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2014与2015数学考纲比较.ppt
38页2014与2015数学考纲比较了解(A):从具体实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 体情境中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理解(B):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C):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境运用(D):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知识技能考查的目标分为四个层次,各层次的含义分别是:考试内容和要求分四个方面: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知识技能考查的目标分为四个层次,以一次函数的相关知识为例说明A级:了解B级:理解2009年第8题1-1Oyx第8题图1-1Oxyxy1-1Oxy1-1Oxy1O1A.B.C.D.21.如图,函数 的图象与函数 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已知A点坐标为(2,1),C点坐标为(0,3).(1)求函数y1的表达式和B点坐标;(2)观察图象,比较当 时,y1与y2的大小. C级:掌握2011年第21题第21题图OXY•22、如图(1)是某公共汽车线路收支差额y(票价总收人减去运营成本)与乘 客量 x 的函数图象.目前这条线路亏损,为了扭亏,有关部门举行提高票价的 听证会. •乘客代表认为:公交公司应节约能源,改善管理,降低运营成本,以此举实现 扭亏. •公交公司认为:运营成本难以下降,公司己尽力,提高票价才能扭亏. •根据这两种意见,可以把图( l )分别改画成图( 2 )和图( 3 ) , • ( l ) 说明图( 1 )中点 A 和点 B 的实际意义: •( 2 )你认为图( 2 )和图( 3 )两个图象中,反映乘客意见的是 ,反 映公交公司意见的是 . •( 3 )如果公交公司采用适当提高票价又减少成本的办法实现扭亏为赢,请你 在图(4)中画出符合这种办法的 y 与 x 的大致函数关系图象。
D级:运用2006年第22题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考试形式2.试卷结构(1)内容分布数与代数内容约占50%(75分),图形与几何内容约占38%(57分), 统计与概率内容约占12%(18分)2)考试要求分布(2014)了解水平的试题占30%±5%,理解水平的试题占30%±5%,掌握水平的试题占20%±5%,灵活运用水平的试题占5%±5%,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方面的试题共占15%±5%(2)难易程度(2015)试题由较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较难题组成,总体难度适中 了解水平的试题占30%,理解水平的试题占40%,掌握水平的试题占20%,灵活运用水平的试题占10%,(3)试题类型分布201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考纲变化 数与代数:将“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近似解” 考试要求由C 变为B降低要求;将“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考试要求由B 变为A; 将“方程,不等式,函数的联系 ” 考试要求由C变为A,均降低要求 空间与图形 :点,线,面新增: (2)线段的长短比较C; (3)线段的和差经及线段的中点B;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 (6)两点间的距离B; (7)度量两点间的距离C(10)。
相交线与平行线: (1)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与性质 考试要求由A变为B,加深要求 新增:(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C;(6)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A ;(1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A 三角形 : (3)“三角形的稳定性A”改为(3)“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应用A” ,(1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改为“等腰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新增:(5)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C 四边形 删去:(8)梯形的概念 (9)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 圆 增加:(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A;(7)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A; 删去:(11)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的计算C 图形的旋转 增加:(3)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A (4)中心对称的基本性质B14.图形与坐标:“(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概念”的要求由A改为B201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考纲变化 2014与2015数学考纲比较(一)知识与技能三、考试内容与要求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 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有 理 数1.有理数的概念 (1)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相反数 、绝对值的概念√(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2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减、除、乘方运 算√(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3)很大的数与很小的数 √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有 理 数1.有理数的概念 (1)有理数的意义、数轴、相反数 、绝对值的概念√(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2有理数的运算 (1)有理数的加、减、除、乘方运 算√(2)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 内为主)√(3)有理数的运算律√(4)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 问题√数与代数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实实 数3.数的开方 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4.实数 (1)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 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2)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 围√(3)近似数√ 5.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的概念√(2)用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 运算法则进行数学运算(不要求 分母有理化)√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实实 数3.数的开方 (1)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 概念√(2)平方根、算数平方根、立方根的 表示√(3)乘方与开方互为为逆运算 √(4)百以内整数的平方根和百以内整 数(对应的负整数)的立方根√4.实数 (1)无理数、实数的概念,实数与数 轴上的点一一对应√(2)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3)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4)近似数√5.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2)用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 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进行 简单的四则运算√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元知识识条目ABCD代 数 式6.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代 数式√(2)代数式的值 √(3)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 意义√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元知识识条目ABCD代 数 式6.代数式 (1)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代 数式√(2)代数式的值 √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 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整 式 与 分 式7.整式 (1)整式的概念√(2)整式的加、减运算 √(3)整数指书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乘法公式 √(5)科学记数法 √(6)整式的乘、除运算(多项式乘 法仅限于一次式相乘)√8.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的意义√(2)提取公因式法 √(3)公式法(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 次)√9.分式 (1)分式的概念√(2)分式的基本性质 √(3)约分与通分 √(4)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整 式 与 分 式7.整式 (1)整式的概念√(2)整式的加、减运算 √(3)整数指书幂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乘法公式 √(5)科学记数法 √(6)整式的乘、除运算(多项式乘 法仅限于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 式与二次式相乘)√8.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的意义√(2)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 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直 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 9.分式 (1)分式和最简分式的概念√(2)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 与通分√(3)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 √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方 程 与 不 等 式10.方程与方程组 (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 程的解法(方程中的分式不超 过两个)√(4)简单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法(公式法、配方法、因 式分解法)√(5)列方程(组)解应用题√11.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意义√(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4)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 等式组的解法√(5)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解 集√(6)列不等式(组)解简单的应用 题√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 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方 程 与 不 等 式10.方程与方程组 (1)等式的基本性质√(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估算方程的解√(4)用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5)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 程的解法√(4)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法(公式法、配方法、因式分 解法)√(5)列方程(组)解应用题,并检 验方程(组)解是否合理√11.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意义√(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的 解法√(4)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 等式组的解法√(5)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组)解 集√(6)列不等式解简单的应用题√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函 数12.函数及其表示 (1)常量、变量的意义√(2)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4)简单的整式、分式和实际问题 中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围√(5)求函数值√(6)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 测√13.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意义√(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正比例函数√(5)根据一次函数的图像求二元一 次方程组的近似解√(6)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函 数12.函数及其表示 (1)常量、变量的意义√(2)函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3)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4)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自变量取值范 围√(5)求函数值√(6)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 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7)对变量的变化规律进行初步预测√13.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意义√(2)一次函数的表达式√(3)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4)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正比例函数√(5)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6)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函 数14.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 题√15.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意义√(2)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通过 对具体情境的分析)√(3)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确定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开 口方向和对称轴√(5)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 方程的近似解√(6)方程、不等式、函数的联系√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函 数14.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意义√(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4)用反比例函数解决简单实际问 题√15.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意义√(2)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3)二次函数的性质√(4)会用配方法确定二次函数图像 的顶点√(5)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和对 称轴√(6)用二次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7)用二次函数的图像求一元二次 方程的近似解√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标标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图图 形 的 认认 识识 与 证证 明1.点、线、面 (1)点、线、面√(2)线段的长短比较√(3)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的中 点√(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6)两点间的距离√(7)度量两点间的距离√2.角 (1)角的概念及表示√(2)角的量度与计算√(3)估计、比较角的大小√(4)计算角度的和与差√(5)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考试试内容考试试要求目 标标 单单 元知识识条目ABCD图图 形 的 性 质质1.点、线、面 (1)几何体、平面、直线、点√(2)线段的长短比较√(3)线段的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