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总复习.docx
14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总复习 测 量 1.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 物质布局的一门科学物理测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 2. 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3.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 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 米、纳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2-3 1厘米=0.01米=10米;1毫米=0.001米=10米;1微米=10-6米;1纳米=10-9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留神查看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 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不要用磨损的零刻度线);(3).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放正;(4).读数时视线要与正对刻度线,不成斜视;(5).在读数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在测验室里常用量筒、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它们常用毫升做单位,1毫升=1厘米3 ;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形底部(或凸形顶部)相平。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成制止的,它只能尽量裁减,而不能消 除,常用裁减误差的方法是:屡屡测量求平均值 7.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 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便当用刻度尺直接测 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如(a)怎样用短 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 一曲线的长度? (3) 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声 现 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中断,发声也中断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S总?12vt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是指声音的上下,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声源振动的幅度、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3)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磁 和 电 1.磁性:物体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片面叫磁极 ①. 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 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彼此排斥,异名 磁极彼此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 去磁:使原来有磁性的物体失去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边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 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根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边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一致。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邻近;而地磁的 南极那么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邻近地磁的南北极 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 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物体带电:物体有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12、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13、自然界存在正、负两种电荷同种电荷彼此排斥,异种电荷彼此吸引 14、正电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15、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它是根据同种电荷彼此排斥的原理制成的 16、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法一是看它能否吸引轻小物体,如能那么带电;法二是利用验电器,用物体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假设金属箔张开那么带电 17、判断物体带电性质(带什么电)的方法:把物体靠近(不要接触)已知带正电的轻质小球或验电器金..属球,假设排斥(张开)那么带正电,假设吸引(张角减小)那么带负电假设靠近带负电物体时,处境恰好相反)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4.温度的测量标准叫温标。
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 5.常见的温度计有(1)测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6.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7.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查看它的量程和最小分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见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持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观相平 8.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9.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10.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11.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致 12.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识别:晶体都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3.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 熔化 凝固 ℃ t t (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 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4.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热 1.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2.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3.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纯水沸腾时 15.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外观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6. 沸腾:是在确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观同时发生的强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7.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外观积;(3)液面空气滚动快慢 18.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汽”、雾、等) 19.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光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平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4.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5.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入射光线 法线 反射光线 镜面 6.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体大小一致(2)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3)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8.平面镜应用:(1)成像(2)变更光路 9、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10、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外观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靠拢,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外观时,传播方向不变更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1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2、凸透镜成像: (1) (2) (3) F F (1/) (2/) f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像距:f2f)。
如投影仪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这是最简朴的机械运动 5.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6.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公式是??mV;密度单位是千克 , 速 度的主单位是:米/秒1米/秒=3.6千米/小时 7.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直线运动 8.平均速度: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v?度多数处境下是指平均速度 9.根v? stst/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 3 /米;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