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言助读161-170题目及答案(2).pdf
9页1 161 牧竖逮狼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 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 相去数十步 少顷, 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1、解释加点词(1) 两牧竖..入山至狼穴 ( ) (2) 大狼至, 入穴失子, 意甚仓皇..( ) (3)各登一树 , 相去.数十步 ( ) (4)既而..奄奄僵卧 ( ) 2、翻译句子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3、请说出阅读后的感受参考答案1、( 1)僮仆(2)着急慌张的样子(3)距(4)不久2、狼听到声音四下里看,才望见小狼,于是离开这只小狼奔向那只小狼,奔跑号叫如同先前的样子3、从牧竖的身上看: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牧童采取“调动对方, 疲于奔命”的策略,轻松获得了小狼要用智慧来战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但从母狼的身上看:却看出了它对小狼的爱,也看出了母爱的伟大。
译文两个牧童走进山林里(恰好)走到一个狼窝前,窝里有两只小狼,(两个牧童)谋划着各抓一只他们又)各自爬上一棵树,两棵树相距几十步远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它钻进狼窝看见小狼不见了,神情十分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脚和耳朵,让它哀号;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仰头看见了 (牧童和小狼),愤怒地冲到树下,一边嚎叫一边连爬带抓(着树干想爬上去)这时)另一个牧童也在另一棵树上扭着另一只小狼的脚和耳朵令它急急地哀嚎;大狼听到另一只小狼的哀嚎后停下来四处张望,看见另一棵树 (上的小狼和牧童),它又放弃这棵树奔跑向另一边,(它) 边奔跑边嚎叫像刚才一样第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叫,它又回身奔向第一棵口中叫个不停、 脚下奔跑不止, 来来回回跑了几十趟,跑得渐渐慢了, 叫声渐渐弱了; 不一会儿,(就累得)奄奄一息,直挺挺地倒在地上,过了许久,便一动不动了牧童爬下树一看,大狼已经断了气于是得到了两只小狼162 多多益善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陛下()能将几何()2、解释加点词(1) 上尝.从容与倌言诸将能不 ( ) (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 )( ) 2 (3) 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 ( ) 3、下列加点词语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B.如我能将几何..C.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D.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4、翻译下列句子3 分) (1)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2)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参考答案1、陛下(b ì)能将几何(ji à nɡ)2、( 1)曾经( 2)被;通“擒”,控制( 3)带领、率领、统率3、 C 4、 ( 1)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 2)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译文:刘邦曾经随便和韩信讨论各位将领的才能,(认为)他们各有高下刘邦问道:“像我自己, 能带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带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呢?”韩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
刘邦笑道:“统帅士兵的越多越好,那(你)为什么被我捉住?”韩信说: “陛下不善于带兵, 但善于统领将领, 这就是韩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所能达到的163 岐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 又请杨子之竖追之杨子曰:“嘻 ! 亡一羊, 何追者之众 ?”邻人曰:“多歧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亡.一羊() ②既.反() ③奚.亡之()2.解释下面的“之”字①杨子之邻人亡羊()②又请杨子之子追之()③何追者之众()④亡之矣()⑤奚亡之()⑥吾不知所之()3.①找出本文中的一个通假字通(),意思是()②找出本文中的一个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③补出省略的成分既反, ( )问:“获羊乎 ?” ( )曰:“亡之矣4、翻译句子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5、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答案:1、①丢失②已经③为什么,怎么3 2、①结构助词,的②④⑤代词,羊③定语后置标志⑥往3、①“亡”通“无”,丢失②何追者之众,追者何众③邻人杨子4、岔道之中又有岔道,我不知( 羊 ) 逃到哪条路上去了,所以就回来了。
5、事物 ( 事理 ) 是复杂多变的,只有明确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 才不致于误人歧途) 或:做事不专一,就会一无所获译文:杨子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于是率领他的乡里人,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追赶杨子说:“呵!丢一只羊,为什么要这么多人去追赶?”邻居说:“岔路很多不久回来了,杨子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 “逃走了 (杨子)问: “怎么会丢掉羊呢?”(邻居)回答:“岔路之中还有许多岔路,我们不知道往哪边去追,所以就回来了164 指鹿为马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1、解释加点词(1)赵高欲为乱..()(2)乃先设验..()(3)或言马以阿顺..赵高()2、解释下列句中的“因”的含义(1)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成帝业()(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3)孝文王、武王蒙故业,因遗策()(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3、翻译句子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4、 “指鹿为马”成语的意思是参考答案:1、 ( 1)作乱(2)设法试验(3)阿谀奉承2、 ( 1)凭借,依靠(2)趁着(3)沿袭(4)通过,经由(5)于是,就3、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
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4、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译文:赵高想要叛乱(篡夺秦朝的政权),恐怕各位大臣不听从他,就先设下圈套设法试探于是带来一只鹿献给二世,说:“这是一匹马 ”二世笑着说:“丞相错了吧?您把鹿说成是马问身边的大臣,左右大臣有的沉默,有的故意迎合赵高说是马,有的说是鹿,赵高就在暗中假借法律中伤(或陷害)那些说是鹿的人以后,大臣们都畏惧赵高165 奇货可居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 曰“此奇货可居” 乃往见子楚, 说曰: “吾能大子之门 ”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 ”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4 嫡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薨,安国君立为王, 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子楚曰: “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嫡嗣子楚乃顿首曰: “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1、解释加点词(1)质.于诸侯()(2)吾能大.子之门()(3)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4)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子贫,客 于.此/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B.请 以.千金为子西游/蚤实以.蕃C.而.乃大吾门/儿涕而.去D.安国君得为.太子/为.之奈何3、翻译(1)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2)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析吕不韦帮助子楚的原因2 分) 参考答案:1、 ( 1)作人质(2)使,, 抬高(3)宠爱,宠幸(4)此指游说2、A 3、(1)吕不韦到邯郸做生意,看见子楚而怜惜他,说“这真是稀罕的宝货,可以存积着卖大价钱”。
2)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3)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4、他可以借子楚地位的提高来提高自己的地位译文:子楚是秦王庶出的孙子,在赵国当人质, 他乘的车马和日常的财用都不富足,生活困窘,很不得意吕不韦到邯郸去做生意,见到子楚后非常喜欢,说:“子楚就像一件奇货,可以囤积居奇 以待高价售出” 于是他就前去拜访子楚,对他游说道: “我能光大你的门庭子楚笑着说:“你姑且先光大自己的门庭,然后再来光大我的门庭吧! ”吕不韦说:“你不懂啊, 我的门庭要等待你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子楚心知吕不韦所言之意,就拉他坐在一起深谈 吕不韦说:“秦王已经老了,安国君被立为太子我私下听说安国君非常宠爱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没有儿子, 能够选立太子的只有华阳夫人一个现在你的兄弟有二十多人,你又排行中间, 不受秦王宠幸,长期被留在诸侯国当人质,即使是秦王死去,安国君继位为王,你也不要指望同你长兄和早晚都在秦王身边的其他兄弟们争做太子啦子楚说: “是这样,但该怎么办呢 ?”吕不韦说:“你很贫窘,又客居在此,也拿不出什么来献给亲长,结交宾客 我吕不韦虽然不富有,但愿意拿出千金来为你西去秦国游说,侍奉安国君和华阳5 夫人, 让他们立你为太子。
子楚于是叩头拜谢道:“如果实现了您的计划,我愿意分秦国的土地和您共享166 望洋兴叹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解释加点词(1)百川灌.河() (2)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3)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两项是() ()A 顺流而东.行B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C 秋水时.至D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E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东面而视 B我之谓也 C以为莫己若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百川灌河.B、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C 、至于..北海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