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社科故事3.doc

18页
  • 卖家[上传人]:今***
  • 文档编号:108139235
  • 上传时间:2019-10-2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02MB
  • / 1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社科故事3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使鹿鄂温克人的故事——固德林氏族的来历2016年08月29日 15: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孔繁志布利拖拖夫的一支,即由“基那斯”尼格来领导的一支与卡尔他昆氏族的人,最先来到贝尔茨河流域(图片1)图片1贝尔茨河,今激流河孔繁志摄后来过了十五年布利拖拖夫的另一支也来到贝尔茨河流域,这一支的“基那斯”是果敏尼格来所率领的这一支,后来由尼格来之子雅科夫当“基那斯”,他以弓箭和扎枪,曾为沙皇立过大功,得到沙皇发给的军衔和十字奖章他死后又由他儿子瓦西利当“基那斯”,这人俄文、满文都好,但不务正业,被鄂温克人罢免了他的“基那斯”这个时期,他们是在贝尔茨河打猎,每年六月去一千多里的俄国村子,即漠河对岸的“普克洛夫克”村去过“斯拖罗衣查”节在瓦西利还当“基那斯”的时代,有一次在贝尔茨河的上游,即呼玛秋季的交易市场上,其中鄂温克人、鄂伦春人很多人批评他,他在会上承认错误这个人的头发是卷毛的,俄语叫“固德林”,所以他在会上宣布说:“我从今以后不再姓布利拖拖夫,我和我的子孙都改姓‘固德林’!”(图片2), 图片2固德林氏族的后人----安道,孔繁志摄从此他的子孙后代都是布利拖拖夫固德林,他们这时就开始从布利拖拖夫分化出来,最初与另外一支的布利拖拖夫的人不通婚,但到后来特别是最近,才有了变化。

      但固德林的内部禁止通婚,他们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氏族他们一直游猎在贝尔茨河与乌玛河之间,他们和卡尔他昆氏族的人在一起,受一个“基那斯”领导,这一支也就是今日亚格鲁其千乌力楞的前身   故事来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办公室编《使用驯鹿的鄂温克人的社会情况》,1958年3月,第79-80页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安静)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使鹿鄂温克人的故事——黑龙江和大兴安岭的传说2016年08月29日 15: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孔繁志在美丽富饶的拉玛湖畔(1),依山傍水居住着千千万万的鄂温克人但是好景不长,就如鄂温克人俗话说的那样:“大祸会从安睡的枕头底下冒出来专降灾难的葛沙肯(2)魔兵突然来侵犯鄂温克人他们所到之处,横尸遍野,血流成河,鄂温克人幸福的乐园顿时变成了人间地狱素以善良为本的鄂温克人,哪能抵挡住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无故被侵害,漫山遍野的牲畜被抢掠一空;除了可拿可抢的东西以外,一律被穷凶极恶的葛沙肯烧为灰烬鄂温克人祖祖辈辈经营的家业毁于一旦所有强壮的鄂温克男子都拿起了仇恨的弓箭和刀斧,同葛沙肯恶魔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一直打了几天几夜因为没有后援,最终,还是没能挽救鄂温克人的灭族之灾。

      离雅克沙不远的小村落里,有几位白发老人,他们求助于祖萨满,祈请神灵,询问吉凶祖萨满穿上神衣,拿起神鼓,燃起香草,击鼓召集众神灵(图片2) 图片2鄂温克猎民萨满作法神灵向祖萨满这样指点(3): 得勒苦 得勒苦嘞得勒苦 得勒苦嘞天上无云呐,地上乌云滚天无雷劈,电闪从地起得勒苦 得勒苦嘞得勒苦 得勒苦嘞天上无浓云,地上烟火浓天无劈云雷呀,地上战声如雷呀!得勒苦 得勒苦嘞得勒苦 得勒苦嘞天不来救兵啊,地不来相助呐离神越遥远呀,离鬼越相近啊得勒苦 得勒苦嘞得勒苦 得勒苦嘞若想永安生呀,只有弃乡离舍呀若想再图富强啊,只有越过大岭呀得勒苦 得勒苦嘞得勒苦 得勒苦嘞要想抵挡葛沙肯啊,只有黑龙宝镜,要想永离葛沙肯,只有一对宝梳篦啊得勒苦 得勒苦嘞得勒苦 得勒苦嘞….. 祖萨满的神灵这样一指点,以萨格迪为首的老人就聚议,决定联合各地鄂温克人,扶老携幼,南渡避难萨格迪老人家的传家宝-----黑龙宝镜和宝梳、宝篦,也为了民族的生存,而打算贡献出来说起萨格迪老人的两件宝物,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咧:在很古的时候,拉玛湖畔有一位鄂温克族打渔英雄(图片3) 图片3鄂温克猎民的鱼叉他打渔与众不同,七八百斤的鱼不打,不到千斤的鱼不杀,专打那些比牛壮、比马大的鱼。

      而且打完鱼,都砍成一大块儿一大块儿的,分别送给乡亲们有一次,打渔英雄撒网,捞出一条非常漂亮的鱼那条鱼红鳍绿麟,金背银腹打渔英雄发现它双目滴泪,悲悲戚戚,就恭恭敬敬地把它放回拉玛湖里这条漂亮的大鱼,原来是拉玛湖里贝尔龙王的二女儿她为了感谢打渔英雄的不杀之恩,扮成一位少女来邀打渔英雄到龙宫做客打渔英雄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哪儿没去过现在既然有人邀请,就更是当仁不让去龙宫开开眼界,也是一个妙事,去就去吧,打渔英雄欣然接受了邀请少女用手往水里一指,水面哗地劈出一条路打渔英雄随着这位少女,顺着水路进去还没等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就已经进了龙宫龙王见了打渔英雄,非常高兴,摆出用几百种湖中生物做的食品招待他,让上千种水族为他献歌献舞最后,龙王还十分客气地对他说:“为了感谢你的好心,我想送你一件礼物你是要美女呀,还是要宝物?”打渔英雄说:“我们的民族善良有余,自强不足龙王是否能给我拯救民族的宝物?”贝尔龙王感叹地道:“好一个善良无私的英雄,真是难能可贵呀!好吧,我就送你两种宝物吧!”贝尔龙王叫蟹将捧出一面椭圆形的镶着黑龙金边的铜镜和一对精细闪亮的梳篦打渔英雄看见这两件宝物不觉得失望了:这分明是女孩子用的东西,怎么能拯救民族呢?贝尔龙王猜出他的心思,就说:“这本是我女儿的用品,你救了我女儿,我就把它送给你,这宝物只能由姑娘家使用,出嫁后要留给娘家。

      这宝物用处很大,不可小看不过要记住:只有在民族遭到重大灾难的时候使用,而且只能使用一次从此,打渔英雄的家族按照贝尔龙王的嘱咐,祖祖辈辈接代相传,这两件宝物,姑奶奶传给姑姑,姑姑传给侄女,就是不允许带到婆婆家去现在打渔英雄早已谢世,他孙子的孙子萨格迪也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如今,灭族之灾已降临到鄂温克人头上,萨格迪老人按照祖辈的嘱咐,神的旨意,召集所有患难的同胞,决定一起南渡避难逃难的人们扶老携幼日夜不停地往前走虽然走得筋疲力尽,但谁也不想扔下谁他们刚刚涉过一条小溪,葛沙肯恶魔们已经追赶上来了在九死一生的紧急关头,萨格迪将珍藏了几代的黑龙宝镜往苍天上掷去顿时,轰雷炸顶,电闪交加,一条黑色巨龙将倾盆大雨泼向小溪,泼向葛沙肯恶魔,把他们个个浇成落汤鸡但一滴水也没落在逃难的人们身上那条小溪,转眼间变成了一条滔滔大江,黑色巨龙潜入江水里翻波激浪,把胆敢涉水追赶鄂温克人的葛沙肯都卷入江底,喂鱼去了葛沙肯一看渡江困难,就赶紧收兵但他又不肯轻易放了这些无辜的鄂温克人,就把所有船只都收罗过来,乘船渡江,继续追去萨格迪老人带领众人,好不容易赶到大兴安岭北麓他见葛沙肯恶魔又追赶上来,情况万分危急,就把宝梳向天上掷去。

      那宝梳立刻化作千万颗亮点儿,如同春雨,簌簌地滴落在岭上顿时,岭上长满参天大树,一棵紧挨一棵,密得就像梳齿一样别说骑马的人,就是单人步行也休想走过这块地方去葛沙肯恶魔用战刀砍树,好不容易开出一条路来,又继续追赶鄂温克人当他们追赶到大兴安岭山顶的时候,萨格迪老人又将最后一个宝物-----宝篦向天上掷去宝篦化成的树木更加稠密了树与树的缝隙间用荆棘缠绕着,连抡刀的空隙都没有,而且这树木汁液充足,火根本就烧不着它葛沙肯恶魔实在无法穿越这片树林,只好罢休了原来,这面宝镜是拉玛湖贝尔龙王庶子黑龙的化身,贝尔龙王本想将二女儿嫁给打渔英雄,但打渔英雄热爱民族的赤子之心打动了他,就将庶子黑龙化作一面宝镜赠给了打渔英雄后来,人们就把这条江叫做黑龙龙江了以后,贝尔龙王又把拉玛湖里的鱼类拨过去一些,归黑龙分管,也供鄂温克人享用那对宝梳、宝篦生成的大兴安岭森林树木,把千峰万岭连接成了林涛树海,引来无数飞禽走兽从此,鄂温克族的打猎部落,就安居在这个天然的乐园里图片4)          图片4鄂温克猎民的猎场,孔繁志摄 故事来源:故事讲述人:伊和、何秀芝 流传于雅鲁河流域                 杜梅 收集整理《鄂温克族民间故事》,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5月第版,第121-126页。

                       注释:(1)拉玛湖:即贝加尔湖这里大河、小溪纵横交错,捕鱼打猎,得天独厚没有纷争,没有抢掠,收获大家均分,有福大家同享在方圆二百里的拉玛湖面上,鄂温克人的桦皮船轻松自如,来往如梭(图片1) 图片1鄂温克猎民的桦树皮船每当丰收季节,就在船上饮酒唱歌,谈天说地湖里上千种的生物,也同桦皮船争游嬉戏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安静) 首页 >> 民族学 >> 语言文字使鹿鄂温克人的故事——火神2016年08月29日 15: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孔繁志 鄂温克人非常尊重火,他们认为火的主人是神,每户的火主就是他们的祖先火主死掉,这户就要绝根,故火是极受尊重的很早以前有一个人,白天打了一天猎,什么也没有打住,晚上回家烧火时,火崩烈出声(鄂温克人忌火崩出声,他们认为这样没有福气,打不着野兽),这人生气,拿出刀刺灭了火,第二天要生火时,就生不着,结果这人就冻死了,这是因为火主已生气走了,因此不可能生着火另外,伊那肯奇老人的父亲和另一位叫“沙石克”的猎人,一同去打猎,两人晚间生火时,火出了声,沙石克非常生气,马上用水把火弄灭了第二天早晨出猎时,走不远就听见鹿声,实际不是鹿声,而是另一个猎人吹的鹿哨声,但沙石克认为是鹿,故沙石克也吹了自己的鹿哨,结果沙石克被对方看成是鹿,打住了眼睛,当场死了。

      这也是因为沙石克用水浇灭火的缘故1)在过去了很久很久的年代里,一个森林里落了第一场雪的初冬时节,有一对青年恋人结了婚入洞房的夜里,撮罗子里的火堆不旺了,新娘子随手拿起一把防身的猎刀去拨火,不料火堆不仅没有弄旺,反而很快便熄灭了他们又去重新生火,又怎么也生不着这一夜,狂风呼啸,大雪飘舞,撮罗子立刻成了冰窖俩人依偎在一起瑟瑟发抖,一夜都没入睡,好容易熬到天明从此,他们只要在自己的撮罗子里,便点不燃火,每年只好在别人家里借宿他俩本来都是出色的猎手,可出去打猎几乎天天都空手而归一天,青年猎人又去打猎,在一棵干枯了的白桦树前碰到一位全身穿着红色衣服的老年妇女,双手悟着左眼,嘴里不停地呻吟青年猎人行过礼一问,才知道老人是火神原来,他们结婚那天,火神看到风雪交加,天气很冷,就到洞房里来保护他们,没想到新娘子用刀正好把火神的左眼捅伤了当下,青年猎人听她讲到这里,立即跪在地上,连连赔罪,严责自己冒犯的不是,并且发誓永远敬奉火神从那以后,他家的篝火常年不灭了,狩猎业年年丰收,日子过得十分幸福这件事时传出以后,鄂温克猎民家家都敬火如神了图片1) 图片1鄂温克猎民饭前都要先敬火神日子久了,还形成许多不成文法的“法规”:过年时年青人向长辈拜年之前,首先要向火神磕头;吃肉喝酒时,得先向火堆里扔肉洒酒;客人到来时,要拿一火把站在门前,双方在火把上面握手问候,以示有火作证,彼此必须忠诚;外出走了远门或外族来人到进撮罗子前,都要围着火堆转上两圈以驱邪气。

      另外还有一些禁忌,如不准用刀拨火,不准用脚踩火,不准用水泼火,不准随便从火上跨过,打猎到了一个地方拢起的篝火,在离开时只能让火自行熄灭,而不准将火扑灭    故事来源:  (1)《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86年11月第1版,第237页2)刘云山《敖鲁古雅风情》,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1984年9月第1版,第32-33页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责编:安静)。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