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全诗翻译赏析.docx

8页
  • 卖家[上传人]:奇异
  • 文档编号:272623374
  • 上传时间:2022-04-03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6.5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全诗翻译赏析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译文]江边谁最先看到月亮?江上的月亮又是从哪一年开始照临人间的?[出自]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解解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注释(1)解(yon)解:波光闪动的光彩2)芳甸(dian):遍生花草的原野3)霰(xim):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4)流霜:飞霜,古人以为霜和雪一样,是从空中落下来的,所以叫流霜在这里比喻月光皎洁,月色朦胧、流荡,所以不觉得有霜霰飞扬5)汀(tng):水边的平地(6)纤尘:微细的灰尘。

      7)月轮:指月亮,因为月圆时象车轮,所以称为月轮8)穷已:穷尽9)江月年年只相似:另一种版本为“江月年年望相似”10)但见:只见、仅见11)悠悠:渺茫、深远12)青枫浦上:青枫浦地名今湖南浏阳县境内有青枫浦这里泛指游子所在的地方浦上:水边13)扁舟:孤舟,小船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15)月徘徊:指月光移动16)离人:此处指思妇17)妆镜台:梳妆台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19)捣衣砧(zh印):捣衣石、捶布石20)相闻:互通音信21)逐:追随22)月华:月光23)文:同“纹”24)闲潭:幽静的水潭25)复西斜:此中“斜”应为押韵读作“xid:(26)潇湘:湘江与潇水27)碣石、潇湘,泛指天南地北28)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29)乘月:趁着月光30)摇情:激荡情思,犹言牵情译文:春天的江湖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海上那一轮明月,正伴随着潮水的涌动一同升起月亮的亮丽光华,随着波浪闪耀到千里万里;什么地方的春江会没有月亮的朗照之光啊!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芳香的草地流淌;月光照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全都像细碎的雪珠闪烁天空中月光如同晶莹的白霜流布,感觉不到它的飞翔;岸边的白沙也被映照得看不清晰了。

      江水与天空连成了一片透明,没有一点细微的灰尘;只有一轮孤独的明月高悬在中天江边上是什么人最早见到月亮的?江上的明月又是哪一年第一次照耀着人的呢?人生一代又一代地绵延着,无穷无尽;人们年复一年地眺望江上的月亮,也亘古不变谁也不清楚江上的月亮在等候着什么人;人们只看见长长的大江不断地送走流水一片白云向远空缓缓飘去;青枫浦那种远游者逗留的地方,一定有游子禁不住心中的忧愁谁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漂流在外?他又在什么地方思念着明月照耀的爱人的小楼呢?多令人伤心啊,此刻那楼上的月光正流连不去;它应该也照耀到了离去游子的梳妆台它溜进爱人漂亮的闺房,卷上窗帘也赶不走;它留在捣衣石上,用手将它拂去它还会返回游子思妇们此时相互思念,却听不到对方的音讯;多么希望随着月光流去关照对方啊可恨送信的鸿雁早就飞走,月光又不能渡过;传情的鱼儿也藏到水底,只剩水面圈圈波纹前一夜寂寞的水潭边,就梦见了花朵零落将尽;春天已过了一半还不回家,怎不令人伤心江水不停地流走春景,春景就快要流尽;江潭上方美好的夜月,也开始偏西了残月深深隐入了茫茫海雾;远在北方碣石南方潇湘的离人啊,回家的路途该是多么的遥远不知其中能有几人乘着月光转回家乡?残月掩映着大江两岸的树木,深深激荡人的心情。

      赏析:张若虚(660年-约720年),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官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号“吴中四士”诗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今仅存诗两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在唐代,似乎没有张若虚的诗集传世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的《古今诗删》收录了张若虚的《春江》诗是金子总有闪光时等待了将近一千年,张若虚及其杰作的命运才开始扭转《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换韵,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诗篇意境空明,缠绵俳恻,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此诗兼写春、江、花、月、夜及其相关的各种景色,而以月光统众景,以众景含哲理、寓深情,构成朦胧、深邃、奇妙的艺术境界,令人探索不尽,玩味无穷。

      全诗可分前后两大段落长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落,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绘引发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发端两句,展现了“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辽阔视野一个“生”字,将明月拟人化;一个“共”字,又强调了春江与明月的天然联系江流千万里,月光随波千万里;江流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总而言之,月光、江波互相辉映,有春江处,皆有明月,何等多情!诗人立于江畔,仰望明月,不禁产生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问对于这个涉及宙宇生成、人类起源的疑问,诗人自然无法回答于是转入“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的沉思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个体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类整体而言,则代代相传,无穷无尽,因而能与明月共存所以虽然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但从“初照”以后,照过一代人,又照一代人诗人对比明月的永恒,对人生的匆匆换代不无感慨,然而想到人类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感由此又作进一步探求:一轮“孤月”,永照长江,难道是明待她的意中人而至今尚未等到吗?于是由江月“待人”产生联想,转入后一段落孤月”尚且“待人”,何况游了、思妇?诗人于是驰骋想像,代抒游子、思妇两地相思、相望之情。

      诗人想象“谁家今夜扁舟子”,正经过江边的“青枫浦”,目睹“白云一片去悠悠”而生飘泊无定的旅“愁”,于是相思“何处明月楼”从“应照离人妆镜台”的那个“应”字看,“可怜楼上月俳回”以下数句,都是诗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之词:妻子望月怀人而人终不至,因而怕见月光但她可以卷起“玉户帘”,却卷不去月光;可以拂净“捣衣砧”,却拂不掉月色此时相望不相闻”,而普照乾坤的月华是能照见夫君的,因而又产生了“愿逐月华流照君”的痴想追随月光照见夫君,当然不可能,于是又想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然而鸿雁奋飞,也飞不出明月的光影;鲤鱼腾跃,也只能激起水面的波纹接下去,诗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思家念妻,由想象而形诸梦寐他在梦中看见落花,意识到春天已过去大半,而自己还未能还家眼睁睁地看着“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溶月复西斜”,时光不断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着消逝,然而碣石、潇湘,水远山遥,怎能乘月归家?以“落月摇情满江树”结束全篇,情思摇曳,动人心魄自“白云一片”至此,写游子、思妇的相思而以春、江、花、月、夜点染、烘托,想象中有想象,实境中含梦境,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时空叠合,虚实互补,从而获得了低徊宛转、缠绵俳恻、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全诗三十六句,每四句换韵,平、上、去相间,抑扬顿挫,与内容的变化相适应,意蕴探广,情韵悠扬这篇诗受到明清以来诗论家的高度赞扬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三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镶惺《唐诗归》石:“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真化工手!”陆时雍《唐诗镜》:“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王尧衢《古唐诗合解》云:“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更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兴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几句更是成了千古绝唱,为后人一直所传诵!8。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