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docx

24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361330390
  • 上传时间:2023-09-2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6.77KB
  • / 2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新高考)(含解析)绝密★启用前 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试卷(新高考) 语 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边塞是唐诗中习见的主题和题材,边塞诗当然会在诗中使用一些边塞地名,包括当时的和过去的,中国的和外国的,汉族的和非汉族的在这方面,有一个值得加以探索的问题:在某些诗篇里所出现的地名,常常有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情况 高适《燕歌行》诗序云:“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考张公即张守珪据史,他曾大破契丹诗篇就是以此为基础进行创作的榆关即今河北省东部的山海关碣石应当就是今河北省昌黎县东南的碣石山蓟北,指蓟州(今北京密云)以北契丹故地在今内蒙古中部张守珪从范阳(今北京)出兵和契丹作战,取道碣石以出榆关,征人思乡,则从蓟北回首,这都是符合当时情势的。

      在这篇诗中,和上述三个地名发生矛盾的是大漠、瀚海和狼山大漠和瀚海指今内蒙古中部到西部的沙漠地带,它们位于契丹的西边,按照唐人从沿海进军的道路,是不可能也不必要飞羽书于瀚海的至于狼山,也就是狼居胥山,则更是远在今内蒙古西部,与契丹全然无涉由此可见,后举三个地名乃是用典而非写实,即以汉人和匈奴作战暗喻张守珪和契丹作战榆关、碣石等地名则是一个现实的系统,而瀚海、狼山等地名是一个比拟的系统但四句连贯而下,浑然一气,只有细加寻绎,才能使人感到在方位上有问题 从文艺史实来看,作家们在其创作实践中,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并不是十分罕见的事情因而我们所能看到的,就不止于唐代边塞诗中的地名有方位不合、距离过远这种现象沈括《梦溪笔谈》云:“余家所藏摩诘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难与俗人论也为了要突出地表现袁安宁愿僵卧雪中挨饿,也不肯在大家都困难的时候去乞求帮助,增加别人的负担这一主题,画家实写了雪景,也写了当地雪中所不可能有的翠绿色的芭蕉,以象征主人公高洁的品格,显示出他在饥寒交迫的环境中,也没有被困难压倒的精神这样,就比只一般地去写出雪中萧条寒冷的景象,更加有效地塑造袁安的形象和表现作品的主题。

      在《红楼梦》里,也存在着类似的情况,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所记的事应在北京,却掺杂了许多回忆想象的成分,所以有很多江南的风光"成为江南风光突出的表现的,是栊翠庵的红梅花第四十九回的回目是“琉璃世界,白雪红梅”,第五十回又写了薛宝琴等人作《咏红梅花》的诗,并由宝玉去庵中向妙玉讨了一枝梅花但是,并不是人人都同意《红楼梦》中存在着这些“回忆想象的成分"的他们有的举出许多书证,考出“北方亦可植梅”,企图肯定这部小说在细节描写上的绝对真实性总的来说,俞先生所言,“此等处本作行文之点缀,无关大体,因实写北方枯燥风土,未免杀尽风景",这是对的若单就这两回赏梅、咏梅而言,则它是作家所乐于描写的众姊妹的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在这之前,有海棠社、菊花诗、螃蟹咏;在这之后,又有桃花社、柳絮词它们写的是秋、冬、春三个不同的季节,在自然景象和人物心情方面都显示了各自的特色按照曹雪芹的美学观点看来,在大雪以后放晴的天气里,还有什么花木比盛开的红梅更加鲜艳和吸引人呢?又还有什么安排比将雪中盛开的红梅放置在那位外冷内热的妙玉的修行之处更富于象征性呢?它不但使众人赏雪赏花的兴致受到鼓舞,他们的生活情趣和新加入姊妹们行列的薛宝琴等三人的诗才得到表现,而且还进一步地暗示了妙玉和宝玉之间的微妙关系。

      因此,即使红梅本非大观园中所能有,但在这两回书里,却成为非有不可的事物了 现在,我们应回到本题上来,研究一下出现在唐人边塞诗中的地理上的矛盾现象唐代诗人们之所以不顾地理形势和军事行动的实际,使其作品中的地名出现在不关合的方位或过于辽远的距离的情况,很显然地是为了更突出地表现边塞这个主题由于汉、唐以来,中国和外国,汉族和非汉族在相当长远的年代和非常广阔的区域里有过情况极其复杂,和战都很频繁的接触,所以诗人们在反映当前事件的时候,就不能不联想到历史事件,在反映某一边塞地区的时候,也往往会联想到另一边塞地区作品中出现地理方面的矛盾现象,是和用典这一艺术手段分不开的汉是唐以前唯一的国势强盛、历史悠久的统一大帝国;汉唐两朝有许多可类比的地方因而以汉朝明喻或暗喻本朝,就成为唐代诗人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总的说来,唐人边塞诗中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乃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历史的复杂的回忆,激发人们对于地理上的辽阔的想象,让读者更其深入地领略边塞将士的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感情既然古代诗人们不一定要负担提供绘制历史地图资料的任务,那我们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也就无妨忽略这些“错误”了 我们都知道,艺术的真实是根源于生活的真实,所以在创作中,作家们应当尊重历史和生活的真实。

      但是艺术又并非自然和历史、社会的机械的翻版,它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点一滴地都符合生活真实及科学要求只有并不拘于现实中部分事实的真实性,才能够获得更高级、更集中的典型性 (摘编自程千帆《论唐人边塞诗中地名的方位、距离及其类似问题》)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高适《燕歌行》中出现的地名大漠、瀚海和狼山在情势上互相矛盾,方位、距离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 B.从唐代边塞诗人到古今中外的其他作家,他们在创作实践中常常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或社会的生活真实 C.王维《袁安卧雪图》雪中芭蕉的景致并非机械地翻版自然和历史,具有比完全写实更为突出的艺术表现力 D.《红楼梦》中海棠社、桃花社有关情节写的是众姊妹的春季文化生活,表现了有关人物的形象特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人边塞诗常出现的方位、距离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影响了这些诗歌的艺术价值 B.高适《燕歌行》地名的方位问题不易被发现,展示了诗人高妙浑然的用典技巧 C.作者总体上认同俞平伯的有关观点,并对俞平伯的观点进行进一步论述和补充。

      D.作家的创作既要尊重历史和生活的真实,又要不拘于现实中部分事实的真实性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中画横线句子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长恨歌》) 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4.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4分) 5.有学者在讨论岳飞《满江红》真伪问题时认为:“以地理常识说,岳飞伐金要直捣金国的黄龙府,黄龙府在今吉林,而贺兰山在今西北甘肃,南宋时属西夏这首词若真出岳飞之手,不应方向乖背如此"结合本文,评价前述观点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比邻而居 王安忆 装修的时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这条公共烟道,应该堵上,另外在外墙上打一个洞,安置排油烟机的管子可是,我没听他的好了,现在,邻居家的油烟就通过我家的排油烟机管道,灌满了厨房 我们这幢楼里有十六层,每一层有七套公寓,我无法确定这是哪一户人家的油烟气,但我可以确定,我家厨房的油烟仅来自于其中一家。

      怎么说?它特别火爆花椒、辣子、葱、姜、蒜、八角,在热油锅里炸了,轰轰烈烈起来了它似乎是靠近川菜的一系,可又不尽然,葱姜和酱的成分多了,使它往北方菜系上靠了靠但,总而言之,这家在吃上面是大开大阖,大起大落的风范,相当鲜明和强烈这家人在吃方面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每顿必烧,从不将就每隔十天半月,还要做一回肚子无可避免,是有一股腥膻气,很快,大量投放的白酒起了作用,腥膻还是腥膻,但却变得有些诱人那气味是厚起来的,起了浆似的他们老老实实,一餐一饭地烧着,一股浓油赤酱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气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实打实的,没有半点子虚头在我的印象中,他们没落下过一顿一到钟点,气味就涌过来,灌满一整个厨房的角角落落一个钟点以后,就消散了对了,绝不会超过一个钟点,到时候,一定就收了 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这家人还增添了两次草药的气味草药的气味是浓烈的,生腥,辛辣,殷苦,底下又铺着一层瓦罐的土气味,“扑”一下进来,涌满了厨房不知是因为草药气的影响,还是实际情况如此,一日三餐的气味不那么浓郁了倒不是变得清淡,而是带些偃旗息鼓的意思这段日子蛮长的,这么算吧,每周炖一次鸡汤,总共炖了四至五次草药的苦气味和鸡汤的香味,是这段时间油烟味的基调。

      草药的气味先后有些变化,有一段是以苦为主;有一段苦虽苦,却略有回甘;又有一段奇怪地,散发出海带那样的咸腥气 之后,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厨房里滚滚而来一股羊肉汤的气味这就知道,他们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补偿一下,犒劳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确有一种盛宴的气氛,带有古意古人们庆贺战功,不就是宰羊吗?果然,草药味从此消遁,炖汤的绵长的气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进行 在较长一段稔熟的相处之后,我家厨房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那是一缕咖啡的香气这是另一路的气味,和他们家绝无相干,它悄悄地,夹在花椒炸锅的油烟里,进来了这是一股子虚无的气息,有一种浮华的意思在里面,和他们家实惠的风格大相径庭因此,我断定,这又是一户新入住的人家,很没经验地,也将管子接进了烟道,又恰逢顺时顺风,于是,来到我家厨房凑热闹了这一路的风格显然要温和、光滑一些,比较具有装饰感,唤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实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着一日三餐来,不大有定规,有时一日来一次,有时一日来两次,有时一日里一次不来,来时也不在吃饭的点上,而是想起了,就来,想不起,就不来,显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来的,从来一顿不落,转眼间,油烟全面铺开,又转眼间,油烟席卷而去,总是叱咤风云的气势。

      但是,有时候,夜已经很深了,那新来的,悄然而至咖啡的微苦的香味,弥漫开来 气味终究有些杂了,可是泾渭分明,绝不混淆你来我往,此起彼伏再过段日子,又来了一个,显见得是苏锡帮的,气味特别甜,空气都能拉出丝来了第四位又来了,它一方面缺乏个性,另一方面又颇善融会贯通它什么都来: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榄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气味全打成一团,再分不出谁是谁的来路我们这些比邻而居的人家,就这样,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处 (节选自小说集《剃度》,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寓楼里房屋众多,“我"无法确定第一种油烟气的来源,但可以确定其仅来自于一家,侧面表现了油烟风格鲜明 B.第一家人在吃上坚持“大开大阖,大起大落”“每顿必烧,从不将就",凸显了一种实打实的风格 C.持续的鸡汤,先后变化的草药气味,以及时不时插进的土气味,都表现出第一个家庭的生活气息浓厚 D.四户人家的气味“泾渭分明”,但“我"却与他们“比邻而居”,不分彼此,旨在表达“我"懂得享受生活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讲故事开篇,使用“不要”“另外"“可是”“好了"等词语,奠定了娓娓道来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二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四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历史试卷(含答案).docx 名著阅读二:西游记 ——初中语文统编版(教学课件)(第一课时)(2024)七年级上册(共26页).ppt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一中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9月份质量检测 八年级生物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8.1 咏雪(教学课件)——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共22页).pptx 吉林省农安县合隆镇实验学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七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风华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风华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八年级数学试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二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第三次综合检测 历史(含答案).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三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有理数.docx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四校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四次综合检测 生物(含答案).docx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docx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东北三省精准教学2026年8月高三联考 英语讲评PPT.ppt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地理试卷(含答案).doc 6《散步》 莫怀戚 教学设计初中语文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docx 吉林油田第十二中学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初二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第三次综合检测 语文(含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