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的空间艺术形态研究与探讨.doc
5页传统建筑善于营造空间序列,故宫最为典型故宫建筑沿中轴线布置,通过群 体空间的转换,平衡对称,主次分明,收放有致,如恢宏舒展的建筑画卷,如庄严雄伟的皇权交响,总是让人心潮澎湃设想时间倒退,让我们进前门穿故宫登山, 欣赏建筑空间序列的魅力人们在一个空间序列中行进时,总要按照一定的轴线方 向和一定的空间布局顺序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知道走完全程,进而获得 对建筑的总卬彖这个总卬象,就是古代工匠们希望通过建筑物的形制、体量、色 彩,以及它们在空间序列安排中所要表达出来的创作意图同时高潮也是建筑艺术 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和核心部分,缺了它,艺术作品就会不完整,无法激起 人们的情绪共鸣,那么造园者想赋予作品的生动审美感受也就无法体现一、对称的中轴线故宫的空间序列和高潮安排,町谓别具一格分别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门、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坤宁门、天一门、钦安甌 承光门、顺贞门、神武门出北人门这一系列空间序列及其辅助空间组成故宫四千多一百米的中轴线,它贯穿十余个人小不同的空间,组织着三殿,三宫及东西六院其严谨对称的建筑空间环境,正体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威慑森严Z意图。
体量如此Z人的建筑总布局和空间处理规模,更是把这座宏伟的紫禁城组织的 庄严而神秘,同时乂令人敬畏图为故宫总平图)二、错落的院落故宫的院落,由于功能不一,它们的性格也不尽相同粗略划分人致可归纳为 四类:一类,宏伟壮丽,像太和殿前院落那样占地面积人到2. 5万平方米太和 殿位于院落的北端,羸立在高达6米的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四周刑以低矮的 廊冼朝房,视野十分开阔人们站在太和殿人台基上,环顾四周一片淡淡的灰色屋 顶托着一片浓浓的黄琉璃瓦,紫禁城外寺、观、民舍皆在其下,反衬岀太和殿居高 临下的至尊地位图为太和嫂前院)故宫中也有儿类独特的,空间风格迥异的院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1) 肃穆深邃如西路的慈宁花园园内遍植松柏,园内建筑全都是佛堂、禅 室每当帝后礼佛,磬角齐鸣,香烛尽燃,诵经Z声不绝Z际,气氛便显得格外神 秘深邃、超脱飘逸,完全是一派佛门境界2) 封闭紧凑最典型的是东、西六宫它们的占地面积相对来说都很狭小,人 不过1600平方米它们都被禁锢在高人的宫墙Z内院落里偶或栽种两三株老 树,点缀几盆庭花,就算作是宫内的一点生气了当年的嫔妃们住在这与世隔绝的 深宫Z中,无异于生活在人生的“牢笼”里。
3) 清新雅致中路轴线上的御花园就属于这一类它虽然摆脱不掉宫廷建筑的 瑰丽气质,但也能宜人怡性,有迂辿不尽Z致园中占柏苍劲挺拔,绿影满地,斑 驳陆离,洒扫不去亭、阁、轩、榭散落其间奇石异卉,集于一庭,争巧斗艳, 冬夏不疲御花园就像镶嵌在紫禁城中的一块绿洲那样,品莹照人这些性格完全不同的院落,打消了人们对故宫的错觉:以为它的院落全都是同 太和殿或午门前等外朝中路院落一样,过于宏伟、刻板,而失Z于生意和情趣外朝中路每个院落孤立地看去,确实刻板、单调;但是,总合起来观察,却能使人 领略出些设计者的良苦用心图为午门前庭院)这个总合起來的院落群,是一个艺术上完美的建筑空间序列它是由从人清门 (明时称人明门)经夭安门(明时称承天门)、端门到午门,以及由午门进太和门到太 和殿前,五个不同尺度、不同形状、不同风格的院落所组成冃的是为了通过它们 Z间的交替出现,反复对比、烘托,来强化太和殿的至尊地位其中天安门前的一 组是整个外朝中路空间序列的前奏明、清两代天安门广场是用高人封闭的红墙和 数百间单调的千步廊,所围成的“丁”字形收缩性空间尽管在天安门前院落向东 西两翼延伸,形成“天街横亘”的形势,但总的还是给人以狭窄紧迫的感觉。
过了 天安门,端门前的院落,无论是宽度,还是深度,都骤然地人幅度收缩,空间越发 显得紧迫人们受到的压抑,也就越发强烈了这种圧抑感正是对皇权畏惧的起 点端门后午门前的院落,虽然深度被拉长了,增加了院落的纵深感,但由于两厢 廊冼壁立,依然给人以狭窄紧迫的感受在这个修长院落的尽头,傲然耸立的午 门,使这种狭窄紧迫的感受达到了顶点进入午门后,是一个深度浅、宽度相对加 人的横向空间同前面几进院落形成鲜明对比,显得开阔舒展了许多人们的压 抑感,到这里获得骤然释放这个释放并不会使人轻松相反,使入朝者在畏惧心 理上更添加了对皇权臣服的成份这是因为□大往往可以唤起人们的崇敬和景仰心 理活动这里就只能是对皇权的臣服这种心理诱导,十分重要为朝臣即将见到 皇帝,在思想情绪上作了充分酝酿当混杂着畏惧、景仰心理的人,从昭德、贞度两门绕过太和门,进入空间更为宏伟壮阔、殿宇更为高大瑰丽、禁卫更为森严逼人 的太和殿院落时,不由自主地五体投地,令人不敢心生冒犯Z意大漕门(天安门前复原平而示意:)而在今天封建意识的钳制被打破了,皇帝的权威没有了,人们不会再有当时人 的心态了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不单单是一•座过去时代的封建宫殿,而11还是一座建 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历史名作;看到的也不仅仅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和汨,而且还 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辉。
如杲顺着上述空间序列作一次漫步的话,那么就会发现:这是一次艺术的享 受,美的历程原来,这个空间序列的艺术效果,是通过建筑群组纵深层次的处理 获得的这些层次不是一下子全都展示在人们的眼前;而是一个院落一个院落地, 随着人们向纵深方向前进的时间顺序,逐步展示出来的就像欣赏一幅中国画长卷 那样,随着画卷的逐段展开,人们总是怀着一种期待感,期待着画面的高潮和点睛 Z笔的展现,从而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这个高潮和点睛Z笔的所在,就是画卷里的主题,建筑群中的重点,对故宫来 说,自然就是太和殿院落和太和殿本身了它前边的四进院落都是从属于它的,都 是为着烘衬它而着意铺陈的像一部交响乐章一样,这个空间序列既有前奏,乂有 高潮;既有尾声,又有呼应,有着鲜明的节奏感假使我们用音符来表示故宫院落 空间的起伏变化,那也许是一曲声韵和谐,缓速有致的乐章德国19饥纪哲学家 谢林(1775——1854)和诗人歌徳(1749——1832)都曾说过:“建筑是凝固的音 乐”;同他们人致同一时代的德国音乐家豪普特曼(1792——1868)又反过来强调:“音乐是流动的建筑”这类说法或许就是因为建筑和音乐有着某些共同特征的 缘故。
建筑和音乐的艺术形象,都町以使它们的欣赏者有较人的想象余地建筑和 音乐所运用的艺术语,都只能抽象地表达其艺术的思想内容,如雄伟、纤弱、质 朴、华丽、幽深、开阔等等更深刻更具体的思想内容,必须借助当时占统治地 位的思想意识或感情,以及生活方式和与Z相适应的其他艺术形式,诸如雕刻、绘 画,甚至文字才能体现出来时代不同了,人们又会以不同的思想感情,去领略这 些“字眼”所传达出来的新的思想内容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建筑和音乐在离开产 生它们的旧时代以后,仍然能以内涵的艺术魅力.去打开新时代人们心灵的窗扉, 给人以美的辜受故宫,既博大、壮丽,乂细腻人微它是美的集合,艺术的结品产生它的时 代虽已一去不复返,造就它的建筑匠师们虽也已成过客,但故宫的美和建筑空间艺 术成就却是永存的、不朽的总Z,正是通过空间、形体、比例、均衡、节奏、色 彩、装饰等多种因素的协调统一,才形成了故宫建筑艺术特有的空间造型美殿宇 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故宫的建筑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 和独特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Z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