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寓言故事”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doc
7页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寓言故事”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一、“寓言故事”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的思路: 寓言故事是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组课文形式多样,有文言文,有童话故事,有诗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从形式上讲,寓意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有小古文、童话、诗歌,让学生感受到寓言学习的乐趣从故事内容角度讲,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人物形象丰满,适合学生分角色朗读,并通过朗读体会故事的精彩,明白寓意从语文要素角度讲,本单元侧重于“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二、 整体化思维的结构化学习在语文大单元整体学习中的运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时,如果孩子对学习内容感兴趣,那么教学效果肯定事半功倍在寓言教学中,也同样如此学习统编版教材的学生,从一年级就开始接触寓言,他们对寓言并不陌生由于寓言本身比较诙谐有趣,大部分小学生比较喜欢寓言,甚至通过课外的阅读,有了一定阅读寓言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原有的对于寓言的学习兴趣,并加以激发寓言故事”大单元整体学习设计单元主题寓言故事年级三年级核心素养1. 注重积累语言:寓言重在寓,而不在言,它的教学价值在于读懂故事,复述故事,为生活服务。
2. 领悟语言: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寓言故事,共同讨论, 尝试运用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启发我们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语言实践: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课标要求 )认识34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学会按汉字偏旁识记生字,并根据偏旁初步认识生字的意思掌握形声字的识记规律,认识形声字的特点,何为形旁,何为声旁?各有什么作用2)要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懂故事,注意利用课后习题和导读提示领悟寓意要在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的多种形式的读书训练后逐步达成要关注寓言故事与生活的对接3)口语交际发言的时候,首先要表明观点,再说清理由;听的时候,要边听边思考,能把握他人说话的主要内容,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4)“看图画,写一写”首先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然后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习作完成后按照要求互相评一评5)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计了“快乐读书吧”,围绕本单元主题——寓言故事引导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这本书,从小故事中感悟大道理,阅读时能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并由此拓展阅读世界经典寓言名著教材分析本单元四则寓言故事都非常经典,要引导学生品味寓意。
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理”是本单元要侧重落实的语文要素,在学习各篇课文时,都要注意落实首先,要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读懂故事,注意利用课后习题和导读提示《守株待兔》使学生明白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陶罐和铁罐》告诉学生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狮子和鹿》故事以语言对话为主告诉学生: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要只追求外表的华丽,而要注重内在要学会尊重事实,取长补短《池子与河流》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告诉学生:只顾享受眼前的舒适,只能换来以后的毁灭这几篇课文道理都浅显易懂,可通过读唤起儿童情感中的共鸣,在读中体会寓言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守株待兔》选编目的: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陶罐与铁罐》选编目的:默读课文,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鹿角与鹿腿》选编目的:反复诵读,通过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池子与河流》选编目的: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大概念读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把图画的内容写清楚学情分析中段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一定量的字词积累,能较熟练地朗读课文,读懂内容,但是对故事背后潜在的内容及句子中隐藏的含义,理解起来很有难度。
本单元采用语言的方式通过简单易懂的故事内容,引导孩子们去理解故事主人公的行为与想法关系,以及造成最后结果的原因继而探究故事里面蕴含的深刻道理已学过的相关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后续学习相关内容已学过的知识: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寓言两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寓言故事》导语: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历史故事》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形象;简要复述课文,注意顺序和详略单元目标1.认识41个生字,会写32个生字掌握“耒”字旁2.借助注释读好文言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3.注意积累描写人物神态和动作的词语,并根据词语体会性格特点4.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5.学会思考别人讲的是否有道理6..懂得尊重不同的想法7.能按一定顺序仔细观察图画,看懂图意8.结合生活展开想象,扩展图画内容,联系说话9.把看到的、想到的写清楚10.回顾自己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复述11.结合自身生活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12.正确掌握“AABC”和“ABAC”格式的词语特点,并能进行独立列举13.积累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句子,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熟练使用14.了解通知这一应用文的书写规范,并能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写作。
15.了解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的字的书写规律,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书写时要先考虑好这些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16.了解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但往往蕴含深刻的道理的特点17.激发阅读寓言的兴趣情境任务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安排略读课文,旨在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其中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实现了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这两步促进方法的习得而“快乐读书吧”使为学生提供了课外阅读的平台,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以此进行阅读方法的迁移和内化教师在教学时应明晰每一课的定位,有层次地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课程整合的思路1.基于故事,重组内容本组课文都是寓言故事,除了四篇课文的学习,“口语交际”和“快乐读书吧”将课内的阅读引向以前所学和课外阅读在“快乐读书吧”中提到《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和《拉•封丹寓言》,基于单元整组教学就要在课文学习时加以结合,而不是单元学完了再引导课外阅读要在单元教学时最大限度体现单元重点“读懂寓言故事,明白道理”。
2.基于语言,丰富表达基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应注重人文性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语言实践从课后习题看,都有让学生理解、积累语言,朗读、复述的要求在教学中可以纵向实施,横向拓展一是在口头表达上创新方式寓言故事适合复述和表演,在教学中可以体裁互换,如《守株待兔》从文言文——现代文,《陶罐与铁罐》、《鹿角和鹿腿》从童话——课本剧,《池水与河流》从诗歌——童话,让学生变换形式进行创新朗读、复述、表演,这样不仅激发学生兴趣,而且利于学生的口头语言发展二是在语言生动上举一反三在《陶罐和铁罐》课后习题2中提到“结合课文中描写陶罐、铁罐神态和语言的语句,说说陶罐、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再分角色朗读课文”文中对铁罐神态的描写有“傲慢、轻蔑、恼怒”,这是前三次对话,在后面的对话中没有,教师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加上提示语,进行举一反三训练同样在《鹿角和鹿腿》一课中,语气词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也可以在后面的情境中设置运用语气词的表达训练这两课的教学同时与园地中“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结合,让学生对语言的生动从感知到实践,实现内化3.基于思维,链接生活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语言是根本,培养思维特别是高阶思维对于未来人才更为重要,基于本单元特点,要充分利用文本让学生明白道理的过程中以及联系生活中训练思维能力。
一是教给归纳寓意的方法如《守株待兔》看题目;《陶罐与铁罐》、《池水与河流》看重点段落和关键语句;《鹿角与鹿腿》看故事的结尾,掌握这些方法,有利于其他寓言的阅读,也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二是在联系实际中深度思维在明白寓意中联系实际是弄懂寓意的关键,根据课后习题设置话题,让学生根据实际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在与同伴的不断思维碰撞中思辨,这就是高阶思维的培养,整组课文的教学都应该考虑这一环节的综合运用:或判断、或辩论、或举例、或拓展课时安排13课时(2节单元整体感知,6节精读课,2课时习作课,1节口语交际课,一节快乐读书吧课,1节梳理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