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邮》杂志集邮第一刊初探.doc
2页《集邮》杂志 集邮第一刊 初探转载自第一邮币网 1955 年 1 月 28 日,是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邮刊,是新中国第一份公开发行的集邮媒体已有 47 年刊史由于时间跨度大,中间几经停刊和复刊,其中停刊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从 1966 年 7 月至 1979 年 12 月于1980 年第 1 期复刊从 2008 年开始改刊为全彩大 16K 版 《集邮》杂志1998年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 ;2001年被列入中国期刊方阵,评为“双百期刊”2003年1月又评为“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2004年底再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提名集邮 杂志的收集也属于集邮范畴的一种 一整套文革前《集邮》杂志的市场价约在 3000 元至 5000 元之间,成交价格的高低主要是以品相的好坏为标准而 1980 年复刊后的部分则相对容易,1000 元左右即可收集齐全 文革前《集邮》杂志并几乎是本本都稀缺,一般来讲是前后少、中间多但 1960 年第 7 期就十分罕见,市场价一般不低于 300 元它实际上是一本停刊号,这一期出版后《集邮》杂志即告停刊(或曰休刊),一直到 1961 年 7 月才复刊;印量仅有 24500 册,(创刊号)的印量还少, 。
刚刚创刊的 1955 年和即将停刊的 1966 年所出版的《集邮》杂志较为紧俏创刊号于 1955 年 1 月 28 日出版,定价为旧人民币 1000 元,折合新人民币为 0.10 元;印量为 25700 册创刊号面市以后即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于 1955 年 2 月 10 日第二次印刷,又加印 28000 册这样,创刊号就有了两种版本,暂且称为原版和再版原版的市场价一般为 400 元至 500 元,再版的市场价一般为 200 元左右1966 年第 6 期(即停刊号),刊登的大段大段的社论和语录并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印量极少这一期里有关集邮的文章几乎没有,取而代之的是转载自《人民日报》和《红旗》的社论,里面还附有一张铅印的小版条,:“现因全力参加文化大革命活动,经上级批准, ‘集邮’月刊从今年第七期起暂时停刊,凡已交预订费的订户,由原收订邮局负责退款人民邮电出版社”目 1996 年第 6 期的市场价为 500 元左右 除以上这 3 本,1966 年第 5 期也比较罕见这期的内容同 1966 年第 6 期相似,目前市场价也在 200 元上下概括地说,文革前的 125 期《集邮》杂志除了这 4 本,其余均较为常见,市场价在 20 元至 40 元之间。
1955 年第 2-12 期,1961 年第 1、2、3 期,1962 年第 10期,也相对较少 ,如 1962 年第 10 期之所以较罕见,原因在于这一期封底印的是纪 94“梅兰芳舞台艺术”小型张,且是彩色原大;不少集邮者从封底剪下来放进集邮册里1996 年第 5 期的“北京版” 流传于世的有两个版本,差异在于封二 “北京版”的封二是阿尔巴尼亚当时发行的新邮图案,而另一个版本的封二印的却是一段“毛主席语录”关于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当时印 1966 年第 5 期时,封二全是“毛主席语录”;等全部发行出去之后,又接到上级通知,认为封二印这样一段“毛主席语录”不合适,需要收回外地的《集邮》杂志无论如何也收不回来了,且大张旗鼓地回收,影响更不好于是《集邮》杂志发行部的同志在北京地区挨家挨户地上门回收已经发到订户手中的 1966年第 5 期,然后紧急加印了一部分再送到这些订户手中——这一部分的封二取消了“毛主席语录”,改为印邮票图案,因此形成了北京和外地的两个版本北京的订户只有 1000 户左右,“市场价不低于 500 元集邮 1980 后复刊后都不贵 最贵的是登有选票的那一期(1980 第三期?!)大约市价几十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