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归族:乡村发展新动能.docx
9页“城归族”乡村发展新动能 周神青在外打拼多年后,如今,众多曾经从乡村到城市打拼的“外来族”,开始选择向乡村回归,并渐成星火燎原之势这些被经济学家定义为“城归族”的返乡者,每个人背后都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尽管,曾经的村庄、乡土,无法种植他们的心愿,无法助他们完成曾经的梦想,但如今乡愁在呼唤他们,家乡在等着他们重建回归时,他们已不再是普通的返乡者经过在城市的打拼、学习,他们携带着积累的资本、技术、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和产业运作经验,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强劲的新动能,让乡村焕发出新模样城归”新潮正喷涌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国定贫困县这里虽然拥有处于渝鄂湘黔四省市接合部的独特区位优势,但落后的交通阻碍了发展,也让秀山农村富余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寻找机会1995年,秀山县清溪场镇青年邹明和妻子一起,加入了进城务工大军,成为东部沿海一家台资企业的产业工人当时,想法很简单,赚够2000元钱就回家养猪但随着视野逐渐开阔,家乡和沿海的差距很快就让邹明打消了回家养猪的念头凭着聪明好学和踏实能干,邹明很快就掌握了生产工艺,也获得了老板的赏识和信赖此后,他从一名工人逐步成长为一家分厂的负责人。
此时,在邹明的家乡,也迎来了变化1997年,重庆成为我国第四个直辖市,也是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2000年,西部大开发成为国家战略,包括重庆在内的西部地区获得新的发展机遇2013年,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推出,重庆经济社会迎来新一轮发展2014年,在听说家乡秀山正大力招商引资后,邹明坐不住了谢绝了老板的高薪挽留,结束在外漂泊近20年的生活,邹明带着妻儿,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回到了秀山再回首,家乡已不再是邹明记忆中的模样,山间坎坷不平的土路变成了一马平川的水泥路,乡亲们居住的茅草房大都变成了两层的楼房……“离家这么久,该是我反哺家乡的时候了邹明对妻子说这一年,他凭着打工时学到的技术,开办了一家鱼竿制作企业,年产值1000多万元,并为当地提供了一百多个工作岗位,工人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5万元,户均增收1万元近20年的打工经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笔财富,而返乡创业,则用好了这笔财富,实现了人生价值从农村到城市,再返回农村,仿佛是一个折返跑,却跑出了“城归族”邹明的精彩人生,更跑出了农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像邹明这样的人,在重庆并不少见有“打工第一县”之称的开县(2016年6月,开县撤县设区),最近几年每年都有一万多名“城归族”返回农村。
而另一个打工大县云阳县,每年回乡创业的“城归族”也以年均50%的速度递增来自市人社局的数据显示,市内外就业比例已发生逆转,从2008年的46:54转变为2015年的54:46城归族”已呈星火燎原之势归来”的岂止是游子从城市归来的,不仅仅是这些昔日外出务工的游子,还有农村发展急需的资本2010年初,在温州从事制药机械制造的李代富回到了老家秀山随他一起回来的,还有价值上亿元的金银花叶、青蒿叶、茶叶、银杏叶等多功能植物提取生产线项目科技含量很高李代富说,他的目标是要将这个基地打造成全国最大的绿原酸生产企业类似投资,在开州区则更为明显每年开州区在外打工人员通过各种渠道汇回家乡的资金高达70亿元左右,这些‘城归族更是其中的主力,他们带回的投資超过区域经济投资额的一半开州区劳务产业办公室主任袁万祥说除资金外,与这些“城归族”一起回来的,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生产方式2009年,担任通威集团片区经理的开州区厚坝镇大坝村人曾汉宇辞职返回家乡,注册成立了重庆市飞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他改造升级了老家厚坝镇闲置的3000亩山坪塘,让“死鱼塘”成了“聚宝盆”,还被授予“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仅靠能吃苦还不够,科学养殖才是王道。
曾汉宇推行轮捕轮放的养鱼模式,每次放养的鱼种、大小、品类都很有讲究,实现了基地一年四季都有成品鱼销售2011年,曾汉宇又进行了水上种蔬菜的尝试,并套养了珍珠蚌,提升了效益2012年,他又投入七八百万元对基地进行“小改大”“浅改深”的改造往后,还会提升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喝着茶就能知道鱼是否缺氧曾汉宇说,“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年产量能达到千万斤;也搭建起了营销网络,建立了自己的交易中心,2016年,销售收入为7000多万元曾汉宇说为农村注入新动能“城归族”当年外出务工,凭借着敢于涉险滩、啃硬骨头的干劲和倔劲, 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当他们返乡创业后,以自身经历,把精气神带到乡村,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也让乡村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新气象2016年7月15日,秀山县梅江镇民族村晶珠苗绣工艺品合作社里,几位苗族妹子正在绣架上刺绣,而在一旁观察、指导的是合作社理事长杨秀燕返乡创业已经三年了,但杨秀燕说起创业初期时的情景,仍感慨良多梅江镇是苗族聚居区,苗绣是当地的传统手艺杨秀燕是梅江镇人,成年后外嫁他乡并到广州打工多年没有文化,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到一家小餐馆里打杂,洗碗、端盘子、洗菜这些我都干过杨秀燕说。
2013年,杨秀燕回到梅江镇,并走上了制作苗绣的创业之路创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当时为解决资金、销售问题,真的是想过千方百计、说过千言万语、吃过千辛万苦对于创业的艰难,杨秀燕深有感触如今,经过几年的努力,杨秀燕成功了,她的苗绣产业打开了市场而在这三年多的努力过程中,杨秀燕身上所散发出来的勇于拼搏、敢于担当的精神,也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乡亲们以她为标杆,在农村掀起了创业热潮村里的留守妇女颜春兰过去由于丈夫外出打工多年未归,家里还有个读大学的女儿,生活一度很贫困2016年初,在参加了杨秀燕开办的培训班后,颜春兰在女儿帮助下,在淘宝上开起了网店我要以杨秀燕为榜样,努力脱贫致富颜春兰说这些返乡创业者活生生的创新实例,带给我们农村的是对创新力量实实在在的感性认识,并且已经逐渐引发群体效应,最终将产生从量变到质变的农村生产力革新效应秀山县委书记王杰说乡村渐渐变了模样乡情像一根线,一头系着故乡,一头拽着游子的心游子们无论走多远,无论走多久,他们都会回来因为他们,农村焕发出新的活力;因为他们,乡村治理也在悄然改变这些返乡者回来后,通过努力,有些成了乡村干部,凭借其在城市学到的文化知识和管理经验,让基层党组织和村民自治组织的影响力得到了提升。
市政协委员、西南政法大学教授程德安说2013年,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大溪镇茶店村返乡创业青年黄超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当选后,黄超在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还注重从文化建设入手,改善村风民俗以前,村里两派势力斗得很厉害,没人踏踏实实干活黄超在村里大力倡导感恩、踏实、和谐、勤劳、诚信的风气,取得了显著成效大溪镇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乡村治理正让乡村悄然发生变化外,对于乡土文明的守候,也是众多“城归族”的心愿与期待奉节县回龙村,一条河从高山上蜿蜒而下,連接了相邻的三个乡镇,人们叫它“九盘河”160多年前,李高强的祖先在河边定居下来,建起了水车,做起了手工造纸营生到了李高强这里,已经是第六代此时,水车还是那个水车,但它却见证了手工造纸在村里的荣衰繁荣时,全村有十多户人家从事手工造纸,这让村民们远离了饥饿灾荒但近些年,手工造纸却面临着失传2004年,在深圳打工十年的李高强回到家里,开始传承祖上传下来的手工造纸术现在,造纸不赚钱,村民都出去打工了,我再不回来做,这门手艺就断了李高强说如今,十多年过去,水车悠悠,竹纸飘香,回龙村在李高强的坚持下又恢复了昔日令人陶醉的乡土文化场景,也成为重庆现存唯一的手工造纸所在地。
‘城归族大都是乡村精英群体,他们返乡后对乡村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夏柱智认为,“城归族”在未来发展中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并由此推动中国农村进入新一轮结构性变革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