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守望乡村教育的人.pdf

9页
  • 卖家[上传人]:艾力
  • 文档编号:36709001
  • 上传时间:2018-04-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50.17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守望乡村教育的人守望乡村教育的人 ——关于苏北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与建议——关于苏北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报告与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头戏,只有办好农村教育才是真正办好了教育经过改革开放以来 20 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农村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普及,加之目前城乡教育之间差距的客观存在,农民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等现实状况, “乡村教育”越来越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问题 社会对教师的完美期待, 广大家长对教育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即使是没有经济能力择校的家长,也在千方百计地为子女择班择师,因此关注农村教育质量开始由关注学生转为关注教师群体, 从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教师素质状况来入手努力促进农村教育,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现状及问题 二、现状及问题 1、年龄老化明显 乡村教师队伍日趋老龄化,特别是站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年龄偏大问题尤为突出近日,笔者对本地区某乡镇小学教师队伍进行了调查研究,以下是本次调查的结果: 某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调查表 年龄结构 人数 所占比例 56周岁以上 14人 11.35% 51-55周岁 33人 23.4% 46-50周岁 21人 14.9% 36-45周岁 17人 12% 21-35周岁 56人 39.7% 共计:141人 1上面表格中的调查结果显示: 全镇五所乡村小学共有公办教师141人,从调查所得的数据看,各校中老年教师比例偏大,其中 46-50 周岁的 21人,占 14.9%,51-55 周岁的 33 人,占 23.4%,56 周岁以上的 14 人,占11.35%,46岁以上的人共占全体教师的48%,这种年龄结构状态着实不容乐观。

      随着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推进,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教师走向了管理岗位,也有很多走向了更为宽广的天地,站在课堂上教书的多为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教师和一些年龄偏大的教师了,有人戏称“爷爷奶奶教小学” ,此言形象地说明目前众多乡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普遍趋于老化的现状 2、整体素质堪忧 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业已被现代教育所需印证上述案例中,141名公办教师中, “民转公”教师 53 人,县教师进修学校代培的中师生 7 人,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退休教师子女顶班的3人为解决民办合同教师出路问题在家边教书边学习毕业的9人,市职校、体校毕业的4人,没有受过正规中师训练的达77人,占54.6% 在其余的 64 人中,年龄在 50 岁以上的 11 人,多为文革后期推荐选拔的工农兵学员,最近几年分配的青年教师 23 人,整体素质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方面,也不能尽入人意基于以上几点原因,许多教师的课堂上知识老化、陈旧,缺乏生机的种种现象也就再所难免了 随着近几年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中教育不断扩大规模,为解决燃眉之急,高中教师初中选,初中教师小学调,一部分优秀的中青年教师被初中抽走, 加之教育多元化办学体制的构建, 县城地区民办学校不断兴起,公办学校不断扩大规模,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福利待遇,远远比不上县城学校,大批中青年教师一有机会就往县城学校调,有才华而又没有进城机会与能力的中青年教师经不住民办学校高薪的诱惑,也“孔雀东南飞了” 。

      教师队伍中新近崛起的中青年教师,也多因业务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而走向了不同的管理岗位,留守课堂的“教书匠”们的整体素质也就可想而知了 23、心理负担沉重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越来越强调规范,制度越订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困惑和无奈也越来越多 调查中发现,造成乡村教师心理负担的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教学任务繁重,产生心理焦虑 乡村小学均地处穷乡僻壤,对外来信息如众多课改理念接受相对较慢,加之目前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社会评价一所学校的主要指标仍然是学生的考试分数,为此学校只好也只能费尽心机地采取应对措施,发挥制度与评价的杠杆作用,许多约定俗成的地区性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师精神压抑的一大因素另外,许多学校由于工作人员紧张,安全措施贫乏(这是社会造成的客观原因,并非乡村小学本身的意志所能左右的) ,但学生的安全又必须时时刻刻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所以教师要提前一个小至两时值早班和午班也成了一项不容质疑的工作任务,每天两次的送队放学也成了每一位教师的“必修课” ;除了教师每天为学生做的大量烦琐细致的工作外,有时教师们下午放学后还要开会、政治学习。

      在整个一天,一学期,一年,甚至是一辈子的工作中,教师不是上课就是站班、备课、批改作业、撰写政治业务学习笔记、填写班主任工作手册、跟操、处理学生问题、接待家长、忙得焦头烂额,不亦乐乎,产生种种心理焦虑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事务太多,挤占教学时间,加重心理压力 在乡村小学中,无论是中心校还是村小的教师每周的课时量都在 20节左右,正常的上课、批改作业都应付不过来,还要参加各种五花八门的培训、考试:新教师上岗培训、普通话培训、计算机培训、英语初级培训、网络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培训、校本培训……许多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满足各种进级的需要,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进修学习,工作、学习、家务经常“堵车”而无暇理顺,这些教师承受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是相当大的,并且这种情况在越是年龄大的教师身上越有明显的表现每当学校迎接上级的检查任务时,很多年龄大的教师可谓日不能饮、夜不能3寐,这样的种种状态,我们又何忍叹息他们的课堂缺少效率、缺乏生机? (三)生存状态不佳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正发生着根本的转变,全员聘任制在各乡村小学中目前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得操作起来,但是年年铿锵有力的警钟长鸣,也给部分教师带来竞争的压力和挑战,大部分教师由于观念没有充分转变,缺乏竞争力和自信心,因而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随即降低了工作和生活的热情,也影响了身体的健康,正如郑杰校长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所说的那样“教师是在社会地位上,而不是在经济地位上获得尊严的” ,众多的人际往来,生活窘迫、家庭重负、身体健康严重透支,患病相当普遍,且越来越年轻化,职业病越来越多,有普遍化倾向,影响工作,甚至不能工作的越来越多。

      在141名公办教师中,长年不能工作的 10 人,占 7%,其他中青年教师也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慢性病,整体教师队伍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 (四)理想与现实尖锐碰撞,刺激心理底线 “岁月褶皱肌肤,暮气却能褶皱灵魂烦恼、恐惧,乃至自疑,均可摧垮精神,伤害元气!”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是带着崇高的理想与满腔的热情踏上工作岗位的,有的人幸运地进城了,他们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如鱼得水而乡村教师们的教育理想则在现实生活中一点点的销声匿迹,在乡村小学中,如果我们心中坚定地信仰着“素质教育” ,那么面对我们的只能是越来越迷茫的漫漫长途,每个学校都在高呼“素质教育” ,然而有几所乡村小学不是在“素质教育”的旗帜下恶搞“应试教育”?为了大气候所需,为了个人发展,他们不得不将自己的教育理想抛之脑后同时,为了多一些学习机会,多一些比在机会,甚至仅仅是多一些论文发表的机会,他们每天都要对各级领导笑脸相迎、曲意奉承,这种迫不得已的成长方式抹杀了教师的个性,使他们走向自己教育理想的另一端而不愿意这样去做的人,则 “俯首甘为孺子牛” ,注定一辈子默默无闻随着教育理论的纷繁多姿,教师们面对着一路欢歌的“素质教育” ,面对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垃圾理论,教师的个人才华、文化素养、教4学能力越来越来“无足轻重” ,教育的内涵走向流离。

      种种无以复加的心理煎熬都会使每一位曾经心怀憧憬的乡村教育工作者们黯然神伤, 悲观偾世, 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深切地撕扯着一个个有良知的灵魂 三、思考与对策 三、思考与对策 学校在对教师的管理中,往往会遇到许许多多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乡村小学中表现得更加突出与复杂作为管理者,没有与之相应的的规章制度与处理办法当然是不行的,但是仅仅有这些滴水不漏的管理制度也是不行的除了严肃的态度与严格的制度,还要有科学的管理思路与管理方法,后者的重要性和所起到的长久作用并不亚于前者,而它却总是被大大的忽略掉学校在处理教师问题时常常有两条思路: ⑴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帮助教师成长 ⑵ 看到现象——批评教育——达到管理目的 第一条思路的主线是“问题” ,第二条思路的主线才是“管理” 一、政策上支援乡村教育,促进“新陈代谢” 近年来,由于城市生活质量高,教师待遇好,课改信息快捷,关注教师成长,大量的中青年教师涌入城市,中青年教师地区化、学科化现象严重,比如城小中青年教师占学校的绝大多数比例,老教师寥寥无几,而乡村小学则恰恰相反,乡村小学中执教英语学科的多为青年教师,而执教语文数学的则较多老教师,所谓的专职教师也颇为欠缺。

      国家教育主管机构应合理勾画中青年教师的工作分布图,采取有效措施,支援乡村小学教育只有有了足够的人力资源,乡村小学才可以完成自身的“新陈代谢” ,从而有效地改变村小教师年龄老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与缺憾 5三、优化教师生存环境,关注教师精神生命 1、 事实是价值判断的依据,因此校内的各级领导应尽可能全面的了教教师,不应仅凭一堂课或一次检查、一次考试来权衡教师的教学水平、文化素养,在关系教师尊严的重大问题上不应只听取自己下属领导的反馈信息而不予考证,管理者应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确切信息,以免造成错误的价值判断,从而得到教师的信任与敬重 “亲其师,信其道” ,同样,亲其领导,受其管理,管理者的正确判断、明智决策使校园管理成为一种 2、赋予教师自己的心理空间 3、搭建和谐的心灵通道 ①既要做到上情下达,又要做到下情上达 ②鼓励教师创新教育,允许失误 61、要提高认识 ①决策者应当先提高认识,关注教师的精神生命 “落后的管理机制是形成教师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 ”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学生的发展,引导学生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实现学校的长盛不衰,关键要训练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决策者必须充分认识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正确处理教师培养和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教师减负,为教师安排合理的“充电”时间。

      与此同时,我们的决策者们不妨时常做这样一种反省:我们的学校,除了红墙碧瓦,除了芳草绿荫,除了档案堆积,除了制度缤纷,学校中还有些什么可以令我们的老师欣慰与自豪? ②教师自身应提高认识,唤起工作热情 “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而从职业的层次到事业的境界,有个起点状态,那就是:享受这份工作,享受事业生涯所带来的乐趣 ”因此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与理念的更新也是至关重要的 2、充分发挥完小校长的作用 学校是校长的影子,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已成为共识纵观苏北众多乡村小学,完小校长在业务上有一定的权威性, 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乡村小学要采取措施,制定目标,激励完小校长精通现代教育管理,现代教学理论,现代教科研知识在管理、讲课、听课、指导等方面,为教师之表率,为教师的业务发展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有自己切合实际的方法、措施,并定期检查、及时总结校长要定期上示范课、举办讲座、承担指导业务等中心校制定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评估方案,将提高情况纳入7校长考核、 考评之中, 校长的年度积分不能只看本人工作、 任课成绩如何,连同教师培养一起要全面考核。

      3、要明确目标 教师培养应该有一个明确而又具体的目标,不但要有数量,而且要有质量,乡村小学教师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可采取分类培训,分层推进的策略,改变千篇一律的学习内容,抛弃陈旧落后的培训方法,改变同样的时间安排,同样的笼统要求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有的教师觉得目标太低,不用学习,白白浪费时间,有的教师觉得绠短汲深,力不从心的现状不分层次,混在一起,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其结果只能是抹杀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在体现了层次性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全员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