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doc
3页微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发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是大数据背景下的一种教学办法,探讨在大数据背景下微课的特点和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影响关键词:职业教育;大数据;微课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正确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视频为载体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发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目前,随着我国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顺利进行,微课已走进高等职业院校微课的运用有利于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应用,教育教学的改革可以说是大数据变革的信息化教学大数据是近年来十分流行的关键词,大数据权威专家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说,2008年是大数据时代的元年,这标志着信息技术的开展进入了新的时代【1】在教育领域,大数据的开展推动了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对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应用,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可以有效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开展1微课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微课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NorthernIowa〕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A.McGrew在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目的是让非科学专业人士在非正式的场合中也能了解化学知识,并希望将之运用到其他学科领域。
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NapierUniversity〕的TerenceKee教授提议,让学生对特定主题进行一分钟演讲他认为,学生在特定的领域中应具有掌握核心概念的能力【2】,在准备过程中,学生必须去思考那些与主题相关的、应被熟练掌握的核心概念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Juan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效劳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课程教学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的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3】微课不仅可用于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可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稳固学习在我国,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4】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规范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发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尔后,微课逐渐在我国兴起,并被大多数人所认识和关注随着大家对微课的不断认识,微课的内涵也不断完善2008年11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给微课下的定义更合乎高职院校的特点,其给出的定义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发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微课的特点2.1浓缩的特点微课内容为单个知识点,常以精短视频来呈现,从时间、内容、形式都体现出“浓缩〞的特点时间上,微课时间一般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内容上,微课将传统课堂的45分钟教学内容进行精炼、总结、压缩,体现出“小而精〞的特点;表现形式上,微课多以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现,丰盛生动,易于接受2.2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微课成果提供的教学资源平台不仅提供了视频,还有配套的知识导向、配套测试、知识拓展、学生反应、教师评价等通过微课平台学习,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反复观看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要学的内容,提高学习效果2.3呈现形式多样化微课的呈现形式多样,主要有真人的讲授与演示、卡通动画、电子黑板等形式,这使得微课更加生动有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微课教学平台不仅面向师生,也面向全社会广阔的学习者2.4情景化微课波及多个学科,可以结合教学主题选择不同的教学情境,比方医院、疗养院、学校、企业、社区卫生效劳站等,这些都是日常教学难以满足的3微课对高等教育教学的影响3.1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传统教学中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自主性、积极性不高微课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乏味和干燥,基于学生对网络比拟热爱和微课时间短、内容精,并且多以动画等形式展现的特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学习,获得了学生的喜爱。
微课教学也有利于翻转课堂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使学生接收的信息量更多更快,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3.2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如今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开展将我们带入了信息互联网时代同时,人们的信息获取也从传统的报纸、期刊、书籍等纸质媒体形式转变为网络数字媒体传统课堂中,教师只是针对少局部学生讲解,而微课面向的群体广泛,将优秀的微课作品通过微课平台向广阔师生展示,可以将知识更快更广地传播出去,以便让更多的学习者从中受益3.3有利于搭建高校教师交流平台通过微课,教师可以将自己优秀的教学作品向全国的学习者展示,以便广阔师生给予积极的反应和评价微课平台有利于各个院校间的教师互相熟悉、互相交流和沟通,在互动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缺乏,有利于教师的反思和教学办法的改良,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优化教学效果虽然高校逐渐发展了微课教学,进行了微课比赛,但高校在微课的建设中还存在许多缺乏比方说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往往需要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制作微课,本钱较高,实施困难学生是微课的终端用户,在制作微课时不仅应考虑教师的开展,也要关注是不是能够帮忙学生发展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因此,目前的各类高校对于微课的应用还处于浅层次的探索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微课的制作和使用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1】杨炜明,廖书.大数据背景下统计专业教学改革探索.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0〔1〕:18-19.【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比照分析.开放教育研究,2008,19〔1〕:65-73.【3】关中客.微课程.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17〕:14.【4】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开展的新趋势.电化教育研究,2008〔10〕:63-6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