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儿童舞蹈学习:关于解析印度的音乐与舞蹈.docx

6页
  • 卖家[上传人]:鑫**
  • 文档编号:254198287
  • 上传时间:2022-02-1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4.60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儿童舞蹈学习:关于解析印度的音乐与舞蹈一、 音乐印度音乐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公元前1500年前后问世的《梨俱吠陀》中的颂歌,可以被看作最早的歌词《娑摩吠陀》则是上古时期的歌曲集,专供祭司在祭祀时吟唱娑摩”的意思就是曲调因此可以说,同戏剧一样,印度音乐也很可能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印度人将音乐视为一种能够使人的灵魂超脱俗世并升华到精神世界的崇高艺术形式而印度文化历来就有轻物质重精神的倾向,音乐自然在印度人的生活中和心目占有神圣地位泰戈尔对印度音乐就持有这样的看法古代典籍证明,印度在上古时代就有了专业歌者和琴师一些公元前后的石刻中也出现了他们的形象在吠陀时代,维那琴一类的弦乐器和横笛一类的管乐器就已被制作出来现在印度常用的一些民族乐器与之一脉相承可能是在吠陀后期,印度音乐家在视察到不同动物的鸣声存在音差之后,将四声音阶改进成为七声音阶印度的七声音阶被认为分别代表孔雀、乳牛、山羊、鹭鸶、夜莺、马、象七种不同动物的叫声《阿闼婆吠陀》中就有关于七声音阶的说明在史诗时期,音乐在王室的扶植下获得快速发展公元前后,声乐从宗教仪式的要素演化成为一种高度世俗化的艺术在器乐方面,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中提到的乐器就多达20余种。

      在乐理方面,除七声音阶外,这时还出现了印度音乐特有的七种调式上文提到的《舞论》一书,虽然重点总结的是戏剧理论,但也是印度最早的音乐理论文献婆罗多制定的音乐规则至今依旧为印度音乐家所遵循从迦梨陀娑的戏剧作品看,他也是一个深通音律的人拉格”是印度音乐的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梵文原意“色调、心情”或“着色”在印度古典音乐中特指具有调式意味的曲调框架拉格由规定的一组5至7个音组成,供即兴演奏或歌颂运用其数量约300个,常用者约101个,但基本拉格为6个这6个基本拉格是男性曲调,又由它们派生出一些女性曲调,名为拉吉尼拉吉尼被人格化为拉格的妻子每个基本拉格配有5个拉吉尼,总计36个曲调特定的拉格和拉吉尼只能在特定的季节或一天中的某个时段演唱,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或心情,即表现印度传统美学的九种“味”否则将被认为不合时宜而受到嘲弄印度音乐由此形成旋律美丽、微妙细腻和改变多端的显明特点印度古典音乐最初为一个体系,但在发展进程中渐渐分为两大流派,即印度斯坦音乐与卡纳塔克音乐印度斯坦音乐属于北方音乐体系,形成于14世纪,主要流行于北印度、东印度以及今卡纳塔克邦和安得拉邦北部地区它的世俗化倾向非常明显,受外来音乐特殊是波斯和阿拉伯世俗音乐影响较多。

      16世纪莫卧儿王朝时代,古典音乐从宫廷流向民间莫卧儿王朝开国皇帝巴布儿自己深通音律,第三个皇帝阿克巴也热心赞助音乐事实上,除奥朗则布外,全部莫卧儿王皇帝都酷爱并赞助音乐印度斯坦音乐严格遵守拉格的时间规定,一般采纳19世纪音乐家帕德肯代制定的以10种基本音阶为基础的10种同名拉格分类法卡纳塔克音乐属于南方音乐体系起源于雅利安人时代,形成于14世纪以后,宗教色调深厚,受外来音乐影响较少,基本上保持了印度本土传统音乐的特色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是卡纳塔克音乐的黄金时期作曲家特亚加拉贾(1767-1847)、迪克西塔尔(1775-1835)和夏司特里(1763-1827)被并称为卡纳塔克音乐三杰卡纳塔克音乐有73种基本拉格,依音阶中7个音排列依次和音高改变的不同而产生,节奏规定没有印度斯坦音乐那么严格印度人能歌善舞,因而民间音乐也非常发达古典音乐主要满意审美须要,而民间音乐却具有各种社会功能人们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都须要音乐在丰收季节、娶妻生子之时,人们载歌载舞,以示庆祝所以,在印度的山野林间、河流海洋之上,都可以常常听到旋律美丽的歌声西孟加拉、马哈拉施特拉和安得拉等邦的民歌都富于地方特色因而非常印度民间音乐的音域也非常宽广,很多民间歌曲可以达到三个八度。

      插曲丰富的印度电影的旺盛和普及,也推动了民间音乐的发展印度诗人泰戈尔非常观赏民间音乐他在汲取民间音乐养分的基础上创作歌曲两千多首这些歌曲又回到民间,为渔夫村姑所传唱近来,西方流行音乐也起先传入印度,摇滚音乐受到城市里一些青年的欢迎印度乐器品种丰富,主要分为弦鸣乐器、革鸣乐器、体鸣乐器和气鸣乐器四类其中七弦乐器维那琴、西塔尔琴、双面手鼓等都很有特色,也都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印度音乐曾经对中国古代音乐产生巨大影响在东汉时期,印度音乐随佛教一道传入我国公元3世纪,梵教音乐起先在中国流行在隋代,七声音阶传入我国唐代音乐非常发达,其中就有天竺乐、龟兹乐、安国乐、康居乐、西域乐等干脆或间接源于印度的音乐成分在现代,印度电影插曲《拉兹之歌》等亦曾风靡一时二、 舞蹈在摩亨佐达罗和哈拉帕出土的印度河文明遗物中,就有舞女青铜像和表现男性舞者的石雕像它们说明,印度先民非常喜爱舞蹈在印度的神话传闻中,神明是最初的舞者,表演创建、爱护和毁灭之舞根据传闻,印度教三大神之一的湿婆是印度舞蹈的始祖据说他会跳108种舞宇宙就在他的舞蹈之中周而复始地走向毁灭和新生他的舞王形象非常驰名很可能,印度舞蹈也起源于宗教祭祀仪式最初的职业舞者,须要在祭祀时表演舞技以取悦神灵。

      但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印度至少已有3000年的历史舞蹈被认为是戏剧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公元2世纪时问世的《毗湿奴往世书》中还提到过一部舞剧的名字明显,在婆罗多写作《舞论》之前,印度舞蹈就已经非常旺盛和成熟依据《舞论》,舞蹈已是当时全部重要庆祝活动必不行少的内容《舞论》为印度古典舞蹈制定了规则,而且至今依旧是印度全部古典舞蹈形式的理论源泉印度古典舞蹈分为南北两大体系和四大流派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变迁,每一种舞蹈形式在演化之后均具有独特的技巧,但它们还是拥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原则和技巧特点,同时都从印度神话取材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是南印度的一种古典舞蹈流派起源于今泰米尔纳杜邦原系神庙舞女的敬神舞蹈16世纪传入宫廷现代形式的婆罗多舞是在18世纪晚期或19世纪早期发展起来的,但在1910年至1930年之间一度处于低谷,随后快速得到复兴并登上舞台婆罗多舞是一种独舞,通常由一名女演员演出,题材为印度神话舞蹈分为六节:1.序,祈祷并致礼;2.纯舞蹈,演员随鼓乐节奏起舞;3.短舞,以表情和手势简略表现泰卢固语或泰米尔语伴唱歌词的内容;4.叙事舞段,以动作、表情和手势细腻表现全部故事情节,同时模拟几个不同角色;5.抒情舞段,以轻快的舞姿表现对婶的赞颂;6.纯舞蹈,动作迅疾,收煞爽利。

      第四节为舞蹈中心和高潮,演员须在作为道具的供盘上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舞姿取自并仿照印度雕刻作品,演员须曲膝而舞卡塔卡利舞卡塔卡利舞也是南印度的一种古典舞蹈流派起源于今喀拉拉邦卡塔卡利”意为“故事表演”该舞蹈实际是承袭古代梵剧形式的舞剧,而且至今仍以梵语诗歌伴唱当地民间在古代曾经流行演出舞剧,内容为神话传闻,演出单位既有乡民剧团,也有职业剧团卡塔卡利舞即从这些舞剧演化而来该舞蹈植根于1500年前,在印度西南沿海流行也已近300年主题多取自史诗《摩诃婆罗多》与《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常常在乡间神庙旁露天舞台夜以继日地演出,月明之夜通常在旷野演出舞者均为男性,运用24种基本手势、面部表情和动作叙述剧情面部化妆浓墨重彩,类似中国京剧脸谱绿脸代表名贵英武的正面人物,绿底红花脸代表妖魔,橙色脸代表王后、公主等由男性扮演的正面女角化妆一次,须花费三个多小时服装和头盔均亦非常探究卡塔克舞卡塔克舞是北印度的一种古典舞蹈流派起源于今拉贾斯坦邦和北方邦的寺庙卡塔克”意为“说书人”这些说书人在寺庙里讲解并描述往世书中的故事,常以歌颂和舞蹈动作助兴卡塔克舞由是诞生最初与婆罗多舞特别相像一度曾经是表现黑天与罗陀爱情故事的歌舞剧。

      穆斯林入侵后,卡塔克舞一时无影无踪后在17世纪始由莫卧儿皇帝复原莫卧儿王朝舞蹈音乐的影响使这种舞蹈的形式发生很大改变演出地点也从寺庙转向宫廷今日,卡塔克舞依旧凝合着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两种文化的成分男女舞者可对舞蹈段落自由发挥节拍迅疾,动作困难,强调旋转和足部动作,舞者踝系脚铃,脚掌协作鼓点快速踏击,铃声铿锵,令人闻之动容其服装与主题多取自莫卧儿细密画假如说婆罗多舞重在手势,那么卡塔克舞则强在足功曼尼普里舞 曼尼普里舞也是北印度的一种古典舞蹈流派起源于今印度东北部位于喜马拉雅山麓的曼尼普尔邦最初是山民在实行宗教仪式时跳的集体舞,表现内容属于地方文化,后受毗湿奴教派影响发生改变早期舞蹈内容以舞王湿婆及其妻子雪山神女为中心,后受虔诚运动影响而以表现黑天与罗陀的爱情嬉戏为重点最初的民间舞蹈经与古典舞蹈结合而成为一种抒情舞蹈舞蹈音乐旋律古朴,舞蹈动作流畅娴雅曼尼普里舞不像上述舞蹈那样注意面部表情和手势,它主要通过舞者腰身和四肢的温柔流淌来表情达意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6页 共6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第 6 页 共 6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