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温泉假日酒店安全生产培训教材之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ppt
75页影响火灾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热传播、爆炸、建筑耐火等级、气象条件热传播、爆炸、建筑耐火等级、气象条件 一、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一、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热传导热传导 热传播的途径热传播的途径 热辐射热辐射 热对流热对流 热 传 导 1 1、含义、含义 指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指物体一端受热,通过物体的分子热运动,把热量从把热量从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另一端的过程温度较高一端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另一端的过程 2 2、热传导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热传导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从温度较高部位从温度较高部位, 向温度较低部位传导。
温差愈大向温度较低部位传导温差愈大, 导导热方向的距离愈近热方向的距离愈近, 火灾现场燃烧区温度愈高火灾现场燃烧区温度愈高,传导出的传导出的热量就愈多热量就愈多 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这种传热性能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这种传热性能 热传导性能:热传导性能: 固体固体> > 液体液体> > 气体气体返回返回热辐射1、含义、含义::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2、特点:、特点: 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热辐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不受气流、风速、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风向的影响, 通过真空也能传播通过真空也能传播; 固、液、气三种物态均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固、液、气三种物态均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热量射热量, 也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回来的热量也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回来的热量 3、、热辐射对火灾的发生变化的影响热辐射对火灾的发生变化的影响§ 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受辐射体与辐射热源之间的距离越大受辐射体与辐射热源之间的距离越大,受到的辐射热受到的辐射热越小。
反之越小反之,距离愈小距离愈小,接受的辐射热愈多;接受的辐射热愈多; §物体的颜色愈深、表面愈粗糙物体的颜色愈深、表面愈粗糙, 吸收的热量就愈多吸收的热量就愈多;表表面光亮、颜色较淡面光亮、颜色较淡, 则反射的热量越多则反射的热量越多, 则吸收的热量则吸收的热量就愈少 返回返回热对流1、含义、含义 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另一处的现象热对流2、热对流的方式、热对流的方式 根据引起对流的原因不同,可分为:根据引起对流的原因不同,可分为: ((1 1)自然对流)自然对流 因流体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是由自然因流体各部分的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流动,是由自然力引起的力引起的 ((2 2)强制对流)强制对流 流体微团空间移动是由机械力引起的如通过鼓风流体微团空间移动是由机械力引起的如通过鼓风机、压缩机、泵等机、压缩机、泵等 根据流动介质不同可分为:根据流动介质不同可分为: ((1)气体对流)气体对流 气体对流对火灾发展蔓延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气体对流对火灾发展蔓延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对流越强,燃烧越强烈对流越强,燃烧越强烈 ((2)液体对流)液体对流 液体因受热体体积膨胀、比重减轻而上升,而温液体因受热体体积膨胀、比重减轻而上升,而温度较低时、比重较大的部分则下降,在这种运动的同度较低时、比重较大的部分则下降,在这种运动的同时进行着热传递,最后使整个液体被加热时进行着热传递,最后使整个液体被加热 3、热对流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热对流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热对流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热对流速度与通风口面积和高度成正比通风孔洞热对流速度与通风口面积和高度成正比通风孔洞越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热对流速度越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愈快; 风能加速气体对流,风速愈大,对流愈快;风向风能加速气体对流,风速愈大,对流愈快;风向改变,会改变气体对流方向;改变,会改变气体对流方向; 火焰温度愈高,与环境温度的温差愈大,热对流火焰温度愈高,与环境温度的温差愈大,热对流速度愈快。
速度愈快 二、爆炸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二、爆炸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爆炸冲击波能将燃烧着的物质抛散到高空和周爆炸冲击波能将燃烧着的物质抛散到高空和周围地区,如果燃烧的物质落到可燃物体上就会引起围地区,如果燃烧的物质落到可燃物体上就会引起新的火源,造成火势蔓延扩大新的火源,造成火势蔓延扩大 爆炸冲击波能破坏难燃结构的保护层,使保护爆炸冲击波能破坏难燃结构的保护层,使保护层脱落,可燃物体暴露于表面,这就为燃烧面积迅层脱落,可燃物体暴露于表面,这就为燃烧面积迅速扩大增加了条件速扩大增加了条件 三、建筑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三、建筑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火灾时烧坏、倒塌的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火灾时烧坏、倒塌的很少,造成的损失也小,而耐火等级低的建筑,很少,造成的损失也小,而耐火等级低的建筑,火灾时不耐火,燃烧快,损失也大火灾时不耐火,燃烧快,损失也大 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因此,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必须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必要的防火措施,使之具有一定的耐火性,即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
使发生了火灾也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构件(梁、柱、楼板、墙等)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一般说来: § 一级耐火等级一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或砖墙与钢混凝土结构组成的混合结构; § 二级耐火等级二级耐火等级建筑是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土柱或砖墙组成的混合结构; § 三级耐火等级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是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砖木结构; § 四级耐火等级四级耐火等级是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壁组成的可燃结构 建筑结构和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有直接影响建筑结构和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有直接影响建筑结构和耐火等级对火灾发生变化有直接影响 四、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四、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大量火灾表明,风、湿度、气温、季节等气象条大量火灾表明,风、湿度、气温、季节等气象条件对火势的发展和蔓延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件对火势的发展和蔓延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其中以以风和湿度风和湿度的影响最大的影响最大§ 风对火势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露天风对火势的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露天火灾。
风速愈大,对流速度愈快,燃烧和蔓延愈快;火灾风速愈大,对流速度愈快,燃烧和蔓延愈快;风向改变,燃烧、蔓延方向也会随之改变风向改变,燃烧、蔓延方向也会随之改变 四、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四、气象条件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 可燃材料的含水率与空气的湿度有关干燥的可燃材料的含水率与空气的湿度有关干燥的可燃材料易起火,燃烧速度也快;潮湿的材料不易可燃材料易起火,燃烧速度也快;潮湿的材料不易着火第六节第六节 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防火灭火的基本原理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一、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一、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防止形成燃烧条件,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便可起到或避免燃烧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作用,便可起到防火的目的防火的目的防火基本原理和措施防火基本原理和措施措施措施原理原理措施举例措施举例控制可燃物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爆炸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的基础1 1、限制可燃物质储运量、限制可燃物质储运量2 2、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用不燃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3 3、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在空间的浓度;、加强通风、降低可燃气体或蒸气、粉尘在空间的浓度;4 4、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防火性能;、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以提高防火性能;5 5、及时清除洒漏地面的易燃、可燃物质等、及时清除洒漏地面的易燃、可燃物质等隔绝空气隔绝空气破坏燃烧爆炸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的助燃条件1 1、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爆炸危险品的容器、设备等;、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爆炸危险品的容器、设备等;2 2、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密闭有可燃介质的容器、设备;3 3、采用隔绝空气等特殊方法储运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物质;、采用隔绝空气等特殊方法储运有燃烧爆炸危险的物质;4 4、隔离与酸、碱、氧化剂等接触能够燃烧爆炸的可燃物和还原剂;、隔离与酸、碱、氧化剂等接触能够燃烧爆炸的可燃物和还原剂;消除引火源消除引火源破坏燃烧的激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发能源1 1、消除和控制明火源;、消除和控制明火源;2 2、安装避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静电;、安装避雷、接地设施,防止雷击、静电;3 3、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4 4、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防止日光照射和聚光作用5 5、防止和控制高温物、防止和控制高温物阻止火势蔓延阻止火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条件形成1 1、在建筑之间留中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在建筑之间留中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2 2、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3 3、有压力的容器设务,安装防爆膜(片)、安全阀;、有压力的容器设务,安装防爆膜(片)、安全阀;4 4、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
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 二、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二、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 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破坏已经形成的燃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烧条件,就可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措施措施原理原理措施举例措施举例冷却法冷却法降低燃烧物的温度降低燃烧物的温度1 1、有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有直流水喷射着火物;2 2、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等、不间断地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等窒息法窒息法消防助燃物消防助燃物1 1、封闭着火的空间、封闭着火的空间2 2、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3 3、用湿棉被、湿麻袋等后盖已着火物质、用湿棉被、湿麻袋等后盖已着火物质4 4、向着火物上喷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喷雾水等、向着火物上喷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喷雾水等隔离法隔离法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1 1、将未着火物质搬迁转移到安全处;、将未着火物质搬迁转移到安全处;2 2、拆除毗连的可燃建(构)筑物;、拆除毗连的可燃建(构)筑物;3 3、关闭燃烧气体(液体)的阀门,切断气体(液体)来源;、关闭燃烧气体(液体)的阀门,切断气体(液体)来源;4 4、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5 5、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质等抑制法抑制法中断燃烧链式反应中断燃烧链式反应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灭火剂,覆盖火焰,中断燃烧链式反应。
燃烧链式反应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但千万不要将排烟机打开,这样产生火星,引起爆炸)§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然后用毛毯、棉被覆盖,使其窒息灭火,如果无效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谢谢!习题讲解习题讲解一、判断一、判断题1、、燃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作用发生的放生的放热反反应,,通常伴有火焰、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光和(或)发烟的烟的现象 ))2、、具具备了燃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生燃燃烧 ))3、、燃燃烧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才能只能在空气(氧)存在才能发生,在其他生,在其他氧化氧化剂中不能中不能发生 ))4、、闪点是点是评定液体火灾危定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性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5、、物物质燃燃烧或或热解后解后产生的气体、固体和烟生的气体、固体和烟雾称称为燃燃烧产物。
燃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物和不完全燃燃烧产物 ))6、、烟气是物烟气是物质燃燃烧和和热解的解的产物火灾过程所程所产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生的气体,剩余空气和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的体微粒的总和称和称为烟气 ))7、、火焰的火焰的颜色与燃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低,温度越低,火焰就越接近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8、、燃燃烧过程的程的发生和生和发展都必展都必须具具备以下三个必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 ))9、、物物质燃燃烧是氧化反是氧化反应,而氧化反,而氧化反应不一定是燃不一定是燃烧,能被氧化的物,能被氧化的物质都是能燃都是能燃烧的物的物质 ))10、、燃燃烧的的发生和持生和持续,必,必须具具备必要和充分条件,必要和充分条件,只要消除燃只要消除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条件中的任何一条,燃烧就不会就不会发生或不能持生或不能持续,,这就是防火和就是防火和灭火的基本原理火的基本原理 ))11、、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起燃烧反反应的物的物质,均,均称称为可燃物。
可燃物 ))12、、凡是可燃物凡是可燃物质相相结合能合能导致燃致燃烧的物的物质称称为助燃物 ))13、、凡使物凡使物质开始燃开始燃烧的的热源,源,统称称为引火源 ))14、、可燃液体之所以可燃液体之所以发生一生一闪即即灭的的闪燃燃现象,是象,是因因为液体蒸液体蒸发速度速度较慢,所蒸慢,所蒸发出来的蒸气出来的蒸气仅能能维持持时间的燃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的蒸气补充充维持持稳定的燃定的燃烧,故,故闪燃一下就熄燃一下就熄灭了 ))15、、闪点是点是评价液体火灾危价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性大小的重要参数闪点越高,火灾危点越高,火灾危险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性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16、、火灾的火灾的发生生发展,始展,始终伴随着伴随着热传播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展的决定性因素 ))17、、可燃物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的现象称象称为着火 (( ))18、、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
点 ))19、、控制可燃物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止火灾的发生 ))20、、可燃物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物变化而化而产生生热量并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行燃烧起来的起来的现象,称象,称为自燃 ))21、、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性就越大 ))22、、由于物由于物质急急剧氧化或分解反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生温度、压力力增加的增加的现象,称象,称为爆炸 ))23、、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可燃气体的爆炸上、下限值之之间的范的范围越小,越小,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爆炸下限越高,爆炸上限越小,爆炸危险性就越性就越大 ))24、、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蒸发出的蒸气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度极限时的温度范的温度范围 ))25、、蒸气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非常小或者难于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不分解的可燃固体,不能能发生蒸生蒸发燃燃烧,当氧气包,当氧气包围物体的表物体的表层时,呈,呈炽热状状态发生无焰燃生无焰燃烧现象,称象,称为表面燃表面燃烧。
(( ))26、、在密在密闭或通或通风不良的不良的场所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低,燃度降低,燃烧速度减慢,分解出速度减慢,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阴燃转为有焰燃有焰燃烧 (( ))27、、熔点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液体一样蒸蒸发成蒸气而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象,称为蒸蒸发燃燃烧 ))28、、动力燃力燃烧是指燃是指燃烧性液体的蒸性液体的蒸发、低、低闪点液点液雾预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先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火源产生的燃生的燃烧 (( ))29、、重重质油品油品储罐的下部有水罐的下部有水垫层时,,发生火灾后生火灾后可能会可能会产生生喷溅燃燃烧 ))30、、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出,在喷口口处与空气与空气中的氧中的氧边扩散、散、边燃燃烧的的现象,称象,称为扩散燃散燃烧 ))31、、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象,称称为预混燃混燃烧。
))32、、燃燃烧产物分完全燃物分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 ))33、、火焰的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色取决于燃烧物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的供应强强度 (( ))34、、热传导是指是指热量通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 越低部位越低部位传递到温度到温度较高部位的高部位的过程 ))35、、热辐射是指以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量的现象 (( ))36、、固体、液体、气体固体、液体、气体这三种物三种物质都能把都能把热以以电磁波的形式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射出去,但不能吸收别的物体的物体辐射出来的射出来的热能 ))37、、热对流是指流是指热量通量通过流流动介介质,由空,由空间的一的一处传播到另一播到另一处的的现象 ))38、、热对流不需要通流不需要通过任何介任何介质将将热传播,不受播,不受气流、气流、风速、速、风向的影响向的影响 ))39、、一个物体在一个物体在单位位时间内内辐射的射的热量与其表面量与其表面积的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40、、热辐射不需要通射不需要通过任何介任何介质将将热热传播,不播,不受气流、受气流、风速、速、风向的影响。
向的影响 ))41、、使用防烟、排烟等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强制制对流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施,就能抑制烟气气扩散 ))42、、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装在容器内的液体,由于温度、体积和和压力等力等因素引起体因素引起体积迅速膨迅速膨胀,,导致容器致容器压力急力急剧增加,增加,由于超由于超压或或应力力变化使容器化使容器发生爆炸,且在爆炸生爆炸,且在爆炸前后物前后物质的性的性质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及化学成分均不改变的的现象称象称为物理爆炸物理爆炸 ))43、、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44、、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窒熄法就是消除燃烧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条件中的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45、、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46、、化学抑制法是指通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干干扰抑制游离基,中断燃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的链反反应 ))47、、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爆炸是失去控制的燃烧 ))48、、灭火必火必须同同时破坏燃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的充分必要条件 ))49、、具具备了燃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生燃烧 ))50、、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火剂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主要依靠窒息作用和部分的冷却作用作用灭火 ))51、、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度时,才会,才会发生生燃燃烧或爆炸 ))52、、对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于一般可燃固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反应就会中止就会中止 ))53、、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烧反反应就会中止就会中止 ))二、选择题二、选择题(四(四选一)一)1、、燃燃烧是可燃物与是可燃物与——作用作用发生的放生的放热反反应,通常伴有火焰、,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光和(或)(或)发烟烟现象 ((A))氧化氧化剂 ((B))还原原剂 ((C)催化)催化剂 ((D))稳定定剂2、、可燃物与氧化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作用发生的放生的放热反反应,通常伴有,通常伴有——现象,称象,称为燃燃烧 ((A))火焰、火焰、发光光 ((B))发光、光、发烟烟 ((C)火焰、)火焰、发烟烟 ((D)火焰、)火焰、发光和(或)光和(或)发烟烟3、、燃燃烧应具具备——、、放放热和和发光三个特征。
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化学反应 ((B)物理反)物理反应 ((C)光)光电反反应 ((D)分解反)分解反应4、、根据燃根据燃烧的定的定义,,——不是燃不是燃烧中的常中的常见现象 ((A))火焰火焰 ((B))发光光 ((C))发烟烟 ((D)爆炸)爆炸5、、燃燃烧过程中的氧化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A))14% ((B))21% ((C))78%((D))87%6、、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起燃烧化学反化学反应的物的物质称称为—— ((A))助燃物助燃物 ((B)可燃物)可燃物 ((C)燃)燃烧产物(物(D)氧化物)氧化物7、、凡与可燃物凡与可燃物质相相结合能合能导致燃致燃烧的物的物质称称为—— ((A))助燃物助燃物 ((B)可燃物)可燃物 ((C)燃)燃烧产物物 ((D)氧化物)氧化物8、、凡使物凡使物质开始燃开始燃烧的外部的外部热源,源,统称称为—— ((A))引火源引火源 ((B)助燃物)助燃物 ((C)点火能()点火能(D)火源)火源9、、爆炸极限是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
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法正确的是()((A))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愈宽,,发生爆炸的危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性就越大((B)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愈宽,,发生爆炸的危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性就越大((C)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爆炸下限愈低,爆炸极限范围愈窄,愈窄,发生爆炸的危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性就越大((D)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爆炸下限愈高,爆炸极限范围愈窄,愈窄,发生爆炸的危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性就越大10、、固体物固体物质的燃的燃烧形式有多种,形式有多种,——不属于固体物不属于固体物质的燃的燃烧形式形式 ((A))动力燃力燃烧 ((B)表面燃)表面燃烧 ((C)分解燃)分解燃烧 ((D)蒸)蒸发燃燃烧11、、液体物液体物质的燃的燃烧形式有多种上,形式有多种上,——不属于液体物不属于液体物质的燃的燃烧形式形式 ((A))动力燃力燃烧 ((B)直接燃)直接燃烧((C)沸溢燃)沸溢燃烧 ((D))喷溅燃燃烧12、、下列燃下列燃烧产物中,物中,——是不完全燃是不完全燃烧产物物 ((A))CO2 ((B))CO ((C))H2O ((D)灰分)灰分13、、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烟气的危害性有多种,——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
不属于烟气的危害性A))毒害性(毒害性(B)减光性()减光性(C))扩散性(散性(D)恐怖性)恐怖性14、、在液体表面上能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生一闪即即灭的燃的燃烧现象称象称为——A))闪点(点(B))闪燃(燃(C)燃点()燃点(D)爆燃)爆燃15、、可燃物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开妈产生有火焰生有火焰的燃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并不断扩大的燃大的燃烧现象称象称为—— ((A))燃点燃点 ((B))闪燃燃 ((C)着火)着火 ((D)爆炸)爆炸16、、在在规定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遇火源能能够产生生闪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燃的液体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自燃点 ((B))闪点点 ((C)自燃)自燃 ((D)燃点)燃点17、、在在规定的定的试验条件眄,条件眄,应用外部用外部热源使物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燃烧一一定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A))自燃点自燃点 ((B))闪点点 ((C)自燃)自燃 ((D)燃点)燃点18、、生生产和和储存火灾危存火灾危险性性为甲甲类的液体,其的液体,其闪点点—— ((A))> 28℃℃ ((B))<28℃℃ ((C)) ≥ 28℃℃ ((D)) ≤ 28℃℃ 19、生、生产和和储存火灾危存火灾危险性性为甲甲类的液体,其的液体,其闪点是点是—— ((A))> 28℃℃ ((B))<60℃℃ ((C)) ≥ 60 ℃℃ ((D)) ≤ 28 ℃℃20、、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温度较低或含水分低或含水分较高高时就会就会发生生—— ((A))闪燃(燃(B))阴燃阴燃 ((C)) 分解燃分解燃烧 ((D)) 表面燃表面燃烧21、、热对流是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火灾火灾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A))初期初期阶段(段(B))猛烈燃猛烈燃烧阶段段 ((C)) 发展展阶段(段(D)) 熄熄灭阶段段22、、以以电磁波形式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量的现象,叫做象,叫做——。
((A))热传播(播(B))热对流流 ((C)) 热传导((D)) 热辐射射 23、、热辐射在火灾射在火灾处于于——时,成,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播的主要形式A))初初级阶段(段(B))发展展阶段段 ((C)猛烈燃)猛烈燃烧阶段段 ((D)) 熄熄灭阶段段24、、由于物由于物质本身本身发生化学反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生大量气体并使温度、压力增加或力增加或两者同两者同时增加的爆炸称增加的爆炸称为——A))物理爆炸(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化学爆炸 ((C)粉)粉尘爆炸爆炸 ((D)核爆炸)核爆炸25、、阴燃是阴燃是——的燃的燃烧特点A))初初级阶段(段(B))发展展阶段段 ((C)猛烈燃)猛烈燃烧阶段段 ((D)) 熄熄灭阶段段26、、用水冷却用水冷却灭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火,其原理就是将着火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的温度降低到——以下A))燃点(燃点(B))闪点点 ((C)自燃点()自燃点(D)) 0 ℃27、木炭燃、木炭燃烧属于属于——A))蒸蒸发燃燃烧((B))分解燃分解燃烧((C)表面燃)表面燃烧((D)阴燃)阴燃28、、窒息窒息灭火其主要火其主要灭火机理是火机理是——。
A))减少可燃物(减少可燃物(B))降低温度(降低温度(C)降低氧)降低氧浓度(度(D)降低燃点)降低燃点29、、——是衡量可燃固体物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易程度的主要参数A))燃点(燃点(B))自燃点(自燃点(C))闪点(点(D)氧指数)氧指数30、、根据生根据生产的火灾危的火灾危险性分性分类,,闪点点为——液体的生液体的生产属于甲属于甲类生生产A))> 28℃ ((B))<60℃ ((C)) ≥ 60 ℃ ((D)) ≤ 28 ℃31、、沥青的燃青的燃烧属于属于——A))蒸蒸发燃燃烧 ((B))分解燃分解燃烧 ((C)) 表面燃表面燃烧((D)) 阴燃阴燃32、、焦炭的燃焦炭的燃烧属于属于—— ((A))蒸蒸发燃燃烧 ((B))分解燃分解燃烧 ((C)) 表面燃表面燃烧((D)) 阴燃阴燃33、、可燃物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生的——而而产生生热量并量并积畜,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畜,使温度不断上升,自行燃烧起来的起来的现象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化学、生物 ((C)) 物理、生物物理、生物 ((D)) 生物、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34、、热辐射是以射是以——形式形式传递热量的。
量的 ((A))光波光波 ((B))电磁波磁波 ((C)) 介介质流流动 ((D)) 物体接触物体接触35、、根据根据——,,将能燃将能燃烧的液体分的液体分为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易燃液体和可燃液体 ((A))燃点(燃点(B))自燃点(自燃点(C)) 闪点(点(D)) 氧指数氧指数36、、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生——的先兆A))着火(着火(B))爆炸(爆炸(C)) 自燃(自燃(D)) 沸溢沸溢37、、无可无可见光的光的缓慢燃慢燃烧,通常,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生烟和温度升高的迹象称为——A))闪燃(燃(B))自燃(自燃(C)) 阴燃(阴燃(D)) 爆燃爆燃38、、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质燃燃烧的物的物质,即能与可燃物,即能与可燃物质发生氧化反生氧化反应的的物物质称称为——A))氧化氧化剂((B))还原原剂((C)) 引火源(引火源(D)) 催化催化剂39、、液体在燃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而是液体受热时先蒸先蒸发为蒸气,蒸气受蒸气,蒸气受热后再后再发生生——,,温度达到自燃点再燃温度达到自燃点再燃烧。
A))热分解、氧化(分解、氧化(B))裂裂变((C)) 链引引发((D)) 链传递40、、固体、液体和气体物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都有都有热传导的性能它的性能它们的的强强弱弱顺序序为——((A))固体物固体物质最最强强,液体物,液体物质次之,气体物次之,气体物质较弱弱((B))气体物气体物质最最强强,液体物,液体物质次之,固体物次之,固体物质较弱弱((C)) 液体物液体物质最最强强,固体物,固体物质次之,气体物次之,气体物质较弱弱((D)) 液体物液体物质最最强强,气体物,气体物质次之,固体物次之,固体物质较弱弱41、、关于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在空气中才能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播热((B))不需要通不需要通过任何介任何介质((C)) 不受气流、不受气流、风速、速、风向的影响向的影响((D)以光的速度通)以光的速度通过真空将真空将热传播播42、、下列下列热辐射的射的说法,正确的是法,正确的是——A))热源温度愈高,与受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射越大((B))热源温度愈高,与受源温度愈高,与受辐射物体之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射越大((C))热源温度愈低,与受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大,的距离越大,辐射越大射越大((D))热源温度愈低,与受源温度愈低,与受辐射物体之射物体之间的距离越小,的距离越小,辐射越大射越大43、、关于关于热对流与通流与通风口的关系,下列口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法正确的是——。
((A))通通风口的面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低,愈大、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流速度愈快 ((B))通通风口的面口的面积愈大、高度愈高,愈大、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流速度愈快 ((C)通)通风口的面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低,愈小、高度愈低,热对流速度愈快流速度愈快 ((D)通)通风口的面口的面积愈小、高度愈高,愈小、高度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流速度愈快44、、利用破坏燃利用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爆炸的基础的原理,用阻燃的原理,用阻燃剂对可燃材料可燃材料进行阻燃行阻燃处理,以提高耐火极限,理,以提高耐火极限,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控制可燃物控制可燃物 ((B))隔隔绝空气空气 ((C)) 消除着火源消除着火源 ((D)阻止火)阻止火热蔓延蔓延45、、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利用破坏助燃条件的原理,密闭有可燃介有可燃介质的容器、的容器、设备等,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的防火方法称之为——A))控制可燃物(控制可燃物(B))隔隔绝空气空气((C)) 消除着火源(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阻止火热蔓延蔓延46、、利用不使新的燃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留足防火间距、筑距、筑防火防火墙等,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A))控制可燃物(控制可燃物(B))隔隔绝空气空气((C)) 消除着火源(消除着火源(D)阻止火)阻止火热蔓延蔓延47、、用直流水用直流水喷射着火物来降低燃射着火物来降低燃烧物的温度,物的温度,这样的的灭火方法称之火方法称之为—— ((A))冷却法(冷却法(B))窒息法(窒息法(C)) 隔离法(隔离法(D)) 抑制法抑制法48、、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利用消除助燃物的原理,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等,这样的的灭火方法称之火方法称之为—— ((A))冷却法(冷却法(B))窒息法(窒息法(C)) 隔离法(隔离法(D)) 抑制法抑制法49、、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利用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的原理,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威胁的可燃物的可燃物质等,等,这样的的灭火方法称之火方法称之为—— ((A))冷却法(冷却法(B))窒息法(窒息法(C)) 隔离法(隔离法(D)) 抑制法抑制法50、、利用中断燃利用中断燃烧链反反应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的原理,往着火物上直接喷射气体、干粉等射气体、干粉等灭火火剂,履盖火焰,中断燃,履盖火焰,中断燃烧等。
等这样的的灭火方法称之火方法称之为—— ((A))冷却法(冷却法(B))窒息法(窒息法(C)) 隔离法(隔离法(D)) 抑制法抑制法51、、液体的火灾危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是根据液体的性是根据液体的——分分类的 ((A))燃点(燃点(B))自燃点(自燃点(C)) 闪点(点(D)) 凝固点凝固点52、、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汽油的最小点火能量为—— ((A))0.1mJ((B))0.2mJ((C)) 0.3mJ((D)) 0.35mJ53、乙、乙醚最小点火能量最小点火能量为—— ((A))0.1mJ((B))0.15mJ((C)) 0.19mJ((D)) 0.2mJ54、、物物质燃燃烧是是——反反应,而,而——反反应不一定是燃不一定是燃烧,能被,能被——的物的物质不一定都是能不一定都是能够燃燃烧的物的物质 ((A))氧化氧化 ((B))还原原 ((C))化学化学 ((D))链式式55、、分子分子结构复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生的有焰燃的有焰燃烧现象,称象,称为——。
A))闪燃(燃(B))阴燃阴燃 ((C))分解燃分解燃烧 ((D)表面燃)表面燃烧56、、在密在密闭或通或通风不良的不良的场所所发生火灾,由于燃生火灾,由于燃烧消耗了氧,氧消耗了氧,氧浓度降度降低,燃低,燃烧速度速度——,,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焰燃分解出的气体量减少,即可由有焰燃烧转为阴燃 ((A))加快加快 ((B))减慢减慢 ((C))升高升高 ((D)减少)减少57、、可燃气体爆炸属于可燃气体爆炸属于——A))物理爆炸(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气体爆炸 ((D)蒸气爆炸)蒸气爆炸58、、炸炸药爆炸属于爆炸属于——A))物理爆炸(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气体爆炸 ((D)蒸气爆炸)蒸气爆炸59、、蒸汽蒸汽锅炉爆炸属于炉爆炸属于——A))物理爆炸(物理爆炸(B))化学爆炸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气体爆炸 ((D)蒸气爆炸)蒸气爆炸60、、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构的复杂性,物理性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的不同,其燃烧方方式也不同,有蒸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燃烧、分解燃、分解燃烧、表面燃、表面燃烧和和——四种。
四种 ((A))动力燃力燃烧((B))扩散燃散燃烧((C))着火(着火(D)阴燃)阴燃61、、在燃在燃烧反反应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物不能再燃烧,称,称为—— ((A))完全燃完全燃烧((B))不完全燃不完全燃烧((C))充分燃充分燃烧((D)猛烈燃)猛烈燃烧62、、火焰的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色取决于燃烧物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的供应强强度大部分物分物质燃燃烧时火焰是橙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色,如——燃燃烧的火焰是的火焰是蓝色的 ((A))磷磷 ((B))硫磺硫磺 ((C))钾 ((D))钠63、、根据根据闪点可点可评定液体火灾危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大小,性的大小,闪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点越低的液体其火灾危险性就越性就越—— ((A))大大 ((B))小小 ((C))强强 ((D)低)低64、、——是物是物质从一种状从一种状态迅速迅速转变成另一状成另一状态,并在瞬,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放出大量能量,同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生声响的现象。
象 ((A))爆炸爆炸 ((B))闪燃燃 ((C))自燃自燃 ((D)着火)着火65、、热传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播除了火焰直接接触外,还有三个途径,即有三个途径,即传导、、对流和流和—— ((A))照射照射 ((B))加加热 ((C))烘烤烘烤 ((D))辐射射66、、热通通过流流动介介质将将热量由空量由空间中的一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外的到另一外的现象叫做象叫做——((A))对流流 ((B))传导 ((C))辐射射 ((D)照射)照射67、、通通风孔洞愈多,各个通孔洞愈多,各个通风孔洞的面孔洞的面积愈大、愈高,愈大、愈高,则热对流的速度流的速度—— ((A))愈快愈快 ((B))愈慢愈慢 ((C))不不变化化 ((D)停止)停止68、、火灾火灾发生、生、发展的整个展的整个过程始程始终伴随着伴随着——过程 ((A))热辐射(射(B))热对流(流(C))热传导((D))热传播播69、、天然气井口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生的井喷燃燃烧等均属于等均属于—— ((A))分解燃分解燃烧((B))扩散燃散燃烧((C))喷溅燃燃烧((D))动力燃力燃烧70、、热通通过流流动介介质将将热量由空量由空间中的一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到另一处的的现象,叫做象,叫做——。
((A))热传导((B))热辐射(射(C))热对流(流(D))热传播播71、、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不管何种形式的点火能量必须达到一定达到一定——才能引起燃才能引起燃烧反反应 ((A))浓度(度(B))密度密度 ((C))强强度(度(D)速度)速度72、、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天然高分子材料的木材、棉、麻等物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中的热固固塑料、合成橡胶、化学塑料、合成橡胶、化学纤维等的燃等的燃烧,均属,均属—— ((A))蒸蒸发燃燃烧((B))预混燃混燃烧((C))分解燃分解燃烧((D)均相燃)均相燃烧73、、成捆堆放的棉、麻、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后易发生生—— ((A))燃燃烧((B))自燃(自燃(C))阴燃(阴燃(D))闪燃燃74、、火焰的火焰的颜色色 与燃与燃烧的温度有关,燃的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 ((A))蓝色(色(B))白色白色 ((C))蓝白色(白色(D)黄色)黄色75、、火焰的火焰的颜色色 与可燃物的含量有关。
当含氧量达到与可燃物的含量有关当含氧量达到——%以上的可燃以上的可燃物物质燃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火焰几乎无光 ((A))30 ((B))50 ((C))60 ((D))8076、、燃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 ((A))铝 ((B))磷磷 ((C))铜 ((D))钾77、、火焰的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当燃色与可燃物的含碳量也有关,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物的含碳量达到——以上,火焰就以上,火焰就显光,而且光,而且带有大量黑烟,会出有大量黑烟,会出现烟熏 ((A))10% ((B))30% ((C))40% ((D))60%78、、搬离可燃物的搬离可燃物的灭火方法是火方法是—— ((A))窒息法(窒息法(B))冷却法(冷却法(C))隔离法(隔离法(D)抑制法)抑制法79、、焦碳以及焦碳以及铁、、铜的燃的燃烧均属均属—— ((A))表面燃表面燃烧((B))蒸蒸发燃燃烧 ((C))分解燃分解燃烧((D)阴燃)阴燃80、、通通过烟的烟的——等特征,消防人等特征,消防人员可以大致判断燃可以大致判断燃烧物物质的种的种类、火、火灾灾阶段、火段、火势蔓延方向等。
蔓延方向等 ((A))气味、气味、颜色、色、浓度(度(B))气味、气味、颜色、流色、流动方向方向 ((C))颜色、色、浓度、流度、流动方向(方向(D)气味、)气味、颜色、色、浓度、流度、流动方向方向81、、——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爆炸不属于化学爆炸 ((A))炸炸药((B))可燃气体(可燃气体(C))粉粉尘((D)液化气)液化气钢瓶瓶82、、可燃物可燃物质与与——共存,达到某一温度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生燃烧 ((A))空气(空气(B))氧化氧化剂((C))助燃助燃剂((D)空气和氧化)空气和氧化剂83、、可燃物可燃物质,在,在远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燃低于自燃点的温度下自燃发热,并且,并且这种种热量量经长时间的的积蓄使物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的现象,称象,称为—— ((A))阴燃(阴燃(B))受受热自燃(自燃(C))本身自燃(本身自燃(D))闪燃燃84、、可燃物可燃物质受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A))表面燃表面燃烧 ((B))蒸蒸发燃燃烧 ((C))分解燃分解燃烧 ((D)阴燃)阴燃85、、——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是指可燃的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
度A))爆炸爆炸浓度极限度极限 ((B))爆炸爆炸 ((C))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 ((D)自燃)自燃86、、——是指可燃液体受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蒸发出的蒸气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极限度等于爆炸极限时的温度范的温度范围A))爆炸爆炸浓度极限度极限 ((B))爆炸爆炸 ((C))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 ((D)自燃)自燃87、、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其——A))爆炸点爆炸点 ((B))闪点点 ((C))自燃点自燃点 ((D)着火点)着火点88、、下列不属于受下列不属于受热自燃的是自燃的是——A))爆炸爆炸浓度极限度极限 ((B))爆炸爆炸 ((C))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 ((D)自燃)自燃89、、下列下列——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的爆炸属于物理爆炸A))粉粉尘((B))炸炸药((C))钢瓶(瓶(D)炸)炸弹90、、下列下列——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的爆炸属于化学爆炸A))汽油桶(汽油桶(B))可燃气体(可燃气体(C))蒸汽蒸汽锅炉(炉(D)气体)气体钢瓶瓶91、、棉、麻、煤等在空气不流通,加棉、麻、煤等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温度较低或含水分低或含水分较高高时发生没生没有火焰的有火焰的缓慢燃慢燃烧现象称象称为——。
A))闪燃(燃(B))轰燃(燃(C))爆燃(爆燃(D)阴燃)阴燃92、、燃燃烧过程的程的发生和生和发展都必展都必须具具备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以下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助燃物和燃物和—— ((A))火源火源 ((B))引火源引火源 ((C))温度温度 ((D))热源源93、、如采用冷却如采用冷却灭火,火,对于木材燃于木材燃烧必必须将其冷却到将其冷却到——之下之下时,燃,燃烧才会中止才会中止 ((A))燃点燃点 ((B))闪点点 ((C))自燃点自燃点 ((D))0 ℃94、、——的的长时间燃燃烧可能会可能会发生生“沸溢沸溢” ((A))汽油汽油 ((B))煤油煤油 ((C))柴油柴油 ((D)原油)原油95、、能能过降低火降低火场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灭火方式称火方式称为——灭火 ((A))冷却冷却 ((B))窒息窒息 ((C))稀稀释 ((D)乳化)乳化96、、合成高分子物合成高分子物质燃燃烧时不不仅会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而且还会会分解出乙分解出乙醛、、氯化化氢、、——等有毒气体,等有毒气体,给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人的生命安全造成更大的威威胁。
((A))甲酸(甲酸(B))乙酸(乙酸(C))氰化化氢 ((D)氨气)氨气97、、——可能可能发生阴燃 ((A))塑料塑料 ((B))煤(煤(C))橡胶橡胶 ((D)蜡)蜡烛98、、赤赤热的的铁在在——中能中能发生生剧烈燃烈燃烧 ((A))空气(空气(B))纯氧(氧(C))纯氯气气 ((D))强强光光99、、一定的可燃物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度、一定的氧气含量、——和相互作用是燃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生的充分条件的充分条件 ((A))一定一定强强度的引火源度的引火源 ((B))一定的点火能量一定的点火能量 ((C))引燃温度引燃温度 ((D)引燃能量)引燃能量100、、熔点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蒸发成蒸成蒸气而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象,称为—— ((A))分解燃分解燃烧((B))表面燃表面燃烧((C))扩散燃散燃烧 ((D)蒸)蒸发燃燃烧1、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氧化剂的供应强度 ))5、、对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于可燃液体,将其冷却到其燃点以下,燃燃烧反反应就会中止就会中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