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眼科学2013教学教材.ppt

28页
  • 卖家[上传人]:yuzo****123
  • 文档编号:236801335
  • 上传时间:2022-01-08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54.50KB
  • / 2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眼科学 主讲:李淑琳教授 主任医师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五官科教研室第一章 眼科学基础 第一节 眼的组织解剖 视觉系统由三部分构成:眼球、视路及眼附属器 一.眼球:是一暴露器官,借筋膜 、韧带悬挂于眼眶内,其周围有脂肪充填,眼外肌、血管神经附着包绕眼球前后径约24mm前方有眼睑保护着 眼球的构成:由眼球壁和眼内容物 1.眼球壁分为三层: 外层-纤维膜层 中层-葡萄膜层 内层-视网膜层1.1 外层 主要由胶原纤维组织形成眼球完整封闭的外壁,分为前1/6透明的角膜和后5/6的乳白色不透明的巩膜1)角膜 位于眼球正前极中央,略向前凸的透明橫椭圆形横径约11.5mm-12mm, 垂直径约10.5-11mm,其前表面曲率半径为7.8mm 角膜厚度中央约0.5mm, 周边部约 1mm一、眼球 (eye ball) 正常眼球的前后径出生时18mm,3岁时达23mm,成年时24mm眼球眼球壁内容物中层(血管色素膜)内层(视网膜)外层(纤维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组织学上,角膜可分为: (1) 上皮细胞层:由5-6层鳞状上皮细胞组成 此层无角化,再生能力强损伤后24-48小时修复。

      (2)前弹力层:为一层无细胞成分的均质透明膜损伤后不可再生,代之以疤痕 (3)基质层:约占角膜厚度的1、9由近200层排列规则的胶原纤维束薄板组成损伤后不可再生,组、代之以疤痕 (4)后弹力层:为较坚韧的均质透明膜 (5)内皮细胞层:为一层六角形扁平细胞构成 角膜透明无血管,其营养来自周围血管网和房水所需的氧80%来自空气角膜是重要的屈光间质,它内含丰富的三叉神经末梢,感觉灵敏,使角膜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2) 巩膜 角膜向后延续的质地坚韧的乳白色膜由致密而相互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其厚度各处不同最厚为1mm,最薄约0.3mm, 为眼外肌附着处 巩膜在组织学上分三层: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棕黑板层表面层有致密的血管组织被眼球筋膜包裹 3)角巩膜缘 是角膜和巩膜交界约1mm的半透明移行区在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4)前房角 为角膜与虹膜根部的夹角内含各房角结构是房水排出的主要通道 1.2 中层 为葡萄膜层,又称血管膜层、色素膜层,富含血管和色素此层由相互衔接的三部分组成,由前向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1)虹膜 为一圆盘膜,将眼球前后腔隙隔成前后房,其间充满房水。

      虹膜中央有一孔,称瞳孔正常约2.5-4mm红膜表面有辐射状凹凸不平的皱褶称虹膜纹理和隐窝周边虹膜与睫状体连接处为虹膜根部此部很薄,当眼球受挫伤时,易从睫状体上离断因虹膜位于晶状体前面,若晶状体脱位或手术摘除后,眼球转动时可发生虹膜震颤 虹膜主要由前面的基质层和后面的色素上皮层构成基质层由疏松的结缔组织、虹膜色素细胞组成,间有神经血管,肌层包括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分别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支配而使瞳孔收缩和散大虹膜色素因人种而异 2) 睫状体 为位于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宽约6-7mm 的环状组织其前1/3较肥厚,称睫状冠,富含血管,内有70-80个纵行的放射状嵴样皱褶,称睫状突睫状体后2/3薄而平坦,称扁平部扁平部与脉络膜连接处呈锯齿状,称锯齿缘 睫状体主要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肌司调节功能,睫状上皮细胞细胞主要是产生房水 3)脉络膜 为葡萄膜的后部,前起锯齿缘,后止于视乳头周围,介于视网膜与巩膜之间含有丰富的血管和黑色素细胞它由三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层的毛细血管 1.3 内层 为视网膜层,是一层透明的膜,位于脉络膜的内侧 视网膜后极部有一中央无血管的凹陷区,称黄斑中心凹,中心凹处可见的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射,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距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约1.5mm大小的橙红色圆盘,称为视乳头,又称视盘,是视网膜视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称为视杯或杯凹,有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通过视网膜上的血管为终末血管n中心凹 Fovea 黄斑 Macula lutean中心小凹 Foveola黄斑中心凹Fovea centralisn视盘 Optic disc 视乳头 Optic papillan视杯、杯凹 Optic cup 视网膜外层为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内层则为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二者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 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分别是视细胞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视网膜的功能是感光,光感受器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前者主要分布在黄斑,后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 2 眼内容物: 2.1 房水:是眼内的透明液体,充满前房与后房容量约0.2ml,处于动态循环中 房水的循环:由睫状体上皮细胞产生,从后房经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滤帘组织进入巩膜静脉窦参与血液循环. 房水参与屈光,营养眼球,维持眼内压的动态平衡。

      2.2 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方,玻璃体的前方,是一富有弹性的形如双凸透镜体,借悬韧带与睫状体的冠部联系固定 晶状体前后两面交界处称赤道部,前后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前极和后极晶状体的直径约9MM 晶状体由囊膜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纤维为赤道部上皮细胞向前后极伸展、延长而成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一生中晶状体纤维不断生成并将旧的纤维挤向中心,逐渐硬化而形成晶状体核, 晶状体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参与屈光,维持眼压 随着年龄增长(约40岁后),晶状体核逐渐浓缩、增大,晶状体弹性逐渐减弱,就是临床上的老视的开始 2.3 玻璃体:位于眼球后部4/5的玻璃体腔内,为透明的胶质体,约4.5ml玻璃体与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贴,其间以视盘、黄斑中心凹周围粘连紧密 玻璃体无血管,代谢缓慢,丢失后不再生成,它是维持眼压的重要眼内容物,参与屈光二 .视路 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径路在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视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1.视神经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从视盘起,延伸为眼内段、眶内段、管内段、颅内段四部分,全长约40MM2.视交叉 是两侧视神经交汇处的神经组织,此处的神经纤维分为两组,来自两眼视网膜的鼻侧纤维交叉至对侧,来自颞侧的纤维不交叉。

      3.视束 为视神经纤维经视交叉后、位置重新排列的一段神经束 4.外侧膝状体 位于大脑脚外侧,卵圆形在外侧膝状体中,灰质和白质交替排列 5. 视放射 是联系外侧膝状体和枕叶皮质的纤维结构 6.视皮质 位于大脑枕叶纹状区,大脑皮质每侧与双眼同侧一半的视网膜相关联如左侧视皮质与左眼颞侧和右眼鼻侧视网膜相关由于视觉纤维在视路各段排列不同,在其某部位发生病变时,表现出特定的视野异常,对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定位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眼附属器1.眼眶: 为四边锥形骨窝,其开口向前,尖朝后略偏内侧,由7块骨构成,即额骨、筛骨、蝶骨、颚骨、泪骨、上颌骨和颧骨它们围成四个壁:上壁、下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外侧壁较厚,但其前缘稍偏后,眼球暴露较多,亦易受外伤其他骨板薄,易受外力而骨折鼻窦病变也易累及眶内 眼眶后尖顶部有一4-6MM圆孔,称视神经孔,视神经、眼动脉等由此孔(经视神经管)通入颅腔此外,眶内有两裂一迹:眶上裂、眶下裂、和眶上切迹其间分别有第3、4、6和第5颅神经分枝及眶下静脉等通过各眶角附近有泪腺窝、泪囊窝 2.眼睑: 位于眼眶前部, 覆盖于眼球表面,分为上、下睑,其游离缘称睑缘上下睑缘间的裂隙称睑裂,其内外连接处称内眦和外眦。

      内眦处有一小肉样隆起称泪阜,上下睑缘的内侧端各有一乳头状突起,其上有一小孔,称泪点睑缘有2-3排整齐的睫毛,毛囊周有睑板腺开口 眼睑由前向后分五层: 1)睑皮肤层:全身最薄的皮肤,易形成皱褶 2) 皮下组织层: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少量脂肪 3)肌层:包括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前者受面神经支配,司眼睑闭合后者受动眼神经支配,提起上睑-开睑 4)睑板层:由致密结缔组织的半月板结构其内有若干与睑缘呈垂直方向排列的睑板腺 5)睑结膜层:紧贴睑板后面的透明粘膜 眼睑的血供有浅部和深部两个动脉层因眼睑静脉没有静脉瓣,故化脓性炎症有可能蔓延到海棉窦,导致严重后果 3.结膜:是一层薄的有弹性的半透明粘膜,由覆盖于部分眼球的-球结膜、紧贴睑板的-睑结膜以及睑部到球部反折部分的-穹窿结膜组成,它们三部分围成的以睑裂为开口的囊腔,称结膜囊 结膜血管来自眼睑动脉弓及睫状前动脉结膜各部的血管充血,对眼部病变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结膜连接着眼睑及眼球,分泌的粘液,使得眼球在眶内相对固定地转动自如 4.泪器:包括泪腺和泪道两部分 4.1 泪腺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如小扁豆大,正常时从眼睑不能触及,其开口于外侧上穹窿结膜 4.2 泪道即泪液的排泄通道,包括上、下睑的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

      四)泪器 Lacrimal apparatus 1 泪腺 Lacrimal gland 2 泪道 Lacrimal passages (1)泪小点 Lacrimal puncta (2)泪小管 Lacrimal canaliculi (3)泪囊 Lacrimal sac (4)鼻泪管 Nasolacrimal duct 4.1.1:泪小点是距内眦5-6mm睑缘上的乳头状突起,约0.3mm管径的小孔,正常是贴附眼球表面 4.1.2:泪小管是连接泪小点和泪囊的小管,分上下泪小管 4.1.3:泪囊位于泪骨的泪囊窝内, 长约12 mm,宽约4mm,上端为盲端,下接鼻泪管 4.1.4:鼻泪管位于骨性鼻泪管内,上接泪囊,向下开口于下鼻道 泪液的排泄:泪液排入结膜囊内,因眼睑瞬目运动,汇集到泪湖,由泪小管的虹吸作用,进入泪囊,经鼻泪管到鼻腔 5.眼外肌:起于眶尖肌环,向前分别附着于眼球前部的巩膜上直肌止点距角膜缘不同它们是上直肌、下直肌、外直肌、内直肌和上斜肌、下斜肌双眼共12条肌肉 眼肌的神经支配和功能:除外直肌受外展神经支配、上斜肌受滑车神经支配外,其余均受动眼神经支配正常时,12条肌在神经的支配下,共同协调,使眼球灵活地各向转动,并保证维持着双眼单视功能。

      若某条肌肉麻痹时,眼外肌之间失去协调,即可发生眼位偏斜而出现复视。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