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绽放在迁谪路上的奇葩.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5987518
  • 上传时间:2017-09-0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4.50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绽放在迁谪路上的奇葩——四篇“贬官文化”文本比较谈【关 键 词】 贬官 贬官文学 阅读比较【内容摘要】 中国的文官在遭贬被逐之后,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往往更加强烈,创作而成的作品更有意味和品位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便是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这四位文学家散文的代表作,它们为丰富中国古代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历史也仿佛赋予了贬官们特殊的重任,除了文化的传承外,那便是对自然的感悟、 对人性的思考、对当时制度的反思笔者试图结合上述四位伟人的经历对他们的“ 贬官文学”文本 进行思考与分析,通过比较来寻找它们 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以便于更宏观的把握其要旨.【 正 文 】中国的文官在遭贬被逐之后,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往往更加强烈,创作而成的作品更有意味和品位被编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便是柳宗元、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这四位文学家的代表作,它们为丰富中国古代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一.从贬官遭际看四篇“贬官文化” 文本诞生的归因 柳宗元是一贬再贬的“ 贬 官” 我 们现在看来,永州和柳州都是很不错的地方。

      但在当时,那可是瘴气和瘴病非常严重的地方在古人的心目中,只有中原才是可以居住的,其它地方均为未开化的蛮瘴之地,去那样的地方与送死并无两样,在这样的心态和交通颇为困难的条件下,没病也会紧张出病,这也加重了“ 瘴气与瘴病”说的可信度这就是古代贬官所去之地今人大都 觉得不错而当时人都认为是一种极重处罚的原因所在无法想像柳宗元如不遭贬,而能在永州及柳州留下《小石潭记》等那样经典的文字无独有偶,公元 1044 年和 1045 年,有两个 贬官范仲淹和欧阳修也相继写下了传世的名篇《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范仲淹当时正被贬为青州知州,受同样被贬官到了岳州的太守朋友滕子京之嘱而作此文,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见解具有了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至高境界,同时含蓄的表达了对于自身被贬而怀才不遇的无可奈何、壮志难酬抑郁,同时与友人共勉,不求独善其身,只求兼济天下赵宋时期,汉魏以来的门阀制度彻底消失,科举制度空前完备,政治权利向平民阶层广泛开放,知识分子得到了比以往更为平等的参政权利,中国社会的平民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据说,宋太祖赵匡胤留下的三条遗训中,有一条规定赵氏子孙必须要优待知识分子,不许杀害士人,所以在整个宋代,几乎没有一个士大夫被朝廷所 杀。

      由此可见,与其它时代相比,宋代的知识分子享有更高的人格尊严和政治权利因此,宋代的知识分子展现出一种与其它时代迥然不同的精神风貌他们往往怀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志向,具有博大的胸怀、渊博的知识和优雅的情趣,一方面以一种广阔的心胸探索着安身立命的哲理;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浩然正气追求着高尚其事、激扬蹈厉、重气节、尚志操的独立精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张载语)成为士大夫阶层的普遍人生理想宋代士大夫的这种时代风尚,开风气之先者,非范仲淹莫属在宋代,范仲淹就被推为公认的道德文章的典范,受到士大夫阶层的高度赞誉和称颂庆历五年(公元 1045 年),欧阳修来到滁州他是当时极其著名的学者、散文家,名噪一时,可是此刻的欧阳修却是一个不得意的贬官,因为得罪了左丞相,而被诬陷与其外甥女有暧昧关系,天子将他贬到滁州好在欧阳修的性格很豁达,他来到滁州之后,一方面为老百姓做了一些实事,另一方面,他与琅琊寺主持智仙和尚结为知交智仙和尚为了方便这位太守朋友游览山色,就在半山建了一座亭子,由欧阳修亲自作记,这就是醉翁亭的来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不得不感谢那位仁宗皇帝,没有他的一纸贬书,我 们将不会读到欧阳修的这篇文字,我们还得感谢这位主持,感谢他呵护好友的同时也为中国文化殿堂里多出精妙的一笔铺好了纸、磨研了墨。

      至于苏东坡,那更是一位让人牵挂的贬官, “诗案”改变了苏东坡的生活,以至后人才有幸读到《记承天寺夜游》这一类千古佳作窃以为,伟大的心灵常常是悲痛的,这悲痛源于他比别人站的更高,看的更 远,想的更多,因而痛苦的更深范仲淹伫立岳阳楼生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感慨,如此“进亦忧 ,退亦忧”的生命自然是写满苦痛的,然而我们赞赏这种苦痛,称其无私,称其伟大而东坡的悲伤则是“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他是为人类这个族群而悲,为万物的生灭而悲, 这是一种更高远的“ 无私”,这种悲痛,我 们称其悲天悯人,称其高贵更需注意的是,他此 时处 于个人生命的低谷,想必生活一定不畅快,但他的视线却越过个人的恩怨,直达生命的端点,并点出了守恒的哲理这哪里是被贬谪,简直成为了一种心灵的释放,是一种 动人的豁达和高贵同时期的《记承天寺夜游》中写道:“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夜,空灵淡雅的月光泻了一地,碰巧被诗人瞧见,惹的诗人欣然起行,赏月观景月常明,竹柏常青,然而赏景之人不常有,以“积水空明” 描写月色,将其染上淡淡禅意的人更不常有这样的人可谓“闲人 ”,“闲” 不在于俗事的多少,而在于那份淡然宁静的心态,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读懂水样的月色,收获这片刻轻盈的欢乐。

      此人正是处在人生低谷的东坡,但他的心灵却能从生活的困苦中超越,因而显得这份“闲情”愈加可贵二.四篇“ 贬官文化” 文本的比 较仔细品读《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和《记承天寺夜游》这四篇“ 贬官文学”的文本,不难看出它们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一)相似点:首先,这四篇“贬官文学”作品都是这四位作家在 经历政治改革失败后创作的,都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这四篇课文题目下的“预习 提示”或注解,表明了它们都是作家们在宦海浮沉中观察生活、思考宇宙人生的结晶《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参与王叔文主导的“ 永贞革新 ”失败后,在任柳州刺史的第五年(即元和四年),他回忆担任永州司马那十年贬谪生活时所写《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亲自主持的“ 庆历新政”遭保守派反 对后失 败,被迫离开朝廷,出知邓州后的第二年(即庆历六年),看到滕子京被贬于岳州,出于劝勉同道之谊而写篇首的“谪”是全文的关键词《醉翁亭记》是欧阳修参与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 失败,自己又遭人诬陷,被贬到滁州担任太守时所创《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对“ 王安石变法”中的某些新法持不同意见,同时又被政敌炮制“乌台诗案”后,被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时所写,具体创作时间为文中的元丰六年。

      此外,苏轼提到的张怀民,此 时也被贬到黄州所以,这四篇“贬官文学”作品都深深地打上了四位作家在宦海浮沉的烙印,都是他们在面临人生低谷和生活磨难时,在坚持自己政治理想的前提下,寻求精神出路的结果其次,这四篇“贬官文学”作品都展示了作家们在山水自然中所获的乐趣四位作家经历宦海浮沉而被迫离京后,不约而同地走向山水自然,藉着自然给予自己的心灵滋养,获得暂时的心态平衡或人生启示,并且也都从自然中领悟到快乐《小石潭记》中,柳宗元“闻水声,如鸣珮环” 后, “心乐之”;写小潭里游鱼活泼的情态后,感到鱼儿“似与游者相乐”《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在前人写尽岳阳楼大观后,独辟蹊径,将登楼者游览洞庭湖或悲或喜的心情描写出来,末尾翻出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展示超越个人得失的以天下 为己任的忧乐观《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先总写“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接着写山中朝暮四时景色中的出游之乐,滁人的游乐和禽鸟之乐如此层层渲染,步步推 进,最后才托出自己的乐是“ 乐 其乐” ——与民同乐一言以蔽之,“乐” 贯穿全篇《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风神潇洒,看到当晚美好的月色后, “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而与张怀民分享赏月的快乐。

      总之,这四位士大夫面临宦海贬谪的不幸遭遇时,能通过描摹山水来表现自己在生活中的快乐而究其乐的思想渊源,在于能践行古代儒家的民本思想——“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孟子?梁惠王下》),能心系百姓,关怀民瘼,忠君爱国,不忘理想再次,这四篇“贬官文学”作品也都展示了唐宋古文运动的成就这四个作品在体裁上都属于“ 记” 关于“记” ,按明代学者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正统的文体观看,“ 记”是记事之文但是,柳宗元和韩愈突破了 这种写作的窠臼,以 诗为文,以辞赋为文,以骈文为文,将诗、赋和骈文的优点融入散文中,以自己的实践创作出新型的古文柳宗元写《小石潭记》,其景物描写中所流露的悲观情绪以及结尾的议论——“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感伤,冲破了记事之文的框框《醉翁亭记》全文连用 21 个“ 也”和 23 个“而” 字,助成语气的舒缓和情感的平和,这是欧阳修对韩愈古文中重复使用虚词特点的直接模仿作为欧门弟子的苏轼,文如风行水上,以 81 字写成的 《记承天寺夜游》在追求文章的平易自然上达到极致而《岳阳楼记》开头交待写这篇“ 记”的缘起,然后写“迁客骚人”登高而望、触景生情的两段文字,结尾阐发先忧后乐的人生观,集记事、写景和议论为一体,真是别开生面、独步古今。

      所以,这四篇“ 贬官文学”作品把“记”这种原来单纯记事的体裁,赋予丰富的内容,突破单一的形式,实现了唐宋古文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的革新,展示了他们在古文运动中取得的实绩二)不同点:第一、四位作家在作品中表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生 忧乐观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 ,在永州担任司马十年,内心极其愤懑不平,常有怀才不遇的心情所以,他在面对山水自然时,不能 实现个人感情与山水的交融在 《小石潭记》开篇叙述游玩时,刚开始还能“心乐之”,感到游鱼“似与游者相 乐” ,但是一触及外在环境那种凄清的氛围,作者内心忧伤悲凉的心情就在不经意中流露出来因此,他在游玩中的“ 乐” 是暂时 的,他受贬谪所长期郁积的“苦” 才是长期的相比较而言,宋代的三位作家就要积极得多欧阳修在 《醉翁亭记》中时时享受快乐,尽管在“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中也流露了他遭受贬谪的一点点不快,但那不是情感的主调,所以,最后他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志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境界更是旷达高远,直接表示自己要学古仁人之心——“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要忠君爱国,为民请命,忧民之忧,乐民之乐整篇文章很难找到他受贬谪后悲伤痛苦的情绪。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记叙了他和张怀民欣赏月下美景一事,在“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中,流露他潇洒快乐的美好心境,虽然没表达范、欧那种忠君爱民的崇高思想, “然而东坡素来把范仲淹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当作座右铭,他身在黄州的山颠水涯,其心却无时不在关心着朝政和国事③所以,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宋代的三位文学家与唐朝的柳宗元在人生观上的迥乎不同第二,这四篇“贬官文学”作品写景的艺术手法上有明 显的差异柳宗元写小石潭的色,注重精雕细刻的描绘例如,他写“石”,连用四个排比,写其奇形怪状;写“水”,先点出“ 水尤清冽 ”,再通 过写“ 鱼”让我们感到水的清冽,最后才交待水源在小石潭的西南方向这种种正面或侧面的描写,烘托出小石潭“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凄清氛 围,可谓匠心独运范仲淹写景,用对比手法,写出迁客骚人面对阴晴两种天气时眺望洞庭湖的情景,可谓情景交融,让人叹为观止 《醉翁亭记》开头就独具一格,远景、中景、近景、特写,由远及近,富有层次地写出醉翁亭的所在和环境氛围接着,他又写山间之四时和朝暮之景,回环往复,点出每个时段的景色特点所以,欧阳修的写景总有整体感 《记承天寺夜游》中,苏轼只写一句——“庭下如 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如画家简笔勾勒,绘出萧疏淡远的意境。

      所以,在写景艺术方面,他 们为 中国山水文学作出了各自的贡献总之,这四篇“贬官文学”作品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各具特色只有把它们放在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框架内予以考察,才能明白这四位作家作为古代的士大@n。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