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三第九章解析几何教案.pdf
21页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年级:高三三科目:科目:数学数学授课人:授课人:课题课题直线与直线方程直线与直线方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教学教学目标目标第第 1 1 课时课时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教法教法教具教具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点到直线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直线方程中含有字母参数,应分类讨论.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教材、练习册课型课型学法学法常规课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个人主页个人主页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主要知识:主要知识: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1)倾斜角: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 x 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 轴按逆时针方向绕着交点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成的角,叫作直线的倾斜角.规定:直线与x 轴平行或重合时=0.故倾斜角的范围是 0 180()斜率:当 90时,tan 表示直线的斜率,常用 k 表示,即 k=tan;当=90时,斜率 k 不存在.当直线 l 过(x1,y1),P2(x2,y2)(x2x1)时,l 的斜率 k .主要方法:主要方法:当直线的倾斜角由锐角变到直角再由直角变到钝角时,需根据正切函数 y=tan 的单调性求 k 的范围,数形结合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方法.解题时,借助图形及图形性质直观判断,明确解题思路,达到快捷解题的目的,则巧妙利用了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性质使问题得以解决.例题分析:例题分析:例 1:已知直线l 过 P(-1,2),且与以A(-2,-3),B(3,0)为端点的线段相交,求直线 l 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中心中心发言发言人人郑伟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例 2:ABC 的三个顶点为 A(-3,0),B(2,1),C(-2,3),求:(1)BC 所在直线的方程;(2)BC 边上中线 AD 所在直线的方程;(3)BC 边上的垂直平分线 DE 的方程.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名师一号【260】典例分析:1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通关训练 1教后反思审核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年年月月日日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年级:高三三科目:科目:数学数学授课人:授课人:课题课题直线与直线方程直线与直线方程1.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第第 2 2 课时课时教学教学目标目标2.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教法教法教具教具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即看它们的斜率是否相等,如果不等,则两线相交,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教材、练习册课型课型学法学法常规课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中心中心发言发言人人郑伟个人主页个人主页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教学学过过程程主要知识:主要知识: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y y1 k(x x1)(直线l过点P且斜率为k)1(x1,y1),(2)斜截式y kxb(b 为直线l在 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y y1x x1(y1 y2)(P1(x1,y1)、P2(x2,y2)(x1 x2).y2 y1x2 x1(4)截距式xy1(a、b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a、b 0)ab(5)一般式Ax By C 0(其中 A、B 不同时为 0).主要方法:主要方法:求直线方程时,首先分析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然后恰当地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准确写出直线方程.要注意若不能判定直线具有斜率时,应对斜率存在与不存在加以讨论.在用截距式时,应先判断截距是否为0.若不确定,则需分类讨论.例题分析:例题分析:例 1:求适合下列条件的直线方程:(1)经过点 P(3,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2)过点 A(-1,-3),斜率是直线 y=3x 的斜率的-1/4;例 2:已知两条直线l1:ax-by+4=0 和 l2:(a-1)x+y+b=0,求满足下列条件的 a,b 的值.(1)l1l2,且 l1 过点(-3,-1);(2)l1l2,且坐标原点到这两条直线的距离相等.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名师一号【261】典例分析:2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通关训练 2教后反思审核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年年月月日日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年级:高三三科目:科目:数学数学授课人:授课人:课题课题教学教学目标目标直线与直线方程直线与直线方程1能用解方程组的方法求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第第 3 3 课时课时2掌握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会求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了解斜截中心中心发言发言人人重点重点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能根据两条直线的斜率判定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教材、练习册课型课型学法学法常规课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郑伟难点难点教法教法教具教具个人主页个人主页教教学学过过主要知识:主要知识: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l1:y k1xb1,l2:y k2xb2l1|l2 k1 k2,b1 b2;l1l2 k1k2 1.(2)若l1:AA2、B1、1x B1yC1 0,l2:A2x B2yC2 0,且 A1、B2都不为零,l1|l2主要方法:主要方法:求直线方程时,首先分析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然后恰当地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准确写出直线方程.要注意若不能判定直线具有斜率时,A1B1C1;l1l2 A;1A2 B1B2 0A2B2C2程程应对斜率存在与不存在加以讨论.在用截距式时,应先判断截距是否为0.若不确定,则需分类讨论.例题分析:例题分析:例 1:一条直线过点P(1,2)且被两条平行直线4x+3y+1=0 和4x+3y+6=0 截取的线段长为,求这条直线的方程.例 2:经过直线 l1:3x+2y-1=0 和 l2:5x+2y+1=0 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 l3:3x-5y+6=0 的直线 l 的方程为_.例3:直线l1:y=2x+3关于直线l:y=x+1对称的直线l2的方程_ _.已知直线 l:2x-3y+1=0,点 A(-1,-2),求:(1)点 A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点 A的坐标;(2)直线 m:3x-2y-6=0 关于直线 l 的对称直线 m的方程.例 4:已知直线 l 过点 P(3,2),且与 x 轴,y 轴的正半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如图所示,求ABO 的面积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 l 的方程.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名师一号【267】典例分析:1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通关训练 1教后反思审核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年年月月日日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年级:高三三科目:科目:数学数学授课人:授课人:课题课题教学教学目标目标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教法教法教具教具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求圆的方程为主要考查点求圆的方程通常用待定系数法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教材、练习册课型课型2圆的方程圆的方程第第 1 1 课时课时中心发中心发言人言人学法学法常规课22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个人主页个人主页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教教学学主要知识:主要知识: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xa)(yb)r.22(2)圆的一般方程x y Dx Ey F 0(D E 4F0).22(3)圆的参数方程x arcos.y brsin(4)圆的直径式方程(x x1)(x x2)(y y1)(y y2)0(圆的直径的端点是A(x1,y1)、B(x2,y2).过过程程主要方法:主要方法: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时,根据题设条件的不同常采用以下做法:直接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条件列出方程.定义法:根据圆、直线等定义列方程.几何法:利用圆与圆的几何性质列方程.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等.此外还有交轨法、参数法等.不论哪种方法,充分利用圆与圆的几何性质,找出动点与定点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例题分析:例题分析:例 1:已知圆C 的圆心是直线x-y+1=0与 x 轴的交点,且圆 C 与直线x+y+3=0 相切,则圆 C 的方程为 .例 2: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1)经过点 P(1,1)和坐标原点,并且圆心在直线 2x+3y+1=0 上;(2)圆心在直线 y=-4x 上,且与直线 l:x+y-1=0 相切于点 P(3,-2);例 3:已知实数 x,y 满足方程 x2+y2-4x+1=0.(1)求要 y/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 y-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3)求 x2+y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名师一号【273】典例分析:1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通关训练 1教后反思审核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年年月月日日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年级:高三三科目:科目:数学数学授课人:授课人:课题课题1.掌握确定圆的几何要素.教学教学目标目标圆的方程圆的方程第第 2 2 课时课时2.掌握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教法教法教具教具形如 m=(x-a)2+(y-b)2 的最值问题找出动点与定点之间的关系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教材、练习册主要知识:主要知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P(x0,y0)与圆(x a)(y b)r的222中心发中心发言人言人学法学法常规课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个人主页个人主页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课型课型教教学学过过程程(a x0)2(b y0)2,则d r 点P在圆外;d r 点P在圆上;d r 点P在圆内.位置关系有三种:若d 主要方法:主要方法:求圆的方程时,据条件选择合适的方程形式是关键.(1)当条件中给出的是圆上几点坐标,较适合用一般式,通过解三元一次方程组来得相应系数.(2)当条件中给出的圆心坐标或圆心在某直线上、圆的切线方程、圆的弦长等条件,适合用标准式.例题分析:例题分析:例 1:根据下列条件求圆的方程:(1)经过点 P(1,1)和坐标原点,并且圆心在直线 2x+3y+1=0 上;(2)圆心在直 线 y=-4x 上,且与直线l:x+y-1=0 相切于点 P(3,-2);例 2:已知实数 x,y 满足方程 x2+y2-4x+1=0.(1)求 y-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求 x2+y2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名师一号【274】典例分析:2课后作业:课后作业:通关训练或教师备选教后反思审核人签字:审核人签字:年年月月日日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富县高级中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高年级:高三三科目:科目:数学数学授课人:授课人:课题课题教学教学目标目标直线与圆、圆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第第 1 1 课时课时1.能根据给定直线、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根据给定两个圆的方程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2.能用直线和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问题.重点重点难点难点教法教法教具教具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有关圆与直线的相关性质概念中心中心发言发言人人讨论与讲授法相结合教材、练习册课型课型学法学法常规课课前预习、课堂合作探究个人主页个人主页课时安排课时安排1 课时主要知识:主要知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教教学学过过程程直线Ax By C 0与圆(x a)2(y b)2 r2的位置关系有三种:d r 相离 0;d r 相切 0;d r 相交 0.其中d 主要方法:主要方法: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从交点个数也就是方程组解的个数来判断,有时得不到确切的结论.比如两圆只有一个交点时,固然相切.但是内切还是外切呢?就不清了,所以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通常还是从圆心距 d与两圆半径 R,r 的关系入手.例题分析:例题分析:例 1:若O:x2+y2=5 与O1:(x-m)2+y2=20(mR)相交于 A,B 两点,且两圆在点 A 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线段 AB 的长度是?分析:结合图形分析可知两切线分别过另一圆的圆心,然后可求解巩固练习:巩固练习:名师一号【279】典例分析:1课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