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药中七步辩证法.doc
3页方药中七步辩证法■V方药中(1921-1995),重庆市人,原名方衡,中医 学家1940年从师于著名中医陈逊斋先生,1944年在重 庆开业行医1951年参加西南卫生部中医科工作1952 年以中医学西医身份就读于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57年 毕业示到中医研究院工作至今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 苑医院主治医师、副教授、副院长、研究员,卫住部药 典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第一届理事、笫二届 常务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笫一、二届学科评议组成 员对中医辨证论治提出“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 求木、治未病"的五步法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木内涵及 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提出了独特的见解著冇《黄帝内 经素问运气七篇讲解》、《医学三字经浅说》、《辨证论治 研究七讲》等培养了一批中医高级人才临床长于肝 病、肾病以及若干疑难病症的治疗1995年病逝,终年 74岁七步辩证法1 •具体方法方药中教授以《素问•至真耍大论》中有关如何进行辨证沦治的基本概括为蓝本,总结 出了''辨证论治七步法⑴第一步:脏腑经络定位即根据小医学脏腑经络学说有关方面的内容,结合患者发病 有关各方条件及当前临床表现确定疾病位置•一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部位上的特点进行定位,这主要是根据脏腑的归属及经络循行 部位來进行;•二是根据脏腑功能上的特点进行定位;•三是根据体征上的特点也可定位;・四是从各脏器与季节气候方面的关系和影响来进行定位;•五是从各脏器与病因方面的关系和影响來进行定位;•六是根据患者的体型、体质、性别、年龄的关系和影响來进行定位;•七是从发病时间和临床治疗经过上的特点来进行定位。
⑵第二步:阴阳、气血、表里、虚实、风、火、湿、燥、毒等的定性即根据患者发病 有关的各方面条件及当前的临床表现按照上述内容确定病变的性质・首先是从临床证候特点來定性;•其次也可以从发病的特点来定性⑶第三步:定位与定性合参所谓合参,即根据患者各方面表现,在确定了疾病所在部 位及其证候性质以后,再把二者结合起來⑷第四步:必先五胜即在分析各种发病机制吋,耍在错综复杂、变化万端的各种临床 表现中根据病情发展变化过程,确定其属于哪一个脏腑及哪一种生理病理变化在英中起主导 作用首先是分析其病变是否是单纯的本经或本气疾病,如系单纯的本经本气疾病,则重点 放在木经木气上其次,由于五脏相关、札I互彩响,因此对同一临床表现要分析是不是由其 它脏器病变影响所致此时,重点应放在原发脏器上,而不在本经本气⑸第五步:各司其属即指在治疗方法上的和应归类而言⑹笫六步:治病求本即重点治疗原发器官及原发病变⑺笫七步:发于机先《素问•玉机真脏论》谓:“五脏受气于其所半,传之于其所胜, 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素问•五运行大论》谓:“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 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乘之侮之,己所胜,轻而侮之雹这些话的涵义在人体来讲,就是说 人体的各个脏器Z间是密切相关的。
一个脏器有病,必然要涉及它脏,同时也必然受到它脏 的影响因此,对于各个脏器的疾病不能只局限在其本经本气而孤立地对待,必须考虑它赃 它气对木身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以全局的观点來判断转归,决定治疗这就称之为发于机先2 •临床运用举例[例一】张某,男,41岁患者自1988年以来经常肝区疼痛,同时伴低热,体温一般在37. 5°C 至38. O°CZ间,肝功能正常,未确诊1994年5月,患者因感冒发热,肝区疼痛加剧, 如针刺一般,难以忍耐在某医院作B超.提示肝有占位性病变当时查体:肝肋以下3cm, 中等硬度.明显压痛乳酸脱氢酶560U.甲胎蛋口阳性以后乂去医院查CT,诊为肝癌而 收入院虽经多方对症处理,但发热、肝区疼痛始终未见改善,全身症状亦趋恶化同年8 刀,患者为求中医药治疗转入我院,时症见:肝区疼痛,胃脫胀满,低烧,大便澹,LI进食 三两左右,形体消瘦,面色晦暗,神乏气短,舌质青赤有瘀斑,苔薄口肝在肋下5cm,表 面不甚平滑,II度硬,压痛明显按照“辨证论治七步法”分析:患者症状表现部位主要为右肋下、胃皖,按中医理论肋下属肝、胃皖属脾,因此第一步 定位在川•脾患者长期低烧不退,同时纳差、便澹、形体消瘦、面晦喑,舌青红、有瘀斑, 脉细弦数,肋下冇肿块H•冇压痛,故第二步定性为气阴两虚合并气滞血瘀。
一二步合参,第 三步即可明确定位为肝脾气血两虚合并气滞血瘀分析发病的全过程,最早系肝区疼痛、纳 差、便澹等症状,但很显然,定位应是原发于肝,定性为阴虚血瘀,脾虚、气虚症状系在肝 虚、气滞血瘀的基础上继发的因此,笫四步可确定为病在肝而波及脾第五步即考虑应予 养肝扶脾,气阴双补第六步根据治病求木的原则,应肝脾同治,但重在肝;在气阴双补的 同时,重在养阴由于肝肾同源,因此把滋肾养阴放在首要地位,养肝扶脾放在辅助地位 第七步治肝的同时也顾及肺和脾综上,治则为滋肾养肝、扶脾和胃佐以疏肝益肺、气阴两 补处方:党参15g,黄罠、丹参、鸡血藤、黄精、细生地黄、夜交藤各30g,当归、苍白术、柴 胡各12g,青陈皮9g,甘草6g,每日1剂服药2周后即白觉症状减轻,继续服用本方到1995年初患者出院在1998年7 M的追 踪调查中,未发现显常,故认为己经基本治愈例二】岳某,女,12岁,学生2000年12月9日初诊患者于1年前发病,初起精神疲倦,小便频数量少,并感涩痛,颜面轻度浮肿,先后在 某职工医院诊治,尿常规化验发现冇脓球及大肠杆菌等致病菌生氏,诊为肾盂肾炎,经抗菌 素治疗数月,效果不显,遂求诊于附加医院。
吋症见:面黄少华,颜面眼脸浮肿,下肢轻度 肿胀,疲乏无力,食欲欠佳.尿频而急,色黄量少,H•感涩痛,遇劳诸症加重舌淡红少苔, 脉弦细依照辨证论治七步分析:患者主要症状表现部位为丿求道、眼脸及四肢依照中医理论,尿道属肾(膀胱),眼睑属 脾,脾主四肢因此第一步定位在肾脾患者症状表现冇面黄少华,疲乏无力;尿频而急, 色黄最少,且感涩痛;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按照中医理论这些症状属于湿热交阻合并气阴 两虚.因此笫二步定性为湿热交卩fl合并气阴两虚笫三步可确定为脾肾两虚合并湿热交卩n 分析整个发病过程,最早出现丿來路刺激症,是市于湿热蕴结下焦,侵及肾与膀胱所致因此 在定位上原发为肾(膀胱),在定性上为湿热交阻脾虚、气虚症状系在膀胱湿热(或称Z为肾 火证)的基础上继发笫I川步可定为病在肾(膀胱)而波及脾,湿热交阻而致气阴两虚笫五步 应考虑予以清热利湿.佐以滋肾健脾第六步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在脾肾同治的同时,重 点治肾;清热利湿、益气滋阴的同时应将清热利湿放在首位第七步,治肾的同时,应同时 顾及肝脾和心,现己脾肾同治,尚应加入淸心疏肝Z品因此,总的治则应当是清热利湿、 滋肾健脾,佐以清,疏肝、气阴双补待病邪消退后,再以扶正补肾为主。
处方:柴胡、篇蓄、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各12g,黄苓、猪苓、土茯苓、秦皮、生地黄、白 术各6g,泽泻、茯苓各9g每H 1剂,水煎服服上药48剂之后,浮肿全部消退,小便利,偶有尿急微痛,食欲增进,梢神好转转 以滋补肾阴为主,兼以清利余邪,以六味地黄丸化裁,继进42剂,阴复热消,脾健湿除, 诸证告愈按:此二例系导师张振忠治验病例他在临床上运用该法二十余年,深感此法是 可行的,理法方药是一致的,用之临床是可以提高疗效的3 •结语对于辨证论治,过去曾经进行过热烈的讨论,对其涵义也有了正确的概括,但在如何具 体进行辨证论治方面探讨不多因此,在辨证论治具体实施方法上,缺乏统一认识正是基 于此情况,方药中教授提出了“辨证论治七步法",该法精辟实用,且在临床实践中证明是行 之有效的因此,笔者认为该法值得初学者悉心钻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