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doc
27页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1目 录第一章 绪言实习区基本概况--------------------------1第二章 地层发育 -----------------------------------6第三章 岩石的特征 ---------------------------------10第四章 构造 ---------------------------------------16第五章 外力地质作用 -------------------------------18第六章 地质发展简史 -------------------------------22第七章 剖面测量与地质填图 -----------------------26第八章 结束语 ----------------------------------26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2第一章 序言1.实习任务(1)学会对岩石的肉眼判别(2)了解沉积岩的每一层的岩石组成及其颜色、厚度等(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4)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5)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6)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2.实习内容观察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质组成。
野外矿物的肉眼鉴定;地质罗盘的使用;各种地质结构、构造的判别方法;野外地质素描图的绘画;平剖面素描图;地质填图;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3. 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4. 起止时间: 2012-7-7——2012-7-215. 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1) 1)实习区地理位置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 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为 7812.4 平方千米北倚燕山,南临渤海,东越长城与绥中县毗邻,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燕山山脉东段,南部为华北平原北端的滨海冲积平原实习教学的重点地区——石门寨地区位于秦皇岛市北约 28km 处,秦皇岛,山海关及北戴河三区呈北东——南西向分布于渤海海滨,是地质实习的辅助工作区2) 2)地貌特征鸟瞰秦皇岛地区,表现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总趋势为西北高东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滨浅海四个地带组成,总体上属于丘陵区但其北部和西北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3部的局部为低山区,低山区以东,以南为丘陵地区,山体海拔高度在 500m 以下,并且多孤山,少线性山脊。
柳江村位于石门寨西南 4km 处,盆地北,东,西三面由晚太古时代绥中花岗片麻岩和燕山期花岗岩侵入体,盆地内部为上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构成低洼的丘陵和平原从地质构造角度看,是一个西翼陡东翼缓的比较宽缓的向斜构造,又称为“柳江向斜” 柳江盆地南北长约 20km,东西宽约 12km,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丛山所包围,仅南面向渤海开口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盆地内以低山,丘陵地形为主,最高山峰为西北部的老君顶,海拔 493.7m,最低处为东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 70m 左右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 200——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间,多发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床全是砾石堆积,河床,河漫滩和阶地等河流地貌总的地貌特征与全区相同,表现为西北高,东南低临海地带长约 50km,海岸地貌发育,侵蚀与堆积型海岸相间分布,形成许多优良浴池暂时性地面流水作用强烈,坡积物,洪积物随处可见大石河和汤河是区内主要河流,形成许多流水地貌3)河流实习区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和洋河等,均系入海河流,为临海小型水系,都是明显的季节性河流我们重点实习的是大石河。
大石河发源于青龙县黄前山附近,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东南流经柳江盆地后在山海关西侧老龙头注入渤海全长约 70km,其中近 60km 河段流经山区,并有 9 条小河汇入,仅下游 12km 河段流经向海倾斜的平原该河流域面积约为 600 多平方公里,其中 560km2 以上为山区,故为山区性河流河床组成主要为砾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砾石的主要岩性为火山岩,其次为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流域内植被覆盖达 50~60%,故水土流失不严重,河床相对较稳定大石河水量丰富,年平均径流量多为 1.68 亿 m3,补给来源以降水为主,所以平时流量很小,暴雨后洪水立即上涨,且暴涨暴落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44)海洋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西翼海岸线东起山海关东庄,西至昌黎县滦河口,总长度 126.4km除北戴河到山海关分布有 20.5km 岩石岸线外,其余均为砂质岸线海区潮间带面积 31.1 平方千米,0-25m 等深线海域面积 2629.4平方千米沿海岸带可以观察到海浪,潮流及地壳运动的各种证据5)气候特征本区地处于中纬度地带,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
春季多日照,气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对湿度低,空气干燥,蒸发快,风速较大;夏季多阴雨,空气潮湿,气温高但少闷热;秋季时间短,降温快,秋高气爽;冬季长,寒冷干燥多晴天年气温差较大,年降水量多寡变化显著主要风向受季风影响,夏季多西南风,冬春季多东北风由于本区风向常是西南,强风向是东北,故海岸侵蚀,堆积和滨岸沙丘堆积方向均与风向一致6)土壤与植被柳江盆地为半干旱森林景观与干草原景观和半湿润夏绿林与森林草原景观的过渡带表现为旱生阔叶林-山地棕壤目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自然植被是森林遭破坏后次生的灌草丛,次生植被中,灌木以荆条,酸枣为主;草本以黄背草,白羊草占优势枸树,臭椿,文冠果,栾树等为北极第三纪植物区系的残留种6.实习区社会经济概况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5秦皇岛(海港)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旅游和避暑胜地,旅游业十分发达传统的制造工业有全国闻名的耀华玻璃、山海关桥梁厂新兴的工业以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是国家级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探明的矿种有煤、萤石、硫铁矿、耐火粘土、石灰岩、石英砂岩、白云岩等九种,未探明的矿产有铁、金、银、铜、铅、锌、石英、重晶石及非金属建材等。
煤矿开采历史悠久,煤质为无烟煤,规模属于小型煤矿;水泥生产也有一定规模;乡镇企业发达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麦、高梁、谷子、红薯、豆类等;山坡多种植果树,以桃、葡萄、苹果、核桃最有名,还有梨、山楂、杏、李子、沙果、海棠、板栗等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6第二章 地层发育一 上太古界主要为绥中花岗片麻岩,分布于张岩子,肉红色,变质岩,由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原岩为花岗岩,等粒,中粒,玻璃光泽,硬度高二 上元古界1 长龙山组主要分布于张崖子至东部落厚 91 米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不整合于绥中花岗岩之上主要是紫红色、蛋清色页岩,底部为砂岩属典型滨海相沉积,与下伏的绥中花岗岩呈不整合沉积接触关系 2 景儿峪组 主要分布在李庄北部厚 28m岩性由粗至细,由黄褐色细粒石英砂岩,紫色页岩,杂色泥灰岩和白色板状灰岩,构成一个完整的韵律,具有海侵沉积的特点与长龙山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其分界标志是其底部黄褐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砂岩,其中含大量海绿石,下部为紫红色,黄绿色薄层状泥质加钙质泥岩,上部为蛋清色薄层泥灰岩夹薄层紫红色泥岩,泥灰岩细腻性脆,易于辨认,是本组与上覆府君山组分界的标志本组地层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三 下古生界 A、寒武纪 1.府君山组 主要分布在东部落,东部落北剖面可作为标准剖面厚 146m本组是寒武系最下部的底层,岩性主要为暗灰色厚层豹皮灰岩,含核型石和较多的莱得利基虫化石与下伏景儿峪组,上覆的馒头组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分层标志十分明显底部为暗灰色含沥青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局部含碎屑本组属浅海沉积相 2.馒头组: 主要分布在东部落的北部和西部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7厚 71m岩性特征是紫红色泥页岩为主,页岩中含石盐假晶,并夹有白云质灰岩与下伏的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毛庄组为整合接触本组属于滨海相或冩湖相沉积 3.毛庄组 在沙河寨西出露比较好,化石丰富,可作为标准剖面厚约 112m主要岩性以紫红色粉砂岩,页岩为主,含少量白云母颜色比馒头组要暗一些,比徐庄组新鲜一些底部以出现黄绿色钙质页岩与馒头组分界;中部和上部夹两层白云质灰岩透镜体以三叶虫化石为主与下伏馒头组整合接触,属滨海相潮上带沉积,其中白云质灰岩为冩湖相沉积 4.徐庄组 分布较广,东部落西剖面出露较好,化石十分丰富,本组地层上下界限清楚,可作为标准剖面厚 101m岩性为黄绿色页岩,粉砂岩,及暗紫色粉砂岩夹少量鲕状灰岩透镜体。
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毛庄组的分界是以黄绿色页岩与暗紫色页岩互层为标志,呈整合接触 5. 张夏组: 主要分布在东部落,上平山及吴庄等地厚 130m到覆盖和破坏较少,是寒武系地层在区内分布最广的地层之一,几乎盆地周围都有分布下部为鲕状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中部为叠层石灰岩及白云质灰岩和薄层鲕状灰岩互层,夹泥质条带灰岩和生物碎屑灰岩;上部以泥质条带灰岩,页岩为主三叶虫化石最丰富本组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 6.崮山组 崮山组分布与张夏组一致厚 102m下部紫色页岩,粉砂岩夹砾屑灰岩;中部灰色灰岩;上部紫色砾屑灰岩与紫色粉砂岩互层,顶部为灰色厚层藻灰岩接触部位两者岩性差别很大化石十分丰富与下伏张夏组整合接触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7.长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相似厚 18m 左右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8本组岩性底部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含海绿石;向上为粉砂岩,砾屑灰岩与页岩互层,夹有藻灰岩;顶部为厚层藻灰岩含有三叶虫化石与下伏地层为整合接触两者分界清楚 8.凤山组: 本组分布与崮山组,长山组一致厚 92m主要岩性下部为薄层泥质条带灰岩,往上为生物碎屑灰岩,钙质页岩,鲕状灰岩互层底部以青灰色砾屑灰岩直接与长山组岩层接触,长山组顶部的紫色粉砂岩紧伏于其下。
化石丰富砾屑形成小团块,本组与下伏长山组为整合接触,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砾屑泥灰岩为标志层,属浅海相沉积 B、奥陶系 1.冶里组 出露较好的是在潮水峪一带厚 126m下部为质纯的泥晶灰岩夹砾屑灰岩及虫孔灰岩;上部为灰色砾屑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与下伏的凤山组为整合接触,其分层标志是以灰色薄层砾屑灰岩作为底界,此砾屑灰岩很薄,厚度不到 0.5m,其上是纯灰岩本组属浅海相较深水环境沉积2.亮甲山组 位于石门寨亮甲山,潮水峪层厚 118m属浅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上部有少量白云质灰岩及含燧石结核,燧石条带灰岩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 ,局部含泥质结核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3.马家沟组 本组分部与亮甲山组一致,以亮甲山发育较好层厚 111m属浅海相深水环境沉积本组岩性以白云岩和暗灰色白云质灰岩为主,底部含角砾、含燧石结核黄灰色白云质灰岩化石主要为头足类和腹足类与下伏亮甲山组为整合接触,界限十分明显白云岩具"刀坎痕" 四、上古生界C、石炭系 1.本溪组 东北石油大学普通地质实习总结报告9中石炭本溪组在本区的东、西部分布都很广,小王庄一带发育较好,小王庄剖面可作为本区的标准剖面。
层厚为 82m有 2—3 个由陆相到海相的完整沉积韵律本组岩性特征与华北地区一致,是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下部为铁质砂岩、褐铁矿和粘土岩,平行不整合与马家沟组之上;上部为细砂岩、粉砂岩及页岩,夹泥灰岩透镜体2.太原组 在小王山一带发育较好厚 51m本组岩性比较稳定下部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