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名篇读后感1500字.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I***
  • 文档编号:252677743
  • 上传时间:2022-02-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9.33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名篇读后感1500字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二七区刘庄小学 李永林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在育才学校经济最困难的时候,他到处奔波,筹措资金,以维持学校的日常生活,当时有人嘲笑他这样做是 抱石游泳,学校如同重石,很可能将拖入水底,还是弃石为好陶行知不予理会,他坚定而乐观地回答:“我不是抱石头游泳,而是抱着爱人在游泳,越游越起劲,要游过急流险滩,达到胜利的彼岸陶行知引学校为“爱人”,他不把学校学生当“石头”,正表明他在艰苦险恶的逆境中对学生倾注了他全部炽热的爱,竭尽奋斗之力将他们安全送达理想的彼岸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没有爱便不成为学校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办学者及教师都充满着爱,爱教育爱学生,方能奋斗办出像样的学校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育才学校公约草案》规定指导员(教师)有“不偏爱学生的义务”由此我想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师爱,它是高尚情感和科学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产物师爱是 包含教育目的爱,而且通过这爱以受到教育效果陶行知称学生为“爱人”,说明他的教育思想,是把爱和教育视作天生的结缘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民办教育更应如此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学生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陶行知最反对体罚,他准确地说明了体罚的危害:“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罚非爱,害也动武,意味着教师自身的失职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由此我想我们做学生的“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贯彻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爱的教育确是一门深而活的学问,爱的教育将是一本大书,让我们每一个人学习陶行知,用爱的实践写下自己珍贵而值得回味的一页吧第二篇:陶行知教育思想读后感 11300字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一)生活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为“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是“教民造富”、“教民均富”、“教民用富”、“教民知富”,“教民拿民权以遂民生而保民族”;是“教人做人、教人做好人、做好国民”;是对学生进行“心、脑、手并用”、“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化相结合”的“全面教育”所以说:生活教育的目的首先是指向社会的、民族的、整体的、为人民生活向前、向上需要的、为民族、为大众求解放、谋幸福、培养“生活力”的教育;其次是指向社会个体的,即培养人的多方面的人格道德素质的教育:总之,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二)生活教育三大原理陶行知生活教育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何谓“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生活教育是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有目的生活是有目的教育,无目的生活是无目的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所以说“生活教育”包含主要精神有:1〉是生活有教育的意义,具有教育的作用;2〉是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3〉是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4〉是“生活即教育”主张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2.“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第二基本原理何谓“社会即学校”陶行知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为什么主张“社会即学校”呢? 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面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来” 他说,“社会即学校”这一原则,要把教育从鸟笼里解放出来,而“学校即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

      所以说“社会即学校”反映了:1〉学校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2〉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病,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3〉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大教育体系即当今讲社会终身教育体系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也是陶行知先生最早提出生活教育中基本原理和校训、什么是“教学做合一”呢?陶行知认为: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所谓?做?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 “教学本质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所以说“教学做合一”实质是:1〉“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亦即教育法为要避去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2〉这一原理将“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3〉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意图之一是改变旧传统教育脱离实际弊端,又是为了把学生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死教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有“行动能力”、有“生活力”“有创造力”的轨道上来三)生活教育七大原则根据陶行知在《生活教育之物质》一文提出的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人们给出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1.实践性原则 陶行知说“人类和个人的知识的妈妈都是行动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生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 陶行知在这里明确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指导实践的认识规律,他明确指出“学习”就是实践,“教学做合一”的“做”则是更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2.科学性原则: 陶行知说“教育必须科学……教育的内容也必须包含并着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否则不能前进任何教师必须擅长一门自然科学,没有自然科学训练的,不配做现代的教师 “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3.前进性原则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些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生”。

      抗战时期,陶行知提出:“拿抗战的生活来克服妥协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生活教育陶行知提出“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4.全民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大众的教育,大众自己办的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办的教育陶行知提出“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实现“不论宗教信仰、种族、财富及所属阶级有何不同,男孩与女孩机会均等,男子与女子机会均等成人与儿童机会均等”的全民教育5.终生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生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是毕业;学习为生活,生活为学习只要活着就要学习 陶行知提出终生教育的主张,要求人们活到老学到老,是难能可贵的,也符合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即终身教育学习趋势6.创造性原则 陶行知说:“我们要打倒传统的教育,同时要提倡创造的教育创造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教育”“我们的教育非但要教,并且要学要做,教而不学、学而不做、叫做“忘三”我们要能够做,做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 陶行知一贯反对死读书,死教书的旧教育,提倡活学活用的创造教育他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7.全面性原则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

      表明生活教育的目的是根据社会人生的需要,促进身心手脑的全面发展,陶行知乡村教育五目标 (“康健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到民主教育目的,(“民主教育应该是整个生活的教育……他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积成的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及实践,都充分体现了体劳智美德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因为“生活教育”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四)生活教育七项措施为实施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曾提出过各种各样措施,采取过多种方法并躬行实践,为中国教育寻觅曙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具体措施有:1.要改造城乡教育,以培养学生“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使每一个乡村有充分的新生命2.要普及全民教育,以达到个个识字,人人明理3.提倡普及科学教育,推广现代科学技术4.要改革旧的传统教育内容和方法,“教人发明生活工具,创造生活用具,运用生活工具5.创办新型的试验学校,探索教育改革新路子创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6.要培养大批立志改造社会,改造乡村的新型教师队伍,这一教师应该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是一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满天下”,“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人。

      7.创造适合国情,适合生活需要的大教育体系,使社会与学校打成一片,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打成一片,社会大学是这一主张体现陶行知生活。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