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杜甫的夔州咏物诗.docx

12页
  • 卖家[上传人]:杨***
  • 文档编号:313064752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7.72KB
  • / 1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杜甫的夔州咏物诗    林晓娜[Reference] 杜甫的夔州咏物诗共六十一首,咏雨诗十五首,咏月诗十一首,咏动物诗十三首因为夔州气候多雨,自身老病窘迫,杜甫在夔州多作咏雨诗,寄托对时事的兴叹和漂泊的愁苦夔州咏月诗全是寄兴深远的五律,笼罩着凄清孤寂的氛围夔州咏物组诗继承了秦州咏物组诗两两成对的结构,又发展了成都《江头五咏》构成一个整体的方法杜甫的夔州咏物诗闪耀着理性光辉,富有批判反抗精神,体现出比前期咏物诗更浓郁的悲剧色彩,风格更沉郁苍凉[Keys] 杜诗夔州 咏物诗 咏物组诗 悲剧色彩咏物诗指集中以某一个客观事物或自然现象为歌咏对象,通过对所咏之物的形色、神韵、品格进行刻画,含蓄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诗歌按照这个定义进行统计,杜甫的夔州咏物诗共有61首(详见下表),①是他一生中咏物诗创作最丰富的时期杜甫的夔州咏物诗以咏雨诗和咏动物诗最多,咏月诗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拟分别对这三种夔州咏物诗进行研究,在与秦州咏物诗和成都咏物诗的比较中,探讨夔州咏物诗体现的杜甫的思想感情的演变,分析夔州咏物诗的独特性一、夔州咏雨诗:直怕巫山雨 杜甫是最擅长刻画雨景的诗人,诗集中有二百多首诗歌写到雨,以雨为诗题者五十二首,纯属咏雨诗者二十七首,夔州咏雨诗便占十六首,超过总数的一半。

      为什么杜甫在夔州创作了这么多咏雨诗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其一,夔州多雨的气候引发杜甫的诗兴夔州地处瞿塘峡口,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那里的气候潮湿多雨,阴晴不定杜甫屡屡在诗中指出夔州的多雨天气,如“江上日多雨,萧萧荆楚秋,”(《江上》)“江雨旧无时,天晴忽散丝,”(《雨》)“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骤看浮峡过,密作渡江来《雨》)安史之乱前杜甫曾经说过:“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雨总是能激发他的灵感,催发他的诗思,所以在多雨的夔州,杜甫经常逢雨起咏,写下十五首咏雨诗,另外还有许多以“雨”为主要题材的诗歌,如《雨》(山雨不作泥)写拘闷看雨;《寒雨朝行视园树》写雨后省视园树,寄托荣枯流落之感;《阻雨不得西归濠西甘林》写阻雨江浦而心忧甘林其二,杜甫的健康状况和生活处境让他不由自主地关注天气情况居夔州时杜甫已经垂垂老矣,肺疾、风痹、消渴等疾病折磨着他,对气候的冷暖干湿极为敏感,夏雨的“清凉破炎毒”(《雨》)让他顿感舒适,早秋的“野凉侵闭户”(《夜雨》)使他苦病不堪 “楚雨石苔滋”(《雨四首》)的凄风苦雨使他不胜烦忧,“轻沾鸟兽群”(《晨雨》)的晨雨又给他清新可喜之感。

      因为年老体衰,杜甫对雨的敏感度大大增加,这也是夔州多咏雨诗的原因之一当然,“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是不会仅仅停留在描述各种雨给他带来的感官喜恶的,他往往因雨而推及家国天下,十五首咏雨诗,尤多寄托遥深,饱含深情,以下分析杜甫的夔州咏雨诗的寄托首先,诗人因雨生发对时事的感叹大历初年,代宗及大臣皆奉佛而废政事,宰相元载专权,宦官鱼朝恩得势,赋敛日重,黎民不堪其苦河北藩镇割据一方,蜀中军阀互相征讨,吐蕃、回纥兵屡屡威胁长安在这样国势衰微、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诗人往往见雨兴起时事之叹大历元年张献成、杨子琳、柏茂林联手起兵讨崔旰,杜甫写道:“牛马行无色,蛟龙斗不开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雨》)这首诗见雨便联想到蛟龙搏斗,因蛟龙斗而及人间的战伐,因战伐而及当时整个阴森恐怖、动荡不宁的时局这咏雨诗中饱含诗人多少忧时忧世之泪!大历二年吐蕃寇灵州、邠州,杜甫作《久雨期王将军不至》,借雨景影射当时的政治时事,并期王将军以靖乱、佐君的职责,此诗写雨景如下:“数看黄雾乱玄云,时听严风折乔木泉源泠泠杂猿狖,泥泞漠漠饥鸿鹄卢元昌日:时杜鸿渐荐崔旰,旰方入朝,故有阊阖氛祲之句王将军在蜀,杜鸿渐不用之以平乱,诗意在此。

      篇中黄雾乱云,杀气蔽天之象;严风折木,大将失律之象;猿狖杂处,小人鼠窃之象;鸿鹄苦饥,民生失所之象:皆借雨以叹时事也《杜诗详注》引)此评甚得诗人深意,黄雾乱云之属,既是雨天实景,又虚指世道百态,把小人得势,猛士遭残的政局形象地揭露出来,寄兴深微其次,借雨抒写留滞之苦、行路之难如作于大历元年的《雨二首》其一:“青山澹无姿,白露谁能数片片水上云,萧萧沙中雨殊俗状巢居,层台俯风渚佳客适万里,沈思情延佇挂帆远色外,惊浪满吴楚久阴蛟螭出,寇盗复几许杜甫因雨中萧索之境联想到蛟螭出没于江湖,万里江山正寇盗横行,惊浪滔天的吴楚路,佳客如何能安然无恙地挂帆远行呢?这真是一首雨中行路难!杜甫的夔州咏雨诗的寄托内容并非各自独立存在,而是一诗兼咏数事,且看《雨二首》其二:“空山中宵阴,微冷先枕席回风起清曙,万象萋已碧落落出岫云,浑浑倚天石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连樯荆州船,有士荷矛戟南防草镇惨,沾湿赴远役群盗下辟山,总戎备强敌水深云光廓,鸣艣各有适渔艇息悠悠,夷歌负樵客留滞一老翁,书时记朝夕此诗紧紧扣住“雨”,从半夜阴气来袭说起,清晓时雨中望远,唯见江阔云低,万象萋萋,晴朗时太阳要么行走在黄道上,要么行走在赤道上,如今受蔽却往何处行?飞雨笼罩着江面,连成白茫茫的一片。

      峡中气候如此阴惨,江上仍有船只驶过,那连樯的荆州船载着荷戈军士,不惜冒雨赴远役《杜臆》注:草镇,地名,想即黄草峡,前诗云‘黄草峡西船不归’,可证盖峡西有乱,总戎调荆兵以防之,故船中军士荷戈冒险而赴远役群盗,指小寇言,时又有下辟山者,而总戎止备强敌,不暇及之,故鸣艚各有所适,峡中不能安枕可知已②时局如此动荡,却仍见江上鱼樵自得其乐,诗人不禁自伤老病,嗟叹留滞此诗忧世乱时危,悯戍卒苦辛,伤留滞愁苦,无一不备进不能为天下靖乱,为朝廷出谋划策,退又不能如渔人樵夫一样悠闲自适,高蹈远引,他只能独自在江边面对着漫天风雨措手无策,无限悲凉!“繁忧不自整,终日洒如丝”(《雨四首》)杜甫在夔州,思绪常如丝雨一样纷繁缭绕,所以夔州咏雨诗多为抒发愁肠百转、忧愤郁结的心情,基调惨淡低沉,风格悲凉凝重此期虽有两首喜雨诗,但都透着伤感的情绪,尤其是结尾给人留下凄清悲凉之感《雨》 (峡云行清晓)喜“白谷变气候,朱[来自wwW.lw5u.coM]炎安在哉”的祛热之效,结以“楚宫久已灭,幽佩为谁哀”这一“朝云暮雨”的典故,渲染出飘渺虚幻的氛围,令人顿感凄冷《雨》(行云遁崇高)感颂“皇天德泽降,燋卷有生意”的润物之功,却以“恨无抱雍力,庶溅临江费”作结,一场大雨可免去年老体衰的诗人一时半会的取水之劳,却仍然不能涣释老病无力之恨。

      与之相比,杜甫在成都(包括来往于梓阆间)时的喜雨诗更多,四首咏雨诗中有《春夜喜雨》、《大雨》、《喜雨》三首喜雨诗,且艺术成就很高,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细雨,也有“霈泽施蓬蒿”的大雨,痛快淋漓得直让诗人发出“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的慷慨之辞沧江夜来雨,真宰罪一雪”,春旱后得雨,恰似含冤得伸,有罪得释,农田丰收、干戈平息的期望因这一场雨而有了盼头如果说杜甫的成都喜雨诗是一支音符清新、旋律轻快的雨之颂歌,那么夔州的苦雨诗便是一幅幅色彩黯淡、画面凝重的风雨图二、夔州咏月诗:羁栖愁里见,二十四回明杜甫一生所作咏月诗有十八首,而夔州时竟有十一首之多杜甫的夔州咏月诗大约可分为二大类:一是表达忧君忧国忧民之心,如作于大历二年的《八月十五夜月》:“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咏将落之月“言蟾蜍亦畏刁斗而倾”③,借着月光犹见军营士卒终夜防守,张弓仰望残月,而且军旅不止一处,诗人不禁感慨万端,忧从中来《江月》有“玉露溥清影,银河没半轮”的状月佳句,且寄托深微,是咏月诗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其结尾曰:“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黄生评注:“结在章法,是推开一步,在比兴正是透深一层盖即男女之情,以喻君臣之义。

      《杜诗详注》引)笔者以为甚当,诗人正是借闺妇思夫之情,寄托忧君之意,表达归返长安的理想一是抒发留滞思归之情杜甫夔州以前的咏月诗,有天宝十五载(756)“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月夜》)的对月怀室人,有至德二年(757)“无家对寒食,有泪如金波”(《一百五日夜对月》)的忆家人夔州咏月诗的内涵大大延伸,“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月圆》),抒发的是思念故园之情,“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故乡所在,正在西秦帝都,他不仅思念家乡故园,更牵挂京都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的诗人,曾无数次寄愁心与明月,随风落在京华长安又如《月》:“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尘匣元开镜,风簾自上钩兔应疑鹤发,蟾亦恋貂裘斟酌嫦娥寡,天寒耐九秋此诗首联历来备受瞩目,浦起龙评:“一、二心境双莹,得此十字,在老杜亦不多有,东坡叹为绝唱④东坡作《江月五首》,分别以“残夜水明楼”为韵,从一更之月写到五更之月黄生注中间两联日:“对镜则见发,临风则增寒,五六句亦用分承寡妇孤臣,情况如一,故借以自比《杜诗详注》引)嫦娥独自在广寒官里忍耐度秋,正如穷窘老病的诗人孤寂凄凉地漂泊在夔州,命意巧妙,耐人寻味杜甫的夔州咏月诗全是五言律诗,首首精妙玲珑,而且佳句迭出,咏圆月当空有“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月圆》);写孤月徘徊有“清动杯中物,高随海上槎”(《季秋[来自WW]苏五弟缨江楼夜宴崔十三评事、韦少府侄三首》之三);写月色皎洁有“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十六夜玩月》)。

      夔州咏月诗寄兴深远、神韵清奇,笼罩着凄清、孤寂的氛围,从杜甫的夔州咏月诗,我们能想像到孤独漂泊的诗人,是如何整夜不寐地对着月亮叹息感慨!三、夔州咏动物诗:江山白发愁看汝杜甫夔州咏动物的诗共有十三首,其中《鹦鹉》、《孤雁》等八首是咏物组诗,有人已分别探讨各诗的寄托,并对其体现的诗人的心态有所分析,兹不赘述以下从艺术上探讨夔州咏物组诗和秦州、成都咏物组诗的关系杜甫的夔州咏物组诗结构严谨,艺术精湛,思想深邃,即采用了秦州咏物组诗《天河》至《铜瓶》十六首的两两成对法,又具有成都时期《江头五咏》的浑然一体浦起龙解释把《天河》至《铜瓶》十六首诗编在一处的原因说:“以下十六首,皆秦州咏物诗,题俱两两成对,故类编一处⑤“题俱两两成对”指诗歌的题目两两相对应,如天河对初月、促织对萤火、蒹葭对苦竹等等细品这十六首组诗,我们还能发现每两首诗表现同一个主题的两个方面,如《天河》、《初月》借天宇的一清一暗喻政治的清浊和时局的变化;《捣衣》、《归燕》一为怀征人不返,一为知归访旧;《蒹葭》感慨贤人失志,《苦竹》嘉赞君子的情操观这十六首诗的内容,涉及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奇珍异宝,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属于同时之作,杜甫原来也没有把它们当做一个整体进行构思创作。

      我们再来看夔州咏物组诗,《鹦鹉》和《孤雁》皆写飞鸟,抒发离乡流落之悲; 《鸥》愚而随风飘荡,《猿》智而见几远害;《麂》以不当鸣而鸣见杀,《鸡》当鸣而不鸣,失职失信;《黄鱼》、《白小》皆写鱼类,无论巨细都不能免于罹患黄尘评曰:“前后咏物诸诗,合作一处读,始见杜公本领之大,体物之精,命意之远《杜诗详注》引)这一组诗中的每一首作独立欣赏亦佳,合拢为一个整体,便富有更深广的意味诗人借八种动物思索智慧谋略、行藏出处、礼义廉耻、世俗人情,对人生、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精微周密的探讨,极富理性光辉这种合多首咏物诗为一组的方法,在成都的《江头五咏》已初露端倪浦起龙说:“江头之五物,即是草堂之一老时而自防,时而自惜,时而自悔,时而自宽,时而自警,非观我、观世,倍尝交惕者,不能为此言先儒每于困顿流离中,炼出身心学问,此诗庶有合焉⑥他指出《江头五咏》阐明了困顿流离中的身心学问,五诗合在一起便是杜甫的处世哲学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夔州咏物组诗是对秦州、成都咏物组诗的继承和发展从咏物题材上看,杜甫的夔州咏动物诗歌咏的对象,多是夔州以前吟咏过的动物,如雁、鹰、萤火,也有的吟咏对象虽不曾出现过,但在某一点上与以前咏过的动物有相似性,比如《鹦鹉》、。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