先是苏轼的母亲程氏夫人,她出生富贵人家,她是苏轼生命运行的起点,她亲自教苏 轼读书,她说:读史明志,读书明理,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体现的是一种伟人的母爱,沉默 奉献孩子后来中了进士,名动京师,她甚至还没有听到儿子这个消息就离开了人间2) 妻子王列参谋助手苏轼的第一个夫人王那,不仅知书达理,而且为人处事,胜过苏轼成为苏轼出入仕途 的高参,她对苏轼的关爱、指点、劝导,远远超过了一个妻子的职贵范闱遗憾的是她随苏 轼只有11年,过早的离世,才使苏轼写卞了痛惜难当、倍思亡妻之情的T•占绝唱: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T•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 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T•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 松冈10年生死相伴,死后十年相思,王死离世已经10年了,六年前他已娶了王邛的堂妹 为妻,还写下这首被称为T-占第一悼亡词的杰作,有了新欢没有忘记旧情,“小轩窗,正梳 妆”,何等的细膩,动情倘若王那地下有灵,她也会被丈夫的爱所感动3) 第二位妻子王闰之贤妻良母他的第二位妻子王闰之,是王州的堂妹,她是一位贤惠善良、纯朴的女性,她对堂姐 留卞的儿子如同己出,“爱出于天”,她虽然没有王的超凡智慧,却是在苏轼仕途道路上经 历入狱遭贬、聚然升迁等人起人落的生活,她随东坡25年,是苏轼同患难、共命运、危急 存亡、相儒以沫的贤妻良母和“糟糠之妻”,她以自己的真情融入了苏轼的生活。

      以致苏轼 誓言,死后“唯有同穴”4) 苏轼红颜知己王朝云,第三位妻子是歌妓出生,原是他人赠与苏轼的侍女入苏家时才12岁,她不仅绝顶美 丽,而且心性纯良,沉静稳重、聪颖好学,“敏而好义”,她对苏轼崇拜、敬爱、忠贞,了解 苏轼一次,苏轼上朝回家,他指着自己的肚皮问身边的仕儿,你们说我这里装的是什么, 一个仕儿说:“都是文章”苏轼不以为然另一个仕儿说:“满肚子都是识见”苏轼仍不以 为然,朝云却说:“学士一肚皮不合适宜”,苏轼捧腹人笑:“知我者朝云也”朝云与苏轼处 处心灵相通、知己知音在苏轼遭贬蕙州,“树倒狐孙散”之时,只有朝云坚决跟随,他们 相依相伴,穿越原始森林,他们之间有一种超越时空,超越肉体之外的情感,她深深的融入 了苏轼的生命之中,是苏轼的知音,属于最“傻”的一种,她为之献出了 34岁的生命苏 轼为朝云创作的作品达九篇之多,记述他对朝云深深的爱5) 在苏轼的生命和仕宦生涯中,有两位特殊的女性,那就是曹太后和高太后司马光病逝后,苏轼成为朝中独占鳌头的人物元祐旧臣认为苏轼恃才傲物,行为旷放, 不适合在重要的政治职位上,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