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职中专工程制图习题完整版课件汇总全书电子教案.ppt
167页1 1—1 1 点的投影点的投影1、已知A、B、C各点对投影面的距离,画出它们的投影图和立体图距V面距H面距W面A102010B30020C0200HVWXYZO 从坐标轴上量取各点的x、y、z坐标,作投影轴的垂线,可求出各点XZYwYHO 注意:点到H面的距离为z坐标,点到V面的距离为y坐标,点到W面的距离为x坐标aa'a"c'10102020203010bb'b"cABCc"2、已知各点的坐标为A(10,15,8)、B(15,20,20)、 C(5,5,25)作出它们的三面投影XZYwYHO 按坐标值按坐标值作各投影轴的作各投影轴的垂线,线段的垂线,线段的交点即为各点交点即为各点投影a'a"b'bb"a ac'c"cXZYwYHOa'a"bb'b"a3 3、根据点的投影图,写出其坐标值,并说明它到投影面的距离根据点的投影图,写出其坐标值,并说明它到投影面的距离A(20,10,20)B(10,0,30)A点距H面 20,距V面 10,距W面 20B点距H面 30,距V面 0,距W面 104、已知点A的侧面投影,并知点A到侧面的距离为30,求其它 两面投影。
a'OXZYwYHa"a 点到侧面的距离为x的坐标,在x轴上量取30个单位长度,作投影轴的垂线,可求出其余两投影5 5、根据点的投影图,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根据点的投影图,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XZYwYHOa'a"b'bb"a ac'c"c点B在点A的上面、右面、后面点C在点A的下面、左面、后面 判断两点的相对位置,要根据同面投影坐标值的大小来判断6 6、已知点、已知点A A的投影,的投影,B B点在点在A A点的正上方,比点的正上方,比A A点高点高10mm10mm,,C C点点 在在A A点的正左点的正左方,两点的距离为方,两点的距离为10mm10mm,,求作求作B B、、C C两点a'OXZYwYHa"ab'b"bcc'c" 作出各点投影后,要判断重影点的可见性即比较两点的坐标值大小,坐标值大者可见,坐标值小者为不可见不可见点要加括号 )( )1010101—2 直线的投影1 1、已知直线两端点的坐标为、已知直线两端点的坐标为A A((1010,,1010,,1515)、)、B B((2020,,2525,,5 5),),求作直线的三面投影,并在其上求一点求作直线的三面投影,并在其上求一点C C,使,使AC:CB=3:1AC:CB=3:1。
XZYwYHOa'a"abb'b" 首先作出A、B两点的投影,然后连点成直线 C点的投影利用点分割线段成定比求解在任一投影面上,过直线的一端点作任意直线(aE),将其四等分,连b4,过3点作b4的平行线,与ab的交点即为所求按点的投影规律求其余两投影E12341cc'c"2 2、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判断下列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ZYwYH(交叉)b'X0ac bda'c'd'b'X0acbda'c'd'X0a(c)bda'(b')c'd'X0a'b'c'd'abcda"b"c"d"(交叉)3 3、判断两直线重影点和可见性判断两直线重影点和可见性 从一个投影面找一对重影点,投影到另一个投影面,根据两点坐标值的大小判别重影点的可见性 坐标值大者为可见,坐标值小者为不可见,不可见点加括号 1(2)1'2' 3'(4')Xa′c′d′dcabb ′OXa′c′d′dcabb ′344 4、已知点、已知点A A和直线和直线CDCD,,作直线作直线AB∥CDAB∥CD,且,且AB=15mmAB=15mmbb ′ 由已知条件知,CD为正平线,∵AB ∥CD∥CD ∴AB也为正平线,在正面的投影长度为15mm。
Xa ′c′d′daOXc155 5、过点、过点A A作直线作直线ABAB与直线与直线CDCD相交,其交点相交,其交点B B距距H H面为面为15mm15mma ′c′d′daOXcX15b′b 两直线相两直线相交,交点是共交,交点是共有点,点有点,点B B在在CDCD上又距上又距H H面为面为15mm15mm,,先在先在V V面面求出求出b b',,再在再在cdcd上求出上求出b b6 6、过点、过点A A作作正平线正平线ABAB并与直线并与直线CDCD相交XOc'dcad'a' 所作直线AB为正平线,先求出H面的投影ab,然后根据定比定理,在V面求出b'bEb1b'1 1—3 3 平面的投影平面的投影1 1、已知平面的两个投影,求第三个投影,并判断平面对投影、已知平面的两个投影,求第三个投影,并判断平面对投影 面的位置面的位置a"b"c"正垂面abca"YwYHOXb"c"a'b'c'Z水平面XOYwYHZa'(b ')c'abc2 2、已知平面上点、已知平面上点K K的一个投影,求的一个投影,求K K点的另两个投影点的另两个投影XOYwYHZa'b'c'abck 平面上求点的方法是利用点从属于线的关系。
在水平面过k点作直线cd,求出正面的 c'd' ,再据点的投影特性可求出 k'同理可求出k"a"b"c"dd'k'k"xoabcc'b'a'n'md'ee'3 3、已知平面内点、已知平面内点M M的水平投影的水平投影m m和点和点N N的正面投影的正面投影n n',,求它求它们的另一个投影们的另一个投影 点在平面内,它必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上dm'n4 4、完成五边形的两面投影完成五边形的两面投影 a'XcOedb'c'abg'g 五边形的五个顶点在同一平面上,而A、B、C三个点的两面投影已知,平面位置确定,根据在平面上作点的方法可求出其它顶点hh'd'e'5 5、已知平面、已知平面ABCDABCD的一个投影,又知对角线的一个投影,又知对角线ACAC为一正平线,为一正平线,求作平面的另一投影求作平面的另一投影XOc'bd'a'b'ae' 因四边形的对角线为正平线,则AC的水平投影ac∥OX,可求出cD点在平面上,根据在平面上作点的方法可求出dced6 6、在平面、在平面ABCABC内求一点内求一点K K,点,点K K到到V V、、H H面的距离均为面的距离均为20mm20mm。
Xcabb'Oa'c' 因平面内的水平线是该平面内与H面等距离点的轨迹,又因平面内的正平线是该面内与V面等距离点的轨迹,则此两轨迹的交点必满足所求所以作出平面内的水平线ⅠⅡ使其距H面为20mm;再作出平面内的正平线ⅢⅣ,使其距V面20mm,它们的交点即为所求20201'2'123'4'43kk'7 7、已知圆心位于点、已知圆心位于点A A、、φ20φ20的圆为侧平圆,作圆的三面投影的圆为侧平圆,作圆的三面投影XOZYHa'aa "Yw 侧平圆的侧面投影反映实形为圆,其余两投影均积聚为直线,且长度等于圆直径1—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1 1、过点、过点A A作直线平行于平面作直线平行于平面CDECDE,,且平行于且平行于V V面Xa'cOdac'd'e'e 根据几何条件,直线平行于平面,只要平行于平面内的任一直线即可bb'g'g 直线又平行于V面,它是正平线过A作一条正平线与平面CDE中的DG直线平行2 2、求直线、求直线EFEF与已知平面的交点与已知平面的交点K K,,并判别可见性并判别可见性Xa'bOcfaec'b'e'f 'k' 交点K的H面投影必在平面的H面投影abc上,又必在直线的H面投影ef上,k点可求出,由k求出e'f '上的k'。
k 判别可见性:由H面投影可知,fk在平面abc的前方,故正面投影f'k'可见,e'k'被平面遮住部分为不可见3 3、求侧垂线、求侧垂线ABAB与已知平面的交点与已知平面的交点K K,,并判别可见性并判别可见性Za′c′e′d′b′d″c″e″a″ (b)″O根据点、线、面的从属关系进行求解g"k" 判别可见性:利用重影点进行判别在V面投影中a'b'与 c'd'的交点1' 、(2'),求出其W面的投影1" 、2" ,比较Y坐标的大小,可判断出前后关系1'(2 ')2"1"g'k'4 4、求、求△△ABCABC与圆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与圆平面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b'c'a'cabe'eXO 三角形平面为铅垂面,圆平面为正平面其交线在水平面积聚为点,根据点、线的从属关系,可求出交线的正面投影m(n)m'n' 判别可见性:因camn在圆平面的前方,所以a'c'n'm' 可见,被遮住的圆不可见5 5、求、求△△ABCABC与四边形与四边形DEFGDEFG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的交线,并判别可见性aa'b'c'd'e'f 'g'bcg(f)d(e)XO DEFG为铅垂面,交线的水平面投影mn必定重影在defg上。
M、N两点是△△ABCABC 的两边AC、BC与DEFG的交点,可利用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的方法求出m'、n'mnm'n' 判别可见性:∵水平面上abmn在四边形的前方, ∴ a'b'n'm'可见,四边形被遮挡部分为不可见6 6、过点、过点D D作作△△ABCABC的垂线 ∵所作直线DE垂直于平面,∴DE的水平投影必定垂直于平面内水平线的水平投影;DE的正面投影必定垂直于平面内正平线的正面投影gg'mm'a'abcb'c'dd'XOee'7 7、过点、过点D D作平面与作平面与△△ABCABC垂直XOabcc'b'a'd' d'de'e∵ △△ABCABC 为正垂面,∴与它垂直的直线必是一条正平线2 2—1 1 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平面立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1 1、作三棱柱的侧面投影,并作出表面上各点的其它投影作三棱柱的侧面投影,并作出表面上各点的其它投影a'b'c'abca"b"(c ") 根据投影关系求出表面上各点的投影,要注意判断可见性2 2、作三棱锥的水平投影,并作表面上各点的其它投影作三棱锥的水平投影,并作表面上各点的其它投影a'b'a" 由于棱锥体的棱面无积聚性,表面取点要利用辅助线法。
a1'1"b"1b2 2—2 2 回转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回转体的投影及表面取点完成回转体的投影,并作出表面上各点的三面投影完成回转体的投影,并作出表面上各点的三面投影a'(b)aa"b'(b") 回转体表面取点,根据已知点的可见性判断点所处的位置,按投影关系,找出各点的投影b"c"a'caa"b'1'b1"(c') 圆锥面的投影无积聚性,表面取点利用辅助素线或辅助纬圆法求解底面上的点可利用投影关系直接求出ba(b")12a'a"b' 圆锥台的表面投影无积聚性,表面上取点利用辅助纬圆法b'a'(c')b"baa"c(c") 球面上取点通过辅助纬圆作图处于特殊位置的点,可根据投影关系直接求出2 2—3 3 几何体的轴测图几何体的轴测图1 1、已知立体的三面投影,画出其正等轴测图已知立体的三面投影,画出其正等轴测图 由图知,此立体为四棱锥,轴测图中底面不可见将坐标圆点设在底面abhab(1)将坐标原点设在底面中心2)作底面四个顶点的轴测投影11213141(3)从坐标中心向上量取锥体的高度,作出锥顶。
Z1X1Y1O1(4)连接锥顶和底面各顶点,并加深2 2、画出图示物体的正等轴测图画出图示物体的正等轴测图Z1X1Y1O1(1)作轴测轴,画测平圆的轴测图A1B11121(2)用“移心法”画底圆的轴测图3)作两椭圆的公切线,并加深图线3141513 3、画出图示立体的斜二轴测图画出图示立体的斜二轴测图1)作轴测轴,并在Y轴上量取L/2,定出圆筒前端面圆的圆心LL/2(2)画出前后端面的斜二测,分别为反映实形的圆3)画前后端面内孔圆的斜二测并作两端面圆的切线,加深Z1X1Y1O13 3—1 1 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1 1、作正垂面截断五棱柱的侧面投影,并补全水平投影作正垂面截断五棱柱的侧面投影,并补全水平投影 截交线是正垂面与各棱面的交线,它们的正面投影都重合在正垂面上 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根据点的投影规律,在相应的棱线上求出属于截交线的点,判别可见性后依次连接各点的同面投影,即可求得截交线1'12'21"2"3'33"4'(5 ')454"5"2 2、补、补画带方孔的画带方孔的三棱柱的侧面投影三棱柱的侧面投影三棱柱的方孔是由左右对称的两个侧平面和两个水平面截切而成的。
作图时要作出截平面的交线,由图知其交线为不可见3 3、完成切口立体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完成切口立体的水平投影和侧面投影 立体被正垂面和水平面截切,两个截平面的交线为正垂线 补画出水平投影的轮廓线4 4、补画切口立体的水平投影补画切口立体的水平投影 四棱柱被一个正垂面切去左角两个对称的侧平面和一个水平面,切四棱柱的上部为一个V形槽 作图时注意正垂面、侧垂面与顶面的交线和截平面之间的交线3 3—2 2 平面与回转体相交平面与回转体相交1 1、完成截切圆柱体的三面投影完成截切圆柱体的三面投影 圆柱体的轴圆柱体的轴线为铅垂线,它线为铅垂线,它被侧平面(与圆被侧平面(与圆柱轴线平行)和柱轴线平行)和正垂面(与圆柱正垂面(与圆柱轴线倾斜)截切轴线倾斜)截切两截平面之间产两截平面之间产生一条交线,为生一条交线,为正垂线1)(2) 圆柱体被两个水平面和一个正垂面截切正垂面截切处需找一般点(3) 在圆筒的左端,上下对称截切,在圆筒的右端前后对称切槽 左、右两端对称截切的截交线,水平面为矩形,侧面为圆弧。
注意:圆筒的内外都产生截交线(4) 圆柱的轴线为铅垂线,被两个左右对称的正垂面截切,截交线为部分椭圆;水平面截切的截交线为部分圆弧三个截平面间产生三条交线,在俯左视图均为不可见2 2、完成截切圆锥体的三面投影完成截切圆锥体的三面投影1) 圆锥体由两个截平面截切,垂直于圆锥轴线的水平面,其截交线为圆;倾斜于圆锥轴线的正垂面,截切圆锥的截交线为椭圆 圆锥体截交线上的特殊点,可直接求出,一般位置的点利用辅助平面法求解(2) 圆锥体的下部挖去一个槽,该槽由三个截平面形成与轴线垂直的水平面截切圆锥的截交线为前后两段圆弧;左、右对称的两个侧平面平行于圆锥轴线,截交线为双曲线 三个截平面的两条交线,在俯、左视图均为不可见(3)(4) 过锥顶的截平面,截交线为三角形;垂直于圆锥轴线的截平面,截交线为圆;平行于圆锥轴线的截平面,截交线为双曲线3 3、完成圆球体截交线的三面投影完成圆球体截交线的三面投影 半圆球被水平面和侧平面截切水平面截切在水平面上截交线的投影为部分圆侧平面截切截交线在侧面的投影为部分圆。
截切圆的半径值从正面投影中量取4 4、完成复合回转体截交线的三面投影完成复合回转体截交线的三面投影 该立体为同轴的圆锥和圆柱组成,被水平面切去上部水平面与圆锥的截交线为双曲线,与圆柱的截交线为平行两直线,水平投影反映实形 该立体为圆柱与半球体的组合,被正平面截切,正面反映截交线的实形截切圆球为一段弧;截切圆柱为两条平行线3 3—3 3 相贯立体的投影相贯立体的投影1 1、求作主视图求作主视图 两圆柱轴线垂直相交,其轴线分别为铅垂线和侧垂线相贯线的侧面投影积聚在圆周上,水平投影积聚在部分圆周上相贯线左右对称1'2'1"2"1(2)4"3"345"6"3'(4')6'5'6(5)2、求作左视图 该相贯体为圆柱上挖去一圆柱形孔 注意圆柱孔在左视图中为不可见1'2'2"1"1(2)433'4'3"(4")5(6)5'6'6"5"3 3、求作主视图求作主视图 半圆筒上截切掉一个槽,槽两端为圆弧面,与圆筒相贯,槽的中部被平行于圆筒轴线的水平面截切1"(2")1'2'213"(4")344'3'4 4、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
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 圆锥体与圆柱形孔正交因圆锥面的投影无积聚性,利用辅助平面求一般位置的点1"1'13"33'(4')242'4"2"5"6"565'(6')787"8"7'(8')5 5、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 圆柱和圆锥台轴线垂直相交圆柱的轴线为侧垂线,圆柱的侧面投影是有积聚性的圆圆锥台的轴线为铅垂线,作图采用辅助水平面求出相贯线的水平和正面投影12"21"3"4"2'1'33'(4')5"6"565'(6')7"8"7487'(8') 判断相贯线的可见性:主视图中相贯线前后重影俯视图中下半个圆柱面上的相贯线为不可见,3、4为可见与不可见的分界点6 6、补画相贯体俯视图的图线,求作左视图补画相贯体俯视图的图线,求作左视图 半球与圆柱组合后,截切一个圆柱形的孔,孔与半球属于同轴相贯,相贯线为平面曲线圆孔与圆柱的相贯线为空间曲线1'1"13'2'2"(3")234'5'454"(5") 补画左视图外形轮廓7 7、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 圆球上截去两个等直径的圆柱孔,两孔与球为同轴线相贯。
两孔的轴线垂直相交其相贯线均为平面曲线8 8、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完成相贯体的三视图5 5—1 1 根据直观图画三视图根据直观图画三视图画三视图画三视图此部分作业量较大,从中选作部分习题的答案1、2、79(1)(3)(8)5 5—2 2 根据投影图找出相应的直观图填空根据投影图找出相应的直观图填空(a)(b)(c)(b)(c)(a)1、2、(a)(b)(c)(c)(a)(b)5 5—3 3 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补画视图中所缺图线相交处要画交线相切处不画线 按按所指的图线和线所指的图线和线框,在其它视图上标出其投影,并判别框,在其它视图上标出其投影,并判别它们与投影面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它们与投影面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1)AB'd'c'1. A面是( )面2. B面是( )面3. CD是( )线A'(A")BB"c"d"cd一般位置正平正平(2)BCA'e'd'1. A面是( )面2. B面在C面之( )3. DE是( )线AA"一般位置B'B"C'C"左下dee"d"正平(3)A"B"1. A面是( )面2. B面是( )面3. B面在A面之( )A'A侧平B'B正垂前(4)A"n'C'D'A1. A面是( )面2. D面在C面之( )3. MN是( )线m'A'mnm"n"正垂CDD"C"前一般位置5 5—4 4 按组合过程分部画图按组合过程分部画图1 1、依次想出图中各物体的形状,并画出第三视图。
依次想出图中各物体的形状,并画出第三视图画出形体1、2、3的俯、左视图,然后画出组合体的左视图123第一形体第二形体第三形体5 5—5 5 读组合体的两视图并补画第三视图读组合体的两视图并补画第三视图5 5—6 6 由已知视图分别构思出两种不同的组合体由已知视图分别构思出两种不同的组合体4-Φ7Φ505 5—7 7 标注尺寸标注尺寸R752665215276619R6Φ401124Φ24Φ12R12456 6—1 1 视视 图图1、根据机件的三个视图补全机件的其余三个基本视图根据机件的三个视图补全机件的其余三个基本视图仰视图右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后视图2 2、画出、画出A A向斜视图(右端安装板圆角半径为向斜视图(右端安装板圆角半径为3 3mmmm)AA3 3、画出、画出A A向斜视图和向斜视图和B B向局部视图向局部视图ABAB6 6—2 2 剖剖 视视 图图1 1、将机件的主视图改画为全剖视将机件的主视图改画为全剖视1)(2)(3)(4)2 2、改正全剖视图中错误。
改正全剖视图中错误6 6—3 3 补画视图和图线补画视图和图线画出全剖视的左视图画出全剖视的左视图1、6 6—4 4 将主视图改画为全剖视将主视图改画为全剖视2、3、4、5、6、6 6—5 5 剖剖 切切 方方 法法1 1、将机件的主视图改为合适的剖视图将机件的主视图改为合适的剖视图AAAAAAAA2 2、画出机件的、画出机件的A A—A A剖视图AAAAAAAB BB BB BB BB BB B3 3、采用阶梯剖,将机件的主视图画成全剖视采用阶梯剖,将机件的主视图画成全剖视B BB B4 4、将机件的俯视图画成全剖视图(旋转剖)将机件的俯视图画成全剖视图(旋转剖)B BB BB B6 6—6 6 局局 部部 剖剖 视视 图图1、把主视图画成局部剖2 2、把主视图、俯视图画成局部剖视图把主视图、俯视图画成局部剖视图6 6—7 7 断面图及简化画法断面图及简化画法A-AB-BC-CAABBCC键槽深31 1、画出、画出A A—A A和和B B—B B断面图,并改正断面图,并改正C C—C C断面图中的错误。
断面图中的错误2 2、在给出的位置画出移出断面图在给出的位置画出移出断面图3 3、按剖视的简化画法,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按剖视的简化画法,将主视图画成全剖视4 4、改正剖视图中的错误,画出正确的剖视图改正剖视图中的错误,画出正确的剖视图AAΦ4864R16R247445110136Φ58Φ344-Φ13402210808120Φ208Φ6664R16R24Φ58Φ34221081208AA74451101364-Φ1340Φ20Φ66Φ4880机机件件表表达达方方法法7 7—1 1 螺纹与螺纹紧固件螺纹与螺纹紧固件1 1、分析下列错误画法,把正确答案画在下方分析下列错误画法,把正确答案画在下方1)(2)(4)(3)2 2、标注螺纹、标注螺纹((1 1))粗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24mm,螺距3mm,单线,右旋,公差带代号7h6h2 2))细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20mm,螺距1.5mm,左旋,公差带代号7HM24-7h6hM20×1.5LH-7H((3 3))细牙普通螺纹,公称直径30mm,螺距1.5mm,右旋,公差带代号5g6g,短旋合长度M30×1.5-5g6g-s((4 4))梯形螺纹,公称直径32mm,螺距6mm,双线,左旋,公差带代号7e。
Tr32×12(P6)LH-7e((5 5))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尺寸代号7/8,公差等级为A级,右旋G7/8A((6 6))螺纹密封的锥管螺纹,尺寸代号1/2,右旋Rc1/23 3、根据、根据螺纹标记,查阅有关标准并填空G1/2AG1/2ATr20Tr20××8(P4)-LH-7H8(P4)-LH-7H螺纹为( )螺纹;公称直径( )mm;螺距为( )mm;线数为( );旋向为( );螺纹公差带( )梯形204双线左旋7H螺纹为( )螺纹;大径为( )mm;小径为( )mm螺距为( )mm;旋向为( );公差等级为( )非螺纹密封管20.955右旋A级1.81418.6314 4、找出螺栓和螺钉连接中的错误,并画出正确图形找出螺栓和螺钉连接中的错误,并画出正确图形1234512345 5、螺纹紧固件连接的作图螺纹紧固件连接的作图1)已知螺栓GB5782-86 M20×l,螺母GB6170-86 M20,垫圈GB97.1-85 20,画出螺栓连接的三视图。
(2)已知双头螺柱GB898-88 M16×l,螺母GB6170-86 M16,垫圈GB97.1-85 16,画出螺柱连接的主俯视图7 7—2 2 键连接的画法键连接的画法 已知齿轮和轴之间采用A型普通平键联接,轴的直径为28mm,键的长度为40mm写出键的规定标记,查表确定键和键槽的尺寸,画出图形,并标注尺寸10Aφ2831.310Φ284023键的规定标记:键 10×40 GB1096-90AA—AA7 7—3 3 滚动轴承和弹簧的画法滚动轴承和弹簧的画法1 1、用简化画法画出、用简化画法画出62066206轴承(右端面紧靠轴肩)轴承(右端面紧靠轴肩)2 2、已知螺旋压缩弹簧的簧丝直径、已知螺旋压缩弹簧的簧丝直径d=4mmd=4mm,,弹簧中径弹簧中径D D2 2=25mm=25mm,,节距节距t=11.1mmt=11.1mm,,有效圈数有效圈数n=5n=5,,支承圈支承圈n n0 0=2.5=2.5,,右旋,画出弹右旋,画出弹簧的剖视图簧的剖视图ABCDH0D2自由高度:H0=nt+(n0-0.5)d=63.5mmddΦdtt/2tt按H0和D2作矩形ABCD画支承圈簧丝直径圆的投影画有效圈簧丝直径圆的投影按右旋方向连切线,画剖面线,加深7 7—4 4 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直齿圆柱齿轮的画法1 1、已知直齿圆柱齿轮、已知直齿圆柱齿轮m=5m=5,,齿数齿数Z=40Z=40,,试计算齿轮的试计算齿轮的d d、、d da a、、d df f,,用用1:21:2完成两视图并标注尺寸。
完成两视图并标注尺寸d=mz=5×40=200(mm)da=d+2ha=m(z+2)=5×42=210(mm)df=d-2hf=m(z-2.5)=5×(40-2.5)=187.5(mm)361.5×45°Φ30 6-Φ2381×45°1.5×45°1.5×45°Φ54Φ148Φ200Φ210Φ1004033.52 2、已知大齿轮、已知大齿轮m=4m=4,,齿数齿数Z=38Z=38,,两轮中心距两轮中心距a=110mma=110mm,,试计算试计算两齿轮的两齿轮的d d、、d da a、、d df f,,用用1:21:2完成啮合图完成啮合图d1=mZ1=4×38=152da1=m(Z1+2)=4×40=160df1=m(Z1-2.5)=4×35.5=142df2=m(Z2-2.5)=4×14.5=58da2=m(Z2+2)=4×19=76d2=mZ2=4×38=152∵∵ a=m(Z1+ Z2)/2∴∴ Z2=2a/m- Z1=178 8—1 1 读零件图(一)读零件图(一)1 1、读齿轮轴零件图,补画图中所缺的移出断面图,并回答问题读齿轮轴零件图,补画图中所缺的移出断面图,并回答问题。
14+0.1050-0.033.2R0.845°5:10.3Φ20f71.5×45°228-0.023 02213×Φ9.8401351.5×45°1633.21.6A0.03A173.21.6Φ40Φ20f7Φ17k66.3M12×1.5-6g1.61.651、说明φ20f7的含义:φ20为( )f7为( ) 若将φ20f7写为上下偏差的形式为( )2、说明表面粗糙度 的含义 ( )3.23、说明形位公差的含义 ( ) 0.03A4、 的上偏差( ),下偏差(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公差( )基本尺寸公差带代号φ20-0.02-0.041通过去除材料获得表面粗糙度,Ra的上限值为3.2侧面须位于距离为0.03,且垂直于A的两平行平面之间280-0.0230-0.0232827.9770.0232 2、、读支架零件图,回答下列问题,读支架零件图,回答下列问题,补画补画D D—D D剖视图。
剖视图D—DC39R12BR8.5267529982M104422Φ72H8121101401420Φ9282R20R109924AAAACDD70170±0.0252A120. 03A43-Φ76.3R8B3.23.21.66.3R5A—A长度方向长度方向尺寸基准尺寸基准高度方向高度方向尺寸基准尺寸基准宽度方向宽度方向尺寸基准尺寸基准121、左视图采用的剖切方法是(、左视图采用的剖切方法是( )2、用指引线和文字注明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主要基准用指引线和文字注明长、宽、高三个方向尺寸的主要基准3、零件上表面粗糙度、零件上表面粗糙度Ra最大的是(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最小的是( )4、、 的含义:(的含义:( )表示被测要素,()表示被测要素,( )表示基)表示基 准要素,(准要素,( )表示公差项目,公差值是()表示公差项目,公差值是( )。
0.03A阶梯剖6.31.6轴线底面// 平行度0.03557012016185580105Φ 32201218H9302860118R20R286Φ20M36× 2-6H4012. 5112 × 45 °6.3Φ3090°Φ10H82×45°Φ 10H83. 220G3/8G3/8R12R535M24×2-6HΦ15161614R23Φ1512. 512. 56.36.36.312. 512. 53. 212. 512. 58 8—2 2 读零件图(二)读零件图(二)画出画出主视图的外形视图,并将左视图画成半剖视主视图的外形视图,并将左视图画成半剖视主视图外形和半剖视的左视图回答问题:回答问题:1、阀体零件采用了哪些表达方法?各视图的表达重点是什么?答:主视图采用全剖视,表达内部结构形状;采用重合断面表达肋板的结构左视图采用局部剖视图表达上部孔的结构,视图表达左侧面外形俯视图采用视图,表达阀体上部结构形状2、说明主视图中相贯线怎样用简化画法画出答:主视图中相贯线用圆弧代替非圆曲线3、指出长、宽、高三个方向的尺寸基准答:长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M36螺孔的中心线;宽度方向的尺寸基准是前后对称中心面;高度方向尺寸基准是底面。
4、说明下列尺寸的意义: G3/8—— M36 ×2—6H—— 2 ×45ο——G非螺纹密封的管螺纹,3/8尺寸代号M普通螺纹,细牙,公称直径36,螺距2,中径顶径的公差带代号为6H倒角的标注方式,2为轴向长度, 45ο为倒角与轴向的夹角5、φ10H8的最大极限尺寸是( )最小极限尺寸是( )公差是( )10.022100.0226、零件的外表面是( )面,表面粗糙度代号为“ ”,含义为( )铸造毛未去除表面材料获得的表面粗糙度8 8—3 3 读零件图(三)读零件图(三)补画左补画左视图30AΦ 30f9°4-Φ9通孔2-M8深10R8373753 ×533888Φ201×45°18301 ×45°Φ22H930A12.512.512.53712.53. 23.21.66. 3Φ15H8ΦΦ 25k6(+0. 002+0. 015)52JS7(- 0.015+ 0.015)Φ8 8—4 4 公差与配合公差与配合1 1、根据图中的配合代号,在零件图上分别标出轴和孔的尺寸及公差带、根据图中的配合代号,在零件图上分别标出轴和孔的尺寸及公差带代号,查出偏差数值并填空。
代号,查出偏差数值并填空1)轴承内圈与轴的配合制度是( )制,轴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是( )配合基孔k过盈(2)轴承外圈与孔的配合制度是( )制,孔的基本偏差代号为( ),公差等级是( )基轴7级JSΦ25k6Φ 52Js72 2、根据零件图标注的尺寸,查出极限偏差的数值,并在装配、根据零件图标注的尺寸,查出极限偏差的数值,并在装配图中标注出基本尺寸和配合代号图中标注出基本尺寸和配合代号Φ18+0.001+0.012Φ18 0+0.018Φ18k 6H 7Φ36h9D9Φ40h7H8Φ36h9(-0.062 0)Φ36D9(+0.08+0.142)Φ40H8( 0+0.039)Φ40h7(-0.025 0)3 3、指出图中的基准制、配合种类、轴和孔的公差等级代号,、指出图中的基准制、配合种类、轴和孔的公差等级代号,并分别在零件图中注出基本尺寸、公差代号及极限偏差数值并分别在零件图中注出基本尺寸、公差代号及极限偏差数值基准制( )基轴制配合种类( )间隙配合孔的公差等级代号( )9轴的公差等级代号( )9基准制( )基孔制配合种类( )间隙配合孔的公差等级代号( )8轴的公差等级代号( )79 9—1 1 由零件图画装配图由零件图画装配图画画钻钻模模装装配配图图制图核审共 张数 量比 例图 号第 张1:11钻 模序号 名 称数 量 材 料 备 注 123456123456模 座模 体套 筒把 手螺钉 M6×45销111122HT150HT15040CrQ23535Q235B6× 45GB68-85GB119-86607011554Φ22h6H7Φ20AAAAM12g5H6••••••画画千千斤斤顶顶装装配配图图审核数量比例图号Φ150300Φ20Φ65k7H8123序号 名 称数 量材 料 备 注底 座螺 杆螺 套111HT20045ZCuAl10Fe3制图共 张第 张千 斤 顶Φ5012345672204567绞 杠顶 垫螺钉 M10 ×12螺钉M8×12111135Q275Q235Q235GB71-85GB75-859 9—2 2 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读装配图,拆画零件图制图审核材料数量比例图号HT2001阀 盖技术要求1、倒角1×45ο, 。
12.52、铸造圆角为R2~R48721M6-6HΦ42R28Φ200+0.0130.025 A1.66.315°15°283-Φ756AΦ283121R196.33.23.21.60.025AΦ0.02BΦ160+0.011A4254457Φ38Φ3020Φ30-0.016 03. 26.31. 6BA其余蝶蝶阀阀阀阀盖盖零零件件图图制图审核材料数量比例图号HT2001阀 体R28Φ 4228996415°15°569284952Φ 282-Φ12R123. 23. 212.5Φ2887Φ55Φ16 0+0.0273-M6-6H螺孔深14Φ30 0+0.0213.23.23. 21. 61.60.025AΦ0.02BAB技术要求1、倒角1×45ο, 12.52、铸造圆角为R2~R4其余蝶蝶阀阀阀阀体体零零件件图图读图读图问题:问题:1、阀杆4是怎样装拆的?答:先拆开铆钉3,使阀杆4与阀门2脱离,拧松螺钉12,拔出齿杆13,拧下3个螺钉6,取下盖板7,使阀体与阀盖分离,拧下螺母9,用拔轮器拔下齿轮,可拆掉阀杆2、如何确定阀体1上部的凸台的形状?答:从三视图可知,阀体上面为半圆周与矩形相切所围成的平面,前端为圆柱,后端为柱体,上部凸台与阀盖对中定位,凸台的形状为柱体和圆柱体相交。
3、齿杆上的槽及螺钉有什么用处?答:齿杆上的槽由固定螺钉限制齿杆转动当齿杆沿轴向滑动时,齿杆上的齿条就带动齿轮转动制图审核数量比例图号1:11材料Φ2446581840Φ30Φ24Φ32Φ 341.5×45°1.5×45°50°R8R5R325R93-Φ8543632G3/8Φ8Φ8Φ141:12M25 ×1.5G3/8G3/81010111110Φ25.433.23.23.23.23.26.33.20.86.36.36.36.36.36.36.36.3其 余阀 体HT20066技术要求铸件需时效处理未注铸造圆角R3~R51.2.10115081.5 ×45°1. 5 × 45°6.36.3换换向向阀阀阀阀体体零零件件图图制图审核材 料数量比 例图 号 阀 门2:11Q235Φ10Φ10Φ1615222586Φ124×Φ 7.731:120.83.23. 21.63.2技术要求装配之前 阀门与阀体要对研126. 3其余12M103.2换换向向阀阀阀阀门门零零件件图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