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刍议体育教育实施“专项导师”制.pdf
2页收稿日期56 作者简介 张 伟, 男,() , 讲师研究方向 高校体育教学及体育社会学 刍议体育教育实施“ 专项导师” 制 张 伟 ( 常熟理工学院体育部, 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 “ 专项导师” 制是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基础上的又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索, 结合本校实施情况, 分析了“ 专 项导师” 制的意义,论述了导师制的实施细则和实施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项导师制;实施细则 Discussion on the Special Tutorial System in Physical Education Zhang Wei ( P .E. Department of the Changshu College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angshu 215500, Jiangsu China) Abstract The Special Tutorial System is another new attempt and explor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university physical- club teach - 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pecial Tutorial System combinedwith the real situationof our college, andpropos - es some points that need attention in the implementation and theadministration details of the Tutorial System. Key words physical education;special tutorial system;the administration details 导师制 ( tutorial system ) 起源于 14 世纪的牛津大学, 在这 种制度中, 导师对学生负有教学和的责任,同时兼顾学 生的一般福利和生活行为方面的指导。
它是当前世界各国 高学历人才培养普遍采用的教育教学制度 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 专项导师” 制是对西方大学所实 施的 “ 导师制” 的借鉴与具体运用,是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 的基础上, 又一次新的尝试和探索所谓“ 专项导师” 制, 就 是在专项俱乐部教学的基础上, 组织本校各专项骨干教师, 根据学生其个性、 体育特长和兴趣爱好、 体育运动技能水平 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和体育锻炼导师工作, 通 过因材施教、 因人施教、 因时施教, 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体育基础知识、 基本技术、 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建立健康 教育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高价值结合本校实施情况, 对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实施“ 专项导师” 制进行肤浅的探讨 1 体育教育实施“ 专项导师” 制的意义 1.1 “ 教书” 和“ 育人” 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人们把“ 教书 ” 和“ 育人 ” 看成两种独立的教育 实践活动, 育人被看成是德育教师和政工干部的事, 传统的 体育课虽然也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但教育效 果不敢恭维另外,在高校中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任课教 师上完课后一走了之, 师生间缺乏交流, 只传授知识、 技术、 技能,忽视思想品德教育, 长期游离于学生工作之外,不利于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实行 “ 专项导师” 制,通过师生经常性面对面的双向交流, 使体育 教师对学生有个全面了解, 了解学生的特点、 爱好、 家庭情 况、 思想动态, 包括就业、 生活、 未来的家庭组建、 恋爱观、 为 人处世等,不仅关心学生的体育专项学习, 还能把德育工作 渗透到日常工作中去, 及时化解学生的苦闷和矛盾使“ 教 书” 和“ 育人” 有机结合起来,达到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 1.2 课堂教学与课外导师有机结合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 教是外因,学是内因, 学生是教学的 主体,只有实施因材施教,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为他 们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 把他们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才在 传统体育教学中,一个任课教师要带 30~40 个学生, 为了完 成教学任务,为了“ 达标” 、 考试, 课堂教学围绕着“ 达标” 、 考 试转圈子,而且越转越糊涂,学生在被动掌握某些技术、 技能 的同时,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成了学习的奴隶, 成为被知识 “ 异化” 的人,教师不可能也没有时间对个别学生进行导师 通过实施“ 专项导师” 制,首先,要求突破传统体育课堂教学 的思维模式,给学生一定自主进行练习的时间和空间, 允许 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 爱好、 特长) 去选择、 去体验运 动,不过分追求一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和强度、 技术掌握情 况,要注重效果 、 效益,更注重对学生长久的健身意识和能力 的培养。
其次,根据“ 专项导师” 制的规章制度, 在课外俱乐 部活动时间,要定人、 定点、 定时进行因材施教, 练习的内容 既可以是所选专项内容,也可以是非所选专项内容,充分尊 重学生的需要, 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张扬学生的个性, 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1.3 增强了导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 实行“ 专项导师” 制无形中增强了导师的责任心和荣誉 感,导师是个非常神圣、 崇高的称谓, 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 2005 年 第 6 期 哈 尔 滨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Harbin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第 23 卷 总 89 期 :200 - 08 - 1 :1970-: 成为导师的,是对教师的知识、 经验、 专项能力、 人格、 工作态 度等多方面的综合评定后产生的 “ 专项导师” 对于教师来 说,即是一种压力, 也是一种动力通过导师制的实施来促 进体育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督促导师不断更新知识, 拓宽 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 体育教学艺术和思想 品质,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1.4 有利于新同学尽快适应大学体育学习和生活 现代大学生从中学到大学环境变化较大,思想上不够成 熟,心理、 生理上不够稳定,面对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俱乐 部制体育教学,仅凭一点有限的介绍和对中学体育的理解, 很难选择所学专项,特别是像网球、 艺术体操、 健美、 轮滑等 新兴项目。
通过实行 “ 专项导师” 制,让学生通过与导师的交 流,对专项的选择和专项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为专项选择 提供帮助, 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 尽快适应大学体 育教学 2 “ 专项导师” 制的实施细则 2.1 专项导师的产生方法 本校在 2000年开始实行 “ 专项导师” 制导师的产生是 由本校体育教师( 要求讲师以上) 自愿报名,体育部导师教研 室按照报名教师的知识、 经验、 专项能力、 人格、 工作态度等 多方面的综合评定后, 报部体育教学委员会, 委员会审批同 意后, 在网上向学生公布各专项导师的简历和专业特长, 由 学生自行选择导师,再由体育专项俱乐部根据学生的选择情 况和导师的专项、 工作情况等, 向导师发出聘书,两年为一个 聘期,每个专项聘 1~2 名导师,一般 1个导师带 15~20 个学 生,签订导师制合同 2.2 “ 专项导师” 制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 “ 专项导师” 制的工作职责是: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培养 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生活, 指 导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选项( 换项) , 学会 1~2 门体育锻炼 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 帮助学生完成从 中学到大学生活、 学习的过渡, 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战术水平、 身体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
“ 专项导师” 制的工作内容:( 1) 教育学生遵纪守法, 培养 学生良好的品德 ( 2) 向学生介绍本专项的特点、 发展动态 ( 3) 根据大一学生的特点,指导学生体育锻炼和体育选项( 换 项 ) ,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锻炼习惯,帮助学生完成从中学 体育到大学体育的学习过渡 ( 4) 了解每一位被指导学生的 兴趣、 爱好、 特长、 专业、 体育学习情况、 智力和能力情况, 根 据学生情况 ,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专项锻炼计划, 并对每一 位学生建立两年体育学习的档案 ( 5) 每星期必须在课外俱 乐部活动时间单独指导学生锻炼一次以上 ( 6) 关心本专项 俱乐部活动情况,指导本专项俱乐部的各级比赛工作, 包括 比赛的宣传报名、 组织编排、 裁判的培训等 ( 7) 经常检查本 专项学生锻炼场所、 设备器械的安全, 做到万无一失,安全至 上 ( 8) 深入学生宿舍, 关心学生日常生活每学期不得少 于 5次, 每次要有谈话记录 3 “ 专项导师” 制的组织管理 “ 专项导师” 制实行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管理 “ 专项导师” 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教师有很大的抵触情绪, 通 常借口教学科研工作任务重,无暇也无力承担指导学生的职 责。
为此,我校专门成立了导师教研室,教研室制订出导师 工作职责和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并在体育部网页 上公布,明确导师的责、 权、 利, 包括导师的任职条件、 导师的 选择办法、 导师的更换办法和导师工作的评价由教研室对 导师进行全面日常管理, 各专项俱乐部成立了学生监督小 组,根据规章制度对导师情况进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 学期结束时,由监督小组、 导师教研室根据“ 专项导师” 制的规章制度进行不记名投票考核评比, 考核结果上报部体 育教学委员会根据评比结果, 由体育专项俱乐部给予数目 不等的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专项导师, 则由体育俱乐部对 其解聘,并且当年教育教学工作考评不得评优, 不得申报校 级以上课题和晋升高一级职称 3 实施“ 专项导师” 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提高导师的素质 “ 专项导师” 制是否能够顺利实施及成效如何, 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专项导师的自身素质, 因此, 必须以实施“ 专项导 师” 制为切入口 ,不断提高导师自身素养、 专业知识和教育能 力,通过送出去培训和请进来讲学并结合教师的自学, 不断 提高导师的自身素养,使之能真正实现由 “ 讲师” 向 “ 导师” 的 角色转换。
3.2 必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实行“ 专项导师 ” 制, 它强调和提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相 互交流沟通、 相互激励、 启发和分享, 从而达到共识、 共享、 共 进,它要求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应当是一种以民主 、 平等、 理解、 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 主 动的、 协调的、 和谐的、 不是教与被教、 管与被管的关系导 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 更是人格 上的朋友,尊重学生的人格, 把学生真正看成一个个活生生 的人,培养学生敢想、 敢说、 敢做的精神,只有这样, 才可能形 成真正的师生沟通、 交流、 互动 3.3 加强制度建设, 健全的制度是实施“ 专项导师” 制的前 提 要不断完善“ 专项导师 ” 制的各种规章制度, 包括导师的 任职条件、 导师的更换办法、 导师工作职责和管理条例, 导师 工作的评价体系( 考评、 奖惩) 等, 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必须 结合本校特点, 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 以制度推动良好的 运行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使“ 专项导师” 制真正得以顺利实 施 参考资料 [ 1 ] 季诚均,王剑波.关于导师制若干问题的探索[ J] .机械工业高 教研究,2002 ( 3) [ 2 ] 王 鉴.课堂重构:从“ 知识课堂” 到“ 生命课堂” [ J] .教育理论 与实践,2003(1) [ 3 ] 叶 斓,郑金洲,卜玉华.教育理论与学校实践[M] .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0 [ 4 ] 王文生,王钦若,谭兆风,等.体育教学论、 体育方法学, 中学体 育教材教法[M] .南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