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体力学发展简史.docx
11页流体力学发展简史作者:佚名文章来源:in ternet点击数:惡211更新时间:2005-4T9匚收藏此页流体力学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的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它的主要基础是牛顿运动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常常还要用到热力学知 识,有时还用到宏观电动力学的基本定律、本构方程和物理学、化学的基础知识1738 年伯努利出版他的专着时,首先采用了水动力学这个名词并作为书名; 1880 年前后出现了空气动力学这个名 词;1935 年以后,人们概括了这两方面的知识,建立了统一的体系,统称为流体力学除水和空气以外,流体还指作为汽轮机工作介质的水蒸气、润滑油、地下石油、含泥沙的江水、血液、超高压作用下 的金属和燃烧后产生成分复杂的气体、高温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等等气象、水利的研究,船舶、飞行器、叶轮机械和核电站的设计及其运行,可燃气体或炸药的爆炸,以及天体物理的若 干问题等等,都广泛地用到流体力学知识许多现代科学技术所关心的问题既受流体力学的指导,同时也促进了它不断 地发展1950 年后,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又给予流体力学以极大的推动。
流体力学的发展简史流体力学是在人类同自然界作斗争和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古时中国有大禹治水疏通江河的传说;秦朝李冰 父子带领劳动人民修建的都江堰,至今还在发挥着作用;大约与此同时,古罗马人建成了大规模的供水管道系统等等对流体力学学科的形成作出第一个贡献的是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他建立了包括物理浮力定律和浮体稳定性在内的液体 平衡理论,奠定了流体静力学的基础此后千余年间,流体力学没有重大发展直到15世纪,意大利达•芬奇的着作才谈到水波、管流、水力机械、鸟的飞翔原理等问题;17世纪,帕斯卡阐明了 静止流体中压力的概念但流体力学尤其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门严密的科学,却是随着经典力学建立了速度、加速度, 力、流场等概念,以及质量、动量、能量三个守恒定律的奠定之后才逐步形成的17世纪,力学奠基人牛顿研究了在流体中运动的物体所受到的阻力,得到阻力与流体密度、物体迎流截面积以及运动 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他针对粘性流体运动时的内摩擦力也提出了牛顿粘性定律但是,牛顿还没有建立起流体动 力学的理论基础,他提出的许多力学模型和结论同实际情形还有较大的差别之后,法国皮托发明了测量流速的皮托管;达朗贝尔对运河中船只的阻力进行了许多实验工 作,证实了阻力同物体运动速度之间的平方关系;瑞士的欧拉采用了连续介质的概念,把静力学中压力的概念推广到运 动流体中,建立了欧拉方程,正确地用微分方程组描述了无粘流体的运动;伯努利从经典力学的能量守恒出发,研究供 水管道中水的流动,精心地安排了实验并加以分析,得到了流体定常运动下的流速、压力、管道高程之间的关系——伯 努利方程。
欧拉方程和伯努利方程的建立,是流体动力学作为一个分支学科建立的标志,从此开始了用微分方程和实验测量进行 流体运动定量研究的阶段从 18世纪起,位势流理论有了很大进展,在水波、潮汐、涡旋运动、声学等方面都阐明了很多规律法国拉格朗日对于无旋运动,德国赫尔姆霍兹对于涡旋运动作了不少研究……在上述的研究中,流体的粘性并不起重要作用,即所考虑的是无粘流体这种理论当然阐明不了流体中粘性的效应19世纪,工程师们为了解决许多工程问题,尤其是要解决带有粘性影响的问题于是他们部分地运用流体力学,部分 地采用归纳实验结果的半经验公式进行研究,这就形成了水力学,至今它仍与流体力学并行地发展 1822 年,纳维建立 了粘性流体的基本运动方程; 1845 年,斯托克斯又以更合理的基础导出了这个方程,并将其所涉及的宏观力学基本概念 论证得令人信服这组方程就是沿用至今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简称 N-S 方程),它是流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上面说到 的欧拉方程正是 N-S 方程在粘度为零时的特例普朗特学派从1904年到1921年逐步将N-S方程作了简化,从推理、数学论证和实验测量等各个角度,建立了边界层上述两种情况得到了统一。
理论,能实际计算简单情形下,边界层内流动状态和流体同固体间的粘性力同时普朗克又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并广泛 地应用到飞机和汽轮机的设计中去这一理论既明确了理想流体的适用范围,又能计算物体运动时遇到的摩擦阻力使20世纪初,飞机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空气动力学的发展航空事业的发展,期望能够揭示飞行器周围的压力分布、飞行器的受力状况和阻力等问题,这就促进了流体力学在实验和理论分析方面的发展 20世纪初,以儒科夫斯基、恰普雷 金、普朗克等为代表的科学家,开创了以无粘不可压缩流体位势流理论为基础的机翼理论,阐明了机翼怎样会受到举 力,从而空气能把很重的飞机托上天空机翼理论的正确性,使人们重新认识无粘流体的理论,肯定了它指导工程设计 的重大意义机翼理论和边界层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是流体力学的一次重大进展,它使无粘流体理论同粘性流体的边界层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汽轮机的完善和飞机飞行速度提高到每秒 50 米以上,又迅速扩展了从 19 世纪就开始的,对空气密度变化 效应的实验和理论研究,为高速飞行提供了理论指导20 世纪40 年代以后,由于喷气推进和火箭技术的应用,飞行器速 度超过声速,进而实现了航天飞行,使气体高速流动的研究进展迅速,形成了气体动力学、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等分支 学科。
以这些理论为基础,20 世纪 40 年代,关于炸药或天然气等介质中发生的爆轰波又形成了新的理论,为研究原子弹、 炸药等起爆后,激波在空气或水中的传播,发展了爆炸波理论此后,流体力学又发展了许多分支,如高超声速空气动 力学、超音速空气动力学、稀薄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两相(气液或气固)流等等这些巨大进展是和采用各种数学分析方法和建立大型、精密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等研究手段分不开的从 50 年代起, 电子计算机不断完善,使原来用分析方法难以进行研究的课题,可以用数值计算方法来进行,出现了计算流体力学这一 新的分支学科与此同时,由于民用和军用生产的需要,液体动力学等学科也有很大进展20 世纪60 年代,根据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需要,出现了计算弹性力学问题的有限元法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限 元分析这项新的计算方法又开始在流体力学中应用,尤其是在低速流和流体边界形状甚为复杂问题中,优越性更加显 着近年来又开始了用有限元方法研究高速流的问题,也出现了有限元方法和差分方法的互相渗透和融合从20世纪60年代起,流体力学开始了流体力学和其他学科的互相交叉渗透,形成新的交叉学科或边缘学科,如物理- 化学流体动力学、磁流体力学等;原来基本上只是定性地描述的问题,逐步得到定量的研究,生物流变学就是一个例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rj子。
流体是气体和液体的总称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随时随地都可遇到流体,所以流体力学是 与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事业密切相关的大气和水是最常见的两种流体,大气包围着整个地球,地球表面的 70%是水面大气运动、海水运动(包括波浪、潮汐、中尺度涡旋、环流等)乃至地球深处熔浆的流动都是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20 世纪初,世界上第一架飞机出现以后,飞机和其他各种飞行器得到迅速发展20 世纪50 年代开始的航天飞行,使 人类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其他星球和银河系航空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是同流体力学的分支学科——空气动力学和气体动 力学的发展紧密相连的这些学科是流体力学中最活跃、最富有成果的领域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要求人们了解流体在多孔或缝隙介质中的运动,这是流体力学分支之一—渗流力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渗流力学还涉及土壤盐碱化的防治,化工中的浓缩、分离和多孔过滤,燃烧室的冷却等技术问题燃烧离不开气体,这是有化学反应和热能变化的流体力学问题,是物理-化学流体动力学的内容之一爆炸是猛烈的 瞬间能量变化和传递过程,涉及气体动力学,从而形成了爆炸力学沙漠迁移、河流泥沙运动、管道中煤粉输送、化工中气体催化剂的运动等,都涉及流体中带有固体颗粒或液体中带有 气泡等问题,这类问题是多相流体力学研究的范围。
等离子体是自由电子、带等量正电荷的离子以及中性粒子的集合体等离子体在磁场作用下有特殊的运动规律研究 等离子体的运动规律的学科称为等离子体动力学和电磁流体力学,它们在受控热核反应、磁流体发电、宇宙气体运动等 方面有广泛的应用风对建筑物、桥梁、电缆等的作用使它们承受载荷和激发振动;废气和废水的排放造成环境污染;河床冲刷迁移和海 岸遭受侵蚀;研究这些流体本身的运动及其同人类、动植物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称为环境流体力学(其中包括环境空气动 力学、建筑空气动力学)这是一门涉及经典流体力学、气象学、海洋学和水力学、结构动力学等的新兴边缘学科生物流变学研究人体或其他动植物中有关的流体力学问题,例如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心、肺、肾中的生理流体运动 和植物中营养液的输送此外,还研究鸟类在空中的飞翔,动物在水中的游动,等等因此,流体力学既包含自然科学的基础理论,又涉及工程技术科学方面的应用此外,如从流体作用力的角度,则可 分为流体静力学、流体运动学和流体动力学;从对不同“力学模型”的研究来分,则有理想流体动力学、粘性流体动力 学、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可压缩流体动力学和非牛顿流体力学等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 进行流体力学的研究可以分为现场观测、实验室模拟、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四个方面: 现场观测是对自然界固有的流动现象或已有工程的全尺寸流动现象,利用各种仪器进行系统观测,从而总结出流体运 动的规律,并借以预测流动现象的演变。
过去对天气的观测和预报,基本上就是这样进行的不过现场流动现象的发生往往不能控制,发生条件几乎不可能完全重复出现,影响到对流动现象和规律的研究;现场 观测还要花费大量物力、财力和人力因此,人们建立实验室,使这些现象能在可以控制的条件下出现,以便于观察和 研究同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一样,流体力学离不开实验,尤其是对新的流体运动现象的研究实验能显示运动特点及其主 要趋势,有助于形成概念,检验理论的正确性二百年来流体力学发展史中每一项重大进展都离不开实验这里所说的模型是指根据理论指导,把研究对象的尺度改变(放大或缩小)以便能安排实验有些流动现象难于靠理论计算解决,有的则不可能做原型实验(成本太高或 规模太大)这时,根据模型实验所得的数据可以用像换算单位制那样的简单算法求出原型的数据现场观测常常是对已有事物、已有工程的观测,而实验室模拟却可以对还没有出现的事物、没有发生的现象(如待设 计的工程、机械等)进行观察,使之得到改进因此,实验室模拟是研究流体力学的重要方法理论分析是根据流体运动的普遍规律如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利用数学分析的手段,研究流体的运动解释已知的现象,预测可能发生的结果理论分析的步骤大致如下首先是建立“力学模型”,即针对实际流体的力学问题,分析其中的各种矛盾并抓住主要方面,对问题进行简化而建 立反映问题本质的“力学模型”。
流体力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模型有:连续介质、牛顿流体、不可压缩流体、理想流体、 平面流动等其次是针对流体运动的特点,用数学语言将质量守恒、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定律表达出来,从而得到连续性方程、 动量方程和能量方程此外,还要加上某些联系流动参量的关系式(例如状态方程),或者其他方程这些方程合在一起 称为流体力学基本方程组求出方程组的解后,结合具体流动,解释这些解的物理含义和流动机理通常还要将这些理论结果同实验结果进行比 较,以确定所得解的准确程度和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从基本概念到基本方程的一系列定量研究,都涉及到很深的数学问题,所以流体力学的发展是以数学的发展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