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菇种植技术.doc
15页平菇种植技术熊昆昆 平菇的栽培管理要点 平菇的栽培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现在你收到的是经过前期大量工序,已经长满菌丝,即将出菇的菌包,接下去的管理就比较简单了. 栽培平菇的主要原料有棉籽壳、麦麸、豆粕、玉米粉、糖及其它一些辅料,将这些材料按照一定比例加水拌匀,再手工装入耐高温的塑料袋中,放入专用的灭菌灶中常压蒸8-10小时,目的是杀死其它杂菌,待冷却后在无菌室中接入平菇菌种,经过20天左右(视环境温度)菌丝就会长满整个培养料. 1、栽培环境 收到菌包后,请从正面沿缝小心打开包装箱,不要划破箱子;拿出箱子里的菌包和所有配件,把塑料袋铺在箱子里,放入菌包(有孔的一头向上,可以用刀将孔适当扩大或多划几个孔,增加出菇面积),把储水海绵和温湿度计放在菌包的缝隙之间,再将薄膜袋盖好,弄好后把箱子放在卫生间等没有阳光直射、光线稍暗的地方 2.出菇管理 A、菇蕾形成前,保持湿度70—80%,温度尽量控制在15-25度,盖上薄膜,每天早晚打开透气1小时左右,这个阶段光线要求比较暗,开始出菇后需要有漫射光,但不能有阳光直射; B、催蕾 当菌丝长到菌包的三分之二左右,保持温度5-20度(最适宜15度左右),加大日夜温差,增加湿度到80-85%(用海绵吸水提高湿度),促使菇蕾形成; C、生长阶段 看到菌包表面出现珊瑚状小菇时,将薄膜架空、海绵吸足水,保持85-90%的湿度,早晚透气;当菇蕾分化出菌盖和菌柄时,需要大量新鲜空气,增加透气次数,如湿度不足,也可少量喷些雾状水,一般5-7天左右,当菌盖展开,菇体色白即可采收。
3、间歇期管理 在两潮菇之间是菌丝休整积累养份的时间,第一潮菇采收之后,清理菌包表面老菇和死菇,防止腐烂,按以上方法管理,10—15天就会出现第二潮菇;在采收一、二潮菇后,菌包严重缺水,应给予补水,采用直接向袋内注水或用水浸泡,让菌包吸足水分,浸泡时可用铁丝在菌袋上扎几个孔,更容易吸水 4、覆土出菇 袋栽平菇,一般长2批菇后,经过补水管理还能继续出菇,但出菇少,菇体小且不整齐采取覆土出菇,则有利于增产覆土的方法是:将菌包脱去塑料袋,整块放在合适的花盆内,用园土填充菌包缝隙,并盖于菌包表面05~1厘米厚覆土后,浸盆法浸透菌筒,约一周左右会有菇蕾出现,按要求进行管理,即可长出漂亮的平菇盆景,这样可继续采菇4~5批5、出菇期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1)不现蕾——发生原因:①菌种不适,高温季节用低温型菌种,或低温季节用高温菌种;②缺少温差刺激;③培养料含水量偏低,料面干燥;④温度较高,空气干燥,培养料表面出现白色棉状物(气生菌丝),影响菇蕾形成;⑤菌丝老化,形成较厚的菌膜;⑥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高,光线不足,延缓菌丝的营养生长解决办法:①选用适温菌种;②通风降温拉大昼夜温差至6℃以上;喷水增湿,使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85%~90%;防止气生菌丝产生;③料面菌膜增厚时,用铁丝耙划破;④加强通风,增加散射光照,诱导菇蕾形成;⑤浸泡菌袋或向料内注水,补充水分,也可向料面喷洒冷水,以刺激出菇;⑥出菇时,在菌袋两端料面出现大量菇蕾时,再用小刀割去多余的塑料袋,露出幼菇。
切勿过早打开袋口,造成料面干燥,影响菇蕾形成2)幼菇枯死——原因:①持续高温,幼菇受热干枯;②培养料含水量低,空气湿度小;③二氧化碳浓度高,幼菇缺氧死亡解决办法:①出菇期防高温,一旦温度过高,及时进行通风和降温;②增加喷水,提高空气湿度,喷雾壮水为好,切勿用水直接喷幼菇;③菇棚定期通风,补充新鲜空气,及时排除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3)烂菇——原因:喷水过多,加上通风不良,菇体表面积水,引起水肿软化腐烂解决办法:减少喷水,改善通风,一般在喷水后随即予以通风,让菇体表面积水及时散发4)菌柄细长菌盖不分化-—原因:①光照不足,多见于地下室,人防地道内种菇;②二氧化碳浓度高,促使菌柄迅速生长,菌盖形成困难解决办法:①增加光照,增设工人照明灯;②通风补气5)袋内结菇——原因:①袋口解开晚;②两头料面干燥,不利于菇蕾形成;③料袋装得偏松,造成培养料与料壁间有较大的间隙解决办法:袋内结菇,多为畸形,会消耗营养,影响产量应用隔膜将料压紧,排出空气,使营养集中,供袋两头出菇.(6)畸形菇(瘤状菇、花椰菜菇、蓝色菇或蓝边菇和喇叭菇等)--原因:①温度过低,且时间又长,造成菌盖内外层细胞生长失调,出现瘤状或颗粒状突起;②菇棚通风不足,造成空气温度过高或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形成喇叭菇;③棚内生炉增温引起一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气体积累,刺激菇体生长变异,发生变色反应。
解决办法:①冬季天冷增温时要注意通风,不宜在菇棚内直接生炉,应修建火墙或火道;②环境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食用菌的干制加工 春天阴雨天较多,对香菇、木耳常以烘烤为主,夏秋烈日高温,是草菇生产季节,常以晒干为主热风干燥,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四季都可进行,适于各种菇类,且干制的质量好干制的质量好坏还与采菇、分级、剪柄、清选、切片等有密切的关系 香菇在采菇时应结合分级,按大小、外形、厚薄分开,花菇、厚菇单独分开,高脚菇、畸菇和菇丁应作等外处理然后剪去菌柄基部(菌脚),柄的长度留2~3厘米,同时,除去杂草和木屑等,但不要用水 干制方法:将分级的鲜菇先用太阳晒一天,然后用炭火烘干,也可连续用太阳晒干,切忌未干时堆沤如果用炭火烘干,温度应由低到高,开始20~30℃烘6~8小时,再用50~60℃烘2~3小时至菌柄全干烘干的菇用手翻动,到哗哗作响,手捏易碎时为止,摊凉后即可用塑料袋收藏. 烘烤时,应注意木炭或煤炭火不能有烟和异味,严防破碎菌子掉下去生烟,否则影响干菇质量为了使热量散发均匀,可在火上面盖一块铁板,有条件的地方,可用鼓风机送热风或用蒸汽管道送暖风干燥.干制草菇,应选大小一致的菌蛋,去掉泥沙后,用刀从基部十字交叉纵切两刀,切菌蛋的2/3长,成四瓣,晒干后称兰花菇。
也有从侧面纵切一刀,留包脚不切断,或切两瓣,切后,可在水泥坪上晒干菌蛋干片要用切片机切纵片,热风干燥,以保质量平菇、凤尾菇、金针菇均可整菇晒干或烘干平菇栽培技术 当袋两端有黄水,扎眼处有菌蕾出现时,这时,在袋两端喷PH为8.5至9的石灰水一次,这时管理要点是采取降温、加大温差培养.袋两端有菌蕾出现时应立即解开袋口出菇解袋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将袋解开,这种方法简单、方便,有利于保持袋内水分,减慢水分的蒸发第二种是用刀片沿袋口顶端将袋膜轻轻割下,注意用力不要过大,以免伤害菌丝这时管理的关键是棚内温度应控制在20℃以下,12℃以上.出菇的最适宜温度为13--18℃,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每天通风34次,每次30分钟,保持新鲜空气 在适宜的条件下,平菇从原基长成子实体需5—-10天当平菇边缘内卷,未弹射孢子时及时采收采收时可以用一只手按住菇柄基部的培养料,另一只手捏住菇柄轻轻扭下;正确采收平菇不仅能够保证收获质量,也有利于下茬菇的发生和管理. 采收后的管理: 采收后要清除袋料两端的菇角和老菌丝,这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应补足到65%左右空气湿度适宜,一般10天左右出现第二茬蕾菇。
平菇出两茬菇后,培养料的营养有些不足,为促进多出菇,可以结合喷水来补充营养营养液主要有1%的糖液;菇脚煮水;0.2%--04%尿素溶液;饼类煮液等在适宜的条件下,―般可收3--5茬,每50千克棉籽皮可收鲜菇40——75千克, 空气湿度适宜,―般10天左右出现第二茬菇蕾 (二)阳畦栽培技术 阳畦栽培投资少,成本低,但占地较多,容易受外界气温的影响 阳畦的建造: 阳畦种平菇主要利用春秋两季春播平菇栽培前期气温低,后期气温高,应选择遮荫或人为创造遮荫条件秋播在栽培前期气温高,后期气温低,应选择背风向阳不积水的地方春播阳畦一般宽0.8--1米、深0.4米,长3米左右秋播阳畦一般宽1米,深0.5米.长5米左右 阳畦座北朝南,北墙高,南墙低,南北相差30厘米,东西土墙为斜坡状,一般深0.4——43.5米、畦宽1米、长度根据条件而定多畦排列的,畦与畦之间留排水沟和人行道,有利于雨天排水和管理操作.阳畦挖好后,将畦壁踏实,有条件也可用砖将四壁砌起,抹上麦秸泥以防泥土塌落 配方: 阳畦种平菇常用配方为:棉籽皮50千克,曝晒7天左右,石灰1千克均匀撒在料面,水70--75千克,畦栽培养料的含水量比袋栽要高一些,一般在65%左右。
反复拌料,使料和水混合均匀以料的PH为7.5-—8.5,必须拌匀.一般春播阳畦、每平方米栽培面积需棉籽皮16千克左右,秋播每平方米需棉籽皮22千克左右 播种: 阳畦种平菇的接种方法多采用层播或穴播层播的具体做法是:播种前,先用10%石灰水均匀撒在畦内及四壁,杀死畦内杂菌及害虫.撒石灰水时应注意:要尽量使用石灰水的上清液洒量不要太多,否则容易烧死培养料下层的菌丝 先把菌种掰成枣大小的块儿,撒在料表面,注意用手掰,而不能用手搓菌丝,撒在料的表面,而后在菌种上面撒上一层料,厚约7厘米左右,接种量为10%--15%,也就是说每50千克料中,要接入5——75千克菌种.将料均匀地铺在菌种上,用手抚平 播种后用木板拍平压实,使料与菌种充分接触,菌丝才能从料中得到充足的营养和水分而正常发育用干净的报纸盖上料面,这是因为培养料表面容易产生积水,报纸可以吸掉表面积水,使菌丝正常生长最后在报纸上覆盖地膜保温保湿 穴播的方法: 先在畦内填入培养料,然后将料面刮平,每隔4厘米左右一穴,穴深到底穴播时,每个穴内放入足量的菌种穴播的接种量与层播相同将料面抚平.最后在整个料面上薄薄的撒一层菌种。
播种后用木板将料面拍平压实.用干净报纸盖上料面,报纸上覆盖地膜 菌丝培养: 播种后菌丝培养管理的重点是控制料内温度和通风料内插放温度计,便于随时检查. 料温不要超过30℃,当料温失控时可在料内高温处打降温气孔,孔径4厘米,气孔密度以可以控制培养料温度为宜随着料温的升高,菌丝很快定植2—-3天后,菌种块即向周围伸出洁白的菌丝 出菇管理: 播种约2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料表面后,料面将形成子实体原基,这时,棚内温度应控制在15℃左右,空气相对湿度掌握在90%左右,每天喷水3--4次,要求喷成雾状,菇蕾形成后5天左右,子实体长大成熟 采收: 平菇采收一般是成丛扭摘,采摘的鲜菇必须当天加工,不能过夜,最好边采边加工,一般可采3--4茬,每50千克棉籽皮可收菇40—-65千克 确定播种期,必须考虑以下原则: 1温度条件,前期有利于菌丝生长,后期有利于子实体形成. 2.选择不利于杂菌生长温度,减少杂菌污染机会 3木屑不适合栽培平菇,因为平菇分解木质素的能力非常弱.不能提供生长所需营养 4袋栽平菇时,培养料的含水量必须掌握在62%左右,也就是1千克料1.4千克水为宜。
畦栽时的含水量为65%,也就是1千克料,15千克水 袋栽平菇工艺流程:配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出菇管理-—-—采收—---恢复期管理 5.培养菌丝体阶段温度在22--25℃为宜,最高不能超过30℃,否则菌丝生长快,细弱,出菇少 6.当平菇长到7——8成熟时,必须采收如果到了全部成熟,孢子从菌褶内弹射出来,这时质量下降,重量减轻管理人员呼吸过量的孢子后,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