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箕氏朝鲜对古朝鲜政治性格的塑造2900字.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凹**
  • 文档编号:162188290
  • 上传时间:2021-01-19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4.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箕氏朝鲜对古朝鲜政治性格的塑造2900字   摘 要:“明夷”乃昏暗之卦,意为“明入于地下”,经文以箕子故事来阐释这一卦象是有着深刻历史根源的彖辞中“内难而能正其志”、“内文明而外柔顺”两句话可分别用来概括箕子在商王廷、在箕子之国的行政策略箕子的这些行政智慧在长期的政权间的地缘角逐中被贯彻下来,为半岛政权提供了一种生存方式,并逐渐成了一种政治性格,被后来的政权所继承 毕业  关键字:明夷;政治性格;箕子;箕氏朝鲜  1 “明夷”与箕氏朝鲜的政治性格  《易经?明夷》曰:“六五,箕子之明夷,利贞[1]”,周代学者解释“明夷”的时候,以箕子为例,是从箕子的为政智慧中得到了启发,认为其韬略符合“明夷”一卦的要义既如此,首先需要明确一下“明夷”一词的涵义,继而结合史籍中的箕子故事,探讨箕子行政对古朝鲜国政治性格的塑造作用  《说文》曰:“夷,东方之人也[2]”,段玉裁注:“凡注家云夷伤也者,谓夷即痍之假借也”《说文》:“痍,伤也[3]”就卦象本身来看,明夷,离下坤上,离为火为日,坤为地,日入于地下也即是《彖辞》所言“明入地中”《彖》曰:“利艰贞,晦其明也内难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箕子之“内难”在于纣王当道,淫乱暴虐之时,最是政治黑暗的时代,箕子之志不得伸,不得已而“晦其明”,故佯狂以避害,沦为囚奴。

      箕子不甘受虐于暴君、又不忍叛国弃家,贞正而谏之,佯狂而避之,明夷之下,自晦其明,故虽有内难,却能正其志《易经》称箕子之“明夷”,概由此也;然而,事实上,箕子“明夷”智慧并不止于此  《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言:“武王即克殷,访问箕子……于是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4]殷亡后,箕子被尊为前朝的贤士,受到了周王的极高礼遇,但箕子忠贞明正之士,不忍伏周而弃故国,故去之朝鲜,以避周势,至于朝鲜半岛北部,与当地貊族的一支良夷结合,建立起了箕氏朝鲜  《彖辞》之言:“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5]”,这句话也可以用来概括箕子立国之初的内外策略箕子定居朝鲜半岛北部,所携族人与遗民实为少数,想要在内外局势下立稳脚跟,“内文明而外柔顺”的立国战略是尤为重要的《海东绎史》记载:箕子东走时,“率五千人入朝鲜,其诗书礼乐、医药卜筮,皆从而往[6]”,《汉书?地理志》亦载:箕子“教其民以礼仪、田蚕织作”,并制定了“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等“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7]”箕子等殷人入居朝鲜之地后,必然会带去商周时期的先进文明,以此实现对夷人的教化与统治为了能长久地延续国族,箕子还是选择了尊奉周室、受之封建,并且把对周王朝的“柔顺”态度作为一种生存战略长久地延续了下来,以至于到了战国时期,“昔箕子之后朝鲜侯,见周衰,燕自尊王,欲略东地,朝鲜侯亦自立为王,欲兴兵逆击燕,以尊周室[8]”。

      可见箕子对自己政权的定位也只是尊奉周室的朝鲜侯国  2 地缘之间的压迫  如果说“内文明而外柔顺”可概括为箕子朝鲜立国的战略方针,那么政治地缘之间的压力则是这种战略促成的现实基础和变革依据在实际的政治关系中,箕子之国只能臣服于周,履行藩屏周室、朝服纳贡等政治义务后来在秦并天下、攻打燕国的过程中,也征服了箕氏朝鲜,此时秦国作为新的中原王朝,将长城修到了箕氏朝鲜的版图之内[9],朝鲜王否畏惧秦国的侵袭,略服属秦但又不肯朝会,后因秦王朝的骤然崩落,箕氏朝鲜也避过了一难  箕氏朝鲜与齐国隔海相望,并没有直接的领土等利益冲突地缘政治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边际效应,尤其是在实力相当的政治体之间与齐国相比,燕国和箕氏朝鲜之间的利害关系要大得多箕氏朝鲜本与燕国为相互匹敌之国,箕氏朝鲜也不会用服于中原王朝的“柔顺”政策去与燕国交往,在燕侯自尊称王的时候,朝鲜侯想要兴兵逆讨之,然而由于两国国力相去不远,大致互为和平;燕国强大后,箕氏朝鲜的生存空间也因此受到了压迫燕开东略地两千余里,其中的大部分土地并非箕氏朝鲜的直接领土,而是附庸、或同盟于箕氏朝鲜的其它地方部族,这些势力的归属,直接决定了燕国与箕氏朝鲜的势力对比。

      燕国东略去辽东之后,打破了双方的力量均衡,所以会有史籍所载的“朝鲜遂弱”  箕氏朝鲜所要面对的第三类势力就是地方少数部族箕子等殷人之族是远徙而来,虽文明较为先进,但在人数方面与当地部族相比,实为少数力量,因此其统治力也很有限对于这些力量,箕氏朝鲜尤当量力而为,对于弱小的部落或可以并为己有或威而附庸之,如燕国附庸孤竹、令支;对于强大的部族,当交好结盟,如同箕子立国之初与良夷的结合其中,对箕子朝鲜影响较大的有东胡、辽东之貊等,箕氏朝鲜同东胡之间有辽东相隔而辽东之貊又与箕氏朝鲜山水相连,因此相互之间的海上和陆上之间的联系可想而知  3 政治性格的形成  面对三类政治势力的地缘压迫,箕氏朝鲜形成了一系列的政治策略:对中原王朝的“外柔顺”;对地方诸侯的友好贸易、和平相处;对地方部族的“内文明”与交好结盟这一套行之有效的生存战略方针,使得箕氏朝鲜从周初一直延续到了汉初,延祚八百多年,汉初卫满窃其国柄后,也大致袭用了这一行政格调  从中原王朝的视角来看,历史上朝鲜半岛的政权始终处于政治边缘地位,同时,这也意味着半岛政权一直处在中原王朝统治的鞭长莫及的地带对于半岛政权而言,中原政权既是生存的威胁,又是可用于“假虎威”的有效工具;对这不同类型政治力量的政策,直接决定了半岛小政权的命运。

        一个国家政治性格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形成的,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古人“以史为政”的用史鉴史思维,箕子“明夷”的为政、治国智慧能为后世朝鲜半岛国家所袭用,原因也当在于此此外,对这一系列政策合适与否起到决定作用的是不同的地缘势力无论是古朝鲜,还是后来的半岛政权,都面临着这三种类型的政治势力,所以“内文明而外柔顺”这一系列的政治策略,在历史和现实的共同塑造下,成了半岛政权的一种政治性格得以延续下来  参考文献  [1][5]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265.  [2][3](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493、351.  [4](汉)司马迁.史记(卷三十八)[M].北京:中华书局,1959.1611.  [6][8][12]李治亭.东北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55-57.  [7](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下)[M].北京:中华书局,2010.311.  [9]苗威.箕氏朝鲜与周边国、族的关系[J].东北史地.2008(03).    王玮(1992―)男,汉族,吉林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考古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遗产规划研究。

        王哲(1993―)男,汉族,河南人,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14级中国史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秦汉史。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