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古代文学史 课程教学大纲最新.docx
10页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教学大纲 文学院本科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cient Literature) 课程编码:041012 学分:4分 总学时:6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4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非师范) 先修课程:古代汉语 执笔人: 审订人: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内容包括先秦两汉文学、魏晋至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和明清至近代文学四编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系统地学习中国文学自先秦到近代的发生发展历史,把握其间重要作家作品的创作特色、各种文体的演变、文学思潮的兴替、各种文学流派和文学团体的理论主张和创作风格,以及上述种种文学现象在文学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专业选修课程打下扎实稳固的基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传承并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必不可少的方面文学史是人类的心灵史,是文化传统中最生动可感的部分。
学习文学史,最能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风貌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史,是实现这一目标非常有效的途径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魏晋南北朝文学自觉的表现 第一节时代特点 第二节环境和心态 第三节文学的自觉 第四节文学发展概况 第一章建安文学(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建安风骨;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建安文学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建安三曹 第三节建安七子和蔡琰 第二章正始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正始之音与“竹林七贤” 第二节阮籍 第三节嵇康 第三章西晋文学(3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永嘉文学的特征;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西晋文学概貌 第二节西晋初中期文学 第三节西晋末期文学 第四章晋宋文学(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玄言诗的影响;陶渊明诗歌的文学史地位;山水文学的兴盛原因;鲍照歌行体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东晋文学与玄言诗 第二节陶渊明与田园文学 第三节谢灵运与山水文学 第四节鲍照与颜延之 第五章齐梁陈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永明体”的概念;宫体诗的影响 第一节沈约、谢朓和永明体 第二节梁陈文学和宫体诗 第三节骈文与骈赋 第六章北朝文学(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庾信晚年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北朝文学概说 第二节庾信与王褒 第三节北朝三部名著 第七章南北朝乐府民歌(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吴歌和西曲的特征;《西洲曲》的艺术特色 第一节南朝乐府民歌 第二节北朝乐府民歌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小说”的来源;《世说新语》的成就 第一节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志怪小说 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唐诗的发展历程;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第一节唐代文学的总体风貌 第二节唐代文学兴盛的原因 第一章隋和初唐文学(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初唐四杰的文学贡献;陈子昂的文学主张;《春江花月夜》的艺术特色第一节隋代文学 第二节唐代宫廷诗人 第三节王绩和初唐四杰 第四节陈子昂 第五节张若虚和刘希夷 第二章盛唐诗坛(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王维诗歌的艺术特色;高适边塞诗与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第一节盛唐前期诗人 第二节盛唐山水田园诗 第三节盛唐边塞诗 第三章李白(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李白的生平;李白乐府诗和歌行体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四章杜甫(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杜甫的生平;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杜甫律诗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第二节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第五章中唐诗歌(4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大历十才子;韩孟诗派 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 第二节大历十才子 第三节韩孟诗派 第四节刘禹锡与柳宗元 第六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新乐府运动;《长恨歌》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新乐府运动与元白诗派 第二节白居易 第七章古文运动(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古文运动;韩愈古文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古文运动 第二节韩柳的古文 第八章晚唐诗歌(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杜牧和李商隐的咏史诗;李商隐的无题诗 第一节杜牧 第二节李商隐 第三节晚唐其他诗人 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唐传奇的分期和艺术成就 第一节唐传奇 第二节俗讲和变文 第十章唐五代词(3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词的起源;花间词派;李煜词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词的起源 第二节温庭筠、韦庄和花间词 第三节李煜与南唐词 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熟练掌握基本内容。
在了解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应当结合专业特点,拓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术积淀,培养他们对于本专业的热爱 四、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地质学本科专业教学总时数为5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算法思维和动手编程能力 五、教学参考书 [1]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2] 游国恩. 王起. 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 中国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4] 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5] 郭预衡. 中国古代文学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6] 褚斌杰. 袁行霈. 李修生. 中国文学史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7] 李修生. 赵义山. 中国分体文学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 [8] 章培恒. 骆玉明. 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第二版)[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 [9] 褚斌杰. 谭家健. 先秦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10] 徐公持. 魏晋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11] 曹道衡. 沈玉成. 南北朝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12] 乔象锤. 陈铁民. 唐代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13] 邓绍基. 元代文学史[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 [14] 郁贤皓.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15] 袁世硕.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 [16] 朱东润.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2年. 六、学习网站 [1] 中国古代文学,长江大学精品课程,网址: /Article/index.asp [2] 中国古代文学史,西北大学文学院,网址: /gdwx/index.htm [3] 中国古代文学,扬州大学文学院, 网址: /course/gudaiwenxue/0403jakj.htm [4] 中国古代文学史,北京师范大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所, 网址: /course/classicalliterature/03/all.htm [5] 中国古代文学,中山大学文学院,网址: /details?uuid=8a833996-18ac928d-0118-ac92919a-05b8&courseID=B0 40080 。









![2019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