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2022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doc
24页2021-2022 学年福建省龙岩市高一(上)期末生物试卷1. 脊髓灰质炎病毒能引发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人类是该病毒的天然宿主2002 年几位科学家人工合成了此病毒,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高倍显微镜对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观察研究B. 可用肉汤培养液培养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C. 脊髓灰质炎病毒会破坏人体健康,人工合成该病毒的研究应予以制止D. 脊髓灰质炎病毒能侵入人体细胞,说明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是相对的2. 如图为某群落与无机环境部分关系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 CO2分子是一个生命系统B. 图中所有的绿色植物构成一个种群C. 图中生物的细胞结构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D. 图中细菌与动物细胞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有无中心体3. 花卉能美化环境,使人心情愉悦有人总结了日常养花秘诀:无氧不生根,无氮不长叶, 无磷不开花,无镁下叶黄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土壤缺氧会导致根部细胞有氧呼吸减弱,能量供应不足,不利于根的生长B. N、P 在细胞中主要以元素的形式存在,参与纤维素、核酸、ATP 的合成C. N、Mg 均为叶绿素分子的组成元素,缺乏N、Mg 影响叶绿素的合成D. 种植花卉时应根据其不同器官的需肥规律,适时适量施肥4. 某兴趣小组对某种生物的主要化学组成进行研究,结果如表。
组别材料实验试剂处理实验结果①破碎的样液斐林试剂水浴加热蓝色②破碎的样液苏丹Ⅲ染液--红色③破碎的样液双缩脲试剂--紫色④破碎的样液--检测碱基组成含有碱基 U 不含碱基 T据表分析,该生物可能是( )A. SARS 病毒 B. 支原体 C. 酵母菌 D. 大肠杆菌第 1 页,共 20 页5. 如图为细胞核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1 与 5 相连,有利于物质运输 B. 2 为大分子物质自由进出的通道C. 3 是丝状物,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D. 4 与某种 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6. 将淀粉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分别装入 2 个透析袋(由半透膜制成),再将透析袋置于清水中, 如图所示装置静置 12 小时后,向 A 组清水中加入适量碘一碘化钾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 A 组透析袋内溶液颜色变蓝,则碘-碘化钾能通过透析袋B. 若葡萄糖分子不可通过透析袋,则 B 组的透析袋会胀大C. B 组透析袋内的水分子通过透析袋进入试管而A 组没有D. 平衡后,每组装置透析袋内外两侧溶液的浓度可能都不一致7. 人在激烈运动时每分钟可消耗 0.5kgATP,是静卧时的 18 倍。
下列关于 ATP 的说法错误的是( )A. 1 个 ATP 分子含有 2 个特殊化学键B. 运动所需的能量可由 ATP 直接提供C. 激烈运动时,细胞中 ATP 含量会急剧降低D. 激烈运动时,ATP 与 ADP 相互转化十分迅速8. 在卡尔文循环中,为糖类合成提供能量的是( )A. 二氧化碳和 ATP B. ATP 和 NADPH C. NADP+和水 D. 水和氧气第 2 页,共 20 页9. 某细胞讲行有丝分裂,其细朐周期中核DNA 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B 一G 过程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B. AB 段随着DNA 的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C. CD 段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D. 核膜、核仁在EF 段消失,CH 段重现10. 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和死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分化是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内遗传物质不同造成的B. 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全能性,且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高C. 生物体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是同步的D. 人体内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11.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玉米雄花的花粉落在同一植株雌花的柱头上属于自交B. 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C. 两个纯合子杂交,子一代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D. 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性状分离12. 下列关于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用豌豆做实验时需要在开花后除去母本的雄蕊B. 只需在人工授粉后套袋,就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C. “F2中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的内容D. “测交实验”是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果进行验证13. 如图为细胞部分结构及其化学组成的示意图,其中A、B 代表元素,甲、乙、丙、丁代表有机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 3 页,共 20 页A. 甲为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细胞间的信息传递等功能有关B. 乙为磷脂,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均可以侧向自由移动C. C 丙为蛋白质,结构 1 和结构 2 中的蛋白质结构不同导致其功能不同D. 丁为 RNA,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关14. 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 方式①消耗能量并且能实现生物膜成分的更新B. 方式②中载体蛋白催化ATP 水解使自身去磷酸化C. 物质通过方式③进入细胞必须与转运蛋白相结合D. 囊性纤维化的发生与图中“自由扩散”密切相关15. 在 5 支试管里分别加入等量淀粉溶液后,进行如表所示处理,观察颜色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试管 处理① 清水② 新鲜唾液③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蓝黑色红棕色蓝黑色④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后,调节pH 至 7.0 ?⑤ 2%的蔗糖酶溶液 ?A. 试管①与试管②可用于验证酶的高效性 B. 试管④与试管③颜色反应不同C. 试管⑤经碘液处理后呈现红棕色D. 上述 5 组实验均需要进行 37℃恒温处理第 4 页,共 20 页216. 如图表示氧浓度对植物某非绿色器官产生CO 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氧浓度为 0 时,该器官不进行呼吸作用2B. A 点时植物细胞产生CO 的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2C. BC 段 CO 释放量不断增加是因为无氧呼吸逐渐增强D. 将储藏室内氧浓度调节到图中B 点对应的浓度有利于果蔬储存17. 洋葱的叶分为管状叶和鳞片叶管状叶伸展于空中可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某小组以紫色洋葱为材料进行如下三个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实验Ⅰ中可用 (溶剂)提取色素为防止色素被破坏,步骤①研磨时需加入的物质是 色素成功分离后,滤纸条上距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的颜色是 2) 实验Ⅱ步骤②后需观察细胞中紫色中央液泡的大小以及 的位置,后者具有选择透过性与 (填结构名称)有关。
某同学在完成步骤③后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经步骤④后观察发现细胞状态无明显变化,可能的原因是 3) 实验Ⅲ中制作根尖临时装片需要经过解离、 、制片等步骤;步骤⑤用拇指轻轻地按压盖玻片的目的是 ,有利于观察⑥是某同学观察时拍摄的两张显微照片,Ⅰ中细胞的核DNA 与染色体的数目之比为 ;Ⅱ中细胞所处有丝分裂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第 5 页,共 20 页18. 溶酶体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对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及防御微生物的侵染都有重要意义如图表示溶酶体消化作用的3 种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由图可知,溶酶体消化作用的途径有 、 、 2) 溶酶体为囊泡结构,它能够起消化作用主要是由于溶酶体内含有 由此推测,初级溶酶体的形成与 (填细胞器名称)有关3) 研究发现溶酶体内的pH 为 5.0 左右,其少量内容物泄露到细胞质基质中,并不会引起细胞损伤,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19. 大豆的花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如表是大豆花色的 3 个遗传实验及实验结果,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合 亲代性状表现F1 的性状表现和植株数目紫花白花一紫花×白花15800二紫花×紫花1218403三紫花×白花810806( 1)根据组合 可判断 为隐性性状。
2) 组合一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和 ,F1 紫花植株产生的配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3) 组合二F1 的紫花植株中纯合子占 4) 请画出组合三的遗传图解要求写出配子)20. 蛋白质变性是指蛋白质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活性丧失的现象请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探究乙醇能否第 6 页,共 20 页使蛋白质变性1) 实验原理:①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淀粉酶可以 ;②通过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的产生情况来判断淀粉酶的活性2)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蒸馏水、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1 的 NaOH 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1 的 CuSO4 溶液)、无水乙醇、烧杯、试管、量筒、滴管、温度计、酒精灯3) 实验步骤①取两支试管,编号 A(对照组)B(实验组),向 A、B 两试管中各加入 1mL 新鲜的淀粉酶溶液;②向 A 试管加 5 滴 ,向B 试管加 ,混匀后再向A、B 两试管各加 2mL 可溶性淀粉溶液;③将两支试管摇匀后,同时放入适宜温度的温水中,保温5min;④取出 A、B 试管,各加入1mL 现配的斐林试剂摇匀,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 2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①若 ,说明乙醇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②若 ,说明乙醇不能使淀粉酶(蛋白质)变性21. 加拿大一枝黄花是一种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曾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但对我国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小的危害如图 1 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字母代表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 图中 A 是 过程Ⅰ伴随的能量变化是 2) 过程Ⅱ中 CO2 可被固定成 E (填物质)在 CO2 浓度不变的条件下,植株从明处移到暗处,短时间内该物质含量 (填“不变”、“上升”或“下降”)3) 为研究高温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盛花期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在30℃环境中生长 的某品系植株移到40℃环境中培养如图2 表示30℃下植株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第 7 页,共 20 页图 3 表示处理前后相关数据对比①根据图 3 分析,移入 40℃环境后,该品系植株的光合速率 (填“上升”“下降” 或“不变”),其可能的原因有:Ⅰ.高温破坏 ,使其光能捕获效率下降,光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