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浅析《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弑父情节.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汽***
  • 文档编号:398272150
  • 上传时间:2022-09-0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5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浅析《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弑父情节读完《卡拉马佐夫兄弟》这部作品已经很久了,可是一到闲暇时头脑中仍会想起小说中惊心动魄的情节,它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老卡拉马佐夫同三个儿子即两代人之间有尖锐冲突,老卡拉马佐夫贪婪好色,独占妻子留给儿子们的遗产,并与长子德米特里为一个风流女子争风吃醋一天黑夜,德米特里疑心自己的情人去跟老头儿幽会,便闯入家园,一怒之下,差点把老头儿砸死他仓皇逃离后,躲在暗中装病的老卡拉马佐夫的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悄然杀死老爷,造成了一桩震惊全俄的扑朔迷离的血案,从而引发了一连串惊心动魄的事件作品中关于社会、家庭、道德和人性的弱点的问题都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可是最吸引我的却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们的“弑父情节”关于描写“弑父情结”,西方文学史上很早就已出现了,希腊神话中就有这样的描写:盖亚让乌拉诺斯做众神之王,时间长了,乌拉诺斯威权日重,实行完全的独裁统治,性情逐渐粗暴乖张、刚愎自用,甚至对盖亚也不大尊重了,乌拉诺斯的所作所为终于引起了盖亚强烈的不满她决定除掉乌拉诺斯,另立新王盖亚用采自大地最深处的黑色岩石为原料,让塞克罗斯造了一把非常坚硬和锋利的小镰刀然而,作为母亲和妻子,她不忍亲自下手。

      她把她的泰坦儿子们叫到一起,希望有人能去刺杀乌拉诺斯大家全都沉默不语,谁也不敢去,盖亚大怒,痛骂这些胆怯的儿子们,并说刺杀者可以继任为王终于,小儿子克洛诺斯同意一试一天晚间,盖亚准备了丰盛的晚宴,将乌拉诺斯灌得大醉待其睡熟后,克洛诺斯手持镰刀走来,一刀将他父亲的生殖器割下这时,乌拉诺斯睁开眼睛,并愤怒地诅咒道:“你会为你所做的付出代价不久,你也将象我一样被自己的儿子推翻克洛诺斯因此被拥立为新的“神王”,可是他很担心父亲的诅咒会应验,就在自己的儿子们刚一生下来时就把他们吞掉,盖亚很伤心,当生下了第六个孩子时,盖亚把石头变成了孩子,被克洛诺斯吞了,然后把这第六个孩子送到别处偷偷抚养,这第六个孩子就是众所周知的“宙斯”,他长大后联合自己被父亲吞了的兄弟们也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可见这种儿子们联系起来推翻父亲的统治实质上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弑父行为,这也是父子冲突的最早表现,被著名的精神分析家弗洛伊德称之为“弑父情结”,一情节在之后的许多作品中仍然一直出现,如《俄狄浦斯王》和《哈姆雷特》,而《卡拉马佐夫兄弟》对这一情节也表现的很成功这部小说实际上是19世纪下半叶俄国社会在资本主义和金钱势力的冲击下发生悲剧的缩影。

      老卡拉马佐夫年轻时是寄食于富户的丑角,后来靠不正当的手段发家,晚年成了富豪,他娶过两次妻,一个逃亡,另一个被他折磨致死所生的三个儿子都被她弃之不顾,幸亏有位老仆人加以抚养,孩子们才得以长大他身上有种性格,卑鄙无耻,自私自利,野蛮残暴,腐化堕落,文学史上称之为“卡拉马佐夫气质”,可以说,小说中他代表了那个特殊时期的“父辈文化”,而他的四个儿子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代表了“子辈文化”,小说正是通过“子辈文化”对“父辈文化”的“弑杀”,反映了新旧文化交替时代种种文化的冲突与探究长子德米特里当过军官,性情暴烈,生活放荡,曾利用他的上司老中校因挪用公款案情危机,逼中校之女卡杰琳娜就范,接受求婚但不久他又爱上格鲁申卡,为了争夺这个风骚女人以及家产而一再扬言要杀死父亲,可以说他继承了老卡拉马佐夫的情欲和残暴小说又写出他卑劣的灵魂中也有善良的根苗,他后来慷慨帮助卡杰琳娜,真诚地爱格鲁申卡,被认为杀父的凶手,虽受冤枉却甘愿受刑法,说要“通过苦难来洗净自己”尽管如此,仍然不能否定德米特里的“弑父”情节,虽然在法律上他没有杀父,但在道德上他已经杀了父亲,最后他由一个混蛋变成了虔诚的基督徒,这一转变已经是对他从父亲那里所继承的“卡拉马佐夫气质”的否定,也就是对“父辈的文化”的否定,当后来承认了杀父并甘愿受刑,这说明他已承认了自己的“弑父”情节。

      次子伊凡上过大学,善于思考,又是个无神论者,不承认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他抗议现存的社会秩序,同情人类的苦难,追求理想的生活另一方面他为了继承遗产而盼望父亲早死他也爱上了卡杰琳娜,希望哥哥和父亲争斗,让“一个混蛋把另一个混蛋吃掉”,只要父亲死了,哥哥娶了格鲁申卡,他就可独得卡杰琳娜作者似乎意在说明,此人从无神论出发,结果投入“魔鬼”的怀抱,成为无视任何道德准则的极端个人主义者,可以说,伊凡继承的是老卡拉马佐夫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和“为所欲为”的无上帝论伊凡是斯乜尔加科夫思想上的教唆者,最后在人格的斗争中,在法庭上他承认了自己“弑父”,以及后来他的发疯,这都是他对自身的否定,也就是对父辈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无神论文化的变相否三子阿廖沙是梅思金式的人物,纯洁善良,谦卑温和,表示“我要为全人类受苦”,是修道院院长卓西玛长老的得意弟子,但他又对尘世的生活有兴趣,不参与家庭纠纷,却周旋于家庭成员之间,起着抑恶扬善的调节作用后来他离开修道院,走向尘世生活,这是对院长卓西玛长老所代表的父辈文化的一种背叛,由此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弑父”斯乜尔加科夫是老卡拉马佐夫早年奸污疯女丽莎留下的私生子,他是恶的化身,卑琐、狠毒,为了夺取钱财敢于为所欲为,亲手杀了老卡拉马佐夫又嫁祸于人。

      他一直是老卡拉马佐夫家的仆人,也只有他和老卡拉马佐夫才知道自己的身世,可是老卡拉马佐夫却从来没把他当做儿子看待,因此斯乜尔加科夫心底一直有种奴隶般的卑微,不满奴隶主般父亲的情绪早就在他心底埋下了种子,这是造成他“弑父”的主要原因,因此他的“弑父”是奴隶文化对奴隶主文化的一种反抗小说中老卡拉马佐夫的四个儿子对于父亲的死要么直接要么间接或多或少都负有一些责任,老卡拉马佐夫可以算得上是个十足的“混蛋”了,颠覆了常规文学中“慈父”的形象,父与子相互冲突,父亲丧命了,儿子们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部小说不仅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畸形关系,还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家族的不幸始于家族成员的不团结,而一个家庭不和谐那么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陆续遭遇不幸,相反,正如中国的古话“家和万事兴”,父亲们重拾自己作为父亲的责任和使命,儿子们好好孝敬他们的父母,这样家族才能兴旺,国家才能富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