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嵩山地区野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doc
39页爱我河山 嵩山地区野外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信息系统专业 班级:09级地信3班 姓名:裴肖刚 同组同学:燕康,王晓义,华 江,韦原,冯洋瑞, 周会菊, 王寒玲,杨佩佩,闫苗 指导老师:江富建,蒋国富目录****2前言*****3第一章 嵩山地区自然经济地理概况***4第二章 岩石*****7第三章 地质构造**10第四章 地壳发展历史*13第五章 矿产资源***15第六章 地貌***16第七章 小结**19前言10年4月23号,随着 ‘轰轰 的列车声,我们09级地信地科百余人的野外地质地貌实习队伍正式出发!朝着梦寐以求的登封嵩山挺进。
登封市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文物之乡”和“武术之乡”据史书记载,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王朝最早在阳城(今告成镇)建都(禹都阳城),西汉武帝刘彻游嵩山,正式设立崇高县,隋代改为嵩阳县公元696年,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改阳城县为告成县,金代将两县合并为登封县,1994年5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登封县撤县设市一:嵩山在大地构造上处于华北古陆南缘,位居中国"五岳"之"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境内,北濒伊洛,南环颍水,面积464平方公里,包括安坡山、马鞍山、挡阳山、少室山、太室山、五指岭诸峰等,群山耸峙,层峦叠嶂,气势磅礴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含构造)剖面嵩山地区在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清晰地保存着发生在距今25亿年、18.5亿年、5.43亿年三次前寒武纪造陆和造山运动所形成的角度不整合接触面及典型的构造形态遗迹在不足4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连续完整地出露 绝无仅有的35亿年以来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的地层序列,被地质界称为"五代同堂"和天然地质博物馆。
嵩山地区拥有宏伟的巨型褶皱及断裂系统、精美绝伦的微型构造形迹、种类纷繁的岩石矿物组合、丰富多彩的地下水资源等宝藏走进嵩山,三大构造运动遗迹清晰可辨,"五代同堂"的地层序列举目可及,三大岩类的岩石出露齐全,小构造形迹琳琅满目地质专家们认为,这种地质遗迹在全球绝无仅有,堪称是一部完整的地球历史石头书和活生生的"地学百科全书",是研究地壳演化规律、追溯地球演化历史的理想场所使她成了中外地质学家崇敬和注目的地所,更是我们实习基地的不二之选二:几十年来许多中外地质学家慕名而来,相继而至,不辞辛苦,足遍本区,对区内地层和构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950年,张伯声对嵩山进行地质调查,确立了“嵩阳运动”;1954年,张尔道在嵩山地区地质调查确立了“中岳运动”,1958~1959年王曰伦等对嵩山地区进行路线地质研究,提出了“少林运动”的存在;1958年以来马杏垣等对五佛山的层序划分和嵩山构造变形史进行了详细研究,建立了区内“重力滑动构造系统和模式”,以上这些研究奠定了嵩山地区的地质研究基础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区测队和武汉(北京)地质学院等单位相继开展了包括嵩山地区的1:20万和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
1965年和1977年1:20万临汝幅、许昌幅对区内基底与益层构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贵阳地球化学研究所、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北京(武汉)地院、西北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地院以及省内各系统的有关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均对本地区投入了大量的工作,出版和发表了数以百计的研究专著和论文,大大提高了嵩山地区地质研究程度 三:为了合理寻找并开发矿产资源,做好保护环境的工作,正确认识地质地貌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为必然除了收集和研究前人的资料外,必须进行野外实地考察学习,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中,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本次实习以时间促学习,使书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多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野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多学过的理论知识,培养出用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在实习中,观察分析褶皱、断裂特征,学回了辨认分析河流地质作用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明确了地质的地位以及与自然地理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治学思想第一章嵩山地区自然 经济地理概况第一节 气候与水文1气候:嵩山地区地处北温带南沿,属暖温带的山地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寒暖适中。
据登封市气象站资料:全年向阳面平均日照2275小时,无霜期213天,年平均气温14.7℃,最高可达40.5℃,最低为-15.5℃年均降水量563毫米,年均蒸发量为1300毫米,相对湿度60%全年最多风向为东风,频率18%,其次是西北风,频率15%,平均风速3.0米/秒嵩山山上山下温差(年均)达4~5℃,年平均气温10.2℃2.水文:河流众多,水资源较为丰富区内主要河流为嵩山南麓的颖河,属淮河水系,区内长30余公里,两岸支流呈羽毛状向东流入白沙水库区内有小型水库十余个,水资源主要为自然降水和深层地下水,用水主要靠库、塘、堰等截流蓄水供给,部分地段打深井取水第二节 地质与地貌1.地质:嵩山山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山露着地球演变的5大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层序,被地学界誉为五代同堂同时,在嵩山不足2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清晰地保存着分别距今约25亿年、18.5亿年、5.7亿年的3次全球性地质构造运动的遗迹嵩山的地质遗迹以其岩龄古老、构造复杂、地壳发育完整、显露良好而闻名中外,被地质界誉为是天然地质博物馆、地质百科全书2.地貌:嵩山属伏牛山系北支外方山山脉的一部分,大地构造为前寒武纪地块及盖层,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次之,经历了多次地壳和造山运动,形成了山势陡峻、雄伟壮观、。
奇峰林立、瑰丽多姿的地貌形态脉之一,这里连续完整地显第三节 生物和土壤1.生物植物:据初步调查,有各类植物1540余种、分属于147科643属其中木本植物290多种,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以华北植物区系成分为主该区现有森林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组成次生林以栎类、化香、鹅耳枥等为主,形成的林分类型有:锐齿槲栎林、栓皮栎林、橿子栎林、化香林、鹅耳枥林、化香栓皮栎林、化香杂木林、橿子栎杂木林、阔杂林等人工林有:华山松林、油松林、侧柏林、油松栓皮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其他阔叶林、经济林等此外,还有不同类型的灌木林、草地等2.动物:本区动物区系的主要特征是华北区种类占主导地位海拔1000m以下的地区,鸟兽种类和数量比较多,常见的兽类有黄鼬、黄兔、田鼠、褐家鼠、小家鼠、岩松鼠、豺、鹿等数量较多的鸟类是八哥、黑卷尾、家燕、石鸡、火斑鸠、灰喜鹊、乌鸦及麻雀等海拔1000m以上的区域,隐蔽条件好,食物也比较丰富,以森林动物为主常见兽类有狐、羚羊、野猪、青羊等常见的鸟类有金鸡、稚鸡、画眉、短翅树莺等3.土壤:嵩山地区的土壤复杂多样,有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环境的差异性,导致土体内部不同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再加上人类经济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的形成,最终产生了不同类型的土壤。
嵩山地区的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和潮土三大类第四节 行政区划,民族与人口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南麓,市境东西长56公里,南北宽35.5公里,总面积12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6万亩,辖7乡6镇1个工业区3个办事处,有15个民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市总人口61万第五节 交通区内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郑洛(郑州至洛阳)与洛许(洛阳到许昌)公路干线在境内通过,各乡之间亦有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利另外,在本区北面及西面分别有陇海铁路和焦枝铁路,加强了区内同全国各地的联系 第六节 科技和教育该区所在登封市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加大科技宣传力度,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支付能力明显增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强化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文化市场繁荣有序,文艺创作取得新成就特别是该区的武术院校在全国都享有声誉第七节 农业农业用地16.5km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为主,间以烟叶、花生、棉花等经济作物,年均粮食总产量1300多万斤,自给有余第八节 工业登封市工业不太发达工业部门主要有机械加工、化肥厂、机修厂等、集中分布在芦店一带。
第九节 旅游嵩山地区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三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十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六十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我国历史上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社会文明的“百科全书” 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的中岳 嵩山文化的发展历史早在公元前六千多年就已开始,现发掘有新石器遗址(八方石器遗址、颖河两岸遗址、唐庄新石器遗址、焦河康村遗址、胡杜坟原始坑穴居遗址)五个;冶铸遗址(告成战国冶铁遗址、大冶沙沟冶铁遗趾、冶上村冶铁遗址、冶铜遗址)四个;春秋战国——汉代古城遗址(古阳城遗址、王城岗遗址等)七个;曲河庙宋瓷窑遗址一个古文化、古科技遗址遍及风景名胜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缩影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比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嵩山风景名胜区内的人文景观有142处,其中有我国最早的寺院之一——法王寺;有我国现存最早的砖塔——嵩岳寺塔;我国最古的天文台——观星台;最古的汉代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武术和禅宗圣地——少林寺;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和道教道场——中岳庙;宋代四大书院之一——嵩阳书院;最大规模的古塔群——少林寺塔林等等,足以说明嵩山——这个历史上佛、儒、道三教荟萃之地,是名胜之乡,文物福地。
每年约有200万人次到此旅游观光,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近几年,当地政府更加注重旅游业的发展为旅游资源的开发建没提供全方位的政策、资金优惠,以创建全国旅游名城为发展目标,大大推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二章 岩石第一节岩浆岩岩浆岩是由在地幔或地壳深处形成的岩浆(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炽热、粘稠、含有挥发分的熔融体)沿地壳薄弱地带上升逐渐冷凝固结形成的岩石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酸性岩类,其分布面积占所有侵入岩面积的80%以上主要有钾长石、富钠斜长石、石英组成,其中二氧化硅含量多在70%以上,并含有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地点一:玉皇庙(山)实习内容:岩浆侵入与围岩接触场景描述:1.山下部有风化很严重的花岗岩(侵入岩) 2.山上部为棱角分明的石英岩(围岩)3接触处:①高温使围岩中的Fe、Mn氧化,使此处呈现红褐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