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美,不只培养艺术家.doc
8页湖美,不只培养艺术家人物名片徐勇民,男,1957年2月生擅长中国画1981 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82年一1984 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华中科技大学文学硕士学 位湖北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宄生导师;湖 北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次见徐勇民,是在几年前某领事馆举办的聚会 上那天的他着一身亚麻长衫,在众外国友人面前泼 墨,一幅意境深远的马球图赢得一片喝彩那会儿我 以为他只是个艺术家这次见到他,是在湖美朴园的 接待中心他穿竖条纹衬衫、深蓝色夹克,还别着一 枚湖美校徽,标准的校长装扮其实,他一直在生活中平衡着这两种角色他代 表的也许是湖美走过的90周年,纯艺术院校逐渐走近 社会的过程但有一点不能改变的是,他和湖美都有 自己对艺术的坚持《大武汉》:90年来,湖美都在为面积纠结10月28日,湖美90周年校庆是在700亩的藏龙岛新校 区举行从当初的19亩到现在,扩张了 36倍还不止 老校区虽小,却和很多老湖美人的记忆连在一起,新 校区会不会在艺术院校的文化传承上出现断层?徐勇民:其实很多老湖美人舍不得老校区发生改 变,但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最终要服务于社会我 们在设计藏龙岛校区时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在新校区 的湖边复制了四栋和老校区一模一样的老建筑,包括 大家最喜欢的朴园和榆园。
而且新校区的校门完全仿 照了武昌艺专的大牌坊,老湖美人看到了都很感动 我们还在新校区里保留了部分农田,让农民照旧耕作, 学生们可以直接在那儿写生《大武汉》:在本科生和研究生全部搬走后,县华 林的老校区将做何用?徐勇民:除了保留美术馆和继续教育学院,整个 老校区将以文化创意产业的思路做整体开发它也将 是昙华林艺术街区的一部分其中会有一些我们学校 各院系的事务所和工作室,能直接解决学生就业具 体的开发细节还在讨论中,也有可能部分效仿北京 798的模式,但我们会将文化门槛提到第一位,不会 是一个简单的卖场或是空间租赁有学生做的毕业设 计就是它,他们想把它做成艺术旅馆,让世界各地途 经武汉的艺术家来此小憩,或是做成一个高档艺术品 的展示中心《大武汉》:老校区虽然面积小,但走出了很多驰 名中外的艺术大家,艺术院校应该求大吗?徐勇民:在校园建设上,肯定不能一味求大,做 铺张的建筑所以藏龙岛校区的整体建设在布局、建 筑风格上我们都非常用心,尽量做到错落有致在学 生数量上,理论是应该有所控制的像著名的巴黎高 等美术学院,一栋楼就是一所学校但中国要求全民 教育,中国的高校对学生的衣食住行都要管,这只能 和国外艺术院校的精英教育区别开。
目前湖美的学生 数量是7000多人,短期会控制在这个数字内《大武汉》:学生数量增加后,以前一个老师只针 对3-4个学生的局面势必改变这样会不会影响湖美 的教学效果?徐勇民:这几乎是所有中国艺术院校都在面临的 问题,特别是音乐和美术类专业但示范是一个老师 必须做的,老师必须具备绘画的能力,不能只靠嘴去 说一个学生四年间只要多看老师画几次画,他就能学到很多东西我们会在国家高教制度中1个老师对 应12个学生的标准之上,让他们尽量多的与学生交流《大武汉》:你现在还代课吗?跟学生交流时有没 有一些有趣的事情?徐勇民:我还在带本科生的课,上周我跟一个班 的学生讨论上个世纪80年代艺术创作的问题,我顺口 说了一句,“你们那时年纪还小下面全都笑了,因 为他们那会儿还没出生我忘了下面坐的孩子们都是 90后,他们跟我的时代差距已经是几十年这更加坚 定了我给孩子们上课的想法,只有上课我才能理解他 们的想法,才能离他们稍微近一些他们用完全不同 于我们甚至我们以前的学生的方式表达自我,表达对 社会、世界和生命的看法,如果我离他们太远,我会 完全看不懂《大武汉》:你觉得在艺术院校里,最好的师生关 系是怎样的?徐勇民:我的那个年代,每天除了睡觉都和老师 呆在一起,我们的关系更像兄弟、伙伴。
但现在孩子 们对自我的要求越来越多,我只好换一种方式我去 画室看学生画画,我会问他,你能给我讲讲为什么这么画,讲讲你自己的想法吗?在谈话的过程中他也许 会跟我争论,会有交流的火花,会解除对师道尊严的 戒备,会跟我成为朋友我现在经常跟学生在一起喝 茶、打扑克,有时也跟他们一起玩杀人游戏《大武汉》:你觉得一个走艺术道路的孩子应该具 备什么品质?徐勇民:独立的人格、勤奋的品质和与年龄相匹 配的创作风格最后一点的意思是,你在读书时应该 画出你这个年龄的画,不要别人看了你的画觉得像四、 五十岁的人画的你要学会过滤,留下你自己年龄的 东西,不要把恶俗之气随手带出来《大武汉》:美院的学生一走出去,外界就会觉得 他们与众不同,大家说这叫美院气质,你觉得这种气 质宄竟指的是什么?徐勇民:浅层次来说,可能是特立独行的着装和 发型,甚至是反叛的表情但这只是艺术人生的第一 阶段越到后来,你就会发现他们区别于这个社会大 环境的是宽容的内心和对认定事物的坚持,这些内在 的精神会长在他们脸上,成为他们身体的一部分《大武汉》:你赞成学生在校期间创收吗,这种商 业意识会不会伤害艺术本身?徐勇民:我认为不会现在再要求学生只画画不 问其他,那是不可能的了,很多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下 面都会写上名字和联系方式,他们的商业意识是被这 个社会培养出来的。
如果正好有人看中了他的画,他 的一生也许都会因此而改变这种改变不只是经济状 况,而是对自我的认可,对以后艺术道路的追求《大武汉》:在专业设置上,全国美院的实践性专 业越来越多,你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徐勇民:是越来越多,我们学校已经占到了 60%, 这是社会大趋势社会容纳不了那么多艺术家,但学 艺术的学生又必须就业一个学校要懂得如何把握坚 守与超越的关系,对湖美来说,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一 定会坚守的,但他也会给无法一生从事艺术的孩子提 供其他就业可能《大武汉》:近些年来,中国包括武汉在内的很多 高校都在选修课中增设了艺术鉴赏类的课程,这是否 说明中国教育对艺术养成更加重视?徐勇民:这是好事,但不应该到了大学才有,艺 术教育应该是终身的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 恰恰说明我们在这个方面非常薄弱这些课程应该在 孩子小学、中学就有,但因为高考这根指挥棒,使得 一切考试科目都要围着它转我们现在只是为大学生 的心理疾病、心理障碍担心,根源就在于他们没有得 到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格我在一些 大学里给其他专业的孩子上过选修课,很多大学生还 会问到一些非常粗浅的,关于艺术方面的问题甚至 很多学艺术的学生还没去过这座城市的博物馆,这都 是非常悲哀的事情。
《大武汉》:你觉得湖美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影响是 什么?会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徐勇民:就我个人而言,我相信我与社会其他领 域打交道的机会要远多于其他学校的校长,上任法国 总领事费勇的家里还挂着我的一幅画艺术是无国界 的语言,我在与其他国家的人打交道时,只要写一幅 书法,或是画幅画,他们都能读懂我内心的东西,进 而爱上武汉以前政府禁止涂鸦,但现在政府组织武 昌江滩涂鸦,昙华林组织美院的学生过去涂鸦,这都 说明美院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座城市,在改变这座城 市对艺术的认知说到大的方面,美院的学生参与了很多市政工程的改造,譬如说市政府四合院的改造,武汉大道的景观设计,武汉很多街头建筑的设计这 些都是在增加这个城市的美感《大武汉》:武汉在近些年得到的最多的一个标签 就是“市民化”,你觉得这和湖美提倡的艺术化矛盾吗? 有没想过去改变这一点?徐勇民:草根性的市民文化在文化源头上与艺术 是相通的,完全可以通过有益的方式吸收吉庆街就 是武汉最市民化的地区,但也是最吸引外地人的地方, 因为它有属于武汉的文化我不是武汉人,但我享受 这种市民化的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