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修改建议.docx

7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9873356
  • 上传时间:2021-12-07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9.43KB
  • / 7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修改建议 汪春雨[摘要] 《中医基础理论》病理部分第五章修改为防病,第八章修改为治疗与第六第七两章合在一起,按照防病、病因、病机、治疗的逻辑顺序一脉相承第五章防病部分设三节:未病养生、欲病先防、已病防变未病养生部分在原来只倾向于养形的养生内容基础上增加养神的内容:与天地相合,做有高尚道德的人欲病先防部分阐述针对性的疾病预防,包含3个部分:安全事故的预防、时疫预防及亚健康体质有针对性的预防[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修改;未病养生;欲病先防;已病防变[] R19 [] A [] 1672-5654(2018)11(b)-0099-02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九版第十版《中医学基础理论》教材可以分为三个部分: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②生理部分,包括精气血津液神、藏象、经络等内容,是人体在正常状态下的生理情况;③病理部分,包括体质、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其中第三部分病理部分的逻辑顺序是体质、病因、发病、病机和防治原则,并且第十版防治原则中又增加了养生一节其中体质、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是想要按照疾病的发生发展逻辑顺序编写按照这个原则,疾病的预防应该放在最前面,增加的养生内容,同样应该放在疾病未发生之前,这样逻辑顺序才能统一。

      应该按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转归,重新整理教材内容1 章节重新设计在第十版教材基础上,建议对第三部分病理部分进行改动,见图1①第五章《体质》改为《疾病的预防》或《防病》,疾病未发生之前,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②第六章《病因》,第七章《病机》,不动③第八章《养生与防治原则》改为《疾病的治疗(原则)》或《治病》、《治疗》,其中第一节《养生》、第二节《治未病》内容移到第五章,第三节《治则》内容保留改动后全书总的逻辑是生理和病理,并且在病理部分的逻辑顺序也按照疾病的发生发展全过程实施的相应医疗干预2 第五章《防病》内容编写思路原书《治未病》中把治未病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和愈后防复3个部分问题有二①未病先防的提法不够精准和细致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以及扁鹊三兄弟上中下医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医生的社会价值与公众形象的不对称,绝大多数疾病如果在比较严重的阶段,是很难完全彻底治愈恢复成完全健康状态的能够把病入膏肓的人挽救生命,这种生死的分野才能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冲击与震撼,才能让人感觉到价值这就是我们现在愈加强调疾病的预防的原因,然而把发病前全部状态只归于未病先防未免失于笼统,应更加细化,书中的未病先防完全可以更加细致地分为未病养生和欲病先防两个阶段。

      两阶段的划分标准是特有的薄弱环节的出现——亚健康体质在没有亚健康体质,即“平人”体质状态下,可以注重于没有特定目标的整体调养,以及养心,我们称之为未病养生在亚健康体质状态时,人的体质出现了缺陷或者只是缺陷的倾向,对于某种病邪缺乏抵御能力,但是病邪尚未侵入人体的状态,此时的重点就不再是笼统地修养身心,而是有重点有目标地查漏补缺,哪里有问题就调整哪方面,我们称之为欲病先防②愈后防复应是疾病转归到了邪去正虚的阶段,应该是从属于“未病防病”阶段的欲病先防的内容不能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形成并列关系疾病的转归是正邪交争的过程,正邪交争邪气战胜正气所以患病,疾病后期,在药物等外力的作用下,虽然邪气已经很弱小,正气却更加弱小,此时即使疾病已经治愈,正气依然很虚弱,可以比照亚健康状态的各种体质,这一状态下的预防应等同于欲病先防调整建议:分三节:第一节《未病养生》;第二节《欲病先防》(包含愈后防复)、第三节《已病防变》(既病防变)2.1 第一节《未病养生》的内容养生适用对象是阴阳平和质体质的人群部分内容采取原书第八章第一节《养生》的内容原书的养生内容侧重于养形,未病养生不但要养形,更要养神顺应自然,与天地相合,就是要做有高尚道德的人。

      本节内容从天人合一的角度,基于人与社会的整体性,借鉴《仁义礼智信与五脏健康》内容,侧重于养神,养浩然正气,养高尚品德:穷则独善其身,做好自己,自食其力,独享其乐;达则兼济天下,做一個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一个有大爱的中医立德、立言、立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形神兼养是中医养生原则之一,形为体为阴,神为用为阳只有强壮的体魄,却一事无成是没有意义的同样,不擅于休息的人也不会不能更好的工作既要有强健的体魄,又要融入人类伟大事业中去,才是最好的养生之道2.2 第二节《欲病先防》的内容本节内容大致分三部分1)普遍性预防普遍性预防就是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我安全管理,预防各种事故伤害,原书列举有:冻伤、烧烫伤、电击、化学伤、虫兽咬伤、交通伤害等2)重点疾病的预防重点疾病预防就是预防时疫①普遍接种各种疫苗;②根据每年的气候特点(因时)或地区流行疾病(因地)提前准备好相应品种的药材3)重点人群的预防根据中国中医药学会《九种常见体质的判定标准》,其中只有平和质是完全健康,其余八种虽然不能称之为疾病,却可以定义为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我们可以定义为亚健康,这类人群会根据他们自身的体质称为某类疾病的易感人群,可以根据其体质,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此外,原书中“愈后防复”的内容也可归于这里,因为,疾病愈合后一般很少有直接达到阴阳平和质的情况,一般都只是达到八种亚健康体质后就定义为疾病治愈了,而此时疾病的复发与亚健康体质的易感疾病以及预防措施完全一致2.3 体质内容应更加具体体质的内容应更加具体,与其他章节融汇贯通,与其他章节互相平衡体质与辩证论治部分应介绍得更加具体、有操作性能够与其他相关章节有机衔接,互为依托,使得体质理论在理论上融入中医体系,在实践上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应用,从而凸显疾病预防的理念第三节《体质的分类》介绍了体质的分类或者分四类,或者分五类,或者分九类没有介绍各种分类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应用第四节《体质学说的应用》按照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介绍了体质与养生、体质与病因、体质与病机、体质与辩证论治等方面的问题却没有按照体质分类详细阐述针对某一分类标准,每一种体质的养生、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如果说这本书作为中医基础理论,只是笼统介绍基础理论知识,那么也应该在后续其他配套书中介绍,或者干脆用专著来介绍,而这种详细的介绍没有展开在此情况下,建议把这一章节更加细化,选取比较实用具有可操作性的体质分类方法,并且针对每种亚健康体质详细展开阐述每种体质的养生、病因病机及辩证施治。

      3 第八章《治疗》内容编写思路《治疗》部分编写思路大致有以下3种只有一节《治则》这样编排,优点是逻辑清晰,缺点是内容稍显单薄,与其他章节不平衡②删除第八章一种做法是把治则内容移到前面第七章,另一种做法是把治则内容移到《方剂学》,与治法放在一起这样编排,优点是内容比较对称,但是内容逻辑方面稍显缺失缺少治疗部分把《方剂学》治法内容移动到第八章,第八章有两节,治则和治法建议采取第3种做法,按照养生、防病、治病的逻辑顺序保持了知識概念的完整性和同步性4 结语教材的编写应该是提炼总结和归纳前人的知识,并使之清晰的表达,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逻辑思路的清晰要把复杂的问题表述得简单清晰明了容易接受,而绝不可以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此外,还要避免知识点乃至知识体系的简单罗列与粘贴,一定也必须要对知识进行二次创新、总结提炼和升华,使得各个部分的知识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保持一致性和统一性《中医基础理论》病理部分按照养生、防病、病因、病机、治疗的顺序编排,提高逻辑性,便于学习交流和教学先是防止疾病的发生,使大多数人免于生病少数人仍然会患病,我们研究其中的病因病机,从而确定治疗的原则和方向,以及在疾病的转归过程中一些总的思路和做法。

      这就是病理部分的基本逻辑只有清晰的思路,才能做到清晰的表达只有清晰的表达,才能做到有效交流与提高[参考文献][1] 孙广任,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2] 郑洪新.中医基础理论[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 李冀,连建伟.方剂学[M].10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全文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