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doc
3页1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用心研读,就会发现,由于行文的需要,文本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跳跃之处这样的“空白”能留给人们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从而获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如绘画中的“留白”,音乐中戛然而止的“余音”,文学中“无言”的意境都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以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 “诗之妙在无字句处”、 “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境界文本中的这些空白,正是教材中的“空灵”部分,是作者专为读者感受人物内心感受、体验人物情感、从而进行合理再创作而营造的空间这些“空白”,往往是作者独具匠心的设计和编排,它们往往是唤起学生情知和智慧的生长点为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发现这些空白;在实施教学时,要善于利用这些空白,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让课堂教学因此而精彩 想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高形式它既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表象,又迈向未知的时空领域不会想象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在语文课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文本这样的平台,充分挖掘文本中的空白效应,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幻想时空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的语文课才是情趣盎然的,既满足了学生渴望想象的欲望,又让语言文字得到训练。
文本的“空白”包括课文中的课题处、问题处、关键词处、重点句处、标点处、人物处、场景处、结尾处以及言尽而意不尽处等纵观许多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就特别重视巧妙地利用文本中的空白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在空白处放飞思绪,闪现出智慧的火花,这样做的结果,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表达和思维能力,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的解读 一、解析课题,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2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而题目与文章内容大体有如下三种关系:一是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是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三是题目涵盖了文章的主要人物、事物等要素但是,无论题目和文章内容是何种关系,它都不可能把文章的全部内容揭示出来,所以,教学时我们可抓住课题这一“空白”,让学生在补白题目时就放飞自己想象的翅膀 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晚上的“太阳”》一课,教者在解题时,先提问质疑:昨天我们学了 22 课《“黑板”跑了》,谁能再谈谈以《“黑板”跑了》为题的用意和好处?这一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引导学生在回顾旧知的同时,感受文章题目的重要性教者在学生整理回答之后作了简洁的点评,是的,黑板没有脚,怎么会自己跑了呢?可见黑板两个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了。
然后板书 23 课的课题,问学生,为什么这篇课文的题目叫《晚上的“太阳”》,并且也加上了引号呢?谁能结合预习谈谈作者的用意?有了上一课的铺垫和预习的准备,学生立即来了兴趣,纷纷谈到,虽然题目是《晚上的“太阳”》,写的却是像太阳一样会发光的东西——电灯教者顺势引导,既然在写像太阳一样会发光的东西——电灯,为何不以“电灯”为题?学生一时无语而此时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展开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对文本产生了浓浓的兴趣 二、巧设问题,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 ”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完全可能成为语文课堂上放飞学生想象的重要手段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丑小鸭》一课的教学片段: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驰骋想象,以想象的情节去填补和丰满故事的内容文本在学生丰富的想象下焕发出了鲜活的生命力,学生在放飞想象中得到了一次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其中,教者提了这样一个问题:鸭窝里3怎么会有一只天鹅蛋呢?学生经过认真的思考和想象后,有一位站起来绘声绘色地说:有一只母天鹅在天上慢慢地飞着,她想快点飞到自己的家,去把宝宝生下来这时候,来了一个猎人,他举起枪,瞄准了母天鹅。
母天鹅拼命往上飞,可是因为她快做妈妈了,身体很笨重,怎么也飞不高,结果被猎人打中了母天鹅忍着伤痛,把天鹅蛋悄悄地藏到了草丛里,自己却被可恶的猎人抓走了后来,好心的鸭妈妈捡到了这个蛋,于是,鸭窝里就有了这只天鹅蛋 还有一个孩子动情地说,天鹅妈妈生了重病,她知道自己要离开人世可是,她担心自己死后,孩子没有人抚养于是她就想到了请鸭妈妈帮忙鸭妈妈非常同情天鹅妈妈的遭遇,就把天鹅蛋带回家里,让她和自己的孩子一起生活,于是天鹅蛋又有了一个新家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心灵的美好 三、描绘词义,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课文中的一些中心词语,往往起着统领句、段乃至全篇思想内容的作用精彩的词语往往是情感的聚焦点、思想的闪光处,更始激活学生思维火花的最佳切合口 如何让学生抓住这样的词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呢?教师首先让学生理解这个词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作出一定的描绘,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对文本有了更深刻的解读 四、品味句子,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古代诗人王之涣有句千古名言“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告诉人要想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你就得站得更高。
同一篇文章,为什么有些人可以上得淋漓尽致,让听众、让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而有些人却只能浅尝辄止呢?就在教师不但会创设留白,而且能有力的利用文本空白教师只有超越了文本,才能捕捉住文章中精彩的空白,才能有意识的去点击它,让它成为拓展文本内容的核心所在我们4应该做这样的有心人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提高了写作能力 五、研读标点,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相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它们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想象余地很多时候,一个标点符号也是作者的独具匠心,需要好好揣摩在教学中如能很好地关注往往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六年级下册的《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十分感人,透过表面的文字,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捕捉到老人与海鸥相依相随的深情,尤其是文中省略号的用法,可谓匠心独具看这句话: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一个省略号,省去了多少内容,老人注视着海鸥,他还在喃喃自语些什么?于是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海鸥老人的内心,去聆听他内心的牵挂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丰富了自己的内心体验。
六、走进人物,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五年级上期《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只写到了父亲在拯救儿子的 36 个小时内的做法,却没有写出儿子的情况于是我这样设计教学: 地震把孩子们送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下,四周是无边的黑暗,耳边不停地传来房屋倒塌的声音,恐惧让他们瑟瑟发抖,很多孩子哇哇大哭,那么七岁的阿曼达他是怎样面对这三十六小时,他会对自己说什么,对同学说什么,请你把他的想法和说法生动地写下来学生写完后我让他们读一读: 有孩子读话:阿曼达会说:“你们不用害怕,我爸爸答应过我无论发生什么都会和我在一起他一定会来救我们的 ” 还有孩子汇报说:他会说:“就算爸爸有危险,其他人也会来救我们的 ” 5也有孩子说:他会想,我的父亲很伟大,他一定会来救我!爸爸你会哭吗?会伤心吗?爸爸,快来救我们吧你放心我一定会坚持住的!就这样透过文字表面,学生走进了阿曼达的内心,引起了情感的共鸣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享受到了语文和人生交汇的美好意境 七、对比场景,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自然之道》一文,文本语言比较平淡,但从故事中揭示的道理却是令人震撼的:经过沙滩爬向大海,这是每个南太平洋加拉巴哥岛小海龟出生后必经的人生之路,它们必须面对生存的考验,即便是它们在爬向大海的过程中避免不了被食肉鸟吞噬的命运,人类也不应该违背自然规律,让龟群受到更大程度的伤害。
怎样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课文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上成科学课因此,我采用“幼龟倾巢而出、爬向大海”的生命勃发的场景与“食肉鸟从天而降、啄食幼龟”的生命毁灭的惨景相对比,而两个场景作者均着墨不多,一来是这样写符合当时的景象——灾难在瞬间发生,容不得人多思考,二来,也是文本给读者留下的空白,引导学生在心痛中想象那样的场面,让他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理解了课文所揭示的道理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入情入境的读,有合乎情理的想,有仿佛置身现场的写,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能力,又丰富了学生的想象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感受到了语文课堂浓浓的语文味儿 八、延伸结尾,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独具慧眼、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语言的空白点,凭借这些极具内涵的空白点,就可以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激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这样,语文教学就会迸发出巨大的张力和特有的艺术魅力 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魅力 6爱因斯坦指出:“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 ”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能结合课文的内容和学生个体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在头脑中创造性地形成新的表象。
当我们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捕捉到“艺术的空白”后,就应当放飞孩子们的心灵,鼓励他们大胆地多角度去想象,及时地挖掘、填补这些艺术的空白孩子们进行发掘和填补这些“空白”的过程就是对文本进行了再一次的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推动着知识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可以说,没有想象,便没有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就没有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的千古绝唱语文,作为母语课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语文课堂的天空中自由翱翔,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地解读,通过捕捉、分析、比较等途径,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引导学生想象的角度,然后再引导学生把想到的内容准确规范地说出来让文本空白插上想象的翅膀,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更精彩的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