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脊柱X线摄影检查技术精编.doc

10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18735135
  • 上传时间:2021-12-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85KB
  • / 1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脊柱X线摄影检查技术拼咅 ji zhUXxidnshOyi ngjianchajishu英文参考X-rayofspine操作名称脊柱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应证脊柱X线摄影检查技术适用于:1 •外伤2 •感染3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4. 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5. 各类骨病禁忌证无明确禁忌证准备I.认真核对X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 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 核准确认2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3.X线照片标记(包括病人片号、日期、照片的序号、体位左右 标记等),要齐全、核准无误4•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5 •清除病人欲检查范围内可造成伪影的物品6•准备好各种角度测量器具和固定用枕、垫等方法1•第1、2颈椎——开口正位(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头 颅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2) 头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面3) 使用滤线器4) 摄影距离为90〜lOOcmo(5) 中心线经两嘴角连线中点,垂直射入暗盒6) 曝光吋,病人口尽量张大7) 市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2•颈椎——正位(1)病人站立于立位摄影架前,或仰卧于摄影 台上。

      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2) 头略后仰,使上颌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的连线垂直于台 面3) 胶片上缘与外耳孔平齐,下缘包括第1胸椎4) 使用滤线器5) 摄影距离为100-150cmo(6)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0通过甲状软骨下缘射入暗 盒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中请单的相关项冃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3•颈椎——侧位(1)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 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2) 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上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 水平面平行3) 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或持重物向下牵拉4) 胶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5) 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6) 摄影距离为100-150cmo(7) 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的中 点,垂直射入暗盒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中请单的相关项冃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4•颈椎——后前斜位(1)病人面向立式摄影架前站立,身体旋 转,被检侧前胸靠近面板,对侧远离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 呈 55 o(2) 头部偏转呈侧位姿势,下颌略前伸,上肢尽量下垂3) 颈椎椎体序列置于暗盒长轴中线。

      4) 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1胸椎5) 使用滤线器6) 摄影距离为100~150cm7)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垂直射入暗盒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和关项目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5•颈、胸段一一正位(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而,并与暗盒中线重合2) 头部略后仰,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3) 胶片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4) 使用滤线器5) 摄影距离为lOOcmo(6) 中心线通过第1胸椎垂直射入暗盒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6•颈、胸段一一侧位(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侧上臂尽 量上举枕于头下,颈胸部尽量向前挺2) 头部垫以棉垫,使颈椎与胸椎序列处于同一高度,并置于 暗盒中线3) 远台侧上肢肩肱关节外旋,手臂尽力后向下方牵拉,使两 侧肩部投影能上下方向错开4) 胶片上缘包括第4颈椎,下缘包括第4胸椎5) 使用滤线器6) 摄影距离为lOOcmo(7) 中心线通过锁骨上窝垂直射入暗盒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中请单的相关项冃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7•胸椎——正位(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 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部略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3) 胶片上缘包括第7颈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4) 使用滤线器5) 摄影距离为lOOcmo(6) 中心线通过第6胸椎垂直射入暗盒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胸椎——侧位(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尽量上举 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 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暗盒中线3) 胶片上缘包括第1胸椎,下缘包括第1腰椎4) 使用滤线器5) 摄影距离为lOOcmo(6) 中心线通过第7胸椎垂直射入暗盒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9•腰椎——正位(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 直台而,并与暗盒中线重合2) 两骯及膝关节屈曲,双足踏于台面,以使腰部贴靠台面, 减小腰椎前凸度3) 双上肢放于身休两侧4) 胶片上缘包括第12胸椎,下缘包括第1舐椎5) 使用滤线器6) 摄影距离为lOOcmo(7) 中心线通过第3腰椎(相当于脐上3cm处)垂直射入暗盒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中请单的相关项冃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10•腰椎一一侧位(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自然上举, 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 季肋下垫以棉垫,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暗盒中 线3) 胶片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舐椎4) 使用滤线器5) 摄影距离为lOOcmo(6) 中心线通过第3腰椎垂直射入暗盒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中请单的相关项冃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11•腰椎——斜位(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然后身体后倾,使 冠状面与台面约呈45 o(2) 腰椎序到长轴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3) 胶片上缘包括第11胸椎,下缘包括上部紙椎4) 使用滤线器5) 摄影距离为100cm6) 中心线通过笫3腰椎垂直射入暗盒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12.骨——正位(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 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2) 两下肢伸直,双侧足尖靠拢3) 胶片上缘包括第4腰椎,下缘包括尾椎4) 使用滤线器5) 摄影距离为lOOcmo(6)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15〜20 ,通过耻骨联合上方3cm处 射入暗盒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13•紙尾椎——侧位(1)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自然置 于胸前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2) 紙部后平面垂直台面,腰部垫以棉垫,使紙、尾骨正中矢 状面与台面平行,紙尾骨置于暗盒范围内。

      3) 胶片上缘包括第5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骨4) 使用滤线器5) 摄影距离为lOOcmo(6) 中心线通过骼后下棘前方8cm处垂直射入暗盒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 并签名注意事项1•第1、2颈椎——开口正位(1) 颈椎开口位摄影吋,应取出口内的活动假牙2) 外伤病人的检查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耍时应有临床医 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病人损伤2 •颈椎——正位(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2) 根据颈椎的牛理曲度调整中心线倾斜角度3) 第1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3 •颈椎一一侧位(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2) 根据X线机性能,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影像放大3) 照片包括外耳孔、第7颈椎及颈部前后缘软组织4) 外伤危重病人只能采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应尽量减少头 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4.颈椎 后前斜位(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2) 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放大失真3) 照片包外耳孔、第7颈椎及颈部前后软组织4) 此位置亦可采取俯卧位摄影或选择前后斜位5) 特别注意左右标志准确,它代表着照片中所显示的是哪侧 的椎间孔。

      5•颈、胸段一一正位对于驼背病人的体位设计,注意将下胸段用棉枕垫起6•颈、胸段——侧位 由于肩部组织厚度大,天然对比低,应适当增加电压和曝光量7.胸椎——止位(1) 由于心脏重叠的影响,胸椎的检查应以下段胸椎的摄照条 件为准2) 取呼气位摄影胸椎一一侧位 如果腰部未垫棉垫,可采取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方式,倾角大小一般为5o9•腰椎一一正位 病人仰卧,身体不能扭曲,避免出现人为的腰 椎侧弯10•腰椎——侧位(1) 如果季肋部未垫棉垫,可采取中心线向足侧倾斜的方式, 倾角大小一般为5〜10 o(2) 病人脊柱腰段有侧弯时,体位选择应采取突出侧贴近胶片 的方式,用锥形线束原理,最人限度地减少椎体和椎间隙显示的失真11 •腰椎——斜位(1) 病人后倾身体不稳时,可用棉垫或沙袋支撑2) 常规摄取左后斜位和右后斜位,双侧对比观察3) 注意左右标记准确12•紙骨——正位(1) 对于紙尾部骨病的观察,应注意盆腔肠道的清洁2) 中心线倾斜角度的大小与紙骨向后倾斜的角度有关,紙骨 向后倾角大,中心线倾角相应加大中心线倾斜以垂直舐骨长轴与暗 盒平面夹角的角平分线为宜13•紙尾椎一^则位 对于紙尾椎伤势较严重的病人,仅摄取紙尾 椎侧位即可,不必摄取紙尾椎正位,以减少损伤。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