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扶贫调查报告(十五篇).docx
40页2024年扶贫调查报告(十五篇) 篇一 2024年优秀扶贫调查报告2900字 一、基本情况 青山镇地处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北部,位于普安县南部,东距晴兴高速18公里,北距镇胜高速40公里、南距南昆铁路清水河站35公里,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普安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黔府函〔2024〕16号),原雪浦乡、青山镇合并为青山镇,合并后全镇国土面积254.8平方公里,耕地13.98万亩辖11村2社区,总人口6.4万人 二、我镇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县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镇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第一组长,镇长任组长,包村(社区)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印发了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镇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扎实精准识别及时安排部署,明确包村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要求各村(社区)严格按照识别标准,本着真扶贫、扶真贫、见实效原则,组织五人小组人员和包村组干部深入村组,按六看法逐户见面,逐户识别,对建档立卡数据进行了4次全面系统的回头看。
通过精准再识别,落实回头看,确定最后进入系统精准贫困户1822户5532人 (三)抓实精准对接,推进扶贫行动实施以党建帮扶、结对帮扶、产业带动、救助保障、搬迁脱贫、合作社组团等措施开展扶贫行动一是党建扶贫促进行动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结合实际,专门组建了5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组,成立了13个联合党支部,镇党委下派5名副科级包村领导到5个贫困村任党支部副书记;每个贫困村重点培育种养殖业农村致富带头人2户以上二是救济救助保障促进行动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障特别是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的兜底功能2024年将符合条件的122户188人纳入相应的城镇低保,4548户6824人纳入农村低保三是技能培训发展产业行动组织镇村干部和产业脱贫户代表20人到镇域各种养企业和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讲解传授种养技能,强化农+合作社、农企对接推动三变四化建设,让贫困户有一定稳定收入到村(组)开展共商工作,培训种养殖累计541人次,发放种养殖技术资料1160份大力发展五大特色产业和特色农业截至目前,全镇发展烤烟种植户2387户(其中:精准扶贫户642户2889人,签订种植合同6092亩,预计实现产值1500万元,户均预增收30000元以上),2024年在稳定现有烟农的基础上突出向烤烟能手、优质生产基地集中,并扎实推进集群式烤房、烟水、烟路、烟机、烟地配套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收烟8万担优质烟叶;草地畜牧业采取品改繁殖,瘦育肥饲养黄牛等方式养牛,以分散厩养为主,培育10头以上养殖大户50户,全镇牛饲养量达到3500头,出栏2000头。
发展规模养羊21户发展规模养猪(50头以上)20户,实现年出栏生猪10000头,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林果产业在继续抓好核桃种植管护,组织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农户合作,促进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发展蔬菜、特色水果、百合、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因地制宜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户627户2479人,其中,精准扶贫户286户1231人,为走稳产业发展脱贫一批路子奠定扎实基础四是住房保障促进行动按优先建卡贫困户,保障农村低保户,照顾重点优抚对象,兼顾其他贫困户的原则建成小康房67户确定2024年危房改造任务502户,目前已完成357户其中:建卡精准贫困户178户 (四)紧盯易地扶贫搬迁,精准助力脱贫积极探索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思路,确保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让更多的老百姓能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以期彻底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等问题按三帮共商队伍工作法(即镇党政主要领导一帮共商队伍、 13个共商会一帮共商队伍和 五人小组结成联系对子一帮共商队伍)机制,以五共工作法为抓手做实群众工作,用优惠政策帮他们算好脱贫发展的账,把要我搬变为我要搬截至目前,召开易地扶贫共商会61次,发放易地扶贫相关宣传资料9000份。
同时,根据易地扶贫搬迁对象评议公示,组织人员成立调查核实组下到各村(社区)逐户开展走访调查,核对搬迁对象名单、家庭信息,确保搬迁对象信息准确完整、真实可靠确定 十三五期间搬迁439户1780人截止目前,2024年有二道岩、高林、三冲寨、打磨沟、窑湾、倒马坎等6个自然村寨作为易地扶贫整寨搬迁实施点,总计195户839人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镇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即一名领导、一帮队伍、一台车子、一块阵地、一笔经费),按照州、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村(社区)、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落实了600余名干部进村入户履行帮扶工作职责,确保了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甚至对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对于产业到户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派驻的部分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
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镇开展的产业脱贫户到镇域各种养企业和合作社参观学习,让技术人员讲解传授种养技能为例,一些贫困户不参与或积极性不高,认为搞种养殖没多少收入 (三)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 四、下步工作建议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手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
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三是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 (二)加快推进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强化和上级部门以及企业的对接,加强贫困户中青壮年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广度和力度,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 (三)共商、共谋乡村发展倍增围绕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学校、村企合作以及电商平台+贫困户等方式,以三变、四化、五共、六攻工作法为抓手,扎实推进乡村发展倍增计划各项工作,着力推进贫困户脱贫工作和村级集体经济积累增长 篇二 整村扶贫推进情况调查报告2700字 一、县乡山城村实施整村推进的基本情况 二、山城村在整村推进工作中的几个显著特点 (一)领导高度重视从省直各部门到县直各单位都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省扶贫办主要领导多次赴山城村调研,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对各单位提出要求海东行署派出工作组对整村推进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县委、县政府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加强部门协调,整合扶贫资源,广泛发动群众,集中群众智慧,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突出三个优先的整村推进实施方案,即:优先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优先发展农业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群众的增收门路,发展优势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优先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着力促进和谐发展。
为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县扶贫办派出年富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常年驻村抓整村推进工作村两委班子成立了整村推进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了整村推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工作思路清晰县扶贫办、乡党委确定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调整结构,科技先行,集群众之智,解群众之贫的工作思路,按照整村推进工作必须当年起好步,两年求发展,三年大变样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了四结合、五整合(即:基础设施建设与增收项目相结合;改善条件与提高人口素质相结合;农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化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整合人力、财力、物资、信息、产业等资源)、全方位、多渠道整合社会扶贫资源的扶贫攻坚方案,广泛开展了四带、五起来活动(即:带着感情去进村,带着亲情去农户,带着激情去蹲点,带着热情去扶贫;使道路硬化起来,房子砖木结构起来,村庄净化起来,家畜家禽养起来,全村农户积极性调动起来)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措施明确,既符合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扶贫开发政策,又符合山城村的实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三)组织措施得力一是组织领导到位,责任到人在村一级成立了由两委会、妇联及德高望重的老农组成的整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对所有在本村的实施项目,经过群众讨论确定,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在项目执行中给每户发放明白卡,包括项目名称、资金来源、投入多少、支出多少、剩余多少等内容,使每个农户都明白项目执行的全过程二是整合资金,确保投入把整合资金作为实施整村推进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措施到户,帮扶到村,受益到户,综合推进的原则,多层面、多渠道地整合资金三是积极做好特殊群体的帮扶工作不搞平均主义,因户、因人分门别类进行扶持四是建立了良好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对整村推进实施情况,县扶贫办组织人员定期、不定期检查,村两委会全程跟踪,检查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 (四)注重后续管理整村推进是一种新的扶贫方式,山城村在项目后续管理中,探索出了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一是成立以食用菌为主的协会,给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二是采取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四级联动机制,在双孢菇最低保护价收购的基础上,采取随行就市,充分调动了种植农户积极性三是请进来、走出去邀请中国科学院、省农科院专家、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养业技术和病虫防治,组织农户到周边地区学习先进管理方式和销售经验四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每年举办34期实用技术培训班,受训人员达到1200人次五是给每个农户签订目标责任书,保证后续发展。
六是积极争取资金,委托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制作菌种,免费提供给农户、降低了生产成本七是加大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的培训力度,鼓励群众外出打工八是引进新品种,扩大种植规模,全方位调整生产结构九是依托优势资源,树立品牌意识 三、山城村整村推进工作中的几点启示 启示一:提高认识,是实施整村推进的前提整村推进是国务院确定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在省政府确定的整村推进三通、三有的目标中,既有经济指标,也有社会精神文明方面的指标;既有村级的任务,也有进村入户的任务对整村推进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对整村推进内涵、目标、任务的不准确把握,就会制约整村推进工作的全面开展认识程度决定工作力度要提高对整村推进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整村推进是坚持以人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