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docx
3页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 第九讲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知青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八十年代最早出现的小说创作流派他们多以文革以及文革以前的党历史上出现的极左路线为叙事起点,展开自己的叙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文革结束后,思想上、文化上自由空气的恢复,是启蒙文学思潮发展的必然知青文学是一个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文学史概念,它从文革后期开始出现(如老鬼的《血色黄昏》),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一些知青作家还在以自己当年的知青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如韩少功的《暗示》、《日夜书》等 一、伤痕文学 (一)概念 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文学模式以1977年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1977年11月发表于《人民文学》)为开端,因卢新华的小说《伤痕》(1978年8月11日发表于《文汇报》)而得名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它的出现对于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有着重要作用,代表作家作品有刘心武《班主任》、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二)主要分类 1.揭露文革对于人性的压抑和尊严的践踏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 2.揭露文革对人的心灵的毒害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等 第九讲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与知青文学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是八十年代最早出现的小说创作流派他们多以文革以及文革以前的党历史上出现的极左路线为叙事起点,展开自己的叙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文革结束后,思想上、文化上自由空气的恢复,是启蒙文学思潮发展的必然知青文学是一个延续时间相对较长的文学史概念,它从文革后期开始出现(如老鬼的《血色黄昏》),一直延续到九十年代,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一些知青作家还在以自己当年的知青生活为题材进行创作,如韩少功的《暗示》、《日夜书》等 一、伤痕文学 (一)概念 是形成于文革结束初期的一种文学模式以1977年刘心武的小说《班主任》(1977年11月发表于《人民文学》)为开端,因卢新华的小说《伤痕》(1978年8月11日发表于《文汇报》)而得名这类作品的特征是:揭露与控诉文革期间的极左政治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精神创伤,具有强烈的政治化色彩和情绪化倾向。
它的出现对于恢复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有着重要作用,代表作家作品有刘心武《班主任》、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莫应丰《将军吟》、古华《芙蓉镇》等 (二)主要分类 1.揭露文革对于人性的压抑和尊严的践踏 张洁《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等 2.揭露文革对人的心灵的毒害 刘心武《班主任》、卢新华《伤痕》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