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体牙髓学课件牙体缺损粘接修复.doc
4页牙体缺损粘接修复• 牙体粘结技术原理(重点)• 复合树脂修复术(重点)• 玻璃离子水门汀修复术• 玻璃离子水门汀与复合树脂联合修复粘结的基本概念两个同种或异种固体物质与介于两者表面间的第三种物质作用而产生牢固结合的现象• 粘结剂与粘结物体间的化学反应形成的化学键– 共价键– 离子键– 配位键– 分子间引力• 为分子或原子水平的粘结• 最基本粘结力• 粘结剂渗入粘结表面酸蚀后形成的微孔• 固化后在界面形成机械作用力– 嵌合– 锚和– 琐扣• 本质上就是摩擦力影响粘结的因素• 粘结剂对牙面的润湿程度• 牙釉质和牙本质的结构• 牙本质表面及内部的湿润程度 • 玷污层或称污染层(Smear layer)• 第七代粘结剂 All-In-One-Adhesive 系统 真正的单一组分粘结剂 酸蚀、底胶涂布、粘结、 脱敏一步完成 代表产品为Heraeus Kulzer 公司iBond 釉质结构特点• 矿化程度高• 少量水分和有机质• 釉柱(羟基磷灰石)酸蚀的作用• 机械清洁釉质表面• 增大釉质表面可湿性• 增大表面自由能• 活化釉质表层• 增加釉质表面粗糙度釉质酸蚀的影响因素• 酸的种类和浓度(30%磷酸)• 酸蚀时间(一般30-60s)• 酸蚀剂的类型(凝胶或水溶液)• 釉质的组成和结构(乳牙酸蚀效果较恒牙差)• 酸蚀面与釉柱方向的关系• 酸蚀涂布的压力(轻轻涂布)牙本质结构特点• 矿化程度较低 • 牙本质小管与牙髓相通• 有机物和水含量较多• 表面自由能较低玷污层(smear layer)• 切削牙体组织后变性有机质与牙本质粉末、牙本质小管溢出液唾液和细菌等混合贴附洞壁所形成• 0.5-5微米厚• 去除玷污层是牙本质粘结的关键• 与牙釉质粘结机制不同• 牙本质含更多的有机物• 玷污层的存在• 一般分三步骤酸蚀 → 涂预处理剂→ 涂粘结剂(etching → priming → bonding)牙本质粘结机制• 第一步: 酸蚀牙本质 – 使牙本质脱矿,胶原纤维网暴露• 第二步:涂预处理剂(Dentin primer)– 提高牙本质/树脂的润湿性– 底漆 亲水疏水双向单体促进粘结剂润湿• 第三步:粘结剂(Adhesive)– Bis-GMA酸蚀(处理)牙本质• 去除污染层• 使管周牙本质脱矿• 牙本质和牙本质小管表面形成胶原网混合层(Hybrid Layer)• 粘结剂渗入脱矿牙本质表面暴露的胶原纤维网聚合后在牙本质和树脂间形成的铰链层粘结技术的优点 • 保留更多牙体组织• 充填体具有更好的固位和稳定性• 减少充填体边缘微渗漏– 减少充填术后的敏感反应– 减少充填体边缘染色– 减少继发龋– 减少牙髓病变的发生复合树脂组成– 基质– 无机填料– 引发体系– 阻聚剂– 着色剂• 无机填料的主要作用– 赋予材料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减少树脂的聚合收缩– 降低热胀系数– 某些填料还具有X线阻射作用– 目前大部分产品主要采用无机玻璃颗粒 复合树脂适应证• 前牙Ⅰ、Ⅲ、Ⅳ类洞的修复• 前牙和后牙的Ⅴ类洞的修复• 后牙Ⅰ、Ⅱ类洞承受咬合力小者• 冠修复前的牙体充填• 形态异常牙和色泽异常牙的美学修复• 前牙小间隙的关闭• 冠核充填• 对颌牙存在不同金属修复体的更换• 鼻咽癌放疗前的充填治疗相对禁忌证• 对树脂类材料过敏的患者• 不能完全隔湿的患牙• 不能耐受治疗过程的患者复合树脂修复的基本步骤• 准备过程• 牙体预备与牙髓保护• 成形片的放置• 粘结• 复合树脂的充填• 复合树脂的固化• 修复体的修形和抛光复合树脂修复影响因素• 牙面未彻底清洁• 牙面处理不当• 洞壁护髓材料未去净• 粘结剂涂布不均匀或太厚• 复合树脂充填不足• 树脂未固化前移动了修复体• 树脂固化不完全• 修复体咬合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