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礼记大学译文.docx
2页《礼记•大学》古今对译及分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 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 最完善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 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分析:开宗明义,直指“大学”的根本宗旨阐述“三纲领”的内涵和意义:明 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说明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道德高尚,并且能够把这高 尚的道德推广于全民和天下的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 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 知,致知在格物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 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 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 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 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通过对万事万物的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 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 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 平分析“八条目”的内容和关系: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是阐述实现教育宗旨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文章说“自天子以至庶人, 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都是“修身”的具体 内容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 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从帝王到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 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 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文本分析: 《礼记•大学》典型地体现了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思想内圣外王”是千 百年来中华传统儒家文化提倡的处世宗旨,即对一个君子来说,首先要通过修养 来战胜人性的弱点,改变不良的气质、性格,开发本具的心灵潜能,然后才能最 大限度地创造功业,奉献社会。
本文认为教育的途径是以内心的修养为本、以外在的实践为末这典型地体现了 儒家学派“内圣外王”的思想,打通了个人与社会、道德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带 有强烈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经宋明理学的大力提倡,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和文化, 对读书人的人生理想,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这篇文章表达了一种完善自我并改造社会的强烈愿望其人格理想和社会责任意 识均不无积极的因素,因此成为有志之士用以自励并为之奋斗的人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